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菲律宾实蝇是菲律宾芒果上危害十分严重的检疫性害虫。本文以Co~(60)为辐照源,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菲律宾实蝇化蛹、羽化、成虫寿命、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150 Gy剂量γ-射线辐照处理下,菲律宾实蝇老熟幼虫化蛹率未显著变化,但蛹的羽化率随剂量升高而显著降低。受辐照处理的老熟幼虫,羽化出的成虫寿命缩短、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随处理剂量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溴甲烷熏蒸对刺桐姬小蜂的检疫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的死亡率随熏蒸剂量增加而增高。在同一剂量处理下,虫瘿外刺桐姬小蜂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虫瘿内刺桐姬小蜂的死亡率。当熏蒸剂量≥40 g/m3时,刺桐姬小蜂幼虫、蛹和成虫均全部死亡。在推荐熏蒸剂量处理下,刺桐植株未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溴甲烷熏蒸对刺桐姬小蜂的检疫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剌桐姬小蜂的死亡率随熏蒸剂量增加而增高.在同一剂量处理下,虫瘿外剌桐姬小蜂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虫瘿内刺桐姬小蜂的死亡率.当熏蒸剂量≥40 g/m3时,刺桐姬小蜂幼虫、蛹和成虫均全部死亡.在推荐熏蒸剂量处理下,刺桐植株未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5.
刺桐姬小蜂危害鸡冠刺桐荚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志粦  康林  余道坚  焦懿  杨伟东  邵志芳  邱少松 《植物检疫》2006,20(4):207-208,F0004
刺桐姬小蜂能危害刺桐树的叶、叶柄、嫩芽和幼枝,作者最近观察到该虫还能危害鸡冠刺桐花和荚果.刺桐姬小蜂寄生在新抽出的花蕾和新结的幼果中,作者从荚果中找到了该虫的幼虫、蛹及正在羽化的成虫.该虫在深圳可全年发生.本文总结了受害鸡冠刺桐荚果虫瘿的种类与形成过程,指出虫瘿能导致荚果出现条形果、锤形果、打结形果、细腰形果、肿大形果等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芒果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芒果等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报道了γ-射线对芒果实蝇的辐照效果。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Gy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70Gy剂量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成虫不能羽化。通过机率值分析,获得芒果实蝇辐照处理的LD99.9968为107.10 Gy(97.09,123.08)。在0~60Gyγ-射线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老熟幼虫虽然不能100%死亡,但其羽化百分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对竹制品中的竹绿虎天牛老熟幼虫进行辐照处理,并测定其化蛹率和羽化率,观察蛹、成虫的发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使竹绿虎天牛幼虫发育迟缓;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60Gy;通过数据分析,推算出辐照处理后99.9968%阻止幼虫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为85.7 Gy,其95%置信区间为72.7 Gy~113.0 Gy。因此,86 Gy可作为竹制品中竹绿虎天牛的辐照检疫处理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8.
新入侵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5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人员在深圳市日常疫情调查时发现一景区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叶片上布满虫瘿,取样送实验室检验。经对虫样检查和饲养观察,虫瘿内有大量蜂类幼虫和蛹。7月28~31日共收集到寄生蜂成虫362头。根据该虫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危害特点,鉴定为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inae Kim,英文名为erythria gall wasp,我国台湾省称为刺桐釉小蜂),为中国大陆新纪录种。8月6日,该虫鉴定结果分别得到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寄生蜂专家复核确认。  相似文献   

9.
椰心叶甲是棕榈植物上的重要入侵害虫。释放天敌寄生蜂可有效控制其对寄主的危害,是目前防治椰心叶甲最有效的手段。为验证杀菌剂对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影响,采用浸渍法测定了杀菌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咪鲜胺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蛹初期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经百菌清处理后,二者的羽化率都有所降低。咪鲜胺处理对两种寄生蜂的羽化率均无明显影响。蛹中期椰心叶甲啮小蜂用甲基硫菌灵处理后的羽化率降低极显著。此外,甲基硫菌灵对蛹初期和蛹中期的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显著致死能力。因此,在使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时,建议间隔使用甲基硫菌灵和百菌清;而咪鲜胺对两种寄生蜂安全,可以与寄生蜂同时使用。本结果对棕榈植物使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和使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9MeV X-射线辐照处理云杉小墨天牛45、龄幼虫和雌虫,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发育和繁殖能力,导致幼虫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或羽化1,00%阻止幼虫化蛹和羽化的最低吸收剂量分别为45~60Gy、35~40Gy;阻止田间雌虫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雌雄两性成虫同时辐照的不育剂量小于60Gy。为此,可分别采用60Gy和140Gy处理原木及木质包装中云杉小墨天牛幼虫和成虫,以防止其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使用9MeV高能X射线对松墨天牛的老熟幼虫、蛹和成虫辐照处理的结果表明,辐照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导致幼虫发育迟缓,幼虫期延长。对于老熟幼虫,100%阻止化蛹和出现成虫的剂量为50Gy,经机率值分析,死亡率达到99.9968%的检疫辐照剂量为61.4Gy(55.5~72.6);对于9日龄以下蛹,100%阻止繁殖F1代幼虫的不育剂量为120Gy。辐照也导致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间缩短,100%阻止11日龄以下雌虫和雄虫的不育剂量为140Gy。由此说明,辐照耐受性随发育的完善而增强。建议使用60~80Gy作为松墨天牛幼虫的检疫辐照剂量,140Gy作为蛹和初期成虫的检疫辐照剂量,用于原木和木质包装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不育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会对某些昆虫的存活产生影响,为明确不育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昆虫的影响,以柑橘大实蝇蛹为靶标,以辐照剂量为100 Gy和110 Gy、剂量率为2 Gy/min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交配前期的死亡率较对照无显著提高;处理雌雄虫的第一死亡高峰与对照一致,均在成虫羽化后的1-3 d,雌虫的第二死亡高峰也与对照一致,但100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比对照前移3 d,110 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延迟时间较长(6 d)。100 Gy和110 Gy辐照雄虫的校正死亡率(24.53%和39.62%)显著高于辐照雌虫(7.63%和21.61%),两个不育剂量下雌虫存活能力较强。本文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柑橘大实蝇辐射不育剂量、确定辐射虫田间释放量和释放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扶桑绵粉蚧辐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扶桑绵粉蚧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虫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虫龄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相同剂量水平下,各虫龄对辐照的耐受性随虫龄增大而增强,以3龄若虫和成虫的耐受性最强;大规模辐照测定表明,采用130Gy可有效阻止3龄若虫和雌成虫后代的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4.
用60Coγ射线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3日龄和5日龄卵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卵在苹果上发育的结果表明:20~140 Gy的亚致死剂量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卵发育为幼虫的脱果率和成虫的羽化率均随着剂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100 Gy和140 Gy不能完全阻止3、5日龄卵发育为老熟幼虫;经60Gy辐照处理,3、5日龄卵羽化率差异显著,机率值分析也表明3日龄卵的敏感性大于5日龄卵。机率值分析预测出阻止5日龄卵发育出现成虫的剂量为161.4 Gy,5日龄卵为成熟卵,其辐照耐受性最强,建议将160 Gy作为桃小食心虫卵检疫辐照处理的最低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15.
分别利用三种紫外灯(UVA、UVB、UVC)辐照黑腹果蝇蛹,研究辐照对黑腹果蝇的羽化率、性比、飞出率、死蛹率、成虫干重、蛹重以及F1羽化率、F1性比、F1死蛹率、F1成虫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黑腹果蝇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UVB辐照6 h后的黑腹果蝇蛹羽化率最低,为10.00%;经过UVA辐照9 h组的性比平均值为2.3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经过UVB辐照后,黑腹果蝇飞出率显著降低,其中UVB处理6 h后黑腹果蝇飞出率低至4.00%;经过UVB辐照的死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其中辐照6 h组黑腹果蝇蛹的死亡率平均值达到89.33%,最高达94.00%。经过紫外线辐照后各组蛹重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显著;经过UVB、UVC辐照后羽化的黑腹果蝇成虫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紫外线辐照后黑腹果蝇F1成虫干重相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昆虫的紫外线诱变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变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变温条件下不同平均温度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羽化率、雌性百分率、发育历期、每寄主育出蜂数和r_m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温度30℃下该蜂已不能完成世代,在平均温度18~28℃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该蜂的寄生,但平均温度28℃时的羽化率最低。温度对每寄主育出蜂数和雌蜂百分率影响不显著。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8℃下发育历期最长,28℃下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37.5天和18.3天;世代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53℃和350.33日度。用r_m值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在18~28℃温度范围内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r_m值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伽玛射线对甘薯小象甲[Cylas formicarius elegantulus(Summers)]的效果。在5—20千拉德(krad)的剂量范围中,任何一种处理均使卵不能孵化。当处理剂量高于5千拉德时,发育12天的幼虫就不能发育至蛹。处理剂量在5—50千拉德范围内,任何一种水平的处理均不能羽化出成虫。当发育5天的蛹被辐射后,在高于或等于35千拉德剂量的情况下,没有正常成虫羽化出来。5千拉德剂量对蛹期的处理足以能使成虫不育。在任何处理中,高温都能加速死亡,且随辐射剂量增大,成虫存活时间缩短,在照射100千拉德后,成虫不取食,32℃下7天,27℃下11天就全部死亡。处以75千拉德时,成虫生殖能力就显著降低了。当雄虫处以30千拉德,雌虫处以20千拉德时,即完全不育了。  相似文献   

18.
烯虫酯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烯虫酯对烟叶仓储害虫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生物活性, 采用卵卡浸渍法测定烯虫酯对孵化率的影响, 采用浸叶法测定对化蛹率、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烯虫酯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致死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烯虫酯可显著降低两种害虫卵的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成虫羽化率, 并可明显延长幼虫的发育历期。其中, 5 mg/kg烯虫酯处理烟草甲和烟草粉螟卵7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7.2%和50.7%, 处理烟草甲幼虫42 d的校正死亡率为57.1%, 处理烟草粉螟幼虫84 d的校正死亡率为60.1%, 幼虫化蛹率分别为9.6%和3.6%, 成虫不能正常羽化。因此, 5 mg/kg为室内筛选出的可同时防治这两种害虫的烯虫酯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将梨小食心虫即将孵化的卵置于浸药幼果上,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不同亚致死浓度对梨小食心虫不同龄期幼虫发育时间、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均使害虫不同龄期发育时间、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且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对化蛹率影响较小;两种药剂较高浓度会显著影响羽化率。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对蛹重和产卵量影响显著:高效氯氟氰菊酯3个浓度均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且对雌蛹重量抑制率要高于雄蛹,并使成虫产卵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LC50剂量也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使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当药剂浓度降至LC20和LC30时,氯虫苯甲酰胺对雌、雄蛹重量和成虫产卵量影响不显著,但抑制率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20.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纯合子品系作寄主饲养菜蛾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 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并测定该药剂对成虫的毒力,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 ~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 ~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 ~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在蛹期受药使成虫羽化率下降10%,成蜂寿命缩短,但对成虫寄生力无显著影响;对成虫24 h的LC99为4.31 mg/L。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可进入寄主作用于其体内的蜂卵和幼虫,或直接作用于蜂蛹和成虫,从而对绒茧蜂各个虫态产生显著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尤以对成虫高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