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文心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左俊  白旭华 《热带林业》2006,34(1):24-26,20
目前,文心兰的生产日益走向国际化。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加速我国文心兰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文心兰的品种、生理特性、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以及量产技术等方面的现状研究,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从文心兰生长特点、生活环境、品种选择出发,结合海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文心兰切花栽培技术进行综述,重点总结了文心兰切花生产中的栽培基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对如何提高文心兰切花产量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心兰组织培养基激素选择及组培苗的移植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心兰杂交新品种星战、达卡、爪哇的茎尖及花蕾为组培材料,对适合外植体的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对培养基激素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于原球茎诱导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 6-BA5.0mg/L NAA0.5mg/L;利于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 6-BA2.0mg/L NAA0.1mg/L;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0.5mg/L。其试管苗移植的栽培基质以小石子 小树皮(1:1)为佳。并从控制温、湿度,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进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文心兰组培苗的移植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文心兰组培苗的生产、保证种苗质量,从组培苗繁育中的母株选择、外植体选取、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试管苗质量,组培苗移栽中的环境条件、洗苗与消毒、基质、移栽、栽培管理、移栽苗质量等方面,总结出文心兰组培苗繁育技术规程,为文心兰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茎尖为外殖体进行文心兰组织培养,研究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6-BA5mg/L+NAA0.2mg/L培养基上培养40d后,茎尖分化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在MS+6-BA2.0mg/L+6-BA5mg/L+NAA0.1-0.2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增殖系数可达7.25;分化的文心兰幼苗在1/2MS+NAA0.5mg/L生根效果最好。水草为文心兰组培苗驯化栽培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6.
文心兰大棚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及施肥方式对文心兰的生长、花芽分化等的影响,探讨文心兰大棚栽培的最佳基质为椰衣和碎砖(3:1),以及不同苗期的最佳施肥方式;同时通过移苗、分株及栽培试验,发现采用椰丝作为移苗基质,采用23×18cm加厚杯,每杯一株苗,放置杯口相贴的分株模式,利用老芽分株种植,可节约成本,量产提前,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心兰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南平市容易得到的苇末渣、溪沙、木炭、锯木屑、煤渣等材料 ,按不同比例配成混合基质 ,以Hoagland -Arnon完全营养液 ,对文心兰 (Oncidiumonustum)进行无土栽培 ,筛选出较佳的固体基质。试验以园土栽培为对照 ,分析比较了 7种基质配方对文心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文心兰无土栽培以苇末渣 +木炭 +锯木屑 (2∶1∶1)为较好基质  相似文献   

8.
<正> 文心兰(Oncidium)是兰花中的大属之一,又称舞女兰,它花小而繁多,颜色艳丽多彩,形态变化多样,花朵连续不断开放,可持续1~3个月,是上等的盆栽观赏和切花材料。文心兰繁殖传统的分株法速度慢,一年仅分2~3个芽,繁殖系数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加快繁殖速度,进行工厂化生产。我们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文心兰进行了微体繁  相似文献   

9.
在文心兰(Oncidium sp.)试管苗商业化生产过程中,试管苗的销售多被限定在某一特定季节和时期(如夏季开花型栽培时,生产者多集中在2月份购入试管苗).这就要求种苗生产企业必须在这一限定期间内大量生产出规格一致的试管苗来满足市场需求.该情况下,若能将其他时间快繁的试管苗利用生长抑制的方法进行短期保存,就能做到试管苗的计划性生产,并在需求集中期大批量供应生长均一的试管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本培养基(改良MS、改良KC、V&W及自制ZW系列)、植物激素(6-BA、KT、NAA、IBA)、培养条件(香蕉泥、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糖、活性炭)等关键因子对文心兰组培各阶段影响的试验,探索了文心兰规模化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当6-BA 0.1~2 mg.L-1,NAA 0.1~1.0 mg.L-1时,可诱导拟原球茎形成与增殖;6-BA0.05~0.1 mg.L-1或附加NAA 0.1 mg.L-1就可满足拟原球茎的分化;6-BA 0.01 mg.L-1协同NAA或IBA 0.1mg.L-1处理,诱导生根快而粗壮;(2)添加活性炭1 000 mg.L-1和维生素C 30 mg.L-1对减轻外植体褐化是必要的;添加500~1 000 mg.L-1蛋白胨或酵母提取物可促进诱导拟原球茎;香蕉泥100 g.L-1有助于拟原球茎分化和瓶苗健化;(3)MS高盐类培养基在每个培养阶段都有较高的致畸率,自制中盐ZW培养基,N∶P∶K为3∶1∶2.9,文心兰在其中生长健壮;(4)文心兰在无糖培养基中自养生长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省热带兰3种主要栽培品种石斛兰(Dendrobium Sonia Earsakul)、文心兰(Oncidium Gower Ramsey'Gold 3')、蝴蝶兰(Dtps.Tailin Red angel'V31')为供试寄主,开展海南小囊螺(Microcystis hainanica Yen)、细钻螺(Opeas gracile(Hutton))和双线嗜黏液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Benson))对不同品种热带兰及其器官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比较研究。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小囊螺和双线嗜黏蛞蝓的嗜食寄主为文心兰,细钻螺的嗜食寄主为石斛兰;而蝴蝶兰为非嗜食寄主。对于同一兰花品种,海南小囊螺喜食文心兰的根、茎,石斛兰的花;双线嗜黏蛞蝓喜食文心兰的根、花;而细钻螺喜食石斛兰的花,也常取食蝴蝶兰、根。取食量测定结果表明,单头取食量以双线嗜黏蛞蝓最大,其次为细钻螺和海南小囊螺。综合分析表明,海南热带兰园3种主要有害软体动物对于不同兰花品种的危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海南小囊螺和双线嗜黏蛞蝓对文心兰产业的危害最大;细钻螺对石斛兰的鲜切花及盆花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同时对蝴蝶兰生产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银杏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银杏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山东地区银杏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适用的栽培管理方法,为银杏栽培管理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越秀公园花展馆举办的“新加坡兰花展览”,是一个嫣红姹紫、五彩缤纷的兰花世界。轻盈活泼象金蝶飞舞的文心兰,雍容华贵闪耀着紫天鹅绒光泽的蝴蝶石斛,花色多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松是我国特有树种,分析了白皮松栽培前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着重阐述了栽培后的土壤管理、施肥管理、修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期为白皮松种植者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6.
油茶的栽培管理技术对油茶以致整个农业生产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贵州省思南县油茶的栽培管理技术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当地技术人员应加强油茶的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其栽培管理技术,促进油茶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羊肚菌作为一类珍稀药食用菌,在人工栽培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成功栽培的重复性普遍不高,产量不稳定,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栽培。基于此,结合羊肚菌栽培种制种和田间栽培管理环节,针对栽培种培养料原料配比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以小麦、木屑、麦麸、谷壳等为主的2种高效培养料,同时针对高山地区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育苗栽培是林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从苗圃选择到苗木定植,对育苗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齿瓣石斛为兰科石斛属植物,以茎条入药,是我国低纬度地区重要的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齿瓣石斛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针对齿瓣石斛在栽培与生产中存在的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产量低、病虫害多等问题,本文从栽培时间、栽培预处理、栽培基质、栽培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齿瓣石斛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葡萄避雨栽培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多雨的气候特点使避雨栽培成为当地葡萄栽培的重要形式,通过从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架式培育、设施搭建、栽培管理等方面对避雨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避雨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对避雨栽培成为当地葡萄栽培的主推技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