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豆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一定的生态类型相联系,不同的生态类型的品种性状间相关是不一样的。生态类型是我们分析研究性状间相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油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1份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和地理生态分布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油菜的品质性状间相关趋势基本一致;品质性状的地理生态分布与各地区纬度和海拔有较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大豆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一定的生态类型相联系,不同的生态类型的品种性状间相关是不一样的.生态类型是我们分析研究性状间相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籼粳亚种及杂交育成品种进行主要形态、解剖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分析以及形态生理特性与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籼粳稻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均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 ,其主要形态性状、解剖性状、生理性状与经济性状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近20年审定的15个铁粳系列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试验分析。已审定水稻品种分中早熟和中熟2个生态类型,品种审定年均数量稳中有升,育种方法主要是常规杂交。产量表现为中熟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中早熟组平均产量。产量与以往相比有较大进步,但距全国近期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水稻产量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株高与生物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每667m2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性状协调发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广西普通野生稻籼粳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程倪声亚洲稻籼粳亚种六项性形质性状鉴别方法,对普通野生稻进行籼粳性状分化的调查研究,了解作为栽培稻近缘祖先种的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的籼粳性状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各生态类型在叶毛、穗轴1、2节长、谷粒长宽比等性状目已有籼粳性状表现的差异,在同一性状中各生态类型群体上表现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45个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一些属于不同遗传类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与影响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以加性效应间的相关性尤为明显。有效穗数、剑叶长宽比和谷粒宽等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而株高、剑叶长、穗长、每穗粒数、谷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等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间,则表现为负相关。有效穗数与糙米率等成对性状间的显性效应相  相似文献   

8.
水稻早恢402体培株系产量与种子及米质性状的典型相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早熟恢复系402的5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23个性状分为8个产量性状、7个种子性状及8个稻米品质性状,运用典型相关方法分析这3个性状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的单株产量与植株农艺性状及米质性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种子性状相关不显著。植株农艺性状、种子性状及米质性状之间的典型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这3组性状间的相关主要表现为粒数、粒重与耔粒形状间的相关。单株有效穗与粒形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碾米品质问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表明,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细度和成熟度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00;强力与成熟度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9;断裂长度与强力间相关系数为0.7530,达2.5%水平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地区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强力>成熟度>细度>断裂长度>光电仪长度;不同的品质性状适应的生态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类型大豆主要性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1992~1998 年7 年的记载资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类型大豆品种各性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年份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大豆品种各主要性状间相关性差异明显,同一性状不同生育期类型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大豆各主要性状与气候因子相关密切;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降水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屏南水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尺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水松种群的25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水松数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松生长、遗传及生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松材积与树高、冠长、胸径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光合作用的面积有关;树高是决定材积的第一要素;水松在干形遗传、自然整枝等方面的遗传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搜集、引进、选育的21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聚合作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2.53%,5.0%,67.4%;不同品质性状间、不同品质性状与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粗蛋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5个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一些属于不同遗传类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制植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与影响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以加性效应间的相关性尤为明显.有效穗数、剑叶长宽比和谷粒宽等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而株高、剑叶长、穗长、每穗粒数、谷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等性状与稻米碾磨品质性状间,则表现为负相关.有效穗数与糙米率等成对性状间的显性效应相关性,有助于同时改良杂交稻组合的这些性状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两类果枝型品种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果枝型海岛棉品种间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长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及单铃籽数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零式果枝品种,纤维品质性状在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2)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和长果枝品种单铃籽棉重以及两类品种的迈克隆值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高,而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籽数,伸长度和长果枝品种长度整齐度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低;(3)单铃产量性状间以及纤维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品种类型间趋势基本一致,而两类性状间的相关在品种类型间却有一定的差异;(4)零式果枝品种的衣分,单铃皮棉重和单铃籽数以及长果枝品种的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长度、整齐度和迈克隆值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大,而两类品种的伸长度以及长果枝品种衣分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16.
辣椒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各经济性状间,包括主要早熟性状间、熟性与品质性状间、品质性状与抗病性间、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状况,以供辣椒种植者和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34个包括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试材,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双向逐步回归分析、广州相关分析探讨了籽粒生长、器官干物质运转、茎杆维管束特性间以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高粱种质节间相关性状的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QTL挖掘与定位,采用R语言对40份高粱种质节间数目、节间长度(节长)及节间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高粱种质在节间数目、节间长度及其节间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节间数目为8.3~17.3个,基本符合N(12.11,2.492)分布;平均节间长为3.4~21.8cm,符合N(13.98,7.642)分布;节间类型存在6种类型AR、A、ARA、ARAR、AU和AUR(A:节长渐长,R:渐短,U:等长),其中最多的类型为AR型;节间数目与节间长度的相关系数为0.26,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见,40份高粱种质资源节间相关性状的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可作为良好的试验材料进行进一步的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加性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或“一因多效”等原因,作物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一般所观察到的相关性是表现型相关,包含有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出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以往的研究只能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把表型相关分解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尚未将陆地棉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一步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由于基因间的加性相关部分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累  相似文献   

20.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8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叶表型各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除叶长和形状系数为左偏外,其余6个叶表型性状均为右偏,各个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均匀度较高,且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数量性状。不同居群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居群P4最高(2.9698),变异程度最大;居群P15最低(2.6756),变异程度最小。大多数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高低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全年日照时数和活动积温;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多样性指数为叶面积和叶的宽长比。在3次趋势面分析中,叶周长多样性指数和宽长比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拟合效果最好,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