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动物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得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斑鳠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 PG、 LRH A2和 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 7年的斑鳠亲鱼进行 8批 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 151 990粒,催产率达 100%;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 106 450粒,受精率 58.2%~ 82.5%,平均值达 70%;使用小型孵化环道池、孵化网片及玻璃培养缸共 12个,孵出全长 1.2~ 1.5 cm鱼苗33 808尾,孵化率 8.2%~ 58.1%,平均值为 31.8%。取得了斑鳠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杨家坚  林勇 《内陆水产》2000,25(9):8-11
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PG、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人工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8.2%~82.5%,平均值达70%;使用小型孵化环道池、孵化网片及玻璃培养缸共12个,孵出全长1.2~1.5cm鱼苗及玻璃培养缸共12个,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厂冷却水池面积600m^2,平均水深1.6m,约3小时池水交换1次,冬委水温保持24-32℃,投放6-10cm斑Hu苗种5.32万尾,经过188天饲养,收获斑H鱼种1342.5kg,计36763尾,667m^2产量1491.7kg,成活率69.36%,平均规格36.5g。  相似文献   

5.
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能,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粒/g体重。采用DON、HCG、LHRH—A: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h至20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6.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催产50组成熟亲鱼,网箱静水孵化,共产卵89.5万粒,受精度90%,孵化率98%,培育成3-4cm的鱼种48.3万尾,总投入19480元,产出12.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6.38。  相似文献   

8.
采用阴干加紫外线处理海水催产的方法,进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研究,使用雌亲鲍1343粒,平均规格5.7cm,雄亲鲍117粒,平均规格5.8cm,共获得受精卵9500万粒,受精率91.5%,以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质,共附着匍匐幼体607万粒。经过64~73d的附着期间的管理,剥离0.21~1.0cm稚鲍347万粒,成活率达57.2%,又经过98~102d的培育,获得规格1.0~2.5cm的鲍苗121.5万粒,平均成活率达35.0%。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花[鱼骨]亲鱼9组,雌鱼平均体质量105g,催产率82%;获受精卵1.2万粒,受精率85%;获水花1.0万尾,孵化率84%。水花鱼苗于池塘中养殖120d,收获鱼种7200尾,平均体长12.45cm,平均体质量20.47g,养殖成活率72%。平均水温21.5℃,花[鱼骨]受精卵120h破膜;破膜后第15d,臀鳍出现,平均全长12.5mm,外部形态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从1999年至2002年,使用3.5~16kg的斜带石斑鱼作亲鱼,通过强化培育,实现自然产卵,培育出2.6~6cm的鱼苗66.8万多尾,其中2002年(5月30日前)出苗37.1万多尾。年产卵量为1.6亿粒~3.5亿粒,受精率在69.5%~81.3%;从仔鱼至出苗,最高成活率为3.3%;每立方育苗水体最高出苗量为1130尾。  相似文献   

11.
丁鱥(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新疆引入丁Gui(Tinca tincaL.)鱼种进行驯养,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丁Gu移养在浙江地区,能较好地生存,生长速度较快;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丁Gu在平均体重达200-250g时性成熟,催化产激素的LHRH-A2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在水温19-23℃下,效应时间为16-19h,催产率分别为100%和76%,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共产卵20万粒和4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86%和665,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19.8-22.5℃下约47h左右,孵化率分别为53%和42%;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Gu鱼苗,经25d左右的饲喂,平均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38%和35%。  相似文献   

12.
从人工饲养的成鱼中挑选体色单纯、红色较深的个体作后备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待其性腺发育成熟后,注射LHRH—A2催熟催产。催熟剂量为每千克鱼体重2~3μg(雄鱼不催熟),催产剂量为8μg(雄鱼剂量减半)。试验结果,雌鱼的催产率达70.6%;共获受精卵大约18万粒;孵化出鱼苗约16万尾,平均孵化率88.9%;经培育,共获体长3.5cm的鱼种14.82万尾,鱼种的平均培育成活率达92.6%。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是美国红鮰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要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红鮰鱼鱼种,亲鱼的筛选至关重要;美国红鮰鱼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肉质鲜嫩,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可以在国内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3.
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收购天然鱼种进行驯化养殖入手,经3年池塘人工培育获三角鲤亲鱼1676尾,亲鱼培育成活率达96.1%,性腺普遍发育成熟;先后进行了10批600组三角鲤亲鱼的人工繁殖试验,孵化鱼苗680.9万尾,培育成2.5cm以上规格的鱼种631.7万尾;通过设计实施生态刺激诱导产卵、敏感催产药物筛选、催产药物剂量控制、受精与孵化、胚胎发育研究、鱼苗不同培育方式的效果比较等一系列专项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效果稳定、可靠的三角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分别为:催产率平均达82.3%;产卵受精率平均达85.5%;孵化率平均85.6%;苗种培育成活率平均92.8%。  相似文献   

14.
张胜利  林少华 《海洋渔业》2001,23(4):176-177
催产亲鱼采自泉州湾双斑东方鲀产卵场海区,经注射LRH-A催产激素,3个试验组有2组产卵,共产卵61万粒;在水温15-18℃条件下,受精卵经4d孵化,仔鱼全部出膜,共出苗30万尾。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养2-3年的暗纹东方Tun,平均体重为750g,催产3尾雌体和4尾雄体,经人工授精获受精卵30余万粒,催产率100%,受精率98.5%,其中静水孵化(干法受精不脱粘)10万粒,孵化率98.5%,流水孵化(半干法受精不脱粘)受精卵20万粒,孵化率65%,共孵化出幼苗23万尾。研究了在暗纹东方Tun人工孵化中,脱粘与不脱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用DOM3-5mg+LRH-A50-100μg/kg人工催产细鳞斜颌鲴2批,共134尾,其中雌(♀)90尾、雄(♂)44尾。催产率100%,受精率70%以上,出苗率40%-80%。获卵916万粒,鱼苗409万尾。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达赉湖的Chan条鱼生物学,内容包括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及渔业利用。达赉湖的Chan条鱼一龄平均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90毫米,体重8.5克;二龄体长102毫米,体重12.9克;三龄体长109毫米,体重15.4克;四龄体长125毫米,体重184克;五龄体长156毫米,体重23.3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W=0.0310L^2.5171。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杂食性鱼灰类。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0♀:1.36♂;个体繁殖力3552-16420粒,平均9944粒。6-7月在湖的岸边产卵,卵属粘性。群体由1-5个龄组组成,1200尾样品平均年龄为265;80.1-10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物的75.5%,Chan条鱼目前是达赉湖第一位的经济鱼类,90-92年Chan条鱼平均产量为828万公斤,占总鱼产量的90.2%。  相似文献   

18.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19.
收集2龄以上长江野生鳜鱼进行驯养、培育,采取两次注射催产、二级处理孵化用水、改进人繁设施、二级培育鳜鱼鱼种等方法,共催产52组,催产率98%,平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90.1%、69.9%;获鳜苗214.2万尾,培育3.3cm以上大规格鳜鱼鱼种68万尾。  相似文献   

20.
赵智媛 《水产养殖》2007,28(2):29-31
从2003-2005年,对提高苗王云鲫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讨。共催产亲本628组,催产率达64%以上,获卵约4 000万粒;受精率达68%以上;孵化率达85%以上,孵成鱼苗2 420万尾,培育1.8公分左右的鱼种450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