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贵州省思南县传统杂交水稻存在大面积生产问题,它的品种更新速度缓慢且栽培密度相对稀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思南县也引入了全新杂交水稻组合"永优21",并革新了杂交水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一、关于"永优21"杂交水稻组合"永优21"是集合了优质、高产、多抗体与一身的山西杂交水稻新组合,在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2011年在思南县大坝场镇引种试种栽培成功。在试种阶段,"永  相似文献   

2.
毕粳46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基于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以毕粳43为母本、以南粳4 6为父本杂交,经过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株型紧凑、茎秆坚韧、熟期转色好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粳稻栽培区种植。该品种于2020年10月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耐寒性较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山区水稻生产,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通过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水稻恢复系R546,并利用自育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与R546杂交,育成新组合奇优546。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0.06kg/667m2,比对照(黔早优2017)增产8.7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4.33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4.97%;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于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4012号),适宜贵州一季中籼早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贵州水稻生产,采用杂交和复交途径,聚合多个材料的优异性状,育成新的三系恢复系 G569,再用 G569与不育系川香29A 配组育成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569,经贵州省2010-2011年区域试验,川香优569平均单产9.22 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9%;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8.38 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6.70%。川香优569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均优于对照,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贵州一季中籼迟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和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 839.05和9 696.90 kg/h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772.15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自育水稻恢复系黔恢5819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安丰A组配,育成三系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安优5819,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稻2014013号)。该组合在2012年、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89.27kg/667m2和646.26kg/667m2,分别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66%和8.80%,2年累计16点次中增产15点次;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84.81kg/667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2.31%。安优5819表现高产、抗病、优质和熟期适中,适宜贵州中高海拔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邬益香  景明仪  孙承红  叶浩 《农技服务》2011,28(8):1111-1112
根据杂交水稻丰优香占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丰优香占的高产栽培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和栽培技术规范,为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贵州不同种植杂交水稻垢区,水源排灌方便、茬口安排不紧张,适宜小苗移栽的稻田,特别适合泡冬田和冬闲田.  相似文献   

9.
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特三矮2号引进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贵州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左右,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则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贵州省从70年代末推广杂交水稻,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90年代杂交水稻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贵州的生态和经济社会条件所限,常规水稻品种的种植仍占有一定比例.引进特三矮2号等常规高产品种加以开发利用,是贵州省水稻生产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贵州好茂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贵州省,特别是贵州山区玉米生产现状,以自育的自交系H59为母本、H11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蓉科玉789。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贵州省东部组玉米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贵州省东部组玉米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贵州省审定。根据该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一系列高产优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验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确定并验证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精确施氮技术的3个重要参数。[方法]以黔优18、茂优601等品种为试材,在贵州省小河、乌当和兴义进行试验示范,求取了杂交籼稻精确定氮高产栽培中的3个重要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论证示范。[结果]3个参数分别为:①100kg稻谷吸氮量:1.85kg(迟熟籼稻)、1.82kg(早熟籼稻);②土壤空白供氮量在95.92~133.41kg/hm2;③氮肥当季利用率:当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时,得出获取高产的氮肥当季利用率为45.18%(迟熟籼稻)、44.72%(早熟籼稻)。根据获得的3个参数分别在当地进行示范,均获1.2t/hm2以上产量。[结论]为指导贵州省不同稻区的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氮肥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对杂稻黔优56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形成杂交稻可量化的氮肥高效运畴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的生产实际,以黔优568为研究对象,开晨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氮肥施用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一般肥力条件下,尿素用量11~15 kg/667m2能获得较高产量;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穗肥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穗肥比例为20%~30%水平下产量较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黔优568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频发的极端干旱气候,2009—2010年引进生产上具有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在非灌溉条件下试种,考察各品种在贵州种植的耐旱性,从中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耐旱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在2 558.8~3 639.3℃的耐旱性水稻品种适宜贵州各稻区种植;耐旱性较强及产量表现好的杂交稻品种有荃银1号、赣香优2833、黔两优58、黔优568、国稻1号等,常规稻品种武育粳3号、合系41号等;在干旱胁迫环境下,增加有效穗、穗总粒数及干物质重是栽培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贵州超高产杂交稻生育习性和种植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在简述杂交稻生育习性基础上,经过汇总、筛选、归类及模型分析,将贵州省当前主栽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分为多穗、兼用和大穗3种类型,并建立了不同类型产量因素及互作项的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高,理论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误差小。围绕数学模型提出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挖掘贵州水稻超高产潜力,从理论到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论贵州在我国糯稻栽培圈中的历史地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属于我国历史上的"糯稻栽培圏",其糯稻生产和种质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贵州黔东南地区是贵州糯稻栽培圈的核心区,且以糯禾为特色。糯禾是贵州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是境内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模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超级早稻春光1号和超级晚稻淦鑫688为材料,采用抛秧方式,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晚稻的产量均以三高一保栽培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三控栽培模式>常规栽培模式。三高一保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而精确定量栽培模式的有效穗数最高,但成穗率较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精确定量模式、三高一保模式和三控栽培模式可提高双季超级稻的生物产量、氮素积累总量和氮素利用率。三高一保栽培模式明显降低了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  相似文献   

19.
茂优601是籼型早熟杂交水稻品种,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及有关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适宜种植区域和高产栽培的各项技术措施。对适时早播,旱育小苗,两段育秧或插小苗,合理密度,前肥后移,增施穗粒肥,注重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措施作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新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用新选育的三系恢复系黔恢1388与健645A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经贵州省2008—2009年区域试验鉴定,平均产量9.4t/hm2,比对照II优838增产5.14%;生产试验鉴定,平均产量8.88t/hm2,比对照平均增产0.33%;平均生育期155.3d,比对照早熟1.8d;在贵阳地区进行高产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13.71t/hm2。健优388的稻瘟病抗性、稻米理化指标和食味鉴评结果都优于对照,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