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氮肥运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技术模式。[方法]2007和2008年,分别以两优6326和丰两优3号为试材,在机插和相同磷钾肥(底肥)条件下,设置3种施氮量(165、210和255 kg/hm2)和2种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6.0∶4.0和7.5∶2.5),进行田间裂区试验。[结果]在中小苗机插条件下,杂交中籼水稻丰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10 kg/hm2 减少基蘖肥施氮比例、相应适当增加穗肥施氮量,并在倒2叶期追施40%的穗肥,更有利于机插杂交中籼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并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基蘖肥∶穗肥比例以6.0∶4.0为佳。[结论]杂交中籼稻机插栽培的氮肥运筹不同于常规粳稻机插栽培 在9750 kg/hm2目标产量水平下,推荐的施氮方案是大田总用氮210 kg/hm2。  相似文献   

2.
氮高效组合协优9019的氮肥运筹规律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施化学氮素时期和施氮量8种处理,采用L8(4×24)正交设计,以不施化学氮素为对照,进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协优9019的氮肥利用率、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协优9019的适宜施氮量在172.5~243.45 kg/hm2,以施纯氮172.5 kg/hm2的处理增产较高,增收效益最明显,氮肥利用效果最好。在施172.5kg/hm2纯氮的合理运筹下,其氮素农学利用率为25 kg/kg氮素,每生产100 kg稻谷只需施纯氮1.76 kg,比对照增加产值7762.5元/hm2,每千克纯氮增收45.00元,单位面积增收7012元/hm2,增效相当可观。[结论]协优9019氮肥合理施肥模式应是:基蘖肥各施纯氮69.0kg/hm2,保花和齐穗期各施纯氮34.5 kg/hm2。再次验证协优9019是氮高效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个粳稻品种“中稻1号”和“淮稻5号”在鄂中丘陵岗地单季籼稻区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粳稻的产量,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两个粳稻品种的施氮处理分别平均增产2 179 kg/hm2和3 209 kg/hm2,增产率为45.7%和53.5%。稻谷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两个粳稻品种的平台产量分别为7 517 kg/hm2和10 234 kg/hm2,最适氮肥用量分别为221.0 kg/hm2和235.5 kg/hm2。与N0相比,两个粳稻品种施氮处理吸氮量平均增加58.7 kg/hm2和71.8 kg/hm2,增幅为80.9%和85.2%。当施氮量为248 kg/hm2时,“中稻1号”和“淮稻5号”的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贡献率(NCR)及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为29.4%和37.6%、10.6 kg/kg和18.0 kg/kg、35.4%和42.6%及29.8 kg/kg和42.3 kg/kg。综合分析认为“淮稻5号”在鄂中丘陵籼稻区种植,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5.
以青菜‘五月慢’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青菜生长和氮素营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菜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0 kghm2时,青菜产量最高,达到49 535. 60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为34. 08%,能较好地保持较高产量的同时使氮肥当季利用率处在合理的水平。当施氮量达到337. 5 kghm2时,青菜产量为43 081. 05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下降明显,为22. 06%。青菜叶片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为337. 5 kghm2时,亚硝酸盐含量达到20 mgkg,处于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应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精确计算施氮量的关键是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等3个参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此设计该试验,旨在确定黑龙江垦区水稻精确定量的参数值,提高氮肥运筹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促进稻作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8.
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惠应  程国旺  吴晓亮  吴盛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28-9529,9541
[目的]为科杂2号在安徽沿江棉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寻找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方法]采用4元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科杂2号进行高产栽培试验,建立科杂2号皮棉产量与栽培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函数模型,并对上述模型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最优农艺措施组合:密度为21 606~22 394株/hm2,氮肥(N)为234.3~266.1 kg/hm2,磷肥(P2O5)为85.2~114.8 kg/hm2,钾肥(K2O)为186.0~214.80 kg/hm2。[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品种筛选和2种肥料水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天长市目前麦茬高产施氮肥水平下,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用氮量以150 kg/hm2为宜;徽两优6号、徽两优3号、徽两优996、皖稻153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天长市麦茬机插中籼稻的主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推广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在安徽沿江稻区开展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肥水运筹示范提出了水稻的高产肥水运作模型。[结果]试验单季杂交稻的平均产量为10575kg/hm^2。试验秧苗生长健壮,单株分蘖和单株绿叶多,根系入土较浅,主茎扁且基宽适度,二次分蘖率高,叶蘖同伸性好,物质积累多。试验水稻个体发育健壮,根系发生量大,茎基粗壮。试验水稻群体田间封行期推迟。通风透光好。试验水稻始穗至齐穗的间.隔期为2~3d,基本同时抽穗,主茎带穗多,每穗颖花总量发育充足,相对均衡性较好。灌浆结实期干物质输转谷穗率高,乳熟生长阶段完成理论产量积累6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单季杂交水稻在安徽沿江稻区的高产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义  李娟  张荣达  王道琴  葛雁  毛春霞  汪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437-7438,7447
[目的]探讨适宜春旱、伏旱严重的黔西北山区玉米(Zea mays L.)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因素D-最优饱和设计法,对杂交玉米毕玉7号在黔西北山区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毕玉7号在膜侧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x1)和氮肥(纯氮)施用量(x2)与产量(y)间的回归模型为:y=676.013+85.633x1+7.423x2+38.812x1x2-94.649x12-37.614x22;提出黔西北山区种植杂交玉米毕玉7号产量水平在9 750 kg/hm2以上的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模式:种植密度在6.270万~6.858万株/hm2,纯氮用量在308.790万~371.385万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在黔西北山区大面积推广毕玉7号膜侧栽培高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天9号的最佳氮、磷、钾、锌施肥配比。[方法]以为天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为天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是影响为天9号产量和米质的最大控制因素,最佳施肥组合为N2P3K3Zn3,即氮、磷、钾、锌肥用量分别为195、150、150、15 kg/hm2,可获得9 750 kg/hm2以上的高产。[结论]为天9号高产优质的施肥原则为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微量补充锌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出适合大穗型杂交稻‘甬优1540’的最佳施肥模式,在机插且总氮施用量为195 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在2019年设传统施肥(T1)、机插一次施肥(T2)、机插施肥:分蘖肥7:3(T3)、机插施肥:穗肥7:3(T4)四种氮肥施用模式,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另外增设无氮区处理(磷、钾肥相同)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穗期追施氮肥(7:3)产量最高。相比于传统施肥,机插施肥:穗肥7:3(T4)处理增加了整精米率、碱消值和胶稠度,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说明‘甬优1540’在高产栽培中合理施肥模式为机插施肥:穗肥7:3(T4),该运筹比例有利于稻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5.
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氮素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超级杂交稻养分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氮素施用量(基、穗施氮比例80﹕20下施氮量为0-270kg.hm-2)与施用时期运筹(施氮量180kg.hm-2下基、蘖、穗、粒不同施氮比例)的田间试验结合水稻主要生长性状调查和数学回归方法,分析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的指标及其氮素优化措施。【结果】施氮量与超级杂交稻有效分蘖(穗)线性相关,与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二次抛物线相关;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施氮量为215.6kg.hm-2时,单位面积总实粒数最大;施氮量为245.9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1.42t.hm-2)。基、穗两时期施氮比例为60﹕40,以及进一步分配为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时,超级杂交稻的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在减少施氮65.9kg.hm-2基础上,可分别比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施氮-产量模拟方程求得的最高产量增加2.01%、2.89%。【结论】通过减少基肥氮比例、增加蘖肥氮和穗粒肥氮比例等氮后移的优化措施,可提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和穗实粒数,从而显著提高最大库容量(总实粒数)和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有效减少施氮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集成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双季稻不同育秧方式、抛插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试验研究。种植超级稻良种,采用配套无盘育秧、每公顷抛插32万蔸115万苗左右、每公顷施纯N195kg、N:P2O5:K2O=1:0.5:1.2、晚稻氮肥适当后移、补施偏施肥料促进全田平衡生长、水气平衡管理、病虫综合防控等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措施,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最为有利,可实现每年每667m2产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金优402为供试晚稻进行肥料效应试验,分析研究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肥料效应模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肥料施用量。[结果]氮肥和钾肥对晚稻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288和555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7%和8.8%,纯收益分别为1195和350元/hm2,而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晚稻的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49、61和11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22、46和45kg/hm2。[结论]晚稻合理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杂交早稻金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金优2155进行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施N量2项措施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量的作用都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施N量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负互作效应。综合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的作用,3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是叶龄>施N量>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措施是:4.3~5.2叶移栽,每公顷插19.61万~26.13万丛,施纯N量140.1~182.6kg。据N、P、K、有机肥配施试验,增施N、P、K会不同程度增产,以N、P、K配施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会增加有效穗,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取秧量,为完善杂交中籼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提高机插水稻产量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两系超级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在"机插平衡栽培理念"的稀播条件下,通过调节取秧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基本苗起点(1、2、3、4、5苗/穴),研究不同取秧量对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栽插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群体基本苗起点在1~3苗/穴时,随着取秧量的加大,整体栽插质量逐渐提高,群体颖花量逐渐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取秧量超过每穴3苗时,群体起点过大,不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反而易导致减产。[结论]在安徽江淮一季稻区,杂交中籼稻机插以纵、横向取秧量为10.0 mm×10.8 mm或12.0 mm×14.0 mm的组合,即每穴2~3苗较为适宜。在此取秧量的条件下,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在稳定库容充实度的情况下形成较大的库容量,最终获得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