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实现作物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对玉米、小麦和水稻秸秆进行机械粉碎、酵母发酵及添加麦麸等处理后,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家蝇Musca domestica。结果显示:3种作物秸秆发酵后对家蝇的饲喂效果依次为:玉米秸秆优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优于水稻秸秆;玉米秸秆饲料被家蝇幼虫取食后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显著下降(0.01P0.05);小麦秸秆饲料被取食后,可溶性糖、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0.01P0.05)。获得优化的秸秆人工饲料配方,即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麦麸(质量比)=1∶1,发酵时间3d,每250g饲料添加初孵幼虫200mg。  相似文献   

2.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7-1329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两种白腐菌降解油菜秸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两种白腐菌N1和N2及三种固体培养料配方(1、2和3)对油菜秸秆纤维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和粗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 N1和N2对油菜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降解率和粗蛋白含量的提高均有增加的趋势;木质素降解效率N1前20d高于后20d,并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说明N1菌株有优先选择降解木质素特性,N1优于N2(P<0.01);同一菌株,配方1均好于配方2和3(P<0.01).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秸秆为材料,采用从驻马店置地公园分离得到的6种大型真菌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发酵产物在纤维素酶作用下的水解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菌株L3、L4和L11可以提高产物粗蛋白含量,增幅达30%以上;L11和L3菌株分别使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4和0.4个百分点;真菌PG处理花生秸秆后提高了产物粗纤维的相对含量(约10%),其他菌株则降低了粗纤维的含量;花生秸秆中粗灰分的含量在真菌处理后都明显降低,平均降幅达50%。不同p H值的缓冲液以及不同量的酶,都会影响花生秸秆的水解效率;当缓冲液p H值为5.4,酶量为6.1 U/g秸秆时,L11处理的花生秸秆水解效率最高,达到50%。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营养水平,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食用菌,对油菜秸秆与芦笋茎叶、玉米秸秆、象草按不同比例混合的饲料进行发酵试验并优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工艺是食用菌选取榆黄蘑,油菜秸秆与象草以1∶2比例混合,含水量60%。经过优化后加工工艺加工的油菜秸秆,粗蛋白占比提高至8.8%,粗纤维含量下降至32.1%。使用该混合饲料饲喂湖羊,料重比达到3.38,经济效益较对照组提高5.5%。食用菌发酵明显提升油菜秸秆的感官性能和营养水平,为克服油菜秸秆饲料化利用难题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鉴定及其对饲料粗纤维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课题组分离的一株纤维素降解菌进行鉴定,优化其产酶条件并检测其对饲料粗纤维的降解效果,以期为该菌在饲料粗纤维降解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纤维降解菌;研究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和酶谱,并优化其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利用体外发酵和尼龙袋法测定菌株N3所产粗酶液对3种饲料(麸皮、麦草、燕麦)粗纤维的降解率;利用RB亮蓝脱色试验检测该菌的木质素降解能力。【结果】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N3;N3菌株不产生漆酶,主要向胞外分泌分子质量70ku以上的纤维素酶组分;N3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5;N3菌株以体积比1∶50接种至最适发酵培养基(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为5),37℃培养24h时,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可达3.50U/mL;菌株N3所产粗酶液对麸皮的粗纤维降解率最高,对麦草秸秆的粗纤维降解率最低。【结论】分离到的纤维降解菌Bacillus subtilis N3主要分泌分子质量70ku以上、耐热的纤维素酶,对饲料粗纤维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秸秆在不灭菌条件下利用绿色木霉菌GM6a和GM982 3两个菌株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M 982 3的效果好于GM 6a ;用GM 982 3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适宜条件为 :培养基中的初加水量 75 % ,菌株接种量 12 % ,温度 30± 1℃ ,发酵时间 1~ 2天 ;上述条件下由玉米秸秆生产的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由 2 .8%提高至 2 8% ,粗纤维含量由 40 .2 %降至 13 .6 %。  相似文献   

8.
多菌株发酵秸秆饲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4株供试菌株,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接种量和培养条件;在固体培养基中共培养,降解秸秆纤维素,产生菌体蛋白来制备秸秆饲料。结果表明,经过4株菌共培养发酵产生的秸秆饲料,其纤维素降低了18.66%,而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9.30%,粗脂肪提高了0.37%,为开发秸秆饲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秸秆发酵剂厌氧消化单一木薯杆或混合基质的效果。[方法]选择活力99生酵剂(1.20×1010cfu/g)、产酶益生素(2.0×1010cfu/g)、粗饲料降解剂(2.0×108cfu/g)3种复合有益菌进行试验。试验组在木薯杆原料中添加微生物发酵剂,对照组只添加同量的水,厌氧消化基质3个月,测定其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氨基酸含量。[结果]厌氧消化效果与秸秆发酵剂的种类有关,也与基质种类有关。粗饲料降解剂可以显著提高单一木薯杆的粗脂肪、磷、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含量;3种发酵剂对木薯杆混合和单一基质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粗饲料降解剂处理木薯杆对改善木薯杆饲料品质有一定效果,产酶益生素、活力99没有效果。[结论]该研究可为木薯秆制作生物饲料新技术筛选出适宜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0.
氨化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玉米秸秆的立体结构与木质素的屏障作用,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氨水对玉米秸秆进行氨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35℃和9d为宜,氨化后玉米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5.38%。进一步经组合菌株固态发酵、组合菌株与加藤菌液固态发酵和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3种途径发酵,结果以二次发酵的效果最好,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由3.15%提高到24.99%,真蛋白含量由2.30%提高到20.21%。玉米秸秆经氨化处理再经组合菌株一次固态发酵与加藤菌液二次固态发酵,使其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高,可作为饲料蛋白加以利用,因而是一种增加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玉米秸秆为材料,研究白腐菌对其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指标,以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时的秸秆含水率、温度、接种量、起始pH为主要影响因素,筛选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结果】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条件为:秸秆含水率为70%,温度为30 ℃,接种量为0.25 g/kg,起始pH为4,在此条件下发酵7 d,秸秆粗纤维含量由348.7 g/kg下降为299.4 g/kg,粗蛋白含量由58.3 g/kg升高为116.6 g/kg。【结论】筛选出了白腐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辉  吴华  兰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598-4599,4683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时间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方法]设置6个时间点(0、20、25、30、35和40 d),测定油菜和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含量和降解率变化。[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玉米和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发酵培养20 d时,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58.07%;在发酵培养35 d时,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33.62%。[结论]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显著,其中对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两株侧耳属真菌对小麦秸秆化学组分及瘤胃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小麦秸秆木质素含量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低,作为反刍家畜的粗饲料营养价值低,饲料化利用受到限制.通过室内小麦秸秆固态发酵试验,研究了两株侧耳属真菌Tf1(Pleurotus sajor-caju)和JG1(Pleurotus Cornucopiae Roll)对小麦秸秆细胞壁化学组分的降解、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JG1、Tf1和两菌复合发酵21 d的小麦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20%、30.78%和38.41%,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19.26%、19.28%和26.65%;48 h干物质瘤胃消化率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38.62%、44.81%和55.89%,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8.91%、49.00%和63.08%;粗蛋白含量分别比未发酵秸秆提高了58.60%、69.53%和72.22%.表明菌株JG1和Tf1在选择性降解木质素,改善瘤胃消化率,提高粗蛋白含量方面的优势,而且两菌株复合发酵具有协同作用,与单菌发酵相比.木质素降解率、瘤胃消化率和粗蛋白含量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成年小熊猫日粮的采食量以及日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蛋糕77.61g、馒头96.28g、苹果456.83g和竹叶90.97g;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粗蛋白48.28g、粗脂肪13.56g、粗纤维65.30g、灰分23.39g;总日粮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26.82%、粗脂肪含量为7.53%、粗纤维含量为36.28%、灰分含量为12.99%、水分含量16.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柑橘皮渣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方法]以柑橘废渣为主料,麸皮为辅料,通过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gii)、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球拟圆酵母(Torulopsis globosa)4株菌中,优选出效果最佳的菌株,并优化菌株最佳混合比例。[结果]确定T.konigii∶C.tropicalis∶A.oryzae最优比例为2∶2∶1,发酵时间84 h,温度33℃,含水率70%,菌液接种量0.4 m L/g,发酵后粗蛋白含量达到35.03%,粗脂肪含量达到4.92%,同时粗纤维含量为12.08%。另外,通过光照强度对发酵饲料的影响试验可知,光强在1 000~2 500 lx时,可以促进微生物生产蛋白质和脂肪,当光强为10 000 lx时,微生物生产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受到抑制;另外,光照条件不利于粗纤维的降解。光照条件对非光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柑橘皮渣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重离子束辐照选育的高蛋白酵母、木霉、黑曲霉和乳酸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及发酵时间对马铃薯渣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条件、发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黑曲霉∶绿色木霉∶诱变酵母菌∶乳酸杆菌最佳配比为1∶3∶3∶2,发酵后马铃薯渣中的蛋白含量为15.39%,粗纤维含量为12.12%;在发酵条件、菌种比例相同的条件下,最佳发酵时间为8d,发酵后马铃薯渣中的蛋白含量为15.12%,粗纤维含量为11.86%.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藜麦秸秆的乳酸菌发酵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时间、乳酸菌添加量和秸秆含水量3个因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后藜麦秸秆感官品质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乳酸菌添加量>秸秆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24.5 d,乳酸菌添加量12 mg·kg-1,秸秆含水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藜麦秸秆粗蛋白质含量为(6.93± 0.05)%。该结果可以为藜麦秸秆发酵饲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陈朝琼  刘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1-19713
[目的]筛选降解油菜秸秆的最优菌群,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法、苯胺兰平板法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产酶试验考察了6个菌群的油菜秸秆降解能力。[结果]腐烂秸秆土菌群生长最快,具有最大的生长量,木质素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活性达到了924 U/ml。腐烂秸秆土菌群固态发酵降解油菜秸秆14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为71%、82%、53%。前12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量分别占各自总降解量的86.05%、93.35%、93.15%。[结论]腐烂秸秆土菌群为降解油菜秸秆最优菌群,并且在降解的前12 d为高效降解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