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舒锟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114-116
根据土地复垦基础理论,以胡家河煤炭矿区土地复垦为例,综合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理论对其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理清了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的现实意义,解析了土体有机重构、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矿山复垦地土壤质地及其颗粒含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但分析其空间特征的研究成果较少。以地处黄土区的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剖面采样法、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法、多重分形分析等方法,分析露天煤矿排土场重构土壤质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各粒级含量与土层深度相关性较小,各土层中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比例大致为2∶2∶1。2)研究区内主要土壤质地类型为壤土、粉壤土和砂壤土。3)浅土层中砂粒含量由中心向南北两侧或四周递增、粉粒则递减,深土层中砂粒、粉粒含量多呈由西向东递减,各土层黏粒均由西向东递增。4)各土层土壤质地空间变异程度大小依次为20~30 cm土层>40~50 cm土层>50~60 cm土层>30~40 cm土层>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本研究成果可以明确黄土露天煤矿区重构土壤质地及其各机械组成的状况,反应各处重构土壤的通气、保水肥状况,指导该区域后期的重构土壤改良和管理措施;其他未复垦区可以结合本次研究区的土地复垦措施及对应的土壤质地状况,来调整复垦措施,使得重构土壤利于当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表土剥离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行以及土地复垦技术优化提供支撑,也可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规范的出台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田间模拟试验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重构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重构技术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层回填重构处理可有效保持不同土层土壤的各营养成分含量,而混合回填重构处理将不同土层均匀掺混,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也随之被均匀化处理,分层回填更能有效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及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复垦重构过程中对回填表土的机械压实效果受压实次数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共同影响,容重增大效应与含水量正相关;压实1次或3次可使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迅速增加,而3次压实后对土壤进一步压实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土层也基本达到稳定沉降状态实践中;可根据回填区重构土壤类型与状况、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覆土工艺与程序。  相似文献   

4.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5.
矿区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灵石县夏门煤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对评估损毁土地可复垦程度及确定复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构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数和法对灵石县夏门煤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较高,可复垦面积占损毁总面积的88.66%,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复垦6年草地,其中养分改善程度较好的是土壤全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较差的是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复垦6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明显较常规果园低,但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却优于或相当于常规果园;复垦6年草地除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草地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草地。从两种复垦煤矸山100 cm土层养分含量的剖面差异来看,复垦6年果园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均高于复垦6年草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或中层,但2种利用形式复垦地土壤全氮含量在100 cm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92-8695,8698
在对矿山土地复垦主要阶段(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设施完备和生物多样性重组)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损毁土地类型(排土(岩)场、塌陷地、露采场、尾矿库、矸石山、赤泥堆场和工业场地)的土地损毁特点、土源类型、复垦措施等,构建了基于土地复垦质量过程控制的3级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体系的一级项目有4个,包括地貌重塑工程、土壤重构工程、植被重建工程和设施配套工程,二级项目有15个,三级项目共38个。该研究可为规范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加强土地复垦实施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土地资源正面临严峻挑战,为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土地生态的健康发展,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正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该研究结合国家新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以及多年来土地复垦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当前土地复垦中低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复垦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措施,目前缺乏相关低排放控制研究;现行土地复垦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其传统的复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新理念;通过文献综述法,结合土地复垦的内容与特征,总结归纳了边坡治理低排放、自然灾害损毁土地低排放、矿区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低排放、土壤与和植被固碳减排等关键技术;低碳排放与土地复垦息息相关,做好土地复垦与低碳排放工作,对我国碳排放控制目标具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金矿区污损治理工程为例,采用实证比较、讨论分析、调查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土地修复工程中,人员、材料、机械、施工环境、设计及施工工艺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和管控措施。研究实践表明,土地修复工程要注重决策、施工、过程和完工等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土体重构等土地工程科技,着重做好污损场地清理,铺设隔离层、深土层、耕土层等工艺环节质量管控,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解除和转化土壤污染物,实现矿区修复治理与土地利用双赢,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企业土地复垦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复垦团队1986—2016年在平朔矿区长期试验示范、跟踪监测评价的成果,旨在建立符合地域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煤矿企业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分析矿区1986、1996、2000、2004、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18个典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剖面的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肥力指标。结果表明,地貌重塑是复垦土地质量的基础,土壤重构是复垦土地质量的核心,植被重建是复垦土地质量的保障。土地复垦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地貌稳定系数≥1.3,土壤侵蚀模数≤1000 t·km~(-2)·a~(-1),控制在黄土区允许的土壤侵蚀量范围内,耕地面积比例占60%左右、林草用地面积占30%左右,海拔高程不超过1500 m;土壤污染物含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p H7.5),耕地和林草地的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120 cm和60 cm,容重1.2~1.4 g·cm~(-3),pH值7.0~8.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0.0 g·kg~(-1);选择先锋植物与适生植物,进行草、灌、乔不同复垦模式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  相似文献   

11.
集中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当前我国小城镇特色建设面临着特色挖掘不突出、特色彰显能力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弱、创新精神不足以及缺乏活力等问题。小城镇特色建设必须坚持以适合人民生活为宗旨,以大中城市周边合理布局为基础并注重乡土重建,充分发挥原住民在小城镇特色挖掘上的主体作用,注重通过创新精神去激活发展动力,在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前提下发挥政府搭建平台、城镇居民共同参与、开发资本“走进来”的三方协同作用来加强小城镇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农业期刊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期刊要在明确期刊定位,创立期刊特色;注重内容创新,拓宽报道范围;实施营销战略,拓宽发行渠道;创新办刊模式,拓宽传播渠道等4个方面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所说的“地方重造”指的是大湘西的重新改造。从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地方重造”思想逐渐生成。湘西地方实际存在的问题是沈从文“地方重造”思想生成的外在客观依据,而他热爱湘西地方的浓烈情感则是内在成因。就湘西地方如何重造,沈从文提出了个人的方案设计。沈从文“地方重造”思想的特点在于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的统一,且与其湘西少数民族立场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NOD小鼠的遗传学特性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定期测定NOD小鼠的体重、血糖,统计繁殖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图,检测遗传位点,镜检病理学特征等方法,对NOD小鼠的遗传学特性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32周龄♀、♂小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非糖尿病小鼠的受孕率为86.7%,而糖尿病小鼠的受孕率仅为53.3%,两组也差异显著(P<0.05)。小鼠发病后体重随周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至死亡时平均体重仅为发病前的60%。NOD(14♀)小鼠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2d。NOD小鼠只有在所有胰岛完全或近乎完全破坏时才发生糖尿病,若仍存有少量未萎缩的胰岛,其血糖水平维持于正常范围内。NOD小鼠在所检测的生化标志基因位点上,等位基因全部为纯合子,基因型一致,因某些位点不同程度地参与糖的代谢过程,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几何的观点,利用特征线法讨论了一阶线性齐次、拟线性以及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求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64-3265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阐述了要深刻领会和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必须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间性、民主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7.
按林木病害常规的研究方法,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进行较系统和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以在松梢煎汁液+糖+琼脂上为最好;其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5℃,相对湿度98%以上,pH值6.5~6.8之间。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病原菌在培养基上不产生子实体,但经紫外光每天照射20min,10d后即可产生子实体。子实体的形态、大小及特征和自然界中松梢上子实体基本一致,仅在形态上略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及特色图书馆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如何建设食品特色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以5个腰果高产无性系FL30、GA63、CP63-36、HL2-13、HL2-21为材料,在田间试验和连续3 a观测记录数据的基础上,对其农艺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L30性状优良,可作为主栽品种(系)大面积推广种植;HL2-21具有抗风性能,适宜在滨海地区种植;其他无性系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5个无性系遗传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5个腰果高产无性系农艺经济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6年,连续3a观察记录FL30、GA63、CP63-36、HL2-13、HL2-21无性系腰果的农艺经济性状。结果表明:FL30品系的坚果产量高,坚果出仁率高,果仁质量等级高,果梨与坚果均较大,重量比小,在果仁和果梨的加工及综合利用上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状和商品价值,其农艺经济性状较优,可作为主要优良品系在我国腰果植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系均具有高产性状,在生产上可针对不同品系的早花早熟、迟花晚熟、果仁质量等级和果梨用途等性状,在我国腰果植区进行适宜的品系配置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