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围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社会人口4个维度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浙江省和省内不同地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从动态视角评价了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静态比较2017年浙江省山区、半山区、平原区和海岛区等不同地形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同地形县域之间存在差异:半山区和平原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基于此,认为高水平构建农业体系、高水平推进绿色生产、高水平打造产业平台和高水平培育农业品牌是推进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1—2017年浙江各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及2012—2018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的统计年鉴,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浙江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在2011—2017年不断下降;浙江省耕地面积在2011—2014年下降,2014—2017年呈缓慢上升态势。2011—2014年,浙江省各市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呈降低趋势,而在2014年新型城镇化提出后,浙江省各市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呈现增加趋势。2011—2016年,浙江省耕地数量的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发展趋势,且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经济状况、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生态要素、农作物单产与耕地面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测算和分析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2008—2018年省级层面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产效应。研究显示:2008—2018年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由2008年的1.024增至2018年的1.156,高效率产区由2008年的0个增至2018年的11个,但提升过程出现“马太效应”。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其增产效应仅次于粮食播种面积。从全国层面看,邻近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本地粮食增产具有显著的正溢出效应。从空间结构看,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存在显著负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表现为正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无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各地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合理利用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基于山东省2015—2018年的数据,通过建立BCC静态模型和Malmquist动态指数模型对山东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2018年综合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各地市投入要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现象。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状态,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从投入角度看,山东省仍然需要对农业科技资源要素投入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从产出角度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进步空间。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从建立合理的投入保障机制和中东西部联合发展机制、提高土地规模收益、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齐帆  陈进红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208-1213
为客观评价长江三角洲区域农业基础研究现状和水平,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2014—2018年发表的农业科技论文进行多维分析,比较了4省(市)论文的产出数量、影响力、学科分布、主要的发文优势机构,以及论文合作和基金资助等情况。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基础研究水平综合实力最强,浙江省和上海市在研究影响力方面表现优秀,安徽省研究水平不断上升,但与其他3省(市)仍有差距。研究为引导长三角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科技管理等提供了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相关部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影响粮食产出增长的众多因素浓缩为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灾害四大要素,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这四大要素对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的要素投入贡献率。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土地投入对粮食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下降,而劳动投入和受灾面积对山东省粮食产出增长具有明显的负效应。提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资源、优化物质资本投入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强灾害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态、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农业科学院69本科技期刊2013年—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行定量评价。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年—2015年版)为数据来源,选取4个核心定量指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69本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中,有6本期刊是农业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基金论文比、他引比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正增长;影响因子有波动,但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增幅明显。40本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中16本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排名位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前25%。 经过3年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优势期刊还不够,缺乏国际一流期刊。  相似文献   

9.
确保国内居民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到绿色安全营养的蔬菜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硬约束背景下,相较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测度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质量更为科学。因此,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个省份不同品种蔬菜的成本收益数据,本文将化肥等污染物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2012—2018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56%,其中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2%和1.99%;菜椒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速度最快(2.93%),豆角最慢(0.49%);宁夏菜椒和西红柿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福建萝卜和茄子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河南大白菜、江西豆角、山东黄瓜、辽宁马铃薯以及贵州圆白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快。  相似文献   

10.
“九五”以来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揭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其内涵包括:耕地保护能力、政策支撑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和抗灾能力。进而对"九五"以来,吉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回顾,主要从粮食综合产出水平、耕地保障水平、科技服务水平和灾害防范能力4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分析四川省粮食生产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设计了四川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1990~2006年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稳步提高,但存在粮食产量变动频繁、耕地保有量持续减少等诸多隐患。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了2006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四川省内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存在相似性和互补性。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四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研究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总产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单产的提高,近十年来河南粮食总产的增长主要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在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与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挖掘中低产田增产潜力;加强科技集成能力和转化能力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强化粮食生产政策保障,稳定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冯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414-8416
从烟叶生产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烟叶生产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计算河南省烟叶生产各指标的标准值,综合分析目前河南各烟叶生产区生产发展特点、水平,为提高河南省烟叶生产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饶文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48-15951
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构建了基于统计数据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要素投入规模、要素产出规模、要素产出率、抗灾保产能力、现代化经营水平5个部分14个具体指标组成。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湖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呈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区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差异显著,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承载力评价是林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和实施区域可持续林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前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浙江省森林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对2005年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浙江省的森林属于超载(森林承载指数IFC为1.003),即森林处于弱可持续阶段。在实施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从2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均可得出,未来浙江省林业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力和生物量都较小的针叶林和灌木林逐渐被生产力和生物量大的阔叶林和混交林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广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5-14307,14310
利用浙江省3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揭示了浙江省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和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7年浙江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此期间粮食供需差距越来越大。通过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发现,粮食总产量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驱动下,随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率。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耕地压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潜力三部分考虑选取了15个单项指标,构建了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0~2009年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业科研投入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等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及产量差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测算现有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下的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以2012—2016年最新粮食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为基础,构建测度模型,估算中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耕地粮食的育种生产能力,测算中国耕地粮食产量差(增产潜力)及生产能力开发程度,并分析省际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现有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是8.46×10~8 t,实际粮食产量是5.48×10~8 t,差值达2.98×10~8 t,占粮食实际产量的54.38%,耕地生产能力开发率为0.63,说明中国耕地粮食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2)中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和潜力较大的省市自治区是: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四川省、辽宁省、湖北省、云南省和江西省,应作为未来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的重点对象,可通过土地整治和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耕地质量。3)同时,开发耕地生产潜力需因地制宜,实现提高粮食产量和保护生态的平衡。在江西省、福建省和浙江省,建议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在河北省,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保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需协调农业-能源-水资源关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可以利用气候优势,在缓坡丘陵区种植茶树、花卉,发展特色农业;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不建议过度开发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贠蒲军  邵天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22-17825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的年鉴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粮食生产总量、耕地面积、粮食单产3个方面对粮食生产安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总量和单产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都呈波动增长趋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减缓;粮食生产总量由耕地面积和单产决定,当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时,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只能依赖于粮食单产大幅增加;制约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与农业投入、农业生态环境、土地政策、耕地质量、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文化水平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潜力变得极为有限.为保障陕西省粮食生产安全,针对陕西省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