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在各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0.4653%)较19个质量性状(45.8433%)低,但平均多样性指数(1.5943)较质量性状(1.0265)高.19个质量性状中,以瓜棱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种瓜裂纹类型和瓜刺色;以叶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瓜形和瓜刺色.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瓜肉硬度和瓜长;以瓜肉厚和瓜肉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7个农艺性状中,除瓜长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外,其他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同)相关性,其中单瓜重与瓜肉厚和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黄瓜产量可从改良瓜肉厚、瓜横径等性状着手;瓜皮硬度与瓜肉硬度、叶色和种瓜皮色呈显著正相关,与瓜肉糖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口感脆嫩的黄瓜品种糖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因子(PC1~PC8),包含23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97.311%,表明这些性状是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15为阈值,可将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被分为四大类群(Ⅰ~Ⅳ),各类群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少部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资源分布在不同群类,但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分布相关,其中第Ⅲ类包含白皮且无刺的黄瓜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Ⅳ类群属于大瓜形种质,具有较高丰产潜力.[结论]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瓜棱、瓜裂纹、种瓜斑纹和瓜刺色等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黄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冬瓜产量相关性状的灰关联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来源不同的33份冬瓜材料的11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单瓜重、瓜形指数、瓜长和瓜肉厚;决定单瓜重的关键因素是肉厚、瓜长、横径和病毒病病情指数;抗病性对瓜肉致密性的影响最大。32号自交系的增产潜力最大,19号和13号次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南瓜各农艺性状对目标性状影响的主次关系,对加快南瓜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55个中国南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9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总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为单瓜重,其次为千粒重,单瓜重与总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瓜重的关联度千粒重>第一座瓜节位>总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座瓜节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联度最大;千粒重与白粉病病情指数关联度最大;第一座瓜节位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黄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10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5%~58%;每个农艺性状和其余农艺性状中至少有1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累计贡献率达75.68%,第1、2主成分可视为商品瓜特征因子,包含单瓜重、瓜把形状、瓜长、瓜把长、瓜把宽、瓜肉厚、瓜瘤大小、瓜皮色等,第3~6主成分可视为植株特征因子,包含节间长、主蔓茎粗、叶形、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等。本研究为黄瓜种质资源的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黄瓜4个自交系,采用Griffing等2种方案配制6个杂交组合,对黄瓜的7个农艺性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结果数,平均单瓜重,座果率和叶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开花期,节间长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中结果数达极显著水平,座果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瓜10个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瓜长、单瓜质量等2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瓜形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收期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第一坐瓜节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和单瓜质量2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可以作为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黑大片籽瓜相关产量性状和单瓜种子重的关系,为籽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5份黑籽瓜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单瓜重、种子数、千粒重、单瓜纵径、单瓜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单瓜种子重等8个产量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单瓜种子重与单瓜种子数、单瓜重、单瓜纵径、单瓜横径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瓜种子数、千粒重、单瓜重、种子横径4个性状对黑籽瓜单瓜种子重的决定系数已达到97.77;,其他3个性状对单瓜种子重的决定系数仅为2.23;.[结论]在黑籽瓜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对产量性状的改良、选择,可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5份崇明薄皮甜瓜种质的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单瓜性状的调查研究,揭示有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并通过聚类分析,结合薄皮甜瓜主要特征,筛选出优质甜瓜种质材料。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崇明薄皮甜瓜种质材料生长期间主要农艺性状及单瓜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6410,其中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4456,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0.0392。与其它性状呈负相关性最多的是单瓜重,瓜肉厚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可将25份崇明薄皮甜瓜种质材料分成2大类。  相似文献   

9.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苦瓜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苦瓜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配合力分析发现,瓜纵径、瓜横径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瓜肉厚、单瓜重、单瓜种子数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株产量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杂种优势仅与单瓜重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各性状的SC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GCA、SCA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且仅与第一雌花节位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可通过SCA对苦瓜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进而提高苦瓜亲本的选配效率,但利用SRAP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苦瓜杂种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的瓜长、瓜粗、瓜把,以及侧枝数、第一分枝节位等相关的共12个黄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含有7个连锁群,137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591.2 cM,平均图距为4.3 cM;共检测到与12个黄瓜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9个,分布在第1、2、3、4、6、7染色体上。其中,叶绿素性状相关的QTL有6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种瓜性状相关的QTL有9个,侧枝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单个QTL位点的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5.30%-19.24%。Ldr4.2的贡献率最小,为5.30%,Lbn1.2的贡献率最大,为19.24%。【结论】构建了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遗传图谱,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及侧枝等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获得29个相关QTL。  相似文献   

11.
以新一代杂交黄瓜品种华黄2号为材料,研究了总产量与其他12个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瓜数、平均单瓜重、坐果率、早期产量等性状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期产量与早期采瓜数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第1朵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产量主要受采瓜数与平均单瓜重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24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杂交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瓜把和瓜肚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价值;单株产量与单瓜重量(r=0.66~(**))、蔓长(r=0.56~(**))、单株结瓜数(r=0.5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长度(r=0.47~*)、叶片面积(r=0.46~*)和第一雌花节位(r=0.43~*)呈显著正相关,与瓜把(r=-0.22)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量、单株结瓜数、果实横径、第一雌花节位、瓜把、节间长度的直接效应对南瓜单株产量有正向作用,蔓长、叶片面积、果实纵径、瓜肚、肉厚对南瓜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向作用。因此,在丰产育种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单瓜重量对产量的影响为主,蔓长与单株结瓜数为辅。  相似文献   

13.
用5个性状稳定的苦瓜自交系为材料,按Grffing双列杂交方法2配制10个组合,对苦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单瓜重、瓜纵径、瓜横径、瓜肉厚、瓜数、单产、主蔓粗细、叶面积、节间距离和Vc含量等12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除瓜数和雌花数外,其他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亲本A1是配制优质高产大瓜组合的一个优良亲本,亲本A4是一个适宜配制早熟、多雌性、短瓜和小果型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A1×A2是最优组合.遗传参数估计表明,瓜纵径、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和瓜数等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应用选择育种的方式进行改良;瓜横径、肉厚、节间长度、Vc含量、单产、主蔓粗和叶面积等性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应采用杂种优势的方式进行改良.单瓜重在注重非加性效应时也要考虑其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分析了冬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趋势和杂种一代与其亲本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单瓜重、横径、瓜肉致密性分别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负向超亲遗传、负向不完全显性;瓜长度、瓜形指数、抗病性与其父本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表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果实固形物含量与其父本的相关系数,以及肉厚与其双亲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且表现出正向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15.
温室黄瓜早熟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温室黄瓜20个品系的早期产量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系之间的早期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对与早熟性相关的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雌花节位、播种至第一雌花开放日数、播种至始收日数与早期产量呈负相关,并都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前二者与早期产量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采瓜数和雌花节率与早期产量呈正相关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单瓜质量与早期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墨宝冬瓜和7个冬瓜高代自交系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的子房长、子房横径、成熟瓜长和成熟瓜横径4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揭示冬瓜子房与成熟果实的遗传相关性,为根据子房大小预测成熟果实大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子房长与成熟瓜长呈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与成熟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冬瓜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茎瘤芥各生育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21个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间简单相关关系几乎均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始期株鲜重与其叶长、叶宽、瘤茎生长量、纵径,中期瘤茎生长量与其株鲜重,单株产量与始期瘤茎生长量、现蕾期叶长、茎/叶、纵径、横径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偏相关;始期瘤茎生长量与纵径、横径,始期叶宽与中期株鲜重,纵径与横径,单株产量与始期株鲜重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偏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始期、中期瘤茎生长量以及现蕾期的叶长、横径、纵径等五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和通径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横径对单株产量作用最大,其次为纵径>现蕾期叶长>中期瘤茎生长量>始期瘤茎生长量,同时这五个农艺性状之间大多为负的偏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分析提出了高产育种应以增大瘤茎横径为其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抗旱防雨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穗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行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功能叶叶面积;中度干旱胁迫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株高、行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穗位高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功能叶叶面积、百粒重、行粒数。在育种实践中,加强对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易获得高产优良自交系,在抗旱育种方面,除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外,还应注意对穗位高、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Roem.)6个纯合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其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单瓜重对丝瓜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946和0.754。说明在丝瓜高产育种中,结果数和单瓜重可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