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苦瓜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苦瓜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配合力分析发现,瓜纵径、瓜横径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瓜肉厚、单瓜重、单瓜种子数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株产量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杂种优势仅与单瓜重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各性状的SC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GCA、SCA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且仅与第一雌花节位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可通过SCA对苦瓜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进而提高苦瓜亲本的选配效率,但利用SRAP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苦瓜杂种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朝天椒(Capsicum annuum.L)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分析中,11个农艺性状的的变异系数为18.36%~34.99%,100份朝天椒材料在欧式距离14处聚为4个群组。在SRAP分析中,筛选出的8对引物,共检测到76条谱带,其中61条谱带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达80.3%,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7至1.00,100份朝天椒材料在相似系数为0.815处分为2群组。SRAP聚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基本一致,表型聚类结果表现为生态环境相似、地理来源相邻地区的材料遗传关系较近。100份朝天椒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1份黄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福建省筛选出抗性好、品质优的特色黄椒种质资源,也为后续优良黄椒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以41份黄椒种质为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和10个描述性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表型测定数据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20%~39.98%,平均为26.61%,其中,叶柄长、果长、单果重和单株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25.00%,说明这些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10个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1985~1.0791,平均为0.5061,以花青甙显色程度最高,以节间茸毛、生长势和植株形态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基于表型测定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41份黄椒种质材料分成四大类,第Ⅰ类群包括11份种质材料,第Ⅱ类群包括14份种质材料,第Ⅲ类群包括5份种质材料,第Ⅳ类群包括13份种质材料,整体来说,性状相似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利用1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7条条带,其中有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76.92%。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0~1.0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5处,41份黄椒种质材料被分为六大类群,第Ⅰ和Ⅵ群组均仅含1份种质材料,第Ⅱ群组包括4份种质材料,第Ⅲ群组包括29份种质材料,第Ⅳ和Ⅴ群组均有3份种质材料,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聚为一类。可见,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比基于表型的聚类结果更倾向于亲缘关系的远近。【结论】黄椒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辅助黄椒新品种选育,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综合性状优良纯合材料,可有效解决辣椒育种中亲本选择效率低、育种进程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前期分离得到的3株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碳源代谢特性,在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了3株细菌(菌株A、菌株B和菌株C)的碳源代谢功能。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均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均具有极生鞭毛,菌株C的生理生化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A与菌株B为假单胞菌属的其他种,结果与之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BIOLOG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株在培养72 h的AWCD(平均颜色变化率)均接近最大值,在培养24 h时的AWCD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氨基酸的利用上。在对提供的31种单一碳源利用上,3株菌对N-乙酰-D-葡萄糖胺、L-精氨酸、L-天冬酰胺、甲叉丁二酸、腐胺、4-羟基苯甲酸、丙酮酸甲酯、吐温-40和吐温-80的利用率均较高,且对L-精氨酸、甲叉丁二酸、丙酮酸甲酯的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耐镉菌株增殖所需要的碳源以及将来优化耐镉细菌最适培养基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构建相应的基因工程菌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晋北地区紫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引进的5个紫苏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观察其在山西大同市种植的物候期和生物学性状,并测定其旺长期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类胡萝卜含量。结果表明:在5个紫苏品种中,以紫苏4号的生态适应性、生物学性状和品质等表现较突出,株高适中,茎秆较粗且坚韧,抗逆性较强,不易倒伏,长势好,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生育期较长,适宜在多风少雨的大同地区种植。紫苏3号和紫苏5号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可作为紫苏优良品质育种资源进行利用。紫苏1号和紫苏2号可进一步在当地种植观察其农艺性状,再评价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福建省福鼎市就因盛产白茶而闻名遐迩,所以福鼎也被称为"中国白茶之乡".文章以福鼎白茶为对象,通过简要介绍福鼎白茶,分析福鼎白茶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价值.进一步研究参与式管理在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复合型的特点要求其保护和发展需要政府、农户、企业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广泛参与,提出了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生物炭与化肥作基肥配施对辣椒的影响效果,以辣椒“明椒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用量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辣椒植株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加工品质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CF)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更有助于辣椒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与C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辣椒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且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对辣椒加工品质影响显著,其中二氢辣椒素含量提高了7.14%~13.39%、辣椒素含量提高了7.43%~16.89%、脂肪含量提高了2.29%~7.79%、色价提高了0.51%~4.49%,但对挥发性物质种类无显著影响;与CF处理相比,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氮肥、磷肥、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71~97.24、67.14~121.55、22.38~40.52 kg·kg-1和57.93~113.55、12.87~19.19、60.28~80.79个百分点。试验结果为辣椒生产中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3株耐镉菌株,经16S rDNA测序、比对,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对菌株细胞形态的电镜观察、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镉处理浓度为100 mg L 1条件下,菌株生长未受明显抑制,但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镉处理浓度超过300 mg L 1时,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在镉处理浓度700 mg L 1条件下,菌株仍能生长,但生长延滞期延长,对数期后的生长量亦低;对菌体镉含量分析表明,在100 mg L 1镉处理下,3株菌株菌体中的镉含量分别为9.04 mg g 1、4.96 mg g 1和28.58 mg g 1,富集系数依次为90.4、49.6和285.8。可见,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明栗1号是以L05为母本,L0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板栗型印度南瓜一代杂种。早熟,春季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商品瓜始收60~70 d(天)。雌花间隔3节,果实扁圆形,横径15.9 cm,纵径11.3 cm,果肉厚2.3 cm,平均单果质量1 052.6 g;肉质紧实,粉质高,味甘甜,品质佳,VC含量236.0 mg·kg~(-1),淀粉含量22.0 g·kg~(-1)。田间对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甜栗南瓜。春季保护地栽培每667 m~2产量1 800 kg左右,适宜在闽西北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发酵方式对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成分类别及其对3种常见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影响。分别采用大米固态发酵、麦麸固态发酵、马铃薯液态静置发酵、马铃薯动态发酵4种发酵方式对分离自海南粗榧韧皮部内生真菌CH1307c进行发酵,并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通过试管定性试验和MTT试验测定其粗提物的成分类别及其对细胞株K562、NB4、HL60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大米固态发酵、麦麸固态发酵的次级代谢粗提物产量相对于马铃薯动态发酵分别增加了45.9倍和28倍;马铃薯动态发酵较其静置发酵产量高9.1倍。试管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大米固态发酵获得的粗提物,化合物种类最多,麦麸发酵和动态发酵次之,马铃薯液态静置发酵最少。此外,4种发酵方式获得的代谢粗提物对3株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并未呈现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规模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