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地点沉香样品的结香率和醇提取物含量的变异规律,对化州市和越南的6年生沉香样品做通体结香处理,利用荧光光谱成像技术测定样品的结香率,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醇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样品的醇提取物含量。结果表明:化州样品中结香率最高为1.85%,最低0.31%,变异系数40.95%;越南样品中结香率最高达到5.33%,最低0.45%,变异系数46.92%。化州样品中醇提取物含量最高为26.67%,最低6.13%,变异系数48.63%;越南样品中醇提取物含量最高达到52.54%,最低9.41%,变异系数38.55%。两地样品的结香率差异极显著(P0.01),醇提取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两地沉香样品的结香率和醇提取物含量的个体间差异均十分明显,越南样品的结香率极显著高于化州样品,越南样品的醇提取物含量显著高于化州样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生长性状、木材性状和产脂性状是广东湿地松新一轮遗传改良的目标性状。分析湿地松树高、胸径、材积、松脂质量等的表型统计量、遗传力与性状相关性,为制定多性状遗传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收集24 h内胸高处的松脂样品,称质量并调查生长量。利用Asreml统计软件估算性状的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松脂质量(m)呈正偏态分布,其变异系数高于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达到75.04%。转换后的松脂质量(mt)单株狭义遗传力与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216 1和0.600 5。生长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为0.252 7~0.415 1,家系平均遗传力为0.648 3~0.751 2。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0.983, P0.001),三者与木材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标准误较大;上述性状与松脂质量的遗传相关均不显著。【结论】在广东选择脂、材性状优良的个体,应采用家系选择与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在广东现有的湿地松遗传材料中,对生长量、木材密度和松脂质量做同步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树高和胸径空间变异的解释量为13%~69%;地形变量对单株产量、干果宽、树高和胸径解释量范围为19%~24%;空间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33%和24%,地形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52%和66%。结实性状与地形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果宽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显示,种源组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高,是最优的果实种源组;种源组I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低、平均胸径值最高,是最优的木材种源组。因此,在林业实践中应根据最终的培育目标来选取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年生桃树品种的开心形、主干形及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对桃树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选择优良的桃树品种。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开心形桃树的总枝数、干径、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分别比主干形的高30.12%、28.51%、78.85%、229.63%和113.76%;主干形桃树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开心形的高873 kg/667 m2。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以上,属于高遗传力;栽植密度的遗传相关与总枝数、干径、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树高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总枝数与冠幅、树冠体积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9个性状的91.7624%的信息,依据桃树主成分值的排名,并结合单株产量和单产的多重比较结果,冬红蜜、瑞蟠21号、黄金蜜、玉妃和冰淇淋的产量遗传增益分别比秋彤高59.37%、56.78%、50.94%、19.48%和12.01%。主干形的栽植密度高于开心形树,其产量的遗传增益比开心形的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海南省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上的差异特点,本文对来自8个不同产区的越南油茶成年实生丰产树样本开展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调查和测定,比较不同产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单株叶片和果实大小、果皮厚度等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但叶片和果实形状无显著差异;种子数、百粒重、单位树冠面积产量等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各产区油茶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碘值差异显著,但酸价无显著差异;各产区油茶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似,但花生酸、花生-烯酸、硬脂酸这些小比重脂肪酸差异显著;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油茶籽油》(GB/T11765—2018)的质量要求,其中XS、HC、MN和HD等产区的油茶油各有表现特殊的品质因素;对全部样品作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打破了产区分布特征。可见,环境和基因型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如果实和种子大小等产量性状;海南不同产区的油茶油均为优质油,同时不同产区又有其特色;海南产区越南油茶的育种目标以丰产性、稳产性和抗性等的遗传改良为主。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农业大学山杏种质资源圃的74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单株产量的性状进行分析,为西伯利亚杏产量形成机制研究及优良丰产无性系培育奠定基础。测定15个产量性状(干径、树冠长度、冠幅、主枝下高、主枝数、主枝基角、营养枝长度、营养枝粗度、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中果枝数量、长果枝数量、营养枝数量、叶片数量、单叶面积),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确定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并找出主导因子、获得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各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4.53%~165.16%,具有选择潜力。相关性分析表明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干径、冠幅、树冠长度、叶片数量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产量构成要素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促进作用依次为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树冠长度,其中主枝基角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花束状果枝和单叶面积的间接效应略大于自身直接效应,其主要间接变量为主枝基角。综上,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各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主枝基角、单叶面积、花束状果枝数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导因子,其产量预测模型为:y=-3132.262+56.180x_6+37.379x_(15)+0.530x_9+409.939x_2。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黄灌区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茎粗、底荚高度和主茎节数,生育时间与株高、主茎节数和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数与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与百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确定4个主成分因子为产量、粒质量、茎粗和百粒质量。在所设计密度范围内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粒质量和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模拟产量回归方程表示为y=-1.962 6x2+6.639 2x+5.339 3(r2=0.846 5),解得密度在1.69×104/666.7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405.73kg/666.7m2。  相似文献   

8.
约旦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形态与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自约旦不同地区的4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的40份材料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约旦野生大麦材料群体间与群体内在株高、穗颈长、旗叶长、穗长、芒长和穗粒数等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遗传多样性丰富;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所引材料的有效分蘖和百粒质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效应较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单株产量的最佳回归方程:y=-0.058x1-0.111x2+0.429x3-0.529x4+0.439x8+3.732x10(R=0.984,P0.0001);其中百粒质量对单株产量的偏回归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处理对土沉香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提高沉香结香率,使结香质量接近天然品质,满足医药卫生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野生土沉香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以15年生土沉香为材料,在1月份进行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A,不去枝去根;B,去枝去根1/3;C,去枝去根2/3;D,截干),对处理后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以不施行任何处理作对照。【结果】B、C、D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损伤后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增强所致,尤以截干处理下土沉香叶片的光合参数均显著增加,表明此种损伤处理下土沉香的叶片光合能力最强;A、B、C处理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及PSⅡ潜在活性(Fv/ F0)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截干处理下土沉香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差异,截干处理显著提高了土沉香的光合作用,A、B、C处理不会对土沉香树体的生长造成较大影响,而光合能力强弱及光合产物积累量与结香状况之间存在何种联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0个大豆品种(系)的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单株粒数(r=0.668~(**))、单株粒质量(r=0.662~(**))、荚期植株鲜质量(r=0.5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质量(r=0.670~(**))、荚期植株鲜质量(r=0.721~(**))呈极显著正偏相关。通径分析显示,荚期植株鲜质量(0.461)和单株粒质量(0.412)对小区产量的直接正向影响较大;在所有性状中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荚期植株鲜质量可以解释70.2%小区产量的变异,以这3个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1357.28+0.861x_3+1.736x_9+16.448x_(10)。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荚期植株鲜质量对大豆小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选育黑龙江省西部生态区域高产大豆品种(系)时,除应注重选择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外,还应关注荚期植株鲜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塔里木河下游库鲁克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冲积平原——阿拉干(39°26′~40°37′N,87°23′~88°42′E)为研究区域,以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在阿拉干断面垂直于河道设置3个20 m×20 m的胡杨天然林采样点;对每个采样点依据胸径(d)划分为幼树(d<5 cm)、成树(20 cm50 cm),在每个采样点随机选取生长良好、树冠饱满且无遮阴的胡杨各10株样木,共30株;将树冠按照垂直结构分为上层、中层、下层,每层4个方位(东、南、西、北)随机选取20片无病虫害、充分伸展且健康成熟的叶片,测算叶片面积、叶片体积、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叶片干质量、叶片鲜质量、叶片厚度、叶片干物质质量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分析不同冠层胡杨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利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不同冠层胡杨叶功能性状间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阶段,胡杨树冠垂直结构叶性状间均存在变异,变异系数介于4.68%~17.93%之间,其中叶片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干质量变异程度最小;不区分生长阶段时...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内道路、公园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广玉兰为对象,据外业调查数据,选择Richards,logistic,Gomp-ertz.Weibul和s曲线5种生长方程,研究广玉兰胸径、树高、冠幅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生长模型.道路上广玉兰的胸径生长模型为Y=4 807.694 25/((1+6 222.541 45×exp(0.060 55X))^(1/1.357 46)),树高生长模型为Y=11 162.752 7/((1+18 677.171 3 x exp(-0.049999X))^(1/1.199 5)),冠幅生长模型为y=18.316 3×(1-exp(-((X-3.190 7)/183.413 8)^0.468 129));公园和附属绿地内广玉兰的胸径生长模型为Y=64.832 8/((1-0.447 484×exp(-0.056 236X))^(1/-0.124 092)),树高生长模型为Y=18.972 1/((1+0.128 150×exp(-0.095 568X))^(1/0.024 720)),冠幅生长模型为Y=812.463 8×(1-exp(-((X+9.152 7)/593.934 1)^1.6789)).  相似文献   

14.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83-787
为了明确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差异,加快我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选育进程,试验对国内9个和国外5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生育期、穗宽、单株穗粒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茎粗、穗茎长度、地上可见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供试机械化高粱品种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粒质量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可见叶片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和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地上可见叶片数和单株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产量(Y)与品种的地上可见叶片数(X1)和单株穗粒质量(X2)的最优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02.775 7+360.645 6X1+39.556 9X2。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影响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家系抗风性能的主要因子,筛选能生产应用的优良抗风家系,在连续3 a调查114个赤桉家系高产抗风家系排序基础上,选取50个赤桉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材性性状(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材性相关的无损指标(Pilodyn值、应力波值)以及台风风害指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胸径(P=0.062),纤维长宽比(P=0.636)和树皮厚度(P=0.174)外,家系在各性状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单株、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046~0.885和0.077~0.777,纤维宽度、树高、木材基本密度、应力波值等性状具有高遗传力。各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11%~87.57%,遗传变异系数范围为1.78%~34.57%,环境变异系数范围为4.43%~80.74%,风害指数和单株材积变异较大,有利于优良抗风家系的评价选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桉纤维长度与木材基本密度、Pilodyn值、应力波值呈及显著相关,纤维宽度与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风害指数与木材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相关性不显著,与树高、单株材积达极显著相关,与应力波值、树皮厚度呈显著相关,与胸径、Pilodyn值、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树高、单株材积与风害指数的相关关系在遗传、环境及表型上均高于其他性状。通过综合选择筛选出5个优良抗风家系,分别为家系2007,2006,20027,2005,2008,其遗传增益范围为0.53~22.39。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南部山地67个月生18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和干形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共有11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超过对照U6平均值0.1101m3/株;生长优良的3个无性系分别是No.8(F8)、No.16(T24)和No.2(A4),生长最差的是No.14(P0)。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干形与单株材积、干形与胸径以及干形与分枝3对性状的相关不显著外,其它各对指标间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来舟国有林场31年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峦大杉和杉木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峦大杉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指标显著高于杉木;树种间分级木比例无显著差异,但峦大杉分化略大;峦大杉胸高形数显著高于杉木,枝下高比例显著低于杉木,但树种间的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应用改进可变指数削度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两个树种的干形曲线与干形形状,峦大杉比杉木有着更小的削度、更优的干形和更好的干材品质;峦大杉的平均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和竞争指数等显著大于杉木,但峦大杉的树冠圆满度显著小于杉木,树冠更狭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粳稻根系性状与植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粳稻根系总吸收面积、根体积、活性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和根数与产量相关显著,并且显著时期集中在孕穗期至灌浆中期。其中,总吸收面积在孕穗之后一直对产量起作用,根体积、伤流速度与活性吸收面积在孕穗至灌浆前期、根数与单株根系氧化力在灌浆期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而根干质量与总根长在水稻生长前期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小。根系主要性状与结实率,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粒数,一、二次枝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相关性较小,与有效穂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4龄、8龄、25龄H2澳洲坚果树为试材,采用个体收获法,分别采集澳洲坚果树根、茎、叶,并测其鲜重和水分系数,同时测定各龄树干周、树冠周长,分别以树龄、干周、树冠周长为自变量,树体总干重和各器官干重为因变量,用12种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筛选最适合数学模型及最适易测因子,为澳洲坚果树体生物量估测提供合适数学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1在12种数学模型中,以Richards模型R2值最大,在3种因子中,以干周为自变量的R2值最大;2以干周(X,单位为cm)为自变量,澳洲坚果树树体总干重、根、茎、叶干重为因变量(Y,单位为kg)的Richards数学模型分别为:Y总干重=768.304×{1+0.376×exp[-0.066×(X-57.658)]}-2.66,Y根=206.353×{1+2.66×exp[-0.316×(X-59.026)]}-0.376,Y茎=455.588×{1-0.059×exp[-0.042×(X-56.289)]}16.95,Y叶=65.20×{1+15.404×exp[-1.108×(X-52.856)]}-0.0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