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后话     
解放以来,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害虫(亦即害虫生物防治),不断出现优异的成绩。其中,在天敌昆虫方面,主要有赤眼蜂、红铃虫、金小蜂、荔蝽平腹小蜂、苹果绵蚜日光蜂,紫胶虫的白虫小茧蜂,柑桔黑剌粉虱的寄生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各种草蛉、各种蚂蚁等;在昆虫微生物方面主要有苏芸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蚜霉、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在益鸟方面,主要有大  相似文献   

2.
1992年6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从美国林业局实验室引进天敌昆虫松鞘蛾长脸茧蜂 Agathis Pumila 1000头。提货后,封存于生防所天敌引种隔离室。后经开箱检疫发现所有的松鞘蛾幼虫均已作茧化蛹,并部分羽化为成虫松鞘蛾 Colecphorelaricella。为防止该害虫扩散,拉回我局进行了销毁处理。1992年7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又从加拿大林业部安大略林业生物防治研究中心引进松鞘蛾长脸茧蜂8400头。提货后,在生防所天敌引种隔离室开箱检  相似文献   

3.
天敌的增殖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室内大量繁殖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为提供天敌的周期性释放,作为补充天敌的本地自然种群或引进天敌的种群来直接防治或间歇控制害虫种群在可允许水平之下。本文介绍了正在我国推广应用或研究成功的几种赤眼蜂、平腹小蜂、红铃虫金小蜂、黑胸茧蜂,紫腹白虫小茧蜂、烟蚜茧蜂、几种草蛉、孟氏隐唇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刺兵蝽、土耳其扁谷盗及几种钝绥螨的大最繁殖方法和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邦侃 《植物保护》1985,11(5):27-28
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里,世界各地应用天敌昆虫最多的是赤眼蜂,其次就是瓢虫。经济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在螨、蚧、蚜、木虱和粉虱的捕食性天敌中,许多瓢虫具有最大的效能。 引进天敌瓢虫控制害虫,国内外有许多实例。H.L.Sweetman(1958)在《生物防治原理》书中称,世界各国利用瓢虫防治  相似文献   

5.
上篇笔者已将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所属自、科,作了简介,本文拟再就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生情况,加以概述,这样在农林害虫的综防中,对那些昆虫应予保护利用,就可了解得较全面了。现分下列几项内容来谈:一、那些目、科昆虫中有寄生性天敌膜翅目中包含寄生性天敌最丰富,防效亦较明显,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赤眼蜂,次有姬蜂,茧蜂、蚜茧蜂、蚜小蜂、黑卵蜂、姬小蜂、跳小蜂、金小蜂、肿腿蜂、螫蜂、长尾小蜂、平腹小蜂等科,其中多数科全部种均属寄生性,有些科以寄生性为主或各占一定比重,前者如长尾小蜂,后者如广肩小蜂,也有个别科寄生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动、植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危害,无污染,无残毒,不伤天敌,效果好,成本低,是一种无公害植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综述如下。一、动物治虫害虫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瓢虫、草蛉、步甲、螳螂、蜘蛛、蚂蚁等。稻区应注意保护利用蜘蛛、缨小蜂、赤眼蜂、绒茧蜂等;棉、麦区应保护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食蚜蝽、蚜蛮蜂等。采用引进、繁殖和保护天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全世界引渡成功的昆虫天敌已有294种,例如,引用金小蜂防治棉花红铃虫;草蛉防治棉铃虫;红蚂蚁防治甘蔗螟;黑蚂蚁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  相似文献   

7.
梁玉本 《植物医生》2004,17(4):33-34
蜂类天敌昆虫有蚜茧蜂类、蚜小蜂类、环腹蜂类、蚜虫金小蜂类等,它们寄生于蚜虫体内使蚜虫死亡.现介绍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0年以来,中国的害虫生物防治这门科学技术稳步地发展起来。在利用寄生及性捕食性节肢动物方面,30多年来我国侧重于本地天敌的利用,如赤眼蜂,平腹小蜂,金小蜂,草蛉,七星瓢虫,纽氏植绥螨及其他。利用方法包括大量繁殖结合田间散放,引进与助迁及田间散放等。从国外引进寄生性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工作,过去做得不够多,但近年来受到了重视。不少引进的天敌,在防治害虫方面已具效能,如澳洲瓢虫、萍果蚜小蜂、粉虱匀鞭蚜小蜂、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及其他种类。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已较多应用;苏云金杆菌及白僵菌制剂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近年来,汤普森多毛菌及杀虫素(一种抗生素)已用防治果园的害虫。1980年以来,一些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制剂已在实验室或试验工厂制成。线虫也成功地用于田间治虫的试验。在中国北方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果园害虫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杂草生防现状及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杂草生防就是利用寄主范围较专一的植食性动物(如昆虫、螨类、线虫、鱼类等)或植物病原微生物,将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杂草种群控制在为害阈限下。这一门学科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发展很快。生物防治杂草与化学除草相比,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产生药害、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有时一次成功的天敌引种可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害。对一些除草剂难以奏效的多年生  相似文献   

10.
麦双尾蚜种群动态及天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根据新疆塔城麦田的系统调查资料,探讨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axia Mordvilko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寻找影响麦双尾蚜数量变动的关键天敌种类。结果表明,麦双尾蚜在麦田为聚集分布;影响冬麦田麦双尾蚜数量的天敌主要有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意大利豹蛛Pardosa italica等;影响春麦田麦双尾蚜数量的天敌主要有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燕麦蚜茧蜂Aphidius picipes和环足灰斑腹蝇Leucopis annulipes等。  相似文献   

11.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的天敌及其对寄主的控制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作者的研究结果,总结和记述了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种类及其控害情况。共有9 7种天敌,其中天敌昆虫4 7种,病原微生物1 7种,捕食性鸟类3 3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病原微生物、肿腿蜂、斑头陡盾茧蜂、花绒寄甲、天牛斑叩甲和捕食性鸟类对松褐天牛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对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两种赤眼蜂均可寄生日本通草蛉和大草蛉卵,并成功在卵内完成发育;但均不寄生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卵。同时面临防治靶标和草蛉卵时,两种赤眼蜂均选择寄生草蛉卵,但嗜好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松毛虫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卵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亚洲玉米螟卵的显著要多;螟黄赤眼蜂对日本通草蛉卯的接触次数和寄生粒数比对棉铃虫卵的要多,但未达显著水平。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日本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性信息素可用于田间诱集雄虫,干扰雌、雄虫的交配从而抑制害虫种群,但田间应用性信息素对昆虫的寄生性天敌是否产生影响,能否和卵寄生蜂协同利用,尚不明确。本文在室内测定了二化螟性信息素混合物对稻螟赤眼蜂寄生能力的影响,在田间定点挂放寄主卵并释放稻螟赤眼蜂,比较了有无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存在时寄主卵被寄生的情况。结果发现二化螟性信息素混合物影响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当混合物浓度从0.01μg/μL升高到10μg/μL时,供试米蛾卵被寄生率从50.29%下降到1.71%,均显著低于对照的62.14%。寄生发生后,赤眼蜂子代的雌性比不受性信息素浓度的影响,子代雌性比在45.9%~87.0%,与对照77.8%无显著差异。田间挂放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影响了释放的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的寄生率。远离诱芯位置的卵块的被寄生率高于距离诱芯近的卵块,但挂放诱芯吸引了自然界中的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以上结果显示二化螟性信息素影响了稻螟赤眼蜂的寄生,但不同种赤眼蜂对二化螟诱芯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多样化种植对稻田天敌功能团在不同作物生境间的移动(或称"跨境移动")的调控作用,于2008—2009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利用双向陷阱法、双向透明粘板法和双向马氏网法监测水稻单作系统(RR?)、增种玉米的水稻多作系统(RC)和增种大豆的水稻多作系统(RS)中天敌的跨境移动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RR?、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蜘蛛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00、6.25和8.00种,跨境移动的寄生者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7.25、42.75和48.00种。2008年和2009年,与RR?相比,RC和RS中跨境移动的天敌功能团物种丰富度均没有显著增加。2008年,RR?、RC和RS中,移入稻田的捕食性昆虫个体数量分别为6.75、9.33和2.67只,移入稻田的蜘蛛个体数量分别为43.58、13.54和18.54只。与RR?相比,除2009年的捕食性昆虫外,2008年和2009年,RC或RS中移入和移出稻田的天敌功能团个体数量无显著增加,表明玉米和大豆很可能不能为稻田天敌提供营养物质或适宜生境促进其个体数量的发展,而收获活动可能促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蜂从玉米田移动到水稻田,但这是否有利于控制害虫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s — the use of natural enemies to reduce pest numbers — has been applied on a worldwide scale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and its use h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as it offers a sustainable,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pest control. In biological control, locally occurring natural enemies are used or alien species are imported. Until now, introductions of hundreds of species of insect natural enemies have not l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en a procedure of selection, importation and release was carefully applied. In contrast, many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introductions of plants and phytophagous animals have resulted in ver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Several early biological control introductions, mostly of generalist, large predators (e.g. vertebrates, birds and toads) and usually not supervised by biological control experts, led to unintended negative effects on native species. For insect biological control executed by experts, examples of unintended, harmful effects are not known. Selected natural enemies are usually specific, mono- or oligophagous species of parasitoids and predators. To prevent making mistakes in the future, pre-introductory evaluation of natural enemies is advocated, including a step where their potential negative effects are studied. Examination of the literature, taxonomic research and host acceptance experiments are used in such studies to estimate neg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草蛉科天敌昆虫及其生防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艳  刘星月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6):1169-1187
草蛉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蚜虫、介壳虫、粉虱、蓟马和螨类等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利用草蛉进行生物防治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针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及不同害虫物种,有关草蛉优势天敌物种的精准开发利用仍受到分类鉴定、生物学习性和捕食潜能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不足的制约。本文总结了草蛉科的基础生物学习性、地区优势物种与栖境选择、捕食潜能、草蛉与猎物及植物的互作关系和田间应用现状,提出了改善草蛉生防应用成效中的关键问题,对我国具有生防应用前景的草蛉种质资源发掘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推动我国草蛉天敌物种的发掘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蝗虫天敌昆虫的国内外研究种类与内容。蝗虫天敌昆虫的主要类群包括寄生蝗卵的蜂类,寄生蝗蝻或成虫的蝇类;捕食蝗卵的芫菁类、蜂虻类,捕食蝗蝻或成虫的步甲、虎甲、螳螂、蠼螋等。国内报道详细的种类为飞蝗黑卵蜂(Scelio uvarovi Oglobin)和中华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国外报道详细的类别主要是蝗卵蜂属(Scelio spp.)及折麻蝇属(Blaesoxipha)种类和芫菁类(Meloidae)。主要内容涉及寄生率、寄主专化性、饲养中的生物学特性等。国内已报道的各类蝗虫的天敌昆虫种类超过70种。国外已有较详细报道的蝗虫天敌昆虫种类近10种。  相似文献   

19.
寄生蜂寄主选择的化学信息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链中,寄生蜂的行为常常受到其他两营养级的作用。对于寄生蜂而言,成功定位寄主是其发展种群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寄主昆虫的信息化合物和植物的信息化合物或两者的复合信息物质是寄生蜂搜寻寄主的重要线索,发掘这类信息物质并将其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体系,是当今害虫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化学信息物质在植物—植食性昆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中的信息调控及在寄生蜂保护利用中的作用,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阐述了观点。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原产于美洲,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迅速向北蔓延,对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寄生蜂作为重要的天敌资源之一,在害虫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已鉴定到的9个科170种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等进行了分类总结,而后讨论了其在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围绕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寄生因子调控寄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展开详细论述。该研究旨在丰富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资源素材,并为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