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对玉米等禾本科植物造成危害。调查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性天敌资源,明确其种类和鉴别特征,对筛选优势天敌种类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福建省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有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分别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本文记述了这两种卵寄生蜂的主要形态特征,并观察了其寄生行为。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为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挖掘、评估及利用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寄生蜂天敌资源,于2019年8月至10月、2020年8月在南宁市玉米产区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寄生蜂的调查.共发现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世界性重大迁飞害虫,自2019年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后迅速向北扩散,严重威胁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安全。挖掘和筛选本地优势天敌,对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夏季在广西南宁市和北海市野外开展草地贪夜蛾及其天敌调查时发现2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 Kurian。本文详细记述了这两种幼虫寄生蜂的形态特征,以期为今后筛选和利用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迁飞性重大农业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于2019年入侵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深入研究害虫的天敌发生情况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采集的被寄生卵块和幼虫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育,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羽化出的天敌昆虫。共鉴定出5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幼虫寄生蜂为菜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幼虫寄生蝇为厉寄蝇属寄生蝇Lydella sp.和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另外,还发现了两种寄生于菜粉蝶盘绒茧蜂的重寄生蜂,分别为弯沟啮小蜂属寄生蜂Baryscapus sp.和吉氏金小蜂Nasonia giraulti。本文的发现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德宏州发现3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以来,已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加速对我国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的发掘与防治潜能的评估,我们于2019年9月-11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玉米和小麦上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性天敌开展田间调查并对采集到的天敌进行分子鉴定。共发现3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分别为斯氏侧沟茧蜂Microplitis similis Lyle、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和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Euplectrus laphygmae Ferrière,田间最高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2.00%、22.30%和5.33%。另外,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和大豆上斯氏侧沟茧蜂还可寄生与草地贪夜蛾同属的斜纹夜蛾S.litura幼虫;在大豆和杂草上斜纹夜蛾长距姬小蜂可寄生甜菜夜蛾S.exigua幼虫。本研究将为今后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防治作为害虫综合治理(IP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不得缺少的一部分。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的调查,我们在广西崇左玉米田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中发现一种寄生蝇,通过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为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Townsend),其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为11.90%。本研究将为今后开展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捕食性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捕食性蝽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可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利用捕食蝽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相关报道,概括了捕食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取食草地贪夜蛾后捕食蝽的生命参数、植物及化学农药对捕食蝽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影响,归纳了捕食蝽规模化饲养工艺,分析了当前利用捕食蝽防治草地贪夜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在入侵中国后迅速扩散,发现和利用本土天敌是有效抑制其暴发为害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至7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卵寄生蜂。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该卵寄生蜂的形态特征,确定为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并建立了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在玉米田的控害作用,2020年8—9月,对江苏省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及其天敌资源开展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各调查点玉米植株的为害率均在50%以上。天敌种类主要有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姬蜂科1种;小腹茧蜂亚科1种)、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莱氏野村菌)、瓢虫(异色瓢虫、黑襟毛瓢虫),另外还有寄生蝇、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在0%~24.55%,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在2.33%~56.41%,表现出良好的防控潜能。江苏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虽然发生为害严重,但也拥有丰富的自然天敌类群,能为利用本地天敌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可靠资源。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危害并对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9年1月我国首次在云南江城县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玉米,到9月份已蔓延至全国21个省(市)。草地贪夜蛾源于热带地区,可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周年繁殖,已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玉米、小麦、花生和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了重要批示。农业农村部确定了以“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为原则、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化学防治为底线的草地贪夜蛾防控对策。从防治手段上,化学防治无疑是应急防控的主要方法,但过多的使用化学农药将产生害虫抗药性上升、农残超标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以天敌昆虫和细菌、真菌、病毒等昆虫病原微生物为主的生物防治将有助于草地贪夜蛾的绿色与可持续治理。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策划推出的“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专栏,旨在报道天敌昆虫和微生物杀虫剂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科研进展。专栏得到了张杰研究员、张礼生研究员、夏玉先教授、郑礼研究员、孙修炼教授和封洪强研究员等的大力支持,他们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天敌资源,以及利用捕食蝽和昆虫病原真菌防控该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外,专栏还收录了10篇研究性论文,内容涉及七星瓢虫、多异瓢虫、益蝽、东亚小花蝽等天敌昆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能力和苏云金芽胞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亚洲玉米螟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的筛选和应用。
希望本专栏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国内学者对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展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通过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服务支撑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寄生蜂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涉及寄生蜂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寄生蜂对寄主的调控机理,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研究,寄生蜂滞育的研究与神经肽的研究。同时,提出了加强寄生蜂转录组研究的两个展望:一是加强寄生蜂多组学结合研究;二是探索第3代测序技术在寄生蜂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类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因素促使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在我国将呈现周年常态化发生态势,因此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本文整理了草地贪夜蛾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概述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就其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绍群 《植物保护》2019,45(5):8-1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今年入侵我国的农业害虫,对我国的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产生了重要威胁。在草地贪夜蛾有可能成为我国新的长期粮食害虫的背景下,评测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以确定潜在的高抗性品种,对后续培育抗虫品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且玉米的原产地与种内多样性也主要存在于美洲地区,因此以往大部分玉米品种抗虫性评测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外。本文汇总了近年来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抗性的评估结果,简单介绍了关于玉米对草地贪夜蛾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玉米抗虫研究的经验及国内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充分结合玉米种内多样性与多组学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而快速确定抗性相关的遗传位点与基因,用于现有高产优良玉米杂交品系对草地贪夜蛾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以来,快速蔓延为害,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云南省德宏州351份玉米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以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为基础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估算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农户实际采用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2019年草地贪夜蛾对德宏州玉米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 399.29万元,其中,玉米产量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66.51万元,农户防治投入增加和政府宣传、培训和防治等费用支出约为1 032.78万元。本研究不但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地区作物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例证,也为因地制宜地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迁飞行为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2016年入侵到非洲,迅速蔓延到撒哈拉以南的整个区域。2018年入侵到印度。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出警告,草地贪夜蛾很有可能从印度蔓延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地区。为掌握草地贪夜蛾在国外的发生与迁飞为害规律,加强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控制和监测预警,本文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在美国、加勒比海国家、墨西哥以及非洲国家的迁飞行为规律、性诱剂、灯光诱捕以及迁飞路径的分子鉴定等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我国植保人员对该虫的监测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草地贪夜蛾在世界范围内的迁飞规律和入侵特点,结合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气候特点,提出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检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2019年6月底-7月中旬在川西高原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研究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丰富草地贪夜蛾迁飞生物学以及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对入侵川西高原的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底-7月中旬川西高原查见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6月下旬-7月初迁入成虫繁殖而来。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虫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草地贪夜蛾可从虫源地随偏西-西南气流经1~3夜迁飞而来,有效迁飞高度为海拔3500~5350 m。降水、下沉气流和低温的综合作用可迫使草地贪夜蛾降落在川西高原。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on farmers’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 Ethiopia and Kenya. A survey of 343 smallholder maize farmers was conducted. Most farmers in Ethiopia and Kenya had knowledge about fall armyworm; they could identify it mainly during its larval stage. Furthermore, most farmers in Ethiopia (93%) and Kenya (97%) encountered damage by fall armyworm in their farms. They estimated an average of 32% crop damage in Ethiopia and 47.3% of crop damage in Kenya, with an estimated yield reduction between 0.8 to 1 tonnes/ha. Nearly half of the farmers relied on chemical insecticides to control this pest. The majority (60%) of the farmers in Kenya perceived that insecticides were not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fall armyworm as compared to most farmers (46%) in Ethiopia who perceived that chemical spray is effective for the control of fall armyworm. In Ethiopia, 26% of the farmers combined handpicking larvae with insecticide sprays, whilst 15% of the farmers practiced only handpicking. The present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develop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fall armyworm based on farmers’ needs and pri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