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生鲜鸭肉制品的安全质量现状,研究生鲜鸭肉制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中的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建立肉鸭规模化屠宰冷却、多栅栏减茵、冷链不间断的标准化保鲜技术,使生鲜鸭肉制品成为肉类加工企业的主打产品和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2.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刘进军 《甘肃农业》2016,(10):46-49
在分析兰州市百合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兰州百合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从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研开发、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和打造百合优质名牌等几方面提出了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兰州百合是七里河区的名优特产之一,这里产的百合具有个大洁白、细腻甘甜,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适应形式的需要,需推广兰州百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这对于提高兰州百合的层次和档次,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百合作为兰州市地域性极强的名优特色农产品,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种植户积累了娴熟的种植技术及初加工技术。在当前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的今天,由于百合为非传统必需食品,传统的营销方式下百合存在边缘化或被其他地区的网商开发销售的风险,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的致富增收。兰州百合网上营销有良好的外部机遇,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兰州百合网络营销及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分析百合网络营销的机遇与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兰州百合网上营销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四大百合品系,惟独兰州百合味甜鲜美,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为食用佳品。近年来,随着百合市场的逐步开发,百合保鲜等技术日臻成熟,种植、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目前,兰州市百合的种植面积达5000hm^2,年产量达3500万kg,百合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最具潜力的农业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满足政府监管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方法】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基于猪肉安全生产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跟踪与溯源流程,设计集约化养猪场及散养模式下养殖、屠宰与销售环节的元数据及相应的关系型数据表,并开发上述3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系统,以及面向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的公共网络平台。【结果】开发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信息系统在记录猪只各种事件数据的基础上,具有对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业务预警功能,能及时向溯源中央数据库提交出栏猪只的养殖过程事件;开发的PDA数据采集系统,能移动采集散养猪只的养殖事件数据,并通过GPRS远程提交溯源数据;开发的基于web技术的天津猪肉质量溯源平台,具有在线集成来自养殖、屠宰和销售环节的各种标识数据及有关猪肉质量安全数据,并实现标识的转换与数据的关联,最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或集成的各种标识技术、元数据规范及数据记录系统和web查询平台,经过实际应用是可行的,个别技术瓶颈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得到解决,其全面实施将为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及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番禺区农资流通环节中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农资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以番禺区农资流通参与主体为对象,基于农资销售POS机、GPRS无线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及设备,构建了番禺区农资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对番禺区区域内流通的农资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番禺区政府农资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能力及区域农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了农资消费安全,规范了农资市场流通秩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兰州百合经过150多年的种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但是,近年来由于腐熟农家肥使用量的减少,加之在兰州百合种植过程中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兰州百合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了保护兰州百合这一特色农产品,在《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划定区域内,规范绿色食品兰州百合的种植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绿色食品兰州百合种植技术,以期为百合种植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兰州百合是兰州的特色农产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兰州市的安宁区、西固区、七里河区、城关区四个区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消费者的行为细分,找到不同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对兰州百合的不同需求。以期提高兰州百合在兰州市场的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提升兰州百合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兰州百合连作障碍造成的产量及品质下降等问题,归纳了现有现有农艺技术、化学药品、微生物制剂等措施对缓解连作障碍的效应,基于农艺技术缓解连作障碍周期长、见效慢,而化学药品使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等缺点,分析了生物炭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兰州百合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在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缓解方面探索出新技术新方法,为构建兰州百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兰州百合连作障碍造成的产量及品质下降等问题,归纳了现有农艺技术、化学药品、微生物制剂等措施对缓解连作障碍的效应,基于农艺技术缓解连作障碍周期长、见效慢,而化学药品使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面影响等缺点,分析了生物炭在缓解连作障碍中的可能机制及其在兰州百合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在兰州百合连作障碍缓解方面探索出新技术、新方法,为构建兰州百合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兰州百合是兰州市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截至目前,兰州地区百合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百合加工销售企业已发展到上百家。1996年10月"兰州百合"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1年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01年12月,国家商标局颁发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2010年11月被  相似文献   

13.
兰州百合加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兰州百合加工业 ,实现百合产业化经营 ,可以延长百合产业链条 ,提高兰州百合的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水平 ,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认真分析了兰州百合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兰州百合加工业的五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区域化的农药、兽药销售、跟踪和监管系统,通过建立网上电子交易市场,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封闭式营销等具体方法,可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实现从源头即掌控农药、兽药的流向及预期使用情况,提供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中最关心的农药及兽药使用信息,建立一个高效的农药兽药流通信息发布与传递及监管追踪系统,解决食品加工企业原料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榆中县、临洮县、永靖县、七里河区、渭源县等兰州百合种植区内生长3年的兰州百合矿质元素成分的含量差异,为兰州百合产地判别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镁、锌含量,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酸溶钒钼黄比色法测定磷含量,酸溶-火焰光度法测定钾含量,指标数据经统计和PCA分析后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榆中种植区中的兰州百合钙、镁、钾含量在5个种植区中最高,锌和磷含量最低;渭源种植区兰州百合磷含量在5个种植区中最高,钙、镁、硒、钾在5个种植区中最低;永靖种植区兰州百合锌含量在5个种植区中最高;七里河种植区中兰州百合硒含量在5个种植区最高;临洮种植区兰州百合6种矿质元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经PCA分析发现Mg、Ca、Se为兰州百合特征性元素,通过测定可有效区分及判别兰州百合生产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不同产地兰州百合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呈现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var.unicolor(Hoog)Cotton]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药食两用,作者对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林下套种兰州百合栽培模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栽培管理技术。结果表明,利用该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水分及养分含量,对猕猴桃和兰州百合的产量都有一定的增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兰州百合生产过程存在急促化和不科学化的问题,致使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为保护兰州百合特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兰州百合发展现状和种植技术做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对产业后续的发展和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兰州市西固区金沟乡百合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结合金沟乡的自然条件,提出了适合金沟乡百合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对提高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分析了兰州百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优良种球;加强行业自律,实现企业优化整合;发展精深加工,延伸百合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覆盖率;发展创意产业,延伸休闲旅游;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兰州百合知名度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病毒病是引起兰州百合产量下降、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准确、高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在百合脱毒种球生产和推广应用中十分重要。根据CMV、LSV和LMo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百合18S rRNA为内参照,建立兰州百合病毒RT-PCR、二重RT-PCR检测体系。对兰州百合主栽区病毒病的抽样调查发现,CMV、LSV带毒率分别达到98%、100%,LMoV检出率在不同时期样品中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