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对MEDPH奶牛乳头专用消毒剂进行实验室消毒试验、现场消毒试验及同类产品的对比试验,测定了其杀菌效果。实验室消毒试验表明,MEDPH奶牛乳头专用消毒剂使用液(含有效碘0.0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1%(使用液4倍稀释)、0.01%(使用液4倍稀释)、0.02%(使用液2倍稀释);最快有效时间为15s,杀菌率达99.99%,杀灭指数大于10 4。现场消毒试验表明,该消毒剂使用液对奶牛乳头表面细菌杀菌率达99.99%,杀灭指数大于10 4,且对奶中乳头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对比试验表明:其杀菌效果和使用效果均优于"碘伏",与"滴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省兰州市2家奶牛场采集了44份患有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5株,占44.3%;牛链球菌20株,占25.3%;大肠杆菌11株,占13.9%,说明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3.
1病因 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是牛舍不卫生,挤奶不卫生、不规范,乳头损伤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细菌感染。根据实际发病奶牛的调查统计,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化脓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种类分布情况,鉴定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奶牛场采集10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占29.03%;无乳链球菌36株,占29.03%;停乳链球菌24株,占19.36%;大肠杆菌16株,占12.90%;其他菌12株,占9.68%。4种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均较为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可选择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作为治疗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1病因1.1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由乳头管口侵入是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病毒、真菌和支原体(霉形体)等。1.2饲养管理不当常见有奶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粪、尿、污水淤积,不及时清除;未严格执行挤乳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纳米粒(AMX-NP)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及其临床分离株、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方法】制备AMX-NP,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细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于AMX-NP PAE期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其在0.5×MIC、1×MIC、2×MIC和4×MIC时的体外PAE。【结果】当AMX-NP质量浓度分别为0.5×MIC、1×MIC、2×MIC和4×MIC时,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均产生一定的PAE,PAE值与AMX-NP质量浓度(0.5×MIC~4×MIC)呈剂量依赖性,且该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产生的PAE值均较大肠杆菌长。【结论】临床应用AMX-NP防治奶牛乳房炎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和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于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宜缩短给药间隔或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药常规的煎煮法提取紫花地丁的有效成份,对筛选出的耐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紫花地丁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耐药的大肠杆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8mm,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最大的抑菌圈是19mm,这2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mg·mL-1,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1,表明紫花地丁对耐抗生素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起到较佳的抑制效果;比较春、秋两季采集的紫花地丁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春季效果强于秋季。由此,紫花地丁可在临床上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文章目的在于寻找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绿色天然药物,保障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证乳制品安全。其主要内容是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分离出乳房炎致病菌后,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方法,对地格达汤作药敏试验。本次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地格达汤(蒙药方剂)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双球菌、大肠杆菌高度敏感,对腐败梭菌中度敏感。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腐败梭菌。  相似文献   

10.
<正>干乳前对奶牛做一次隐性乳房炎检查,如为阳性,应先做治疗,治愈后再干乳。因为,进入干乳期,乳房内的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数量减少,加之取消了每天的乳头药浴,停奶后20 d内极易发生环境性病原菌的感染。再者对耐药性强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泌乳期间难以在乳房内彻底消灭,经过干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吉林地区两家大型乳业集团奶牛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分离鉴定,8份乳样共分离到62株菌,其中含51株4种主要病原菌。4种病原菌不同临床型的比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36%、大肠杆菌占9.09%、无乳链球菌占27.27%、乳房链球菌占9.09%;隐性型中金黄葡萄球菌占38.89%、大肠杆菌占27.28%、无乳链球菌占11.11%、乳房链球菌占11.11%。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提取物对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蒲公英的有效抑菌成分,利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蒲公英进行提取,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分离其活性部分。试管法试验表明4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酚类物质,9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经药敏试验证明90%和40%的乙醇洗脱部分为蒲公英的主要抑菌部位,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药特性,组成复方中药制剂"增乳健牛散"4种不同的方剂,制备水煎液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4种不同的方剂水煎液都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方剂3为极敏,其他3种不同的方剂为高敏;方剂3抑菌作用最强。[结论]该研究为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中草药方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新疆昌吉郊区部分奶牛场进行调查,从两个大型奶牛场集乳样,主要针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共采集120份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71株,占55.04%;牛链球菌18株,占13.95%;大肠杆菌1株,占0.78%。这些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新生霉素等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紫花地丁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紫花地丁中的抗菌活性成分,通过抑菌试验进行活性部分追踪,运用化学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其抗菌活性成分,并用紫外光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最后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的化合物为黄酮类,纯度为97.50%;该化合物对沙门氏菌和乳房炎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39,156,156,312及39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625,312,312,312,625及312μg/mL。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项研究是在对23省、市、自治区,30个城市40所大中型奶牛场所作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奶样3006份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探讨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结果分得细菌和霉菌共24种3650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12种206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2.52%。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并建立了dBASEⅢ“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研究资料数据库检索系统”,制定了“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数据,并为乳汁的病原菌监测提出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季节采集忍冬茎、叶应用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提取有效成份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季节的忍冬茎、叶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叶的效果较茎好。2)茎与叶的提取物对病原菌抑菌效果也不同,对引起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能够起到较佳的抑制效果,对链球菌作用最强,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叶的效果较茎好。由此,忍冬茎、叶可应用于临床上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阿米卡星和替米考星2种药物在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种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米卡星与替米考星对各菌的MIC均在7.81~62.50μg/ml之间;二者联合后的FIC指数范围0.75~1.0;二者联合用药时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