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潘开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5057-15059
[目的]通过菌种筛选探讨发酵凤眼莲的利用价值。[方法]将5种菌种分别置于PDA、PD、营养琼脂、牛肉汤固定培养基上进行菌种活化培养,继后通过单个菌种发酵试验和组合菌种平板拮抗试验对菌种进行筛选。[结果]根据5种菌种在凤眼莲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选择生孢噬纤维菌、产朊假丝酵母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种,其菌种组合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菌种发酵效果。采用3种菌组合在水分65%、pH值7.0和温度28℃的条件下发酵凤眼莲,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47.33%,比所用培养基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73.74%,粗纤维降解率达77.06%,且有发酵香味,具有优质蛋白饲料的特性。[结论]筛选良好的组合菌种对凤眼莲进行发酵,能有效解决凤眼莲作为饲料存在的高水分、高纤维、低蛋白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平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制作,母种分离和培养,原种、栽培种接种和培养等方法介绍了高寒地区平菇菌种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3.
蜜环菌原种培养基组分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售蜜环菌种经活化和优化培养后作为母种,进行原种培养基组分筛选试验,再将所选培养基培养的原料进行生产种培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阔叶木屑+20%米糠+10%麦麸+10%玉米砂+2%KH2PO2+0.7%MgSO1+0.03%VB1+7%白糖+2%马铃薯煮水原种培养基培养的菌种用于培养生产种,与PDA培养基培养的菌种直接用于培养生产种相比,培养时间缩短10d,降低生产成本约50%,且菌种各项生育指标均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棉花秸秆进行食用担子菌接种处理,研究其改善棉花秸秆消化性的效果.[方法]分别选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和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供接种培养.以粉碎棉花秸秆为基料,添加麦麸、玉米粉、尿素、石膏、石灰、蔗糖、过磷酸钙等试剂的培养料,简易蒸汽灭菌后供担子菌接种,在20~22℃,空气相对湿度约70;的发菌室内培养30和60 d后供取样分析.[结果]菌丝伸长速度平菇优于香菇,但培养60 d后两种菌菌丝均能覆盖培养基;培养60 d后,两菌种都能降低培养基的纤维成分,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平菇的作用效果优于香菇(P<0.01).电镜观察表明菌丝能穿透和溶解棉花秸秆细胞壁.[结论]以80;棉花秸秆为主配料接种平菇培养1~2月,能显著提高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其粗蛋白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达到11.65;和59.54;.  相似文献   

5.
<正>麦粒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浓密、营养物质丰富、接种简单、接种后发菌速度快等优点。它适合制作多数食用菌菌种培养基,如草菇、双孢菇、白灵菇、灵芝、平菇等。大球盖菇菌种制作技术已经成熟,但仍具有培养时间长、污染率高等的问题。近年来,笔者连续做了几批麦粒种,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从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菌种盛装容器,培养基配方和制备及接种、培养等方面总结了西北地区双孢蘑菇、平菇三级菌种扩繁技术。  相似文献   

7.
平菇、香菇、秀珍菇营养液培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固体菌种常规培养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容易带来菌种质量不高的问题.为了缩短原种或栽培种的制种时间,针对香菇、平菇、秀珍菇,试用5种不同的液体培养基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处理中,经马铃薯加木屑液体培养基在摇床上培养后的菌团量和菌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筛选出细菌培养基为水产下脚料发酵用菌的混合培养基。以培养液的OD值为指标,考察培养液初始pH、接种量、培养温度、转速4个因素对菌种混合培养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L9(4^3)确定菌种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按0.2%,初始培养液的pH7,培养温度30℃,转速210r/min。  相似文献   

9.
黑曲霉6042液体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适合固体培养的黑曲霉变异菌株6042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结果。其优化工艺为,发酵培养基配方:豆粕粉4.5%,麸皮0.5%,NH4NO30.5%,CaCl20.3%和适量1号产酶诱导物。初始pH5.0-5.5种龄24小时,接种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周期72小时。  相似文献   

10.
纤维分解菌对稻草田间腐解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发酵试验和2年稻田水稻栽培试验验证了自选纤维分解菌的腐草效果。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在稻草腐解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适当的水分管理、良好的通气状况、较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等有利于稻草快速降解。所选纤维分解菌在3种试验条件下均能明显的促进稻草快速腐解,且不同菌种混合接种的腐草效果好于单一菌种接种。室内模拟试验中施用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未施用的30d内提高12.6%~22.8%。在较好的培养条件下,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模拟田间条件下的自然腐解率30d内提高42.7%~59.9%。田间试验表明,稻草翻埋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翻埋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3.5%,稻草覆盖并接种纤维分解菌的稻草腐解率比稻草覆盖不接种的对照60d内提高10.7%。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稻草还田结合此菌剂的施用,可减轻和防止多量稻草还田给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以稻草覆盖的产量提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温度、起始pH、最佳装液量、最佳培养时间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平菇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4℃、起始pH 6.5、装液量240 L、培养时间3 d。发酵罐最佳配方为:玉米面2%、麸皮1.2%、红糖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05%、酵母膏0.25%。  相似文献   

12.
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系列有关菇床的制备、栽培料的处理和发酵等提高平菇产量的栽培措施。为了提高锯木屑的利用率,在制备菇床时引进了发酵技术;为了解决生长中一些基础问题,改进了培养基质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评估了聚乙烯薄膜钻孔覆盖技术对两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P.sajor-caju)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平菇菇床制备的过程中,为避免其它真菌菌丝的污染,使用了发酵后的锯木屑法。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添加物中,稻糠是促使培养基质升温效率最高的添加物,可以升高70℃。应用发酵锯木屑添加稻糠生产的菌丝的活力和密度大大高于非发酵锯木屑在接种后30d内对木霉无能为力。研究了堆料(发酵)对平菇培养基物效率的提高能力。在白杨树锯木屑和冬蘑菇的栽培废料中加入10的米糠后,在20~28℃下室外堆放12d。在发酵锯木屑钵中发酵的持续时间缩短3d。平菇在发酵基质中生长可以加快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用棉籽壳和发酵的白杨锯木屑混合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742g),而对照只有663g。另外,用白杨锯木屑与冬蘑菇培养废料混合可以最有效提高发酵效率。在棉籽壳中添加发酵的锯木屑和可循环的农副产品可以促进培养基质发酵和子实体形成。许多问题,凿孔聚乙烯薄膜覆盖技术被用来栽培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sajor-caju.菇水覆以打孔的、透明的、黑色的塑料膜(0.03mm厚,孔直径10cm,孔间距10cm以保证25孔/m^2)。菌种自孔接入菇床表面。此项技术因蘑菇成束形成而使采摘时效率更高,P.ostreatus的产量每平方米增加5.7%到10.8kg。聚乙烯薄膜覆盖的菇床每束蘑菇的平均重量283g(33子实体),而传统的栽培方法为117g(15子实体)。P.sajor-caju可以快速在基质上生长和定殖,并在孔口周围成束长出子实体。P.sajor-caju栽培系统的总产量为8kg/m^2,薄膜覆盖栽培平均每束菇的重量为225g(79个子实体,而传统的方法栽培的平均子实体产量为2.5g。由于菇床平坦,有利于快速采摘,降低劳动力达52%(P.ostreatus)或64%(P.sajor-caju)。在薄膜下面,平菇的菌丝保持健白色,健康状态,而传统的栽培经过一轮的采摘后,菌丝变黄。用薄膜覆盖技术很少出现菇体不能发育成熟的现象。因此这种建立在提高栽培料组合和发酵基础上的平菇栽培新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以纯木薯废弃物为原料、适合平菇栽培的培养基配方,为实现木薯产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木薯杆、木薯酒精渣配制成6个培养基配方,以桑枝屑、棉籽壳各半添加15.0%麸皮的常规配方作对照,通过袋栽方式栽培平菇,比较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添加比例对平菇菌丝生长、生物学转化率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木薯杆、木薯酒精渣不同配比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平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生产效益,以木薯杆52.00%-67.00%、木薯酒精渣30.00%-45.00%、石灰2.00%、石膏1.00%为配方进行平菇栽培效果较佳。【结论】以木薯杆、木薯酒精渣等纯木薯产业废弃物为原料并添加石灰、石膏的配方栽培平菇,既能有效利用木薯产业副产品,保护环境,又能保证生产平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桑枝屑栽培平菇不同配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当地桑枝资源,2008~2009年在广西天峨县六排镇纳州村进行桑枝屑不同添加比例栽培平菇试验,探讨桑枝屑对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添加桑枝屑的栽培料配方均能正常出菇,但综合各配方的生物转化率、鲜菇产量及投入产出比,则以桑枝屑30%、枫木屑55%、麸皮10%、石膏1%、石灰2%、过磷酸钙2%为平菇高效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15.
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对常见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菇菌糠中分离出一株抗性较高的绿色木霉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考察绿色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6.8%和87.5%,采用绿色木霉菌接种到菌糠发酵,其发酵菌糠拌土比例为10%且拌土时间为6 d时,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了85.6%和74.3%。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在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菌糠能为绿色木霉菌的定植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也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从而增强其抗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对食用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菌液对不同种食用菌香菇、平菇、鸡腿菇、白灵菇、双孢蘑菇、杏鲍菇的促生效果不同。在平菇、杏鲍菇、双孢蘑菇、鸡腿菇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荧光假单胞菌的促进作用明显,以平菇最为显著。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香菇菌丝生长的共培养试验中发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平菇出菇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菌液的菇袋,菌丝满袋时间较不添加菌液的对照提前5-8 d。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也提前约1周的时间,同时出菇产量提高11.9%。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保存期与保存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平菇、香菇为例,以液体菌种做原种, 对液体菌种在不同温度下的保存期、萌发期、成活率等做了定量的研究,揭示了液体菌种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18.
翟兴礼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58-5859
[目的]筛选发酵料栽培平菇适宜的接种方法。[方法]用塑料袋栽培平菇,采用两端开放式接种、菌袋三道接种和菌料拌匀接种3种接种方法,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和污染率。[结果]两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且污染率极低(7%)。菌料拌匀接种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明显比两端开放式接种差,而且污染率较高(21%);菌袋三道接种与两端开放式接种无明显差别。[结论]用塑料袋栽培平菇,两端开放式接种效果较好,菌丝生长快、长势好、周期短、污染率低。  相似文献   

19.
选用稻草作为主要原料配制培养基,接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Jeca ex Fr.)菌株,测试平菇菌株生长对稻草木质素及纤维素的降解率。通过对接种平菇菌株30d后的稻草与对照稻草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平菇菌株的稻草木质素降解率为23.36%,纤维素降解率为16.04%,蛋白质含量增加了45.85%。平菇菌株对稻草的木质素及纤维素具有分解能力。蛋白质含量增加表明了稻草转换成饲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