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明确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的抗病性,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73份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具有丰富的抗病资源,有14个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均表现出较高抗性,有44个品种对其中一种病有抗性,有13个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均感病。由此表明,西南高原生态玉米地方品种有大量抗病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2.
谷子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主推的5个谷子品种进行了黑穗病抗性鉴定试验,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并研究了播期对黑穗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谷子品种的抗性存在差异;不同药剂对黑穗病的防效存在差异;播期对未包衣谷子的发病率影响显著,对包衣谷子的发病率影响不大。有效防治谷子黑穗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首选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药剂。这样,才能避免其为害,才能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食品,提高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3.
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西北谷子生态区2003-2006年不同年份谷子品种(系)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谷锈病、谷瘟病、红叶病、白发病、谷子钻心虫等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红叶病呈上升趋势.②黑穗病发病率较小,发病幅度仅为0-0.29%,但呈上升趋势,纹枯病不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害.③西北区谷子育种的育种目标不应单单考虑高产稳产,而且应考虑包括该地区主要病虫抗性育种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4.
2016-2019年,对参加山西省玉米品比试验的818份杂交种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了丝黑穗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早熟,早熟玉米品种的总体上抗性水平较低,特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0.30%,早熟品种中表现中抗以上的占比达到34.24%,中晚熟玉米的抗性相对要高。但从总体看,高抗材料较少,仅占到鉴定总数的5.75%。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明显,普通玉米中表现抗病的占比较大,糯玉米次之,甜玉米最少。  相似文献   

5.
38份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份表现抗,6份表现中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4.7%、23.7%、15.8%和15.8%。通过鉴定获得的有效抗坚黑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不同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表现,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100份吉林省拟引种玉米品种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表现高抗23份,表现抗病21份,表现中抗37份,表现感病19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1份,占总数的81.0%。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糜子品种资源对黑穗病的抗性,筛选抗病资源,建立黑穗病田间评价鉴定体系。【方法】以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人工饱和接种法,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糜子资源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并对连续两年均表现高感和感病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301份糜子种质资源中抗黑穗病资源较少,其中连续两年均免疫品种10份,占3.32%,分别是五原小黄糜、狗尾蛋、紫秆红黍、一点黄黍、正宁红粘糜、灰糜子、夯糜子、B85-25、赤黍1号、陇糜2号;连续两年均高抗品种3份,占1.00%;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抗病品种34份,占11.30%;一年表现抗病、一年表现高抗品种17份,占5.65%;连续两年均表现稳定感病和高感品种36份,占11.96%。高感和感病糜子资源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糜子感染黑穗病后,株高降低、茎粗减小,分枝数、节数、叶片数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穗子畸形,整个植株表现为矮化型、小叶丛生型、丛枝型。【结论】表现免疫、高抗、抗病糜子资源可用于糜子育种和品种改良;在生产中,可利用株高、茎粗、分枝数、节数、叶片数、穗形对糜子黑穗病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8.
谷子黑穗病是山西省谷子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的迹象.通过用不同抗性品种与各地菌种交叉接种,鉴定其致病性变化,分析出黑稳病病菌小种分化.在谷子黑穗病病菌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的小种分化.研究初步确定了山西省春谷主产区至少存在3个生理小种,即忻州和壶关两个弱致病菌种和大部分主产区均有的相似的高致病性菌种.这一菌种对山西省目前推广的品种皆具有感病能力,有的还表现为强感病性.这是对山西省谷子生产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 ̄1999年对四川180份大麦种质资源材料(品种)进行了白粉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初步鉴定出来源于四川省培内的抗性种质资源材料6份,中抗性种质资源材料57份;裸麦、多棱大麦种质资源中抗性及中抗性材料相对比例较大,而且存在兼有早熟与抗病性的资源材料,同时还分析了抗性种质资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谷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及谷子标准品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确定谷瘟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谷子抗病资源鉴定、抗病品种培育和生产上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别的谷子品种体系,为鉴别不同谷瘟病生理小种奠定基础。【方法】用采集自不同谷子产区的10份谷瘟病菌对苗期谷子核心种质资源的60份代表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分别对不同菌株进行致病性和谷子品种抗、感敏感性判定,按照谷子谷瘟病0—9级法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将不同的抗性结果分别记录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个抗病水平,其中,高抗、抗病和中抗记作0,感病和高感记作1,将抗感性结果转化为0/1数据,用NTSYS软件构建进化树,根据品种的抗感性分类,选择最少的品种数量构建谷瘟病小种鉴定的标准品种体系。【结果】根据谷子资源对接种病菌的抗感反应差异,用NTSYS软件开展谷瘟病菌致病性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70为界,将10个谷瘟病菌株分为3类,将供试品种对10个谷瘟病菌株的抗感反应数据同样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相似系数0.65为界,将谷子品种资源划分为5类,并筛选出单皮粘、金屏谷子、锦谷5号、大毛毛谷、龙爪谷、假金苗和牛头谷等7个品种作为谷瘟病小种鉴别品种体系。同时筛选出黄棒头、齐头黄、单皮粘、白谷、维子那谷和郑谷4号等6个抗广谱菌株的品种,可以作为谷子抗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结论】建立了一套谷瘟病生理小种鉴别的品种体系,并为谷子抗谷瘟病育种筛选出多份广谱抗性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黑穗病是威胁糜子产量的重要病害,防治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本研究测定黑穗病菌胁迫对糜子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鉴定糜子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选育抗黑穗病的糜子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不同糜子资源为材料,田间种植条件下采用种子饱和接种法接种黑穗病菌,2012—2013年进行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筛选不同抗性的糜子品种。2014年研究不同抗性糜子苗期(SS)、拔节期(ES)、抽穗期(HS)、灌浆期(FS)叶片防御酶系及抗氧化物质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防御酶系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氧化物质测定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经连续两年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黑虼蚤(R1)、驴驼川(R2)和小麦糜子(R3)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0和0.73%,为抗病品种;黄硬黍(S1)、宁04-262(S2)和Ym0965(S3)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9.71%、19.86%和32.28%,为感病品种。接种糜子黑穗病菌后,感病品种糜子叶片PAL活性变化幅度大于抗病品种,表现在拔节期PAL活性为3 610.8 U·g~(-1) FW,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的2 520.7 U·g~(-1) FW,而灌浆期为2 425.0 U·g~(-1) FW,显著低于抗病品种的2946.0 U·g~(-1) FW。抗、感品种糜子叶片APX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拔节期显著最低;感病品种糜子叶片APX活性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为461.1 U·g~(-1) FW和516.7U·g~(-1)FW)显著高于抗病品种(分别为361.5 U·g~(-1)FW和428.2 U·g~(-1)FW)。2类品种叶片GR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抽穗期GR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且抽穗期感病品种叶片GR活性显著高于抗病品种,其中感病和抗病品种糜子叶片平均GR活性分别为271.9和167.4 U·g~(-1)FW。糜子受黑穗病菌胁迫后,6个品种叶片As A含量在147.7—344.8μg·g~(-1)FW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且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糜子叶片GSH含量从苗期到抽穗期显著降低后到灌浆期又显著升高,而感病品种糜子叶片GSH含量从苗期到抽穗期显著降低后到灌浆期并无显著变化,并且灌浆期抗病品种叶片GSH含量为984.7μg·g~(-1)FW,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的676.0μg·g~(-1)FW。【结论】不同糜子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不同,黑穗病菌胁迫可引起糜子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拔节期和灌浆期PAL活性、抽穗期和灌浆期APX活性、抽穗期GR活性、灌浆期GSH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定糜子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谷子育成品种的抗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倒伏对谷子产量和品质以及机械化收获均有显著影响。为了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谷子品种,以近几年通过国家鉴定、省级审定和参加国家区试的22个谷子育成品种为试材,利用倒伏系数评价了参试谷子品种的抗倒性;通过分析茎秆性状(株高、单茎鲜重、根量、茎秆抗折力、基部4节的长度、茎秆机械强度)与品种倒伏系数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影响谷子抗倒性的关键性状指标;并以抗倒性有显著差异的几个谷子品种为代表,探讨了这些关键性状指标如何影响谷子的抗倒伏能力。结果表明:济谷14、济谷16和冀谷31的倒伏系数均<0.15,抗倒伏能力很强; M2173、济谷13、衡0950和济谷12的倒伏系数均>0.29 ,抗倒伏能力较弱。本研究条件下,谷子株高和单茎鲜重与倒伏系数呈正相关,基部4节的长度与倒伏系数呈负相关,但关系程度均不密切;根量、茎秆抗折力和茎秆机械强度与谷子抗倒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将抗倒性明显不同的7个谷子品种进行了3个关键性状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根量越大,茎秆抗折力越大,茎秆的机械强度越大,谷子品种的抗倒伏能力越强,越适合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5.
16.
谷粒黑穗病是一个全国性的病害,对谷子生产危害很大。粒黑穗病的发生程度直接与菌源数量、土壤环境以及幼苗出土速度有关。病菌在幼苗一心叶期前均可实现侵染,以种子露白到芽长1厘米阶段内的侵染发病量最高。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禾穗胺可湿性粉剂以及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拌种(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可有效地控制粒黑穗病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100%,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与上述杀菌剂等量拌种,可兼治粒黑穗病与白发病。四种防治粒黑穗病的拌种剂不论是单用,还是与瑞毒霉混用,对谷子的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无药害。1984—1985年在齐齐哈尔市15个市县示范防治面积172万亩,平均防治效果80%,增收粮食2196.5万公斤,经济效益527万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谷子(Setaria italica L.)新品种朝谷58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朝谷58的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应性等。[结果]朝谷58是2007年以高产品种朝谷9号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种懒谷1号为父本杂交,经6个世代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9 d,株高155.7 cm,叶片数14.6片,幼苗绿色,芽鞘绿色,穗纺锤型,短刺毛、绿色,码中紧,主穗长20.2 cm,单穗穗粒重11.91 g,千粒重2.70 g,出谷率80%~83%,黄谷黄米。连续几年在沈阳、辽北、辽西等地种植,表现突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的特点。2012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结论]朝谷58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沈阳、阜新、朝阳、建平、铁岭、锦州等地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谷子叶片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子品种‘05-61'和‘金谷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谷子开花至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SOD、CAT活性和MDA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参试品种各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CAT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与‘金谷3号'谷子相比,‘05-61'叶片防御活性氧毒害的保护酶活性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籽粒灌浆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认为,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延缓叶片衰老,对促进糜子籽粒充实,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曲病抗源筛选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16份水稻材料进行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筛选,发现一批高抗稻曲病的资源材料,从中选取20份进行分期播种鉴定。结合材料田间农艺性状、室内拷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品种表现抗性,病指在0到4之间,发病率在15%以下,所测20份材料,不同株高的品种稻曲病的发生病率不同,对株高相同或相近的品种,其病穗率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病率相同或相近的品种株高差异较大;不同的抽穗期稻曲病发生病率不同,同一抽穗期的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亦表现出很大差异。水稻的稃尖颜色,芒色的不同,稻曲病的发生病率差异较大;结实率与穗长度、千粒重、粒色与稻曲病发病率无直接关系。多抗性试验表明,抗源的筛选可以考虑多因素复合性状的选取,才能找到多抗性材料,更好地为水稻抗病虫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