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地棉与海岛棉杂种优势的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陆地棉与海岛棉杂种一代优势生产细絨棉不仅成熟提早,增产显著,而且纤维品質接近或超过海島棉亲本,对發展我国细絨棉生产提供了新途徑。 綜合近年来各地研究结果,陆海杂种一代优势的强弱,决定于亲本类型的遺傳基础和当时的生長發育条件。由于不同地区适应的棉花品种不同,杂种的产量因杂交组合的不同而差異很大。因此杂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岛棉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根据加-显遗传模型,分析海岛棉11个杂交亲本及其部分F1的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纤维黄度的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参试亲本的加性效应值以及一些组合的显性效应值。[结果]结果表明,纤维长度、整齐率、马克隆值、强度和反射率受显性与加性遗传效应共同控制,纤维黄度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纤维伸长率不存在遗传主效应,但是各个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值估计值较小。狭义遗传率较大的品质性状为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强度。主要品质性状同时表现加性效应较好的亲本为A7、A8和A10。[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海岛棉的品质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 4个彩色棉材料分别和 1个白色长绒海岛棉配制杂交组合 ,研究其 F1 、F2 纤维色泽和纤维长度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绿色棉与海岛棉远缘杂交后的 F1 纤维颜色表现出彩色棉亲本的色泽 ,纤维长度介于彩色棉和海岛棉两亲本之间 ,且都超过双亲中亲值 ;F2 分离出绿 (棕 )色、浅绿 (棕 )色和白色 3种类型 ,有色纤维棉株与白色纤维棉株的分离比例接近 3∶ 1,纤维颜色与纤维长度呈负相关 ,纤维颜色越深 ,纤维长度越短  相似文献   

4.
4个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四元杂种.四元杂种形态特征综合有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一些性状,总体植株形态似陆地棉.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45对SSR引物中,具多态性的引物共30对,共检测到99条清晰的多态性带,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到3.3个.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特征谱带,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其中亚洲棉特征带占20.8%,草棉特征带占22.2%,陆地棉特征带占15.3%,海岛棉特征带占13.9%,而四元杂种特有带占27.8%.四元杂种与4个亲本(亚洲棉、草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00、0.444、0.389和0.444.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适用于棉花遗传亲缘关系和远缘杂种的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四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棉花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人工合成亚比棉(A2G1)的双二倍体为母本,以[AD]复合染色体组的[陆地棉(AD)1×黄褐棉(AD)4]为父本.杂交后获得棉属A、D、G三染色体组的1个四元杂交种A2G1×[(AD)1×(AD)4],并对其F1植株形态特征、花粉粒生活力及色素腺体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其F1植株具有两亲本的一些形态特征,如叶片、花器等;也有超亲本性状出现如腺体、叶片6裂等。但该四元杂种花粉高度不育,目前正在进行染色体加倍技术及回交,以便克服四元杂交种不育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亲本染色加深的带,且出现了亲本中不存在的新带。杂种F1过氧化物酶谱主要表现为亲本的不完全互补型和杂种型。[结论]蛋白质谱和过氧化物酶谱可作为百合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及进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选配亲本组合及杂种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兰州百合与亚洲百合及杂交后代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进行分析。[结果]以兰州百合为亲本的杂交后代的蛋白质谱中不仅出现了与亲本同源但比亲本染色加深的带,且出现了亲本中不存在的新带。杂种F1过氧化物酶谱主要表现为亲本的不完全互补型和杂种型。[结论]蛋白质谱和过氧化物酶谱可作为百合杂种鉴定的生化指标及进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胡根海  王志伟  张金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0-9971,10014
[目的]研究陆地棉与海岛棉2个末端氧化酶的差异,为陆海杂交育种材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陆地棉、4份海岛棉为供试材料,比较了陆地棉和海岛棉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的差异性。[结果]陆地棉和海岛棉2种末端氧化酶在整个发育进程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AAO活性前期低后期高,且前期出现峰值;PPO活性表现为2个波峰,PPO前期活性高于后期,海岛棉PPO第1个波峰明显高于第2个波峰,陆地棉差异不大。[结论]海岛棉与陆地棉AAO、PPO活性在7月4日和8月6日的量存在差异,有可能为陆海杂交后代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胚珠培养技术在棉花远源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陆地棉为母本分别与海岛棉、亚洲棉杂交,以海岛棉为母本与亚洲棉杂交,取杂交授粉后2、4、5、8天的受精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培养其杂种胚珠的适宜时期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以陆地棉为母本的杂种胚珠获得了成熟胚及成熟胚萌发的苗;进行杂种胚珠培养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4~6天;同一组合的杂种胚珠,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胚和成熟胚的频率不同;单一的培养基不能满足杂种胚珠的培养需要;产生胚和胚萌发的频率不仅与培养条件有关,与其杂交组合的亲本的生理特性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疆彩色棉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新风  富健  孟凡刚  马巍  董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92-11493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R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以蛋白质含量高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于2005年配置杂交组合,2007年获得杂种F3代,对其进行室内考种并测定蛋白质含量,分析杂种F1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关性。[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及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1代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呈正相关关系;高蛋白组合F3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低于双亲和F2代;F1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3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后代选育高蛋白质含量的个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及与纤维细度的遗传改良可以同步进行;而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的同步改良及对皮棉总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同步改良很困难。表型相关分析表明,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及与纤维细度可以同时利用杂种优势,同时利用海岛棉的皮棉总产与纤维长度及纤维细度的杂种优势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岛棉亲本及F1代的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海岛棉品种和强优势组合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用果枝型和纤维含糖量不同的9个海岛棉品种(系)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杂种F_1和F_2代纤维含糖量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F_1纤维含糖量具有明的负向杂种优势,遗传表现为超低亲遗传,亦有倾低亲遗传现象.亲本含糖量中亲值与杂种F _1的关系最密切,在低糖育种中应以中亲值选配亲本.含糖量是一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F_2表现为连续变异的特点,并普遍存在着超亲遗传现象,超低亲遗传为低糖育种提供了选择的遗传基础,通过杂交育种可有效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纤维含糖量,并且其遗传力(87.30%)较高,在早期世代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根据彩色棉遗传模式及聚类结果,可利用彩色棉与新疆本地或内地棉杂交,进行品质改良。此研究结果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也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王芳  丁庆忠  齐遵利  张秀文  王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42-8543,8546
[目的]对金鱼品种龙睛的形态特征进行改良。[方法]以短身型金鱼品种琉金为母本、以金鱼品种龙睛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获得了大眼型和小眼型杂交种,并对杂交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在20个表型性状的杂种指数中,大眼型杂交种有7项指数为负值、13项为正值。在负值中,5项偏向母本,2项完全偏向母本;在正值中,10项偏向父本,3项完全偏向于父本,表现出偏父本遗传;小眼型杂交种F1表型性状的杂种指数中,16项为负值、4项为正值。在负值中,15项偏向母本,1项完全偏向母本;在正值中,4项偏向父本,说明小眼型杂交种表现出偏母本遗传。[结论]小眼型杂交后代与琉金无明显差异,大眼型杂交后代与龙睛相比具备琉金体短而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远缘杂交对彩色棉品种性状影响及品种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远缘杂交结合系统选择方法,以天然棕色棉BC1089、绿色棉GC1011(Gossypium hirsutum L)和白色海岛棉324(Gossypium barbadense L)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从F1代开始连续自交,在其分离后代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的彩色棉新种质,这些种质材料的纤维品质和产量都比其亲本有所改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后代稳定株系纤维品质及产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棉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2种类型杂交棉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棉花的干物质生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叶面积的增大,而不是光合速率的提高。陆海与陆陆杂种的叶亲优势率分别达到80%和30%。在自然强光条件下,海岛棉的光合速率低于陆地棉,但在9000lx的弱光条件下,则高于陆地棉。陆海杂种的光合速率介于双亲之间,不表现杂种优势,陆陆杂种的光合速亦接近双亲。海岛棉与陆海杂的光补偿点低于陆地棉,在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豆高蛋白组合杂交F4代蛋白质含量与其亲本的相互关系。[方法]2005年以蛋白质含量高(45.00%以上)或产量高的8个大豆品种或品系为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进行杂交,2008年获得杂种F4代相关资料,分析杂种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双亲蛋白质含量中值,尤其是母本蛋白质含量对F4代蛋白质含量仍有很大影响,呈正相关;高蛋白组合F4代蛋白质含量分离较大,蛋白质含量降低,低于双亲;F4代蛋白质含量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正相关;F4代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熟期差异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若要提高大豆F4代蛋白质含量,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作为母本;在F4代单株个体的选择上,为保证后代产量应选择大粒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棉属A、D组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过程中生殖隔离机制和基因组互作的良好材料,本研究旨在获得AD远缘杂种并从形态学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探讨A、D组棉种间生殖隔离的先后顺序,并进一步探究亲本基因组在杂种中的互作模式。[方法]选用A组亚洲棉、草棉为母本,D组雷蒙德氏和瑟伯氏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杂种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形态性状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四个组合中只有亚雷、草雷和亚瑟获得杂种并长成植株,亚雷和草雷组合的杂种植株长势旺盛并能开花,且杂种大部分性状间于双亲之间;亚瑟组合收到种子并能成苗,但植株生长受阻不现蕾;草瑟组合没有收到饱满种子。[结论]草瑟组合属于合子前生殖隔离;草雷、亚雷、亚瑟生殖隔离是由合子前和合子后生殖隔离共同起作用。且草雷、亚雷杂种基因组互作亲和,而亚瑟杂种基因组互作不亲和。D组雷蒙德氏棉能同时和A1、A2组杂交成功并获得杂种后代,进一步验证了雷蒙德氏棉被视为四倍体棉种祖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