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于2014—2015年冬季(1—3月份),通过野外调查及粪便样本采集,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深冬时期的食性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跟踪东北马鹿和狍的足迹链,收集了43份东北马鹿粪便和40份狍粪便,共83份粪便样本,组成独立样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东北马鹿主要取食15种植物,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和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主要食物,分别占21%、13%。马鹿取食阔叶植物(77%),针叶植物(13%),其余为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狍取食14种植物,主要食物为青楷槭和青杨(Populus cathayana),分别占22%、12%,未发现取食东北红豆杉,食性中阔叶植物占88%,蕨类植物和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占12%。保护区内同域分布的马鹿与狍取食植物种类相似,但食性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2.
2011年3—5月份,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白枕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8科19种植物,禾本科、蓼科、莎草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89.13%),其中玉米、碱蓬、马来眼子菜、芦苇和糙叶苔草、扁秆藨草是主要食物(75.68%);食物组成比例(RD)与植物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与粗蛋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粗纤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植物的营养成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粗蛋白与粗脂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白枕鹤偏好取食粗蛋白质量分数高、粗纤维质量分数低的植物;人工投食影响白枕鹤该时期的食物组成。建议投食时慎重选择投食方式。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在黑龙江大沾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集了227份狍的粪便样本和28种植物样本。采用野外观察和粪便显微分析2种方法对狍的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通过野外观察得到的食物组分的多样性(2.458)和均匀度(0.784)均高于粪便显微分析结果(多样性1.737,均匀度0.579),2011年粪便显微分析结果的多样性(2.230)高于野外观察结果(1.414),但均匀度(0.645)较野外观察结果(0.698)低;粪便显微分析和野外观察食物组分结果分析表明,桦木科和杨柳科植物是该地区狍种群的主要食物,二者占总食物组分的76%~89%。2)对2种方法得出的食物组分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粪便显微分析高估了2010年和2011年桦木科和榆科、2010年蔷薇科和锦葵科食物组分,低估了这2年杨柳科、禾本科、蓼科以及2010年蔷薇科和2011年锦葵科食物组分。2种方法在结果上有显著差异,且彼此不可替代。3)单宁与动物的食物组分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原因有可能是该地区狍种群的取食行为不受植物中单宁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本研究仅测定了植物中总单宁的含量而非起决定性作用的鞣花单宁。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冬季食物组成和食物的营养质量,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取食的植物种类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粪便显微组织学方法分析了蒙古野驴的冬季食性,并测定了其采食植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蒙古野驴共取食13科26种植物,其中,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红沙(Reaumuria soongorica)、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蒙古野驴冬季主要取食的植物,其取食量分别占总取食量的24.44%、15.31%、9.48%、9.41%;禾本科植物是蒙古野驴冬季的主要食物,占取食植物的54.74%;其次为藜科(14.96%),柽柳科(9.48%),豆科(5.43%),蔷薇科(2.17%),鸢尾科(1.57%)。蒙古野驴冬季取食的关键因子是能量高、适口性好,植物分布的丰富度是取食的决定因子。蒙古野驴冬季取食选择性低,因而对该地区生存环境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5.
2011年3—5月,使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性与营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求偶期的食物组成包括9科27种植物,禾本科、莎草科、黑三棱科、蓼科和眼子菜科占取食的主要部分,其中玉米(Zea may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黑三棱(Sparganium stenophyllum)、糙叶苔草(Carex tristachya)、碱蓬(Suaeda glauc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是主要食物(占取食植物的88.24%);不同植物的不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获取率也显著不同。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的营养成分是影响该时期取食的关键因素之一,丹顶鹤偏好取食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植物。  相似文献   

6.
选用8个不同品系的青刈黑麦(Secal cerealeL.)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抽穗期干物质体外消化率与细胞壁结构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抽穗期干物质(IVDMD)不同熟期类型间差异不显著;②早熟类型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与IVDMD呈显著负相关(r=0.670*),晚熟类型干物质纤维素含量与IVDMD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6**),早熟、晚熟类型干物质纤维素消化率与IVDMD无显著相关;③IVDMD与半纤维素含量及消化率、木质素含量及其消化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8.
2013年和2014年的1月份,在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采集东北马鹿(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与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粪便,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对马鹿、狍粪便组成成分对比分析,探讨同域分布的马鹿和狍的生境选择及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马鹿除采食东北红豆杉外,其余采食植物与狍的完全相同,二者食性重叠度高达84.8%。马鹿与狍采食植物多样性指数都较高,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很低。在高食物重叠性的影响下,马鹿与狍对生境因子选择发生明显的分离。马鹿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较高,阳坡,对于坡位要求并不十分严格的针阔混交林生境;而狍主要选择人为干扰距离小于1 km,海拔、食物丰富度、隐蔽度相对较低,阳坡,中坡位及上坡位的灌丛生境。  相似文献   

9.
体外消化试验法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旨在评价3个因素(发酵嚣类型,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瘤胃液的来源)对5类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嚣类型(恒温水浴箱和恒温保温箱)和胃蛋白酶溶液的浓度(2.3%和4.6%).对5类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训定结果均无显著的影响。同样.不同来源的瘤胃液(家羊、马鹿、狍)对饲料植物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的测定值也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的品质与纤维素的含量、消化率的关系密切,而消化率又直接受纤维素含量的影响。为更好评定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收获时期紫花苜蓿的范氏纤维含量,并用两步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紫花苜蓿的消化率。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紫花苜蓿范氏纤维的含量与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消化率随洗涤范氏纤维含量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其中纤维素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纤维素之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67X+88.93,相关系数R2=0.8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季节变化对马鹿肉质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分别在秋前和秋后屠宰的9头性成熟马鹿的肉色、大理石纹状结构、pH值、系水力、熟肉率、剪切力和营养成分。[结果]结果表明,秋后肉质色泽变深(P<0.01)、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减少(P<0.01)、系水力(53.16%)和熟肉率(62.43%)均极显著下降(P<0.01),剪切力值达6.05 kg/cm2,极显著高于秋前(P<0.01)。秋后肉质脂肪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水分和蛋白质也呈下降趋势(P<0.05),而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则有所增加(P<0.05)。脂肪含量与肉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与肉色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6,P<0.01),而与大理石纹状结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1)。脂肪含量影响肉质的系水力和熟肉率,且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6、0.689,P<0.05);脂肪含量越小,肌肉剪切力值越大(r=-0.672,P<0.05)。[结论]秋后屠宰,鹿肉色泽鲜红,可接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完达山林区马鹿的冬季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3~2004年在黑龙江省完达山林区,根据野外啃食痕迹调查,对马鹿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紫椴、榛、暴马丁香、杨、黄檗是马鹿主要的冬季食物(44.31%、10.07%、7.60%、7.17%、6.56%、6.38%),组成马鹿冬季大宗食物。马鹿对榆、核桃楸、龙牙楤木、紫椴、毛接骨木、黄檗、水曲柳、狗枣猕猴桃、柳、托盘、疣枝卫矛表现出正选择。杨、榛和暴马丁香虽然是马鹿的主要食物,但相对于它们较高的可获得性而言,马鹿对它们表现出负选择。  相似文献   

13.
凤城市早春草本植物物种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城市林区内的早春草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早春草本植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凤城境内早春草本植物有12科23属31种,包括早春短命植物8种,早春开花植物17种,早春展叶植物6种,主要优势科为百合科、堇菜科、罂粟科,主要优势种为多被银莲花、单韭花、鹿药、鸭绿乌头等。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周晓芳  张俊艳  成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36-9938,9941
研究城市绿色廊道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优化,对城市绿色廊道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该研究实地调查了保定市绿色廊道170个路段(绿带或河流)共260个植物群落,共记录人工种植植物86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为1.00∶0.68∶0.47;分属44科68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约为2∶1;乔木单层结构的群落占有优势地位,占全部群落的44.61%;绿带廊道植被覆盖率最高,绿色道路廊道植被覆盖率最低。建议在今后的绿色廊道的建设中,适量增加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并大幅提高乔灌草结构群落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兰州食用百合不同种植区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分析地域差异。【方法】 采用生长分析方法,检测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和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变化特征。【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永靖县、渭源县、临洮县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增长幅度不同,3个种植区相比较,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鳞茎干物质累积量大小为临洮县>渭源县>永靖县。百合鳞茎粗淀粉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24.74%)和渭源县(68.02%),粗淀粉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百合鳞茎粗蛋白含量临洮县高于永靖县(8.55%)和渭源县(11.09%),粗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临洮县>永靖县>渭源县。3年生兰州食用百合,渭源县和临洮县种植区鳞茎干物质累积量与粗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99**,1.00**,P<0.01)。【结论】 不同种植区兰州食用百合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区域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冬季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越冬取食对策,2007年12月,在大中山采集20堆46粒黑颈长尾雉粪便和38科92种对照植物样本,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冬季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并探讨其采食对策。结果表明,冬季黑颈长尾雉食谱主要由12科18种植物组成。按相对频率值将黑颈长尾雉的植物性食物分为3类。第1类为主要食物,有顶果蹄盖蕨Athyriumguan gnanense和大叶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spinulosa等2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31.5%;第2类是常见食物,包括朱砂根Ardisia crenata,鱼鳞蕨Acrophorus stipellatus,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虎皮楠Daphnipyllum oldhamii,华南毛柃Eurya ciliata,木锥花Gomphostemma microdon,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长梗崖豆藤Millettia longipedunculata,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菝葜Smilax china,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和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等14种,占采食食物总量的52.7%;第3类食物是偶尔采食食物,有细齿叶柃Eurya nitida和绒毛山胡椒Lindera nacusua等2种,占1.2%。分析发现,影响黑颈长尾雉食谱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特征。在取食斑块中,选择质量高的食物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主要采食对策;采食所有适于取食的食物则是冬季黑颈长尾雉的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17.
唐赛男  范应龙  王子研    张昶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242-250
为了解人为干扰对河涌沿岸植物景观特征的影响,选取广州市南沙区4条河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人为干扰强度下河涌沿岸植物景观特征的差异及不同植物景观特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河岸植物景观在数量特征、生活型特征、功能特征以及绿量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轻度干扰相比,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的河岸植物种类平均多1种、乔木占比平均高26.8%和18.5%,草本占比平均低25.6%和20.8%、生态植物占比平均低17.0%和24.8%。中度干扰下食用植物占比较高,重度干扰下观赏植物占比较高。2)从河岸总体植物景观特征来看,生态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降低,食用植物占比和观赏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植物绿量随风水植物占比增加而增加。3)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河岸植物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轻度干扰下,植物种类、乔木占比、风水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植物绿量随建筑物盖度、风水植物占比增加而增加;中度干扰下,生态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降低,食用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绿化覆盖率随植物数量、生态植物占...  相似文献   

18.
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方法对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青草组鱼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饲料组草鱼鱼肉,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鱼肉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干样的1.5263%和1.4182%,其中 7种EAA(Leu、Ile、Phe、Try、Th 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青草组与人工配合饲料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132.34、36.29.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52、1.85,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干样的0.3749%、0.1853%;两者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草组草鱼肌肉味道更鲜美,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