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醋糟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6)
试验以醋糟为主原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进行金针菇制种及出菇。结果表明,醋糟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采菇期和生物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对于棉子壳,醋糟可以提高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缩短出菇期,提高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随机试验相对比的方法,对5种生长促进剂在金针菇子实体期配合喷施的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促进剂配合喷施能显著提高金针菇产量.恩肥200倍 丰鲜宝60 mg/L配合喷施,金针菇生物学效率达162.55%,增产33.36%.正交试验筛选的较优组合是氨基酸多元微肥400倍、菇乐200倍(或400倍)、菇壮素1000倍,配合喷施可使金针菇增产22.77%.  相似文献   

3.
薛华 《食用菌》2012,(2):59-59
金针菇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俗名金针菇丛枝病,或针尖菇,这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当栽培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培养、菌球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度、出菇管理及金针菇的产量等方面的试验。得出金针菇菌丝生长的适温为16-19℃,子实体生长的适温为12℃左右,获得一套系统的、完整的适于北方冬季金针菇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将金针菇菌渣按10%、20%、30%、40%和50%的比例代替部分粗木屑用于秀珍菇的栽培,观察秀珍菇菌丝生长,测定产量,探讨金针菇菌渣对秀珍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用20%~30%的金针菇菌渣代替部分粗木屑进行秀珍菇栽培,节本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南 《食用菌》1998,20(2):33-34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菇类,它在较寒冷的冬天出菇,菌丝生长最适的温度13~23℃,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2~14℃,与其他多数食用菌一样,菌丝生长要求温度较高,而出菇的温度要求比较低,因此在我市气候条件下,只能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制栽培袋,12月底至翌年2月出菇.我市属亚热带地区,西北方向有武夷山,北部有戴云山,冬天挡住了由西北方向吹来的寒流,形成了我市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因此栽培金针菇时间比较短,金针菇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发展我市金针菇生产,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反季节栽培试验,于低温季节制栽培袋,较高温的季节出菇(2月制袋培养,3~4月出菇),已获得成功,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金针菇菌渣不同比例的配方栽培秀珍菇,观察其菌丝生长、测定子实体产量、分析各配方投入产出比。试验表明,培养料中用33%左右的金针菇菌渣代替木屑栽培秀珍菇,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陶军  袁斌  雷小刚  张文武 《食用菌》2012,34(5):34-35
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温度操控技术十分关键,对金针菇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在完全掌握了育菇期间各个阶段的温度调控技术之后,再加以综合应用,才能保障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的缩短生长周期,提高质量,单位产量实现新突破.试验结果表明:生长期环境温度保持在5℃时,生产出的产品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制备金针菇Y19和W088菌株原生质体,紫外线照射1分钟进行诱变处理,再生后挑选生长好的菌株,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筛选出的菌株出现出发株没有的新酶带,证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与出发菌株相比,变异菌株生长速度提高23.1 ̄52.3%,出菇时间提早10 ̄14天。  相似文献   

11.
金针菇-金福菇轮作模式,是利用金针菇和金福菇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将两菇轮作,在时间上正好形成一个不间断周期,充分利用栽培金针菇所搭建的菇棚及金针菇废菌糠,栽培金福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菇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新品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闽金1号、F0303、F0306)与企业当家品种F913产量、质量上没有差异,其中F0303、F0306比F913提早出菇5~7d。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商品性要求,袋栽金针菇2潮后一般不再进行出菇管理。实际上,这时的菌棒仍有出菇趋势,由于塑料皮限制其生长,且阻碍补水补养,致使无法产生商品性好的菇,培养基中养分无法利用充分。试验中割破塑料皮,采用脱袋排场盖膜法和脱袋拱棚盖膜法进行继续出菇管理,并设置对照。结果表明,2种措施可分别再出菇3潮,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34%和28%,商品性满足三级以上标准,是可推广的金针菇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正飞 《食用菌》2006,28(1):40-40
用控制法栽培金针菇,主要是采取人工调控温度和通气等措施,控制菇蕾发生阶段的生长势,使群体发生整齐,菇蕾量大,生长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16.
4种农林废弃物代替木屑工厂化栽培白玉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农林废弃物(谷壳、互叶白千层树渣、金针菇菌糠、白玉菇菌糠)按不同的比例替代木屑栽培白玉菇,通过对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子实体特性和生物学效率等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可替代木屑的白玉菇栽培原料。结果显示,在含有互叶白千层树渣的培养料中,白玉菇的菌丝体生长速度较快,白玉菇子实体朵形较好,菌盖直径、菌柄长度、单株平均鲜重和生物学效率均优于其他3种农林废弃物。当以互叶白千层树渣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29 d长满培养瓶,子实体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及单株平均鲜重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5 cm、2.78 cm和167.2 g。本研究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树渣为木屑的最佳替代物,且当全部代替木屑时,白玉菇产量最高;谷壳和白玉菇菌糠次之,金针菇菌糠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蒸汽爆破的方式对金针菇菇脚进行预处理,探究蒸汽爆破对金针菇菇脚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蒸汽爆破前后金针菇菇脚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1种酯类、7种醛类、3种吡嗪类、2种酸类、2种醇类、2种酮类、1种醚类、1种烯烃类。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和动态主成分分析,探究蒸汽爆破对金针菇菇脚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蒸汽爆破前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蒸汽爆破处理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且谷氨酸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是未汽爆处理的1.52倍。因此,蒸汽爆破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食用菌废弃物预处理技术,促进金针菇废弃物高值利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三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生长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三种菇(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子实休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20.
刘善勇  董霞 《北方园艺》2013,(4):159-161
利用直流电通过螺线管产生稳恒弱磁场,处理金针菇菌种和菌丝体,研究不同的磁场条件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mT处理金针菇菌种,对发菌出菇具有促进作用,组合磁场(10、10) mT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的生长速率、产品性状、产量等均具有明显的正效作用;15 mT处理金针菇菌种,对发菌出菇具有抑制作用,组合磁场(15,15) mT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处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