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初步调查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阶段我国越来越注重中甸牦牛品种的保护与开发,所以科学合理的饲养中甸牦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对草场上数家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滋生情况予以初步调查,进而分析和探讨如何有效的防制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的滋生,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中甸牦牛是我国的12个牦牛地方品种之一,体格粗壮结实,具有多种优良特性,乳肉品质优良,有一定产毛量。但从近些年我国中甸牦牛饲养实际情况来看,中甸牦牛消化道内易滋生寄生虫,而寄生虫会夺取体内营养,破坏组织,轻则  相似文献   

2.
猪改良方案的目标通常是为了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速度(LTGR)和瘦肉组织的饲料转化率(LTFC)。其他性状,如肉质评分或结构特性可以不作为选择标准,但要定期检验。探讨肉质和肉量关系的文献很多。  相似文献   

3.
中甸牦牛泛指生活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3km以上高寒草原特有的牦牛畜种,是我国优良牦牛类型之一,1986年被录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因主产于中甸,特命名为"中甸牦牛"。本文概述了中甸牦牛的特征特性、养殖现状,介绍了其繁殖情况、产奶性能等特点,并提出系列开发利用建议,如建立牦牛保种场、建立冬春饲草储备、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中甸牦牛在高山上自由放牧,繁殖性能较低。为了提高中甸牦牛的生产效率、提高其种质特性,试验测定了不同月龄中甸牦牛群体的体重、体尺性能指标,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这些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12月龄中甸牦牛的髻甲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个体尺指标与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3月龄髻甲高与体重相关程度最高,12月龄胸围与体重是相关程度最高的,48月龄腹围与体重有较高的相关度。说明管围、体重、胸围、髻甲高等是中甸牦牛主要的生产性状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中甸牦牛的体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镒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氨基酸总含量;云南瘤牛,中甸牦牛和大额牛均明显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必需氨基酸含量;云南瘤牛,中甸牦牛和大额牛均显著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必需/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大额牛,中甸牦牛和云南瘤牛均明显高于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  相似文献   

6.
畜禽肉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的肉质特性已经成为动物生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影响肉质特性的蛋白质和脂肪构成,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表达谱等高通量研究方法在肉质研究上的最新成果,以及通过研究影响肌肉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的结构基因和microRNA以阐明肉质特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信息学将在肉质形成机理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体尺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种大额牛,云南瘤牛,中甸牦牛,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的体尺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大额牛,云南瘤牛和中甸牦牛均具有较典型的偏兼用型体型,其潜在的产肉性能较高;迪庆黄牛和中甸犏牛为偏役用型体型。  相似文献   

8.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氨基酸总含量(g/100g):云南瘤牛为74.95天中甸牦牛为73.05,大额牛70.94,均明显高于中甸黄牛的67.23和中甸犏牛63.90;必需氨基酸含量(g/100g)云南瘤牛30.87,中甸牦牛30.41,大额牛30.21,均显著高于中甸黄牛27.05和中甸犏牛23.62,必需/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大额牛0.74,中甸牦牛0.71,云南瘤牛0.70,均  相似文献   

9.
石歧肉鸽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歧肉鸽肉质物理特性、组织学特性及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探析肉鸽肉品质的特性。结果表明:石歧肉鸽肉色评分为3.0~3.8;pH1为5.97~6.12,pH24为6.15~6.21;滴水损失率为3.62%~5.92%;剪切力为1.107~1.323 kg;熟肉率为60.65%~65.35%。石歧肉鸽腿部和背部肌肉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值显著小于胸部(P<0.05),腿肌熟肉率显著高于背部和胸部(P<0.05),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极显著小于背部和胸部(P<0.01),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背部和胸部(P<0.01)。肌肉肉质物理特性与组织学特性间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熟肉率与滴水损失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石岐肉鸽肌肉呈鲜红色,pH24较高,滴水损失小,熟肉率高,肉质鲜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躯体不同部位间,腿部肌肉在肉质物理性能和组织学性能方面多数指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优于背部和胸部,是肉质最好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肉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素以肉质细嫩、肉味香浓等优良特性著称于世。为了探明我国地方品种的肉质特性,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以猪、鸡为代表对地方品种、外来品种畜禽的肉质特性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对比,证明了中国地方品种畜禽的多种肉质指标均显著优于外来品种,从而在一定...  相似文献   

11.
南阳牛以体格大、役肉兼用、耐粗饲、适应性强而著称,夏南牛和“皮南牛”是以南阳牛为基础育成的肉牛品种,本文采用模型化方法对其体重生长发育及早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夏南牛和“皮南牛”具有生长发育早熟性较好,生长强度大的特点,断奶重相对较大,12月龄体重分别相当于其36月龄体重的56.60%和62.21%。其中,“皮南牛”在周岁以前生长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2.
Ou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physical qua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eat of Angus (A), Hereford (H), Friesian Holstein (FH), Australian Commercial Cross (ACC) and Murray Grey (MG) cattle breeds grown in a feedlot syste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five cattle breeds for cooking loss, tendernes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collagen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of meat. However, pH, water‐holding capacity, water, ash, fat 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s were not different. Cholesterol content of meat of A and FH was lower (P < 0.01) than that of H, ACC and MG. Acidity (pH), cooking loss, shear force, water, ash, crude protein, collagen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ongissimus thoracis muscle, but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fat content were lower. 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was higher (P < 0.01) than that of Longissimus thoracis. 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among cattle breeds had a great effect on cooking loss, shear force, collage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holesterol of meat,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water‐holding capacity, pH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meat. The meat of Hereford cattle was the best quality, because of the lowest shear force, cooking loss and collagen. Longissimus thoracis muscle was relatively better in cooking loss, tenderness and collagen content than Biceps femoris muscle.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独龙牛(Bos frontalis)和云岭牛初乳成分测定,揭示两牛种初乳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采集独龙牛和云岭牛(年龄、胎次和饲养管理基本一致)分娩第1天初乳样品共45份,测定其乳蛋白、乳脂肪、乳糖、总固形物(TS)、非脂固形物(SNF)和乳尿素氮(MUN)含量及体细胞数(SCC)和冰点(F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独龙牛和云岭牛初乳成分差异。【结果】 独龙牛初乳中乳蛋白、乳脂肪、TS、SNF含量分别为16.77%、4.70%、27.82%和22.39%,比云岭牛的分别高28.11%(P<0.01)、5.38%(P>0.05)、22.45%(P<0.01)和26.93%(P<0.01);乳糖、MUN含量和SCC分别为2.98%、354.2 mg/L和35.73×104/mL,比云岭牛的分别低10.38%(P<0.05)、39.63%(P<0.01)和78.60%(P<0.01);FP为-0.5337 ℃,比云岭牛的高0.1383 ℃(P<0.01);乳脂蛋白比(FPR)为0.266,比云岭牛的低0.131(P>0.05)。【结论】 独龙牛和云岭牛分娩第1天的初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独龙牛初乳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江西地方品种黄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择18~24月龄广丰黄牛、吉安黄牛、锦江黄牛3个江西地方品种黄牛各3头,进行肉用性能和牛肉主要营养养分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丰黄牛的骨率显著高于吉安黄牛(P<0.05);锦江黄牛与广丰黄牛、吉安黄牛相比屠宰率、净肉率较高,眼肌面积较大,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锦江黄牛氨基酸总量低于其它品种,鲜味氨基酸、甜鲜味氨基酸高于其它品种,苦味氨基酸低于其它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种氨基酸中,锦江黄牛赖氨酸和酪氨酸含量低于其它品种,但甘氨酸含量高于广丰黄牛,差异显著(P<0.05)。牛肉各种脂肪酸含量、硬脂肪酸总含量和不饱和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从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的营养价值评定方面,3个地方品种黄牛中,广丰黄牛、吉安黄牛优于锦江黄牛。  相似文献   

16.
黎平黄牛肉质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黎平黄牛肉质营养成份选用5头黎平黄牛青年公牛屠宰,对肉质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全面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鲜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3.08%,脂肪含量为4.08%;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EAA/TAA)的比值为40.08%(未计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UFA)与总脂肪酸(TFA)的比例为45.78%.黎平黄牛肉富含蛋白质、风味氨基酸和脂肪酸,肉质柔软而不油腻,口感好,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膳食肉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南阳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杂交改良的方法产生新品种培育工作,1986年引进了皮埃蒙特牛,与南阳牛进行杂交改良,通过30多年来的持续选育,横交固定形成了皮南牛新类群,它保持了南阳牛适应性好、耐粗饲的优点,同时继承了皮埃蒙特牛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的特点,但在皮南牛新品种培育过程中,仍存在核心...  相似文献   

18.
渤海黑牛是肉役兼用的优良品种,被列为我国受保护的地方良种。本文重点介绍了渤海黑牛种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渤海黑牛的保种途径与利用措施以及渤海黑牛的杂交改良与开发利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以我国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为基础,选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黄牛肉用新品种,是我国肉牛保种及提高生产效益的必由之路,这对其它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黄牛肉用性能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秦川牛,晋南牛,延边牛,复州牛,渤海黑牛,科泉沁牛,共111头,分栏饲喂,每栏8-10头,从活重200千克左右持续育肥至540千克左右屠宰,育肥期间,配合饲 和饮水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20.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