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4,28(1):68-73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底)进行。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培育方式稚贝的日生长量和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网箱和网袋的中间培育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海上网袋、池塘网箱和育苗池网箱稚贝壳长日生长量分别为0.16mm·d~(-1)、0.14mm·d~(-1)、0.15mm·d~(-1),成活率大于98.0%,试验结束时稚贝的壳长大于10mm。底播方式培养稚贝在试验结束时壳长小于7mm,壳长日生长量小于0.06mm·d~(-1)。两地潮间带池塘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束时渤海营城子的成活率为96.0%。  相似文献   

2.
放流和养殖大规格参苗可提高其成活率,而且种苗规格越大,生长越迅速。很多地方采取参苗海上中间育成,但成活率受海上环境条件的影响,难如人意。近几年来山东省荣成市西霞口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在室内水泥池用网箱上铺黑色波纹板进行参苗的中间育成,使成活率达到85%,而且...  相似文献   

3.
虾夷扇贝稚贝中间育成技术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4年-1997年虾夷扇贝中间育成试验研究证明,使用60目筛绢网做网箱底部,30目筛绢做其它网面进行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比用一种筛绢网包围网箱育成率提高近一倍,并且便于管理,节省劳力,减少贝苗损伤,生产上可节省二级使用的网箱及筛绢网,大大降低中间育成成本。  相似文献   

4.
利用16个底面积为25m^2的水泥池,中间育成大,中,小三种规格文蛤稚贝共计15718.14万枚;密度分别为12.42万枚/m^2,38.77万枚/m^2和50.36万枚/m^2。从2001年4月7日-7月2日经过86d的室内中间育成,总平均成活率84.11%。其中。大苗平均成活率为99.20%,平均体重增加了5.64倍;中苗平均成活率为88.36%。平均体重增加了3.74倍,小苗平均成活率69.70%。平均体重增加了2.34倍。  相似文献   

5.
对毛蚶稚贝虾池中间暂养常遇到的稚贝死亡及生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稚贝死亡主要是细菌感染、网袋被浮泥糊满、网袋沉底、单位水面稚贝密度大等原因。稚贝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水中饵料不足、网袋放苗密度高、网袋目数不及时更换、网袋刷的不干净及袋中附着基打团等造成。  相似文献   

6.
鱼苗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成活率一般是30—50%,也有60—75%的,但如运输方法得当。也可达到90%以上。怎样才能提高长途运输鱼苗的成活率呢?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一)选择先进的运输器具 运输器具有鱼盆、鱼篓、帆布桶或大木桶以及先进的密封充氧的尼龙袋或塑料桶等。这几种器具中,以后者为最好。使用时,先向尼龙袋中加入约50—70%的清水。然后装入适量的鱼苗。接着充入氧  相似文献   

7.
虾夷扇贝天然苗种中间育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海区采集的虾夷扇贝苗种比人工苗种晚2个月,为了实现当年采苗,当年培育成3 cm以上增养殖用苗种,2006—2008年,就虾夷扇贝中间育成技术开展了试验研究。育成密度为90~110个/层,密度对中间育成率影响不显著。密度为70~90个/层,平均壳高达到3.2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83.33%;密度为120~130个/层,平均壳高3.08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为61%;密度为160~170个/层,平均壳高2.77 cm,群体组成中≥3 cm个体比例仅为22%,密度对苗种生长影响显著。分苗时间早晚对苗种生长有一定影响,分苗时间早,天然苗可充分利用7-8月快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提高3 cm以上个体的育成率。中间育成期间的水温对育成率有一定影响,23℃以上水温持续时间较长时,育成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蛤仔土池中间育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3年在约80 hm2土池进行了菲律宾蛤仔中间育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适时肥水、追肥、清池,水温20~25℃的条件下,放养密度3.0×104~5.0×104枚/m2,放养规格>1.5 mm,平均生长速度>80μm/d,最高可达250μm/d,成活率>80%;不适时肥水、追肥、清池,放养规格又偏小(壳长<0.4 mm)条件下,平均生长速度为26.6μm/d,成活率只有30%。表明放养规格、肥水、追肥、清池及适时疏苗是影响中间育成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影响海湾扇贝中间育成效果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海湾扇贝中间育成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育成器具种类(A)、换袋时间(B)、网孔大小(C)和装苗量(D)。正交试验和方差试验表明,A、C、D为提高保苗率的敏感因素,B、C、D为提高生长效果的显著因素。试验结果提出:网箱或圆锥形袋的保苗率明显优于扁袋;每隔15~30天更换一次网袋可显著加快贝苗的生长速度,网孔大小以2mm为适宜,每袋最终实际装苗量应在2000只以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投喂活饵小鱼→冰鲜小鱼→颗粒饲料的方式进行鳜鱼(体长4~5 cm)驯食颗粒饲料试验。经过养殖驯化90 d,成活率达到70%,驯化率达100%,平均体长达14.5±1.8 cm,体重达40~50 g。  相似文献   

11.
2011—2012年在海南琼海进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亲蟹培育、人工育苗及稚蟹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亲蟹培育平均成活率和抱卵率分别为94.05%和85.61%。在水温28.5~29.6℃的条件下,从第1期溞状幼体发育变态至仔蟹期约需10~14 d,投放溞状幼体625.29万只,培育出大眼幼体100.12万只,成活率为16.01%,培育成仔蟹苗20.25万只,育苗成活率为3.24%。经过中间培育获得1.0 cm的蟹苗10.46万只,成活率达51.65%。  相似文献   

12.
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黑斑口虾蛄土池育苗与中间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亲虾蛄运输成活率平均为75 6%,保湿干运成活率与亲虾蛄本身的活力、起运前的干露时间或是否冰水刺激、运输时气温高低、运输时间、性腺成熟度及运输工具振动程度等有关。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本试验条件下(22~30℃),胚胎发育需16d。本试验共育出虾蛄苗586万尾,平均育成率为12 4%,最高育成率为21%;幼体发育速度与水温呈正相关,试验条件下(28~31℃),幼体孵出至虾蛄苗需14~17d;保持合理的幼体密度,维持适当的水色,并培育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是提高育成率的关键。虾蛄苗的平均变态率(中间培育成活率)为40 0%,最高变态率为44 4%;变态率与底质、水色或混浊度、饵料或营养、互相残杀等有密切关系。虾蛄土池育苗优于水泥池,值得提倡。以Ⅲ相伪蚤状幼体后期为出苗标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冬季因气温低,越冬鱼种易受冻害,成活率比较低。近年我们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鱼池温度,既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度,又减少冻害提高了成活率。经测定:此法可比其它鱼池的水温升高2℃左右(阴雨雪天除外),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升到3℃以上,鱼种越冬成活率由过去的60%—70%提高到80%—90%以上,而且简便易行,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5.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16.
鲂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俊  潘炯华 《淡水渔业》1993,23(3):22-24
单独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和HcG对2~+—4~+龄鲂亲鱼进行8批人工催产,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获得受精卵;产卵率和受精率分别为50—100%和80—90%,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有水霉感染故得苗率均比较低,只有6.3—13.9%,鱼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达64.5—76.2%,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可超过96%。  相似文献   

17.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蛤稚贝中间育成密度对其日生长、出苗量、育成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育成密度2 8万~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显著;密度在2 8万~11 2万枚/m2及11 2~19 6万枚/m2,日生长差异不显著。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育成密度增加,稚贝出苗量也在增加,成活率呈下降趋势,为85 25%~77 18%;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试验前期明显比后期生长速度慢;不同密度组,生长速度前期和后期差异不明显。稚贝开始育成密度以不超过3 0万枚/m2为好。  相似文献   

18.
牙鲆的中间培育成与苗种生产后期密切连接,其意义因地而不尽相同,但共同目的是:(1)培育大规格放流用苗种,以提高放流后的成活率,并便于进行标志放流;(2)使人工苗种逐渐适应天然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放流规格大多定为50毫米,70毫米和100毫米,也有的达150毫米以上,中间培育有陆上中间培育和海上中间培育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们在姜堰市兴泰镇薛河村进行了花鱼种培育试验。试验面积2亩,育成鱼种21000尾,规格10~12厘米/尾,20尾/千克,成活率达70%。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刺参室内水泥池中间育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流和养殖大规格参菌可提高其成活率,而且放养规格越大,生长越快,生存能力越强,越能适应环境。为获得大规格参苗,很多地方采取海上中间育成,但参苗的生长情况和成活率易受海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需要大量同笼等设施,成本较高。近几年来,山东省荣成市西雷口海珍品有限公司,在室内水泥地用网箱上铺黑色波纹板的方法进行参苗的中间育成,取得了较好效果,成活率达85%。介绍如下:1条件和方法每个水泥地的规格(长/宽X高)为5mXO·9mXO.6m,总面积400m’。自制网箱为O.85mXO.85mXO.3m,网眼用0.5cm的双层网衣做成。网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