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东南沿海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渔船安全避风的场所,而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现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仅能满足43%机动渔船避风锚泊的需求。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建和扩建一批避风能力达到11级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以满足70%机动渔船停泊避风需要的"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目标,本研究中以浙江省为例,将复杂的渔港选址问题运用数学方法予以处理,给出了浙江省拟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数量及其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台风登陆时拟建渔港的放大系数,为国家"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渔港作为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渔船避风停泊的重要基地,承担着渔货装卸、交易中转、冷藏加工、物资补给、后勤服务、渔船渔具维修等重要功能。全面分析大连市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渔港发展规划,对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95-196
沈家门经济渔港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的产业已涉及许多领域,如远洋渔业领域、近海捕捞领域、水产品相关集散、加工及销售领域、渔船补给领域、与这些领域相关的各种商贸流通领域、临港工业领域、旅游领域等。通过对沈家门经济渔港的功能布局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在空间布局与拓展、环境压力以及海岸线利用中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应该加大功能布局,科学合理规划渔港,实现渔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沿海现代渔港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几百万沿海渔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渔港既是渔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枢纽。当前我国渔港还存在港少、港小、港弱和港贫的特点,新时期渔港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避风功能、综合管理功能和融合发展功能,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要素配置和管理模式,把渔港建设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先行区、渔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渔区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和海洋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样板区。建议加强规划引导和要素保障,构建产业体系,并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健全相关法规,为现代渔港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渔港是沿海渔民生产、生活重要的后方基地和渔船避风减灾的场所,是建设现代渔业经济与构建和谐渔区的重要载体,在保护渔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海洋水产品安全供给,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蕉城区委党校实践课程安排,就蕉城区渔港建设开展调研。分别对有代表性的三个乡镇,洪口乡、漳湾镇、三都镇渔港码头进行实地察看,同时听取了有关乡镇领导和施工单位对渔港建设情况介绍,现就调研情况形成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6.
渔业作为第一产业,"三渔"问题不容忽视,渔民、渔船、渔港作为渔业生产环节中的三大要素,相关部门对其的管理不容小觑。基于此,通过对龙王塘渔港、大连渔港监督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渔港管理存在管理部门繁杂、渔民忽视安全、救援专业力量薄弱、网络信息更新慢等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MIKE21 SW波浪模型,对台风"纳沙"过境期间台湾宜兰县乌石渔港附近波浪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纳沙"影响下,在渔港近岸海域形成了最大有效波高超过5.5 m的巨浪,持续时间长达12 h。乌石渔港在多级防波堤的掩护下,港内有效波高逐渐减小,乌石渔港内有效波高低于0.5 m的有效避风面积达到总港域面积的24.2%。  相似文献   

8.
渔船随机到港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若干渔港船到港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渔港日到港船数基本服从泊松分布,可供渔港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省大陆海岸线长2110公里,位居沿海省份第五位,近海水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我省渔船数量多,船只分布广,地区差异大。目前,全省渔船有4万多艘,其中捕捞渔船和养殖渔船占97%,木质渔船占近92%。这些木质渔船老化严重,技术落后,安全问题格外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学习采纳吸收先进的管理办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渔港是中国渔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其在渔区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转换。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纽约港、英国普利茅斯港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教训与经验,以期为中国渔港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①中国渔港主要分布于沿海,呈现出与捕捞生产高度相关、庇护所功能为主的特征。②国外渔港发展中面临废弃物排放、产业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威胁、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等问题。③国外渔港发展的经验包括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加强科学研究、功能多样化、社会化参与等。④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和渔业生态优先发展阶段,中国渔港应重视渔港人口集聚和废弃物处理、产业污染治理、降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同时需提升渔港现代功能、加强研究在决策中的作用、兼顾开发与保护、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化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选取1980—2010年在海南省东海岸登陆的、每年强度等级最高的31个台风数据,应用MIKE21Spectral Wave计算模型,模拟清澜渔港台风浪的全过程,并对其中3个台风浪进行模型率定,计算结果与海南省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波浪实测数据相吻合。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软件进行分析,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N至NE方向,百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78 m,5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3 m,2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4.6 m。本研究结果可对渔港的规划设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参考,特别对缺少波浪实测资料的近岸工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IUU捕捞严重阻碍了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和养护。治理IUU捕捞需在诸多环节付出努力,其中港口国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IUU渔获物的上岸机会来治理IUU捕捞,2016年生效的《港口国措施协定》为各国采取港口国措施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本文分析了《港口国措施协定》的主要内容以及有关国家和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已采取的相关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港口国措施的有效性及其局限性,其有效性主要是可以减少IUU捕捞活动的发生,提高发现IUU捕捞的可能性,弥补船旗国管辖的不足;局限性主要是很多国家的执行能力不足将导致短期内港口国措施难以有效实施,而且协定并未对渔获物可追溯信息做出规定,致使在港口确认IUU捕捞行为面临困难。对我国而言,港口国措施可降低悬挂我国旗帜的船舶从事或支持IUU捕捞的可能性,加入协定可促进健全我国捕捞监督管理体系;但我国采取港口国措施将面临港口监管体系、渔业监督体系的全面改革的挑战,以及港口国措施的能力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渔船在风浪中的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船尺度相对较小且常年在海上进行捕捞作业,丧失稳性现象较为严重。为此,作者根据海洋渔业发展固定进行的一些渔船稳性的船模试验研究结果,经过对渔船倾覆机理的分析,提出改善渔船风浪中稳性的一些措施,包括如何合理设计与布置舷墙排水口,确保船体开口水密设施的可靠性以及采用双体渔船等。  相似文献   

14.
张余霞  唐伯平  赵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67-17668
大丰港和黄沙港分别为地处盐城的重要交通运输港口和国家中心渔港,周边分别以工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通过观测2港口水体总磷(即)和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的周年变化,初步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分析了工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港口水体即和NO2-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港和黄沙港水体TP含量分别为(0.150±0.183)和(0.145±0.112)mg/L,大丰港和黄沙港水体TP含量在水温较低的冬季和春季含量较高,12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夏季和秋季含量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大丰港冬季和春季水体即含量高于黄沙港,夏季和秋季则低于黄沙港;大丰港和黄沙港水体NO2-N含量分别为(0.027±0.032)和(0.04±0.050)mg/L,大丰港和黄沙港水体NO2-N含量在9~12月份较高,11月份达到最大值,1~8月份含量较低,黄沙港水体终年NO2-N含量均高于大丰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毛里塔尼亚头足类底拖网渔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是我国西非过洋性渔业底拖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和海面高度等数据,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模型和算术平均模型对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作业的时间为1—4月和7—12月。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表明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比例为76.10%,作业产量比例为78.66%,平均网次产量随着HSI的增加逐渐增大,从HSI为0~0.2时的29.37 kg/网次,增加到HSI为0.8~1.0时的47.20 kg/网次;GMM模型中,作业网次所占比例只有66.71%,作业产量比例为71.18%,平均网次产量随HIS的增加没有呈现合理的规律。本研究认为AMM模型更加适合于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8-2011年7-12月的东中国海鲐鱼渔业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渔场作业位置与海区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北纬32°为界,将东中国海鲐鱼渔场分为北部黄海渔场和南部东海渔场两部分,分别给出了各月份北部和南部渔场的最适表温范围。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了东中国海区的三维温盐流数值模型,结合各月份的最适表温数据,初步建立了鲐鱼渔场渔情预报模块。应用此预报模块,对鲐鱼主要作业期(7-12月)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了回报,结果与历史捕捞作业数据符合良好。数值模型结果再现了北部渔场8月份起在黄海深水区周边发展,10月达到最盛,11月渔场位置南移,12月基本位于黄海海盆深水区的过程;以及南部渔场8月最盛,10月起大降,11月和12月远离黑潮主轴西侧海域,西撤至100 m等深线附近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温盐流海洋数值模型和初步建立的渔场、渔情预报模块适用于东中国海重要渔业渔场和渔情的预测、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张网作业状况及其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海北部历年张网渔具调查资料和数据以及近年来南海北部沿海主要渔港的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张网渔具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张网渔具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管理对策,为实现南海北部张网渔具渔法的技术和管理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张网是南海北部的主要定置渔具之一,应合理发展,加强管理,进而实现南海北部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