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取1980—2010年在海南省东海岸登陆的、每年强度等级最高的31个台风数据,应用MIKE21Spectral Wave计算模型,模拟清澜渔港台风浪的全过程,并对其中3个台风浪进行模型率定,计算结果与海南省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波浪实测数据相吻合。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软件进行分析,清澜渔港近岸30 m水深处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N至NE方向,百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78 m,5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5.3 m,20年一遇的有效波高为4.6 m。本研究结果可对渔港的规划设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参考,特别对缺少波浪实测资料的近岸工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西北行路径的台风登陆前近岸台风浪的变化规律,依据MIKE21 SW谱波浪模型建立了浙江省近岸台风浪模型,对西北行路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台风移动路径上及其左右两侧台风浪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台风移动路径上前眼壁处有效波高最大,后眼壁处次之;台风眼中心区域有效波高经历着无规律的衰减过程;台风移动路径两侧的有效波高与该点到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成反比,当与台风移动路径的距离最小时,有效波高达到最大值;而右侧的有效波高比左侧的有效波高大,其增幅可达29%~48%。本研究结果可为近岸台风浪预报和渔船选择回港避风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文  陈见  农孟松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73-174,183
主要对2011年第17号台风"纳沙"对广西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因素是冷空气与"纳沙"的交汇作用、副热带高压带的稳定加强、西南季风云团的卷入。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降水具有不同的成因,9月29日20时~30日20时为第一阶段,强降水是由"纳沙"内部环流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引起的;9月30日20时~10月2日20时为第二阶段,强降水主要是由"纳沙"外围西南气流与副热带高压带西侧东南气流辐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对近岸波浪的耗散作用,通过物理模型方法,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越过岸坡前刚性植被水域的波能衰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浪通过植物区时,有效波高在植物区内逐渐衰减,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波高消减率分别为29.8%和31.4%;在植物分布密度、波浪周期等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刚性植物高度为40 cm,有效波高为8、6、4 cm时,不规则波衰减率分别为41.3%、37.3%和31.3%,规则波有效波高衰减率分别为35%、30.8%和26.1%,无论是规则波还是不规则波,可见入射波浪的波高越大,消波作用越明显;刚性植被高度为40、20 cm植物区的波高(6 cm)衰减率分别为32.3%和21.0%,植物高度越大,波能消减作用效果越好,同样的参数条件,波高h=3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14.6%,h=4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9.9%,水深为30 cm时的消波作用优于水深为40 cm时的消波作用,随着水深的增加消波效果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于湿地刚性植物与波浪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29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向偏西方向移动。受其影响,在靠近台风中心经过的海南省临高、澄迈、定安等县(琼北)的木薯  相似文献   

6.
东,黄海波浪的统计特征及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测数据对我国主要渔区的波浪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适用于该海区的有效波高与有效周期及有效波高与平均周期的统计关系式。同时用上述关系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几种波浪谱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实测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得关系式与实际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纳沙""海棠"接续影响,浙江南部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天气。本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次台风诱发浙江暴雨原因进行诊断,着重分析其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及动力机制特征,得出有效结论,为以后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海是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重点关注的海域,其中又以探索和研究全球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为重要标记和挑战。为保障深渊潜器在该海域的作业安全,本文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发布的WAVEWATCHⅢ后报产品,和基于JasonⅡ卫星的海浪遥感数据产品,统计分析了该海域自2005年2月到2015年7月期间,波浪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多年逐月区域平均有效波高为1.30(6月)~2.53 m(1月),周期为8.0(6月)~9.6 s(12月),逐月最大波高分别为3.03、2.79、2.58、2.19、1.74、1.56、1.68、1.78、1.85、2.22、2.37、2.81 m。海浪的季节差异显著,其中冬季平均波高最大,夏季平均波高最小,春秋两季为过渡期。本文对发生的4 m以上巨浪进行统计,发生频率逐月区域平均值为0.2%~3.5%,冬季发生频率较高,春夏秋三季巨浪频率较低。根据"蛟龙号"及其他相关深渊潜器在四级海况下进行布放和五级海况下回收的设计参数条件要求,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更合适的作业时间为5到10月,在其他月份,需要选择良好的海况条件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产的实际需要,沿海浮绳式网箱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研究其水动力特性非常重要。根据这一需要,采用预加张力的直交系泊方法,依据目前柔性浮绳式网箱尺寸和渔具模型试验方法设计、制作了一个柔性浮绳式网箱模型(1 m×1 m×1 m),并进行了水槽试验。试验工况为规则波,周期为0.8~2.0 s(间隔0.2 s),波高为50~250 mm(间隔40 mm)。在不同波浪周期、波高下,根据测量数据,分析研究作用在浮绳式网箱框架纲上波浪力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波浪力的变化与波浪特性相似,呈周期性、不对称变化,垂直于波浪方向的2根框架纲的波浪力峰值比与波浪方向平行的2根框架纲的稍小。框架纲上的波浪力不是同步变化的,存在一定相位差,但由于框架纲是柔性绳索制成的,因而能承受由于不同相位波浪力产生的扭矩剪切作用,证明了波浪作用下HDPE网箱常受到破坏而浮绳式网箱安然无恙的事实。最后,就水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网箱水动力学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值并不是单独在纯流和纯波下的水动力的值的简单相加,而存在一修正项。  相似文献   

10.
南铭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213-216
"五渔"联合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正是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目标的切入点。虽然近年来关于渔港建设的一系列议案工程已经使大多数渔港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现代渔港经济区的要求差距很大。通过"五渔"具体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传统渔业、渔村、渔民、渔区、渔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渔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指导具体建设工作,实现渔港升级、渔业转型、渔政科学、党建引领、渔村振兴、渔镇小康、渔民幸福。  相似文献   

11.
相似台风筛选是一种重要的台风灾害评估方法.为快速、准确地筛选相似台风及其灾情信息,建立了基于Geodatabase的台风数据库,实现了台风路径及其灾情信息的一体化管理;设计了筛选相似台风的方法;选择对ArcMap进行扩展的方法,开发了基于ArcObjects的Typhoon工具条,利用该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台风数据库中筛选出在时空上与预报台风相似的历史台风及其灾情信息.实践表明,该方案明显加快了评估报告的撰写速度,增强了报告的科学性,较好地满足了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12.
对舟山市的台风灾害及其东部海岛台风降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因素引起,历史上对舟山有较严重影响的台风占34.5%。台风降雨量大小与台风路径有很大的关系。台风在浙江中部的台州沿海登陆时,舟山东部海岛的降雨量最大。每年台风雨量占年雨量的1/4~1/3,但不同年份有很大的差别。地形对台风降雨量大小影响也很明显。最大台风降雨量出现在桃花岛。  相似文献   

13.
郭铭博  黄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9063+9075
通过分析1954年以来对洛阳有影响的8次台风,总结了影响洛阳的台风源地、登陆区域和活动路径,从其所带来的降水量及造成的灾情指出了"82.7"为影响洛阳最强的一次台风,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暴雨洪涝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台风暴雨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震  汪翔  黄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01-1202
介绍了2008年受第8号台风“凤凰”外围影响,7月31日20:00至8月2日8:00安徽中东部地区所出现的区域性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的实况和环流特征,对该暴雨天气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研究了台风所带来暴雨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并分析了台风暴雨天气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向华  骆丽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00-7401
对200713号台风"韦帕"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低槽与登陆后台风的共同作用对降水有重要影响,槽前的不稳定能量和冷空气强迫抬升作用可造成降水量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第19号台风“天兔”给汕头市区的绿化树木所造成的破坏,分析了台风对绿化树木造成破坏的原因,包括土壤软化、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树种及病虫害等方面,并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佳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27-229
利用Micaps系统所提供的常规资料,对0515号台风卡努期间副热带高压、温度场、温度露点差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卡努登陆前的移动方向主要受副高南侧的东南气流的引导。整个台风影响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明显不均匀,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一次台风过程大气波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大气折射和大气波导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3类大气波导形成的气象条件。以出现在南京地区的大气波导为例,从探空资料、天气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出发,对受台风影响的大气波导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湿度场和散度场分析表明,湿度递减以及辐散下沉运动是大气波导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林再雄  陈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59-4763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1323号强台风"菲特"的路径、强度变化和导致浙江中北部暴雨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菲特"近海西行的主要原因是高空槽后的高压脊东移叠加在副热带高压上,使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菲特"台风西移的过程中,强的上升运动位于台风中心北侧,为浙江中北部的暴雨提供了必要动力条件;水汽在浙江中北部的强辐合,为浙江中北部的暴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童安  陈青 《农学学报》2015,5(2):109-113
为了研究各类台风对郴州降水的影响,给气候预测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提供有益参考,对1959—2011年53年间影响台风在郴州的年降水分布、不同强度的降水分布、关键月份的降水和不同登陆地的降水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影响郴州的台风降水发生在4—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8月台风降水频次最多,9月次之,4月最少;在空间分布上,台风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台风年最大降水区出现在中部,7月台风最大降水区出现在郴州中南部,8月在郴州北部,9月较8月略有南移;此外,台风登陆地点不同,影响郴州的台风降水差异较大,在广州登陆的台风主要影响郴州西部,在福建登陆的台风主要影响郴州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