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李明爽报道)2月22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关于海洋渔业资源重点保护品种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的通告》,就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鲐鱼、三疣梭子蟹等6种浙江海洋渔业资源重点保护品种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进行界定。根据通告,带鱼的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为体重60克(个体体重),大黄鱼为125克,小黄鱼为30克,银鲳为60克,鲐鱼为65克,三疣梭子蟹为70克。在农贸市场、超市、临时摊点等各类市场和饭店、大排档等餐饮场所全年禁止销售未达到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的幼鱼。该最小可  相似文献   

2.
福建近海20种鱼类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20种鱼类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参数及其开发比率,并且计算了最佳捕捞规格和最小可捕标准;重点分析了5种主要经济鱼类生态学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从捕捞对经济幼鱼幼体损害的严重性,指出实行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探讨了保护经济幼鱼幼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开捕规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最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丰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mm和170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灰鲳(Pampus cinereus)、自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均有所增大,小黄鱼、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开捕规格有所减小,变化较小的有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日本鲭(Somber japonicus)、慌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等。建议以这18种主要经济鱼类为指标种类,制定新的法定开捕体长和幼鱼比例检查措施,实现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落实《农业部关于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名录的通告》(农业部通告[2017]6号)文件要求,切实保护阳澄湖水生生物资源,维护湖区水域渔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决定从2018年1月1日起对阳澄湖中华绒螯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保护区范围为整个阳澄湖中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明确长江流域捕捞渔民按照国家和所在地相关政策开展退捕转产,重点水域分类实行禁捕。《通告》明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有关地方政府或渔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渔业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尽快颁布《渔业法》。目前,划定禁渔区、规定禁渔期和经济鱼类的捕捞规格、幼鱼比例等等,往往政出多门,在海区与海区、省(市)与省(市)之间,都有差异,互不相让,造成渔政管理上的困难。又如我县境内的(纟豪)网,是一种严重危害幼鱼、幼蟹的定置渔具,而且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为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大目网囊对虾拖网的试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释放幼鱼数量达60%以上,这对保护鱼类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大目网囊对虾拖网仍破坏相当数量的经济幼鱼.为进一步减少虾拖网对经济幼鱼的损害,我们从1978年底开始着手研制新型捕虾网具,试图在不降低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幼鱼的捕获量.1979年,我们设计了虾拖1号网,于同年秋汛  相似文献   

8.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9.
幼鱼,俗称“海蜒”,又名鲅鱼食,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集群索饵洄游山东龙口近海,成为该市沿海地方资源,但是要使这一丰富的地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必须首先考虑经济幼鱼的保护。因此,根据各种鱼类洄游习性,龙口市水产技术站的技术人员对传统拉网渔具进行大胆革新改进,于1998年9月研制出一种能释放经济幼鱼,专捕“海蜒”的先进渔具——“双翼加裙拉网”。该渔具经沿海渔民几年的推广使用,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达到了专捕“海蜒”,释放经济幼鱼超过98%以上的好效果,获得水产专家的一致好评,受到沿海广大渔工…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产》2014,(1):22-22
<正>本刊讯农业部于近日发布《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和《关于禁止使用双船单片多囊拖网等十三种渔具的通告》(以下分别简称《网目尺寸通告》和《禁用渔具通告》),宣布分别从2014年6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渔业捕捞已经陷入资源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2.
杨炳忠  晏磊  李杰  王腾  张鹏 《中国水产科学》2023,30(10):1271-1281
大网目拖网是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带鱼的重要渔具。为提高拖网网囊选择性, 本研究在南海区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大网目拖网 4 组网目尺寸(30、35、40 和 45 mm)的网囊进行实验, 在双重拔靴法的架构下, 拟合选择性参数、比较选择性的差异、估算捕捞方式指标。结果表明, 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 网囊对带鱼的 50%选择体长增大, 对带鱼幼鱼个体的选择率显著下降, 带鱼幼鱼的渔获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合带鱼最小可捕规格(23.0 cm)管理规定, 结果还表明网目尺寸为 40 mm 的网囊选择性较差, 其对带鱼的抛弃率大于 93%。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鱼拖网渔业的资源养护水平,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选择性实验。  相似文献   

13.
要闻速览     
正4月2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2021年伏季休渔期间特殊经济品种专项捕捞许可和捕捞辅助船配套服务安排的通告》。《通告》规定,2021年伏休期间专项捕捞许可品种为海蜇、毛虾、丁香鱼、口虾蛄和鱿鱼5个品种,共涉及专项捕捞渔船4863艘、捕捞辅助船1012艘。《通告》同时对上述渔船的作业海域、作业时间、捕捞限额、作业类型以及渔具最小网目尺寸等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对汤河国家湿地公园鱼类资源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收集到鱼类23种,隶属于4目7科22属。其中鲤形目16种,占总种数的69.56%,鲈形目4种,鲇形目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7.39%和8.69%,合鳃目1种,占总种数的4.36%,以鲤科种属最多,14属15种,占比65.22%;鱼类可划分为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对鱼类种群特征、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了更好地保护恢复鱼类资源,应优化增殖种类;规范鱼类引种;打击非法捕鱼;截污,保证下游汤河生态流量;增放人工鱼巢,提高幼鱼种群量;科学动态监测,维护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宋超  赵峰  杨琴 《海洋渔业》2018,40(6):670
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相似文献   

16.
福建张网作业损害经济幼鱼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渔获物包括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共计366种。其重量组成以个体小型、数量大宗的鱼虾类为主。受到损害的经济幼鱼、幼体占张网渔获量的20.2%,其中带鱼幼鱼占12.86%,在重要经济种中占63.66%,且年平均个体重量只有3.8克,受损害最严重。建议在规定张网渔业禁渔区、禁渔期时,优先考虑保护带鱼幼鱼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我国北方海区对虾资源,每年秋季在渤海使用机动渔船双拖网捕捞生产。由于渤海既是主要的对虾渔场,又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繁殖和幼鱼生长的良好场所。在拖网捕虾的同时,大量捕到当年的幼鱼,损害渔业资源。因此,在1974—1977年研究一种能够多捕对虾、大量释放幼鱼的新型双拖网。新型网的主要特点如下:它的天井网比原型网长一倍左右,并增加侧网使网口的覆盖面积和网高相应扩大,防止对虾接触网具后弹跳逃逸;将囊网网目放大到50毫米,以释放网内的幼鱼。试验效果较为满意。在模型网水槽试验中,新型网的主要优点是阻力较小、网口较高和网口前方覆盖面积较大。捕捞生产试验证明可以增产对虾40%以上,少捕幼鱼不少于60%。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7—2018年大连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FISATⅡ软件对大连海域小黄鱼、高眼鲽、长绵鳚、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这5种常见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5种鱼类的渐近体长(L)为222.4~495.5 mm,生长系数(K)介于0.36~0.69间。当前5种经济鱼类的开发率(E)为0.57~0.71,均大于0.5和单位补充渔获量最高时开发率(Emax),表明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结合B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结果,当前5种鱼类的捕捞强度偏大、开捕体长较小。综合考虑鱼类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及经济利益,建议小黄鱼、高眼鲽、大泷六线鱼、长绵鳚和许氏平鲉的最适开捕体长分别为136、237、207、297 mm和160 mm。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这5种经济鱼类资源管理的参考,在具体的渔业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进一步保证调查数据的时效性和调查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已成为海洋渔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而经济鱼类幼鱼被大量捕捞,则是资源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减少幼鱼杀伤率,促使其正常生长,已成为当前海洋捕捞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1981年起,我们抽调了234人次,以公司为单位,组织了20个组次的检查组,对国  相似文献   

20.
渤海秋捕对虾期间,大量的损害经济幼鱼,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七年,平均每捕一吨对虾,就要损害经济幼鱼零点五二吨。这样成鱼、亲鱼也就越来越少,由此又导致幼鱼减少的后果,往复循环,经济鱼已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这不仅影响到渤海渔业的生产发展,甚至还影响到黄海。在近几年期间,水产行政领导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规定各种捕虾作业工具的开捕期;控制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