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大型胶质水母类,尤其是钵水母纲生物在全球沿岸海域大量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经济问题[1-6],如毁坏网具[7-8],蛰伤游泳者[9-10],在养殖池塘中泛滥成灾等[11-12]。同时,水母聚集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口,造成发电机组甚至反应堆异常停止,给核电站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风险。因此,关于致灾水母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重点。海月水母(Aurelia)是东亚海域常见的致灾水母种类[13-15],包含多个亚种[16]。在日本,海月水母暴发最初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海月水母成为东京湾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17-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和韩国沿岸水域也相继出现海月水母大规模暴发现象[21-23]。  相似文献   
2.
对牛蒡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筛选及牛蒡子苷元质量分数进行测定,采用正交优化方法进行处方筛选,HPLC法测定牛蒡子苷元质量分数.色谱条件:色谱柱:Dionex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与水的比例为40∶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室温.结果表明,牛蒡子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物料比即牛蒡子提取物、糊精、淀粉比例为3∶6∶1,润湿剂:85%乙醇,干燥温度:65℃.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牛蒡子苷元在1.41μg~7.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方法回收率100.09%,RSD为2.19%.该方法可为牛蒡子相关制剂的开发和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辽东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20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该海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据此分析辽东湾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空间结构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并计算群落季节更替与迁移指数,建立鱼类群落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调查结果显示:辽东湾春、夏、秋3个季节共捕获鱼类58种,其中春季34种、夏季49种、秋季46种;优势种春季为短吻红舌鳎、黄鲫和皮氏叫姑鱼,夏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白姑鱼、皮氏叫姑鱼和斑鱼祭,秋季为矛尾虾虎鱼、短吻红舌鳎、六丝钝尾虾虎鱼、黄鲫和皮氏叫姑鱼;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1.34~1.63,丰富度指数为1.44~1.68,均匀度指数为0.60~0.64;辽东湾鱼类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靠近湾顶的北部近岸浅滩水域群落、辽东湾中南部深水区群落和辽东湾湾口深水区群落,其中春季和夏季可分为3个群落组,秋季分为2个群落组;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在春、夏季与底层温度相关性系数最高(春季R=0.270、夏季R=0.408),在秋季与水深相关系数最高(秋季R=0.37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结果显示,辽东湾鱼类丰度优势度曲线均位于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7—2018年大连海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FISATⅡ软件对大连海域小黄鱼、高眼鲽、长绵鳚、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这5种常见经济鱼类的生长、死亡及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5种鱼类的渐近体长(L)为222.4~495.5 mm,生长系数(K)介于0.36~0.69间。当前5种经济鱼类的开发率(E)为0.57~0.71,均大于0.5和单位补充渔获量最高时开发率(Emax),表明资源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结合B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结果,当前5种鱼类的捕捞强度偏大、开捕体长较小。综合考虑鱼类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繁殖及经济利益,建议小黄鱼、高眼鲽、大泷六线鱼、长绵鳚和许氏平鲉的最适开捕体长分别为136、237、207、297 mm和160 mm。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这5种经济鱼类资源管理的参考,在具体的渔业政策制定中,还需要进一步保证调查数据的时效性和调查方式的全面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2001年底,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黄南州的同仁 、泽库、河南三县牛羊布 鲁氏菌病经过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双频识别声纳(DIDSON)在近海海域大型水母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监测中的效果, 本研究于 2017 年 7 月、8 月通过 DIDSON 的走航观测对辽东湾近海伞径 16~81 cm (7 月份平均伞径 33.01 cm±13.17 cm, 8 月份平均伞径 57.03 cm±13.44 cm)的大型水母沙海蜇开展丰度和垂直分布的监测调查, 并同步结合传统网具调查, 以验证和比对 DIDSON 观测在大型水母沙海蜇监测中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DIDSON 观测影像可直观显示沙海蜇的数量及其在水层中的位置。7 月份 3 个调查断面声纳观测的沙海蜇丰度分别是 6.13 ind/1000 m3、6.71 ind/1000 m3、 7.93 ind/1000 m3, 平均丰度为(6.92±0.75) ind/1000 m3。8 月份 3 个调查断面声纳观测的沙海蜇丰度分别是 1.41 ind/1000 m3、 1.23 ind/1000 m3、0.55 ind/1000 m3,平均丰度为(1.07±0.37) ind/1000 m3。比对锚流网调查沙海蜇的丰度, 7 月份和 8 月份 DIDSON 监测的沙海蜇平均丰度分别是网具调查的 4.89 倍和 3.95 倍。声纳观测影像显示沙海蜇主要栖息在调查海域中上层水域(1.1~10 m), 底层水域沙海蜇出现的少。比起传统的网具调查, DIDSON 更加精准的监测调查到调查海区沙海蜇的丰度, 并观测到沙海蜇的垂直分布, 证明双频识别声纳可以适用于浅海大型水母沙海蜇的监测调查工作。研究结果表明, DIDSON 观测可以扩展大型水母沙海蜇监测的内容, 在对其行为学的观测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延长 DIDSON 走航式观测时间, 扩大 DIDSON 探测范围, 并结合传统网具, 可以更加精准的开展沙海蜇数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辽宁海域增殖放流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根据春季(2020 年 5 月)、夏季(2019 年 6 月、7 月和 2020 年 8 月)和秋季(2019 年 9 月和 2020 年 10 月)共计 6 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 研究了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及生物学特征变化, 并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季, 资源丰度在不同站位的差异较大, 空间异质性较高。大泷六线鱼的体长、体重在 5 月至 10 月均表现为逐月增大, 肥满度也表现为夏季较春、秋季高, 且体长、体重和肥满度均具有月份间的显著差异。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表明大泷六线鱼具有对岩礁底、砂底这两种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偏好性, 黄海北部海域的资源丰度高于辽东湾海域。GAM 模型显示水深、盐度、水温、底质类型、月份和年份是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丰度分布的因素, 大泷六线鱼的资源丰度与水深在 55 m 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资源丰度高值区分布在底层盐度低于 31.5 和底层水温区间为 12~22.5 ℃的环境条件下, GAM 的分析结果与大泷六线鱼的生态习性相符。本研究通过上述分析初步建议具有较多岩礁、砂底质生境类型和较低水温的黄海北部海域可作为辽宁海域大泷六线鱼的适宜放流区域, 水温升高至 12 ℃以上的 5—6 月可作为适宜放流时间, 选择以上放流地点和时间, 可对放流群体的成活率及品质提供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