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源市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超过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0%,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丘陵地区因其地形和生态环境区别于平原地区,为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济源通过多种举措大力发展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兴农旅结合产业发展良好、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存在农业质量效益不突出、基础设施装备条件依然薄弱、缺乏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引领支撑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本文作者从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优势主导农产品;突出绿色优质和功能性,挖掘特色农业产业新优势;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强化“农业+”多业态融合,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丘陵山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主体先行。乡村振兴的“兴”是通过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两个主体”,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两多”,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摆在了重要位置。近几年,我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农业机械化水平日益完善。我国大田综合农业装备水平持续提高、稳定发展,但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技术人才是发展和促进农村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涉农院校农业类专业因“农”而设,为“农”而生,与农村与农业产业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要发挥内在的独特优势,就必须紧密对接农村与农业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人才与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5.
全其丽 《新农村》2023,(5):16-17
<正>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以水稻、草莓等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山区农业“标准地”建设路径,激发兴农富农新动能,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市已建成农业“标准地”3.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草莓“标准地”5 09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2 000余万元、农户增收1.5亿元。建德已成为全省“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集成“双试点”县市。  相似文献   

6.
依托农业发展乡村农业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广东省五华县蔬菜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农俗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农业+”乡村休闲新业态,谱写了三产融合发展新篇章。本文从乡村振兴产业、生态、文化、人才角度出发,通过调研五华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种植项目种类分布不均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等短板,并提出促进“农业+互联网”“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文化”和“农业+教育”融合发展等解决策略,加快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乡村“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六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则乡村兴。而乡村产业的振兴最主要的是要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化,因地制宜打造"新六产"就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抓手。文章通过探究农业多功能性与三产融合的关系,分析日本和韩国六次产业的实施经验,以潍坊市为例调研"新六产"的实施,阐述"新六产"需要由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产生新供给,催生新业态,实现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浙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优质、多样化农产品将成为消费趋势,乡村功能进一步凸显,乡村合作创业将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呈现新格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更加拓宽,数字乡村建设将全面铺开。因此,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应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者,立足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要围绕拓展乡村功能,发展多元乡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要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要围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奋力跑出浙江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9.
立足山区农业农村区域特色和优势,利用资源禀赋,统筹山水、物产、人文等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乡村发展思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该文总结了黄山市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和发展模式,并对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省提出的农业“新六产”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农业“新六产”强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应当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打破产业及价值与利益链接中的藩篱,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大幅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正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同时丘陵山区也是当前农机技术推广最滞后的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伟大目标,使丘陵山区的广大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制约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做好农机技术推广是转变传统农业在耕、种、收等方面的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国家正  相似文献   

12.
<正>济南市章丘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个基础支撑,牢牢把握现代都市农业这个发展定位,以规模化引领产业调整,以标准化保障发展质量,以品牌化增强带动能力,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先后荣获“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融合示范区”“中国生态富硒之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和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了临清市在探索农业“新六产”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新六产”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标志。通过积极推广高性能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当中,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山区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群众的农业机械化意识落后,传统耕作模式根深蒂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难以提高。针对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种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认真分析,有效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23,(19):76-78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辽宁省从2022年开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沈阳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列入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育单位。为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总结辽宁“头雁”优秀经验,《新农业》开设专栏,对辽宁“头雁”优秀学员进行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属武陵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桑植县利用山区独特的山水生态优势资源,在保护娃娃鱼(学名为大鲵)的同时,将娃娃鱼产业发展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娃娃鱼产业整合县农业、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对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做规划、选产业、定项目,对娃娃鱼特色主导产业提出包含基地建设、质量建设、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摆在了首要位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科研院所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促进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科研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技培训形式,可以很好地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应用。本文以米易县农民技师专题培训为例,通过分析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困境,创新培训模式,形成"产业需求+农业科技+培训支撑"的个性化定制培训方案,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针对性改善措施,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助力地方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太行山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但自然资源丰富,如何针对这种情况,稳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对山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农业机械化现状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意见。作者认为,山区机械化的发展速度要扎实,方法要稳妥,要特别讲求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经济中发挥农业机械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均高度依赖农业机械化,通过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各方面优势,能够很好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十分大的裨益。为此,要格外注重农业机械化建设,更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本文重点剖析了农业机械化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主要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风险、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最后坚持以“农业生态在恶化,农机装备来保护”为视角,指出水稻侧条施肥技术、无人植保飞机、菜籽收割机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做好“土特产”文章面临着优势乡土资源挖掘不够、产业链条短而不全、产品附加值低、主体科技创新不够和带农增收作用未充分发挥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调研进一步明晰了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基础是什么、应因地制宜发展哪些“土特产”项目和产品、如何高质量做好“土特产”文章等问题,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