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省提出的农业"新六产"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农业"新六产"强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保障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对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为确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立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积极做好农业"新六产"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项重点工作,对于推动农业农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鄄城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农业"新六产"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两项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1农业"新六产"快速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鄄城县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时代农业产业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路径。随着农民增收和消费需求升级、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应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组合利用方式发生新变化,“互联网+”“旅游+”“生态+”深度渗透并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和环节,农村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通过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对文冠果产业的调研,分析文冠果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要的根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在新时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低和农旅融合程度低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建议,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我部组织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经各地申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确认天津市蓟州区等153个县(市、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现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可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重庆市北碚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总结了临清市在探索农业“新六产”过程中的发展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新六产”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旅游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休闲、观光融于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武汉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可以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对实施武汉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推进城乡发展的两大战略。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衔接的重点是促进城乡规划融合、加快城乡建设体系构建、深化“人地钱”改革、推动“两延伸”和“两提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要义是城乡要素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和双向配置,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2.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要素融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评价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不仅事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会在更深层次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市场形态乃至城乡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而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总体要求中提出要“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把“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重点任务。因此,文化旅游与乡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将成为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向,农文旅产业的强大活力,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加深农文旅全方位、全维度、全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作为丰富农村经济经营模式,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着重要意义。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水平,充分挖掘财产性收入的潜力,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兴旺提供动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还存在诸如产业融合度不高、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完善、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体系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完整产业链条、丰富新产业新形态、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产业融合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定位和职能出发,着眼于乡村振兴的内容及目标,分析了其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人才培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合作,多渠道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智慧农业,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休闲农业作为乡村的一种新型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扬州市休闲农业存在同质化严重、价值链难以提升、经营服务模式陈旧、不能融入乡村旅游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休闲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休闲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9.
休闲农业具有连接各产业要素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属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以新型工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农业产业链,帮助传统农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在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要加深与传统农业生态融合,与新型工业的绿色加工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的价值融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浅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融资环境不理想、农产品加工业实力不强、土地流转进程缓慢、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高等。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采取建立产业融合资金保障、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推动农村产业环节和资源要素融合互动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