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庆市坡耕地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是评价植被因素抵抗土壤侵蚀能力及准确估算土壤侵蚀模数的重要参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值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侵蚀力条件下,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差异很大,表现为:横坡植物篱耕地横坡耕地顺坡耕地清耕休闲地,坡耕地表层植被盖度最差且降雨侵蚀力较大的时段为土壤侵蚀危险期,在该时段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基于实测侵蚀量的C值估算方法最为适宜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C值计算,重庆地区小麦年C值为0.434 5,甘薯年C值为0.386 4,小麦/甘薯年C值为0.403 7,C值不同表明不同农作物对耕地土壤的防护作用不同,合理选择农作物种类对防治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作用。(3)基于重庆市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盖度与C值的年内变化特征,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应从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度出发,优化种植模式,兼顾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实现坡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正消耗着其水土资源,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并论述了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GIS为平台,通过1998年及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和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按照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对海南昌化江下游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采用GIS的叠置分析功能,进一步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极强烈侵蚀和强烈侵蚀主要发生在天然林区,两期测算结果侵蚀量所占比例分别为48.59%和47.25%;人工植被区域因不同的规划和管理措施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人工林土壤侵蚀面积在下降,而果园土壤侵蚀面积却在进一步增加。坡度在15°~25°时土壤侵蚀模数最大,8°~15°和5°以下区域土壤侵蚀情况亦不容乐观。此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柴达木盆地的土壤侵蚀现状调查研究,旨在为柴达木盆地土壤侵蚀防治和青藏高原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考察组分别于2019,2020,2021年7月3次赴柴达木盆地,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一带,对选取的77个样地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柴达木盆地以风蚀为主,在作物生长季,耕地没有明显的风蚀现象,说明作物的水土保持效果显著。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平均土壤风蚀速率大小顺序为:沙地>耕地>撂荒地>灌草地;土壤侵蚀沟多出现于山前洪积扇和山坡上的灌草地,洪积扇上的沟蚀较为严重;植物沙堆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沙堆体积与植物冠幅相关性强,植物拦沙作用明显。同时,该区还存在部分耕地因灌溉系统管理不善而造成土壤侵蚀和地下水位上升大;种植枸杞的沙田管理不到位,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水土保持投入不足等问题。[结论] 柴达木盆地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需要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完善灌溉系统的维护,加强土壤盐渍化治理和沙田保育,切实保障柴达木盆地的土地资源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院落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异性调查、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安塞侯沟门村研究区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重点阐述了该地区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等硬地面的产流产沙规律。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包括水土保持规划、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评估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将不断拓展、深入,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利用GIS技术,可高效合理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利用GIS技术并结合RS技术,可宏观监测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植被和原地貌面积等。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土壤侵蚀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项目区土壤侵蚀的防控作用,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大峪小流域项目区和大别山桃岭小流域项目区为对象,采用遥感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点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分析不同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认识和评价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项目区在重点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降低.沂蒙山大峪项目区和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土壤侵蚀面积消减率为88.9%和76.3%,侵蚀模数降低率76.7%和72.1%,侵蚀模数降低到243和314 t/(km2·a).土壤侵蚀防控效果以沂蒙山大峪项目区高于大别山桃岭项目区,主要原因与2项目区实施的防治措施配置不同,以及与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防控效果的差别有关.2)重点工程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梯田工程措施和水平阶工程措施明显大于封禁补植措施.2项目区中,坡耕地梯田工程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82.5%和83.8%,坡式林地水平阶工程区(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70.3%,疏林地封禁补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39.5%和55.2%.  相似文献   

9.
密云水库上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合理配置北京密云水库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方法]基于石匣小流域坡面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1)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量差异明显,与裸地相比较,耕地、人工草地、封禁荒草地和林地的减沙率达63.88%~99.63%;(2)梯田比坡耕地措施小区的土壤侵蚀量减少了95.62%,起到了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3)采用水平条和鱼鳞坑措施林地小区的减沙率分别为83.56%和96.53%,具有十分明显的减蚀作用;(4)与人工草地相比较,封禁荒草地的侵蚀产沙量减少了98.25%,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结论]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人为干扰以及合适地配置梯田、鱼鳞坑和水平条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硬地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和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传统水土保持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整个水土保持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涉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水土流失分布形态可是点、线、片、带、块、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年侵蚀模数比传统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大得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预防、监督和治理相结合,其防治投资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部分,概预算要求严格依据国家或各部委的概预算标准进行,效益分析采用企业全额投资的效益评价方法———财务经济评价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传统顺垄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坡耕地不同治理措施的保水效应和保土效应以水平梯田最佳,效应值分别为70.64%和77.61%,大小顺序为水平梯田>地埂植物地>横垄>对照,保土效应要优于保水效应,对照和横垄的土壤侵蚀程度表现为轻度,地埂植物带和水平梯田表现为微度;容重、蓄水容量、有效蓄容和稳定入渗率表征坡耕地治理措施土壤水源涵养效应指标的大小顺序为地埂植物带>水平梯田>横垄>对照.  相似文献   

13.
适于风景区水土保持的景观建设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是关系到风景区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风景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更高的要求,即水保工程景观化.分析了造成风景区水土流失和景观破坏的主要影响问题,并从功能分区、土地美学利用、具体工程建设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尺度探讨了适于风景区水土保持的景观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WEPP模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与侵蚀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以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WEPP模型模拟了坡面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侵蚀量,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与侵蚀量呈负相关关系,植被盖度越高侵蚀量越少,当盖度50%时侵蚀量会显著减少,且植被有效盖度的阈值为70%;(2)梯田的土壤侵蚀过程主要发生在田坎处,水平田面几乎没有水土流失,侵蚀量与田坎高成正比,与田面宽成反比。在北方土石山区,水平梯田田坎高度不宜超过2.5 m,田面宽不宜小于5 m;(3)粮—草间作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且草带所占比例越大减蚀效益越好。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坡耕地上适合推广粮:草比为2:4的间作配置模式。研究结果对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侵蚀研究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波特瓦尔高原土壤侵蚀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开展巴基斯坦的土壤侵蚀调查与典型单元的定量评价研究,旨在为巴基斯坦土壤侵蚀防治和了解泛第三极生态环境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波特瓦尔高原,沿着穆里—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古杰尔汗—杰格瓦尔—保恩路线,选择了15个调查单元(12个小流域,3个矩形区),于2019年4月16—20日,对调查单元内的土壤侵蚀类型与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波特瓦尔高原的林地、草地整体土壤侵蚀较轻,以片蚀为主;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开挖边坡、排土边坡、土路边坡和砖厂平台等人为形成的边坡和裸露平台在降雨和径流的作用下产生沟蚀;部分自然山坡因过度放牧,发生重力侵蚀和沟蚀。15个调查单元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平均值介于51.40~1 338.91 t/(km~2·a)之间。[结论]波特瓦尔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应对生产建设项目引起的土壤侵蚀进行监督治理,同时通过试验开发匹配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北部穆里地区是巴基斯坦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需要对该地区大量的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审批,防止土壤侵蚀加剧,引起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应加强沟壑区溯源侵蚀的研究与防控,以保护农田,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对该区土壤侵蚀基础数据的采集,并对不同尺度的土壤侵蚀发生机理与过程进行研究,切实保障巴基斯坦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 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 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日趋繁重.为了保证水保方案编制的质量,国家实行了资质证书制度,并制定了方案审批、监督实施的具体办法,使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步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理.与此同时,由于开发建设项目工程类别多,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各异,以往遵循的水土保持各类标准和规范不适应新的情况,而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技术规范还未颁布,在当前的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若解决不当势必影响水保方案的编制及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本文根据近几年编制各类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的实践,就有关问题与大家商讨,以期提高水保方案编制质量.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分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以满足新时期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方法]采用模糊聚类法,将全国31类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一般、较轻微和轻微5个水土流失程度等级。[结果]根据项目区域敏感性和所在地区敏感性分析结果,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敏感、敏感和轻度敏感3个水土保持敏感等级。综合分析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程度、水土保持敏感性和项目规模,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归A,B,C 3个水土保持管理级别。[结论]对于A类项目,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后续设计到方案审批各环节均应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B类项目中极敏感和敏感程度的项目也应该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于C类项目可以简化有关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