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周边公海的狭鳕鱼是受到各国消费者青睐的鱼品,但因狭鳕的资源再生量逐年锐减。为保护这一海域的资源再生量,早在1995年.由历史上就在该海域捕鱼的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美国、波兰六国签署了《白令海渔业公约》,并从当年开始禁捕狭鳕.十二年禁捕期间,俄罗斯的调查船对该水域的狭鳕资源量增殖情况进行了逐年跟踪调查和测试;2006年8月,俄向六国年会提交的评估报告确认:经过对资源增殖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的实践 ,在养蟹的池塘中投放螺蛳不但可以提供优质天然饵料降低成本 ,而且可以较好的提高河蟹的品质。具体有以下几点优点。1.螺蛳肉的营养价值较高 ,特别是脂肪的含量较为理想 ,河蟹可以夹住池塘中的活螺 ,食其肉。池塘中活螺蛳肉口味好 ,河蟹非常喜欢摄食 ,是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饵料。也可以用螺蛳机把活螺蛳轧碎投喂 ,投喂螺蛳的河蟹体质较好 ,成活率高。2.螺蛳6~7月份开始大量繁殖仔螺蛳 ,仔螺蛳附着在池塘里的水草上 ,河蟹更是喜欢摄食仔螺蛳 ,仔螺蛳不但鲜嫩 ,而且营养丰富 ,利用率较高。3.净化水质 ,池塘里投放活螺蛳…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有力有序推进长江禁捕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做好禁捕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聚焦关键环节,强化支撑保障,有力有序推进长江禁捕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能量收支和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技术对日本沼虾摄食螺蛳的能量收支,主要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日本沼虾摄食螺蛳的能量收支平衡方程式。结果表明:其吸收能量,可占摄食能量的80.7%;用于生长的能量占摄食能量的34.7%,证实螺蛳肉是一种热值大,又容易被虾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研究还表明,水温25℃和盐度3‰时,其代谢耗能和排泄耗能最少,因而有利于提高摄食能量利用效率。本实验还测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5年在河南境内四大流域水体进行多批次的渔业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效果如何,如何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日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200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受河南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委托.对河南省水生经济物种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水生动物放流荧光色素标记法和注射式电子标签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投喂部分螺蛳给河蟹增加营养、提高河蟹鲜味。但螺蛳价格较高,用来喂食河蟹大大增加了河蟹养殖户的成本投入。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池塘改造的螺蛳、河蟹接力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采用价格低廉的黑水虻养殖螺蛳,进而给河蟹投喂螺蛳和黑水虻,提高河蟹品质,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7.
信息走廊     
北海市在近岸海域人工放流 南美白对虾 1800万尾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水产局渔政管理站前不久在当地近海海面人工放流南美白对虾1800万尾(价值人民币40万元)。此次人工放流南美白对虾,在该市尚属首次,也是历年人工放流活动规模较大的一次。 近年来,该市水产局、市渔政管理站十分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和渔业资源的保护,并把保护工作和增殖放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每年在近岸海域投放一定数量的虾苗和鱼苗,为了确保此次人工放流的质量与效果,该市渔政管理站还依据新《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在全市发出禁捕通告,规定从4月27…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7月2日,财政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以下简称《强农惠农政策》),公布了九大方面共35项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其中,在第七大方面农业资源保护利用中明确提出将对渔业发展补助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进行资金支持。在渔业发展补助方面,《强农惠农政策》明确,将聚焦渔业资源养护、纳入国家规划的重点项目以及促进渔业安全生产等方面,重点支持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设施,以及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公益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整治维护,开展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养护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奖补等。支持实施渔业资源养护,继续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资源退化严重海域等重点水域开展渔业增殖放流,促进恢复或增加渔业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渔业种群结构。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方面,《强农惠农政策》明确,将开展长江禁捕退捕财政补助资金监督检查,推动资金落实到位、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强化长江禁捕退捕资金落实情况定期调度,督促指导地方做好资金保障等相关工作,巩固长江禁捕退捕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贝类对水质净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对比了24 h内褶纹冠蚌和螺蛳对相同生物量藻类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对水体中悬浮物的消除率为螺蛳的近3倍,而对叶绿素a的消除率螺蛳远优于褶皱冠蚌,24 h比褶纹冠蚌组高出近2倍。  相似文献   

10.
<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俗称石螺、螺蛳,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田螺科(Viviparidae)、环棱螺属(Bellamya),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螺蛳粉逐步成为网红食品,需求量和产量逐年提高,螺蛳是螺蛳粉的主要原材料,养殖前景较好。目前,稻田养殖环棱螺均采用“底播”模式,即将螺蛳均匀撒入稻田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黑壳和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的差异,本实验研究了氯硝柳胺对两种壳色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对四川地区黑壳福寿螺和黄壳福寿螺血细胞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X)、中性红(NRD)、脂类(PAS)和糖原(SBB)细胞化学染色的观察及中性红试验(NRRT)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7 mg/L和0.46 mg/L,均高于黄壳福寿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且颗粒细胞中的颗粒物质呈强烈阳性;黑壳福寿螺ACP、AKP、POX阳性比例均大于黄壳福寿螺,且前者AKP和POX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大于后者,NRD和SBB着染程度和阳性比例均无显著差异,黑壳福寿螺PAS着染程度更为强烈。NRRT实验发现,黑壳福寿螺血细胞的中性红滞留时间(9.15 min)是黄壳福寿螺的1.8倍。研究表明,黑壳福寿螺对氯硝柳胺死亡率及血细胞AKP、POX、糖原成分及中性红滞留时间是影响其与黄壳福寿螺免疫功能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To assess the risk of transferring alien, invasive New Zealand mudsnails (NZMS) Potamopyrgus antipodarum with shipments of live rainbow or steelhead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we conducted laboratory trials to quantify and determine the volitional ingestion of snails from the bottom of laboratory tanks. Approximately, 2000 snails were placed on the bottom of a test tank and groups of 10 fish were added to each tank. After 48 h, the fish were removed, euthanized and the snail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ere count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snails remaining in each tank was measured. We found that both rainbow trout and steelhead consumed NZMS, but rainbow trout consumed nearly twice the number of snails that were consumed by steelhead trout. Feeding fish a maintenance diet increased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snails by fish to an average of 64.5 snails per rainbow trou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depurate fish without feed for 48 h to reduce the risk of transfer of NZMS are not viable in preventing the transport of snails if rearing waters contain snails.  相似文献   

13.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nails (Physa gyrina) on biofilm, bacterial abundance, off-flavor-producing bacteria, and off-flavor compounds in reuse aquaculture systems culturing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Eight experimental-scale systems were used, including four with and without snails. Mea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unts in water were lower (P < 0.05) in systems with snails. Submerged surfaces of sumps containing snails were nearly biofilm-free, while sumps without snails were coated with biofilm. Geosmin levels in trout fillets from snail-stocked systems were generally lower but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s. Rainbow trout health and performance was not affected by snail presence.  相似文献   

14.
项健  孔丽  蔡春芳  张樊苗  宋霖  杨超 《淡水渔业》2013,(1):78-80,93
在6个62 cm×78 cm×50 cm的水箱中每箱投放5 kg规格为(2.69±0.21)g的螺蛳。选取螺旋藻(Spiruli-na)、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两种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微藻,分别以每箱每天12 g、10 g的量投喂,并采用水循环和充气的方式维持藻粉在水中均匀分布。于投喂前及投喂后4、8、12天取螺蛳200 g左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投喂螺旋藻的螺蛳经过8 d喂养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从42.5μg/g提高到69.1μg/g,并不再显著提高。投喂雨生红球藻的螺蛳在4 d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已达213.3μg/g,并进一步缓慢提高。该结果表明螺蛳适宜作为向中华绒螯蟹传递类胡萝卜素的中间载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进行室内照射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壳色福寿螺的趋避效应。结果发现,黄壳螺较黑壳螺对光更为敏感,橙色和红色光对黄螺有明显的驱避效应,黄螺对黄色光趋向性最高;红色光对黑螺有明显的驱避效应,黑螺对绿光和蓝光的趋向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灯光对稻田福寿螺进行物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进行室内照射试验,分析探讨了不同壳色福寿螺的趋避效应。结果发现,黄壳螺较黑壳螺对光更为敏感,橙色和红色光对黄螺有明显的驱避效应,黄螺对黄色光趋向性最高;红色光对黑螺有明显的驱避效应,黑螺对绿光和蓝光的趋向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灯光对稻田福寿螺进行物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负荷较高的富营养湖泊中,着生藻大量增加,而牧食者数量却逐渐减少,进而导致沉水植物衰退或消亡;为了探究氮浓度过高对螺类生长的影响,本文基于受控实验,探讨了不同水体氮浓度(1 mg/L,4 mg/L,7 mg/L)培养下的着生藻碳氮计量特征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4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均高于1 mg/L和7 mg/L处理组,而碳氮比则低于这2个处理组;1 mg/L处理组的着生藻和螺体内的碳和氮含量最低,其碳氮比最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7,P0.001)。水体氮浓度为1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均高于4 mg/L和7 mg/L处理组,4 mg/L处理组的螺生长率和体长最低。研究结果显示,着生藻氮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水体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着生藻氮含量与螺体内的氮含量变化一致,作为螺食物的着生藻氮含量增加时,螺体内氮含量也相应随之增加。环棱螺食物质量的下降与着生藻中化学元素含量的改变有关,这可能是螺生长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养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外壳附着牡蛎的防除方法,对比了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润泽角口螺(Ceratostoma rorifluum)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对鲍外壳表面牡蛎的防除效果。以桑沟湾筏式养殖鲍为研究对象,自7月中旬开始,每隔15 d左右分别投放3种螺到鲍养殖笼中,共投放6次,以始终未投放螺的养殖笼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甲虫螺组中鲍壳上平均存活牡蛎数目为(0.04±0.04)个/只,疣荔枝螺组和润泽角口螺组疣荔枝螺组分别为(2.49±0.91)个/只和(2.21±1.05)个/只,对照组为(3.33±0.46)个/只。投放3种螺组中鲍壳上存活牡蛎数均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虫螺也显著低于其他2种螺(P<0.05)。投螺时间也会影响螺防除牡蛎污损的效果,投放时间过晚会导致螺捕食牡蛎后有明显的壳残留,牡蛎的壳高达到0.5 cm左右再投放螺即可保证防除效果。另外甲虫螺组鲍壳上死亡牡蛎残留壳长度为(0.73±0.27) cm,显著低于疣荔枝螺组...  相似文献   

19.
饥饿及恢复生长对方斑东风螺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不同饥饿期(7d、15d、25d、40d)后再投喂(30d)过程中足肌、肝胰脏的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分别饥饿25d和40d时幼螺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饥饿25d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较对照组逐渐增强,当禁食达40d时却显著减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饥饿状态下先略上升后下降,肝胰脏、足肌中分别于饥饿25d和40d时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禁食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GR活力及肝胰脏MDA水平较对照呈差异显著外,该组其余指标及其他各处理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螺体抗氧化体系虽被激活,但仍处于一定的氧化应激状态,提示幼螺养成中禁食时间不宜超过25d,且SOD、CAT与GPx活性可作为螺体饥饿胁迫状态的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20.
浙江北部沿海婆罗囊螺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铮 《水产学报》2003,27(4):343-349
根据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间浙江北部沿海逐月采集所得1146颗婆罗囊螺生物学测定资料,并结合该螺野外生物学观察资料进行生长生物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螺为软泥相潮间带数量优势种,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喜阳,常出没于较干燥的海涂表面,栖息地受潮汐、光照和饵料分布调控;属明显集群繁殖类型,亲体产后大多死亡,一年生;5-9月为繁殖期,以6-7月为盛,6月下旬开始有幼螺群体出现,其生长速率在当年7-9月和次年4-6月各有一个高峰,11月-次年2月基本停止生长,肥满度以次年6月初为最高;壳高(H)与壳宽(B)成线性相关,其方程为B=0.3224+0.4916H(r=0.9770),壳高与鲜重、干重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关系方程分别为W湿=2.1×10-4L2.8352(r=0.8448)、W干=2.97×10-4L2.2803(r=0.8939);最后,还就杀灭婆罗囊螺的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