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品系香水莲花茶的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为其种质资源利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香水莲花茶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并通过DPPH·、ABTS+·和还原能力的测定,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分析花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香水莲花茶富含黄酮和多酚等天然抗氧化成分,4种茶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黄酮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紫色、粉色、黄色和白色香水莲花茶中分别检测到52、54、70和60种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85.55%、87.04%、88.16%和86.28%,主要为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乙酸苄酯、β-二氢紫罗兰酮、α-紫罗酮和β-紫罗兰酮等物质。【结论】黄色香水莲花茶黄酮和多酚含量较高,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且各类挥发性物质均占有一定的比例,香气浓郁,不仅是优良的花香园艺资源,还适合作功能性茶饮,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南和陕西两个产区25个茯砖茶样品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茯砖茶的鉴定、香气成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顶端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25个湖南、陕西茯砖茶样品挥发性成分的提取、鉴定,并利用保留指数(RI)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和比对分析。【结果】25个茯砖茶样品共鉴定出10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A类陕西茯砖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38.47%)、酯类(28.49%),B类陕西茯砖茶和C类湖南茯砖茶以酮类、醛类、醇类为主,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1.62%,16.29%,17.33%(B类)和26.30%,16.62%,12.78%(C类)。形成"菌花香"的关键成分包括呈药草香的水杨酸甲酯,呈木香、花果香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呈紫罗兰香气、木香的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呈玫瑰香和果香的香叶基丙酮、香叶醇,具有陈味的5,6-环氧-β-紫罗兰酮和呈木香的二氢-β-紫罗兰酮等。【结论】A类陕西茯砖茶与其他样品差别显著,其余陕西、湖南茯砖茶无明显地域差别,挥发性物质组成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2种木香花的自然香气成分分析与香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法,首次对习见观赏芳香藤本白木香花(Rosa bankisae var.bankisae)和黄木香花(Rosa bankisae var.lutea)的鲜花自然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花挥发性成分检出83种,主要包括醇类(24.23%)、脂肪烃类(17.75%)、萜烯类(17.18%)、酮类(16.76%)和酯类(16.13%),其中重要香成分为苯甲醇、β-石竹烯、β-紫罗兰酮、乙酸苄酯、乙酸己酯、香叶基丙酮、紫苏烯、β-二氢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和乙酸叶醇酯;黄木香花挥发性成分检出68种,与白木香花成分种类相似性为85.29%,但相对含量差异大,以萜烯类(58.65%)、脂肪烃类(17.40%)和酯类(15.44%)为主,其中重要香成分为罗勒烯、β-石竹烯、紫苏烯、α-金合欢烯、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E)-2-己烯乙酸酯、γ-松油烯、乙酸戊酯和乙酸苄酯。香型评价显示,白木香花鲜花属于果香花香型,类似茉莉花头香,具有潜在的香料开发价值;而黄木香花鲜花属于辛香药草香型,适于配置芳香保健园林。  相似文献   

4.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的香气成分。【方法】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分别测定了苹果不同品种未成熟无香气和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不同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富士苹果果实主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丙酯、乙酸乙酯、1-丙醇、1-丁醇、2-甲基丁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新红星苹果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乔纳金苹果主要香气物质有1-丙醇、乙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醇、1-丁醇和乙酸3-甲基丁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王林苹果果实的主要风味物质。【结论】苹果不同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与未成熟果实不同,在成熟果实中大量增加的挥发性物质为果实的主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9个广东陈香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醇类、酮类、杂氧化合物、醛类和烯类等50多种香气化合物;具有木香、药香和"陈香"特征的呈香物质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包括雪松醇、雪松烯、β-愈创烯、α-紫罗酮、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乙酸苯甲酯、苯甲酸苯甲酯等;而具有花香的物质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等明显减少。推测广东陈香茶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上述具有愉快木香、药香气味的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 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 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 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 44 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 芳樟 醇、橙花叔醇、β- 紫罗酮、反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 甲基呋喃、 苯甲醇、苯甲醛、顺 - 己酸 -3- 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 杜松烯、二甲硫、 顺 - 茉莉酮、1- 乙基 -2- 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 种成分相对含量在 3 种资源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 3 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 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 3 类香气成分的相对 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探讨高丛越橘香气成分合成机理提供基本资料,为高丛越橘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绿色期、粉色期和蓝色期的高丛越橘品种都克和蓝丰的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高丛越橘果实在3个发育时期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其中酯类物质在粉色期开始形成。都克果实蓝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蓝丰蓝色期为醇类物质迅速形成期,粉色期为酯类物质迅速形成期。萜类物质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高,其中都克果实的萜类物质在各个发育期均明显高于蓝丰。两个品种特征香气成分在粉色期开始形成。在整个发育期中,都克的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大马酮、2-甲基丁酸乙酯、β-芳樟醇、D-柠檬烯和2-丁酮。蓝丰的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E)-3-己烯酯、β-芳樟醇、丁酸乙酯、乙酸己酯、(E)-2-己烯醛、(Z)-3-己烯-1-醇和D-柠檬烯。酯类和萜类物质是高丛越橘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香气成分。【结论】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主要在粉色期和蓝色期形成,对这两个时期进行调控,对于提高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3种巨峰系葡萄的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的差异,实验以夏黑、藤稔、巨峰为试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葡萄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共测得67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直接对香气有贡献的挥发性化合物16种(OAV≥1)。除了C6类化合物是3个品种共有的基础香气物质外,芳樟醇和C13类、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分别是夏黑、藤稔、巨峰的主要香气贡献化合物。3个品种中的己醛、3-己烯醛、(E)-2-己烯醛、壬醛、癸醛、β-大马酮和β-紫罗兰酮都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值(OAV),与各自的特征香气物质共同作用决定各个品种的香气特征。夏黑的草本香气浓郁,其次是花香;藤稔的果香最显著;巨峰的草本香也较丰富,其次是果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大熊猫喜欢的食物气味及其物质,用嗅感品评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圈养大熊猫所食的富士红苹果和橙色胡萝卜进行了气味特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的气味特点是香气浓郁,扩散性较强,愉悦度较高,清香飘溢,甜香明显,略带酒香和木香;胡萝卜的气味特点是香气强度较弱,愉悦度尚可,甜香和清香相对突出,稍有木香和壤香。从苹果中测出55种香气成分,可归类为醇8种、醛3种、酮1种、羧酸2种、酯35种、烯烃4种、芳烃1种、杂环化合物1种,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α-金合欢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己酯、乙酸顺式-2-己烯酯、丁酸己酯、乙酸丁酯、1-己醇、己酸丁酯、辛酸丁酯,可见酯类、烯烃类及醇类是苹果气味的主要贡献物质种类。从胡萝卜中测出26种香气成分,可归类为醇1种、酮2种、羧酸1种、酯6种、烯烃14种、芳烃2种,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β-石竹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异松油烯、α-蒎烯、d-柠檬烯、β-月桂烯、乙醇、β-蒎烯、α-松油烯,可见烯烃类和芳烃类是胡萝卜气味的主要贡献物质种类。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2.
膜技术分离黄蘑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技术分离、分级、纯化、浓缩黄蘑多糖的工艺;讨论了各个因素对膜分离状况的影响,并确定出较优工艺参数,得到了各级多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植物茎的伸长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其中内部的内源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等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且内源激素不但通过内源激素水平调控,而且还通过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茎的伸长。笔者介绍了各种内源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与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与乙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植物茎的伸长生长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条件下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WSS)、叶绿素、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邻苯二甲酸酯胁迫下,不同生理指标所表现出的抗性能力不同。当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96μg/kg时,POD、CAT活性及Pro、MDA含量都开始表现出显著抗性反应,抵抗环境胁迫;当邻苯二甲酸酯浓度为384μg/kg时,WSS含量略有下降,虽然不显著,但小麦幼苗细胞可能受到了严重伤害,并且影响到了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邻苯二甲酸酯对小麦幼苗危害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为降低土壤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及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腹腔注射的途径给予感染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的家兔不同浓度的NOS底物L-精氨酸(L-Arg)和iNOS抑制剂L-氨基胍(L-AG),对球虫感染家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血清中NO的浓度、每克粪便的球虫卵囊数(OPG)及肝的剖检和镜下病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E.stiedai后,家兔肝匀浆的iNOS活性和血清中NO浓度逐渐升高,感染对照组、添加L-Arg组、L-AG组3组均在感染后第12 d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下降,于23 d左右下降到感染前的水平;L-Arg可增强肝的iNOS活性,使其释放大量NO,产生对球虫的抑制或杀伤作用,减轻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而L-AG则抑制肝的iNOS活性,使生成的NO减少,对球虫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加重球虫感染引起的病变。结果提示:NO及iNOS确实参与了家兔E.stiedai的感染过程,并且NO具有一定的抑制或杀伤兔球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配比菜粕发酵的抗营养因子脱除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8个不同处理的菜粕固态发酵过程,经过72 h发酵,比较不同处理发酵产物的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等3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筛选一个最低抗营养因子含量和最高营养提升率的处理.结果表明,处理七(菜粕20 kg、菠萝汁7.5 kg、活化剂0.01 kg、菌种0.10 kg、水2.25 kg)的总脱除效果最好,硫苷、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的脱除率分别为97.79%、100%和100%,而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和小肽的含量相应提升了3.71%和195.16%.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用粘帚霉生防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叶片后,4种酶的活性在大豆叶片中都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酶活性提高程度不同,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处理后第1 d,PAL活性达到高峰,处理后第4 d,PPO活性达到最大值,处理后第5 d,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高峰,说明不同的酶在大豆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粘帚霉生防菌株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植物体内信号分子系统素(STM)的分子结构、生物活性、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陆桂平  张斌  贺生中  翟晓虎  李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8-11149,1117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犬血常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5d健康、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幼犬19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人工染毒阳性对照组,III组为APS治疗组,IV组为APS与常规治疗结合组,V组为常规治疗组。自人工染毒当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d。各组分别于人工感染前1d及感染后第3、6天于前臂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经CDV感染后,血液中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的各组中,APS和常规治疗对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APS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效果最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PS和常规治疗均可提高人工感染CDV犬的抗氧化能力,但以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