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采用离体叶片法,利用马铃薯晚疫病菌混合菌株对49个马铃薯品种和13份马铃薯野生种种质资源及其后代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9个马铃薯品种中,7个品种表现抗病反应,11个品种表现中抗;13份野生资源材料中,2份材料表现抗病,1份材料表现中抗.说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抗病品种极少,而野生资源中具有抗性的也很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晚疫病抗病种质资源的晚疫病抗病基因,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马铃薯抗感晚疫病材料(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品系cs47)和易感材料(卡它丁、大西洋、底西瑞)间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结果】利用马铃薯抗病种质资源cs47筛选得到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病抗性基因,与3个易感晚疫病品种比分别有6 084~6 547个和6 264~6 31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在显著差异表达水平的基因中,3个cc-NBS-LRR类基因和已克隆的晚疫病抗性基因拥有类似的蛋白结构域。【结论】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demissum品系cs47含有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  相似文献   

3.
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甲霜灵的抗性测定及治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00~2001年连续3季从壁山、沙坝坝蔬菜基地采集番茄晚疫病病叶和病果,共分离得80株晚疫病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抗性和抗性水平,结果有75.0%的菌株表现为抗性,13.8%的菌株表现为中抗,11.2%的菌株表现为敏感.以菌株TBS-2131为敏感对照,所测定的4株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达5×104倍以上.此结果表明当地晚疫病菌抗性菌株已占优势,并且抗性水平已很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晚疫病调查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设施番茄晚疫病发生和新引进番茄品种对番茄晚疫病的抗性情况.[方法]在番茄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查喀什地区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和叶城县温室番茄晚疫病发生情况,并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新引进品种对番茄晚疫病的抗性.[结果]番茄晚疫病病叶率为15.6;~100;,病果率为3.4;~57.3;,病情指数为14.1~100.不同番茄品种抗病性鉴定中,909、新粉7号、俄毕德、DBE-1、KY-2、新粉8号、ZBO-2和8500-4病级指数分别为1.09、3.4、1.24、4.5、5.25、5.04、4.17和4.43.[结论]9月至第二年3月,番茄晚疫病可在喀什地区温室中发生并流行.品种909、新粉7号和俄毕德表现为抗番茄晚疫病,其他5个供试品种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药平板法对2003年至2005年分离自云南省22个马铃薯和番茄产区的257个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11个马铃薯或番茄产区检测到甲霜灵抗性或中抗菌株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马铃薯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敏感群体组成,而番茄晚疫病菌主要由甲霜灵抗性和中抗群体组成。测定的16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20.4%、7.2%和72.4%;测定的90个番茄晚疫病菌中,甲霜灵抗性、中抗、敏感菌株分别为56.7%、28.9%和14.4%。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和中抗菌株在滇中多季作种植区内发生的比例较高。甲霜灵的药效已在云南省的少数马铃薯和大部分番茄产区下降甚至失效,因此,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对晚疫病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的132份国外马铃薯品种资源熟期、淀粉含量和晚疫病抗性的鉴定,筛选出高淀粉、抗晚疫病品种10个,其中早熟(生育期70 d以内)品种2个、中晚熟(生育期>70 d)品种8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田间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SNP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抗晚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分离基因组内可能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晚疫病抗性评价。利用dd-RAD技术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分型SNP标记。利用Admixture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GCT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fastTre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stacks程序包中的populations命令计算群体遗传多样性参数,vcftools程序计算选择性消除参数,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GEMMA 0.98.1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Mplot程序绘制QQ图和曼哈顿图。【结果】通过对马铃薯种质资源多年多点田间晚疫病抗性进行鉴定,得到101个抗晚疫病的品种(系)及21个感病品种,并对它们进行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对比参考基因组,共检测到分布相对均匀的8 697 602个SNP。通过种群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种质资源进一步划分为6个群体。6个群体之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值(π)为0.2055—0.2572,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156909—0.187336,说明这些种质资源存在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6个群体内期望杂合度(He)为0.187—0.2297,观测杂合度(Ho)为0.0829—0.1186,6个群体内的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并且6个群体内的近交系数(Fis)范围为0.2412—0.3554,说明在选育这些种质的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分析可能影响晚疫病抗性的马铃薯基因组遗传区段,以20 kb为窗口,5 kb为步长,在基因组相同位置,分别计算不同抗性种质间π值比值和Fst值,进行选择性消除分析,选择π值比值最小的5%及Fst值最大的10%的745个遗传区段进行分析,遗传区段中共包含507个基因,其中,有4个NBS-LRR类基因。利用群体SNP和马铃薯种质的不同晚疫病抗性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有9个SNP与抗病性状高度相关,其周围50 kb的基因组范围内,有69个基因,其中15个基因预测参与到应激反应,12个基因预测参与清除过氧化物自由基过程。【结论】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可以在马铃薯基因组中分型获得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的SNP标记。马铃薯田间抗晚疫病种质资源拥有较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但在其选育过程中存在近交现象。选择性清除和关联分析有助于分离影响晚疫病抗病性状的遗传区段。  相似文献   

8.
李慧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通过对照药剂72.2%霜霉威水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2500g/L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2500g/L阿米西达悬浮剂试验表明.处理剂量100~200mg/L,施药3~4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能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则是当今危害马铃薯生产最为严重的病害。重点介绍了四种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和SSR,以及国内外利用这些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抗药性、有性杂交后代的遗传分离以及抗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介绍了遗传图谱的构建、抗性基因及与晚疫病抗性相关的QTL定位、体细胞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晚疫病抗性检测。这些对今后中国学者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庆番茄晚疫病抗病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重庆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的差异,进行了晚疫病抗性材料CLn2037B对晚疫菌生理小种T1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及后代分离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田间自然发病鉴定与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一致,在重庆春季露地进行晚疫病田间自然发病鉴定是可行的;②番茄抗晚疫病材料CLN2037B对生理小种T1的抗性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抗性遗传中不存在细胞质基因效应,抗性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11.
2003 年和 2004 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七号村进行了膜上灌条件下的覆膜春小麦和玉米的灌水技术及地膜覆盖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应,在作物苗期增温效应尤为显著。覆膜农田地表下 5cm、10 cm、15 cm、20 cm 和 25 cm 在 8:00,14:00 和 18:00 三个时刻,苗期平均地温比露地玉米分别高 3.3 ℃,2.9 ℃,3.2 ℃,2.2 ℃和 2.1 ℃。在灌溉定额和畦长相同的条件下,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单宽流量为 1.3L/(m·s),在膜宽为 1.25 m的畦田内水流推进速度是露地畦灌的 1.64 倍,并且不会发生冲苗冲埂现象。在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作物栽培方式下,覆膜春小麦、玉米在全生育期内较当地露地节水灌溉系统的灌溉量(4 800m3/hm2和 9 000 m3/hm2)分别节水 2 000~2 400 m3/hm2和 4 000~4 500 m3/hm2,产量分别提高了 10 %~20 %和12 %~45 %。  相似文献   

12.
棉薯间套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与马铃薯间套作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以及蚜虫、棉铃虫危害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实行间套作后利大于弊,两者有互补作用;提出了棉薯间套作在栽培管理上必须掌握好5个关键技术,方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1992~1996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每666.7m2籽棉可产200~250kg,马铃薯可产1500kg,可增收2000~2500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花楸是分布在我国山区海拔500 ~ 2 200 m的重要乡土树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对不同花楸无性系的田间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早期筛选出适应于北京高平原地区的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5个种源的14个无性系花楸的2年生嫁接苗为材料,在北京延庆海拔500 m的田间条件下,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的活性进行测定;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隶属函数分析法对14个无性系花楸幼苗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各单项指标值在4个月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在不同无性系之间的差异也显著;WL1、WL2、SH1和SH2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表现显著优于其他无性系。TB1和TB2的生长表现最差;TB1和TB2的MDA含量从5月到6月升高最显著,耐热性表现差。FN2和WL2的MDA含量从5月到6月反而下降,优于其他无性系;WL2、FN1和FN2的两种保护酶活性高,优于其他无性系;FN1和FN2的叶绿素含量受高温的影响下降最少,优于其他无性系;SS1、SS2、SS3和SS4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优于其他无性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地径增长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5);苗高和地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0个单项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后,得到4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结论经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各无性系幼苗的田间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WL2、WL1、FN1、SH2、SH1、FN2、SS2、HS2、SS4、SS3、SS1、HS1、TB2、TB1。   相似文献   

14.
高产小麦新品种安麦4号是用91鉴191/8403-2-1杂交选育的半冬性新品种,大面积产量达269.9kg/667m^2,最高产量可达370.0kg/667m^2,比CK增产8%-20.3%,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籽粒饱满度好,千粒重较高(45-50g),有效穗18-30万/667m^2,落黄好,白粒、玻璃质,品质较好,全生育期171-224d,适宜1000-1500m以内海拔区域中下等肥力田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甜叶菊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重岗社区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及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在农村广泛宣传和推广,努力探索套种、试种等田间推广模式,促进非农业生产的发展。2008年青阳镇重岗区共种植甜叶菊40余hm2,667m2产量150~200kg、收入2000~2500元、成本约500元,折合667m2纯收入1500~2000元。为了进一步推广甜叶菊的种植面积,不仅需要扩大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把甜叶菊生产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菊农的种植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开展生姜田间施用养分构成与姜腐烂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姜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栽植密度83 333穴/hm2(穴距35.3 cm,行距34.0 cm)下,施用有机肥料30~50 t/hm2,配合施纯N 200~300 kg/hm2、P2O5 100~150 kg/hm2、K2O 150~500 kg/hm2,比例为1∶0.3~0.7∶0.5~1.7,植株抗性较好,群体生长势较强,可获得30~35 t/hm2的较高产量。用生物农药青萎散处理姜种和土壤,可提高抗病性,减少姜腐烂病发病率,增产17.1%~24.9%。  相似文献   

17.
桉树无性系在华南6种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科学评价桉树无性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抗性和适生性,为桉树"适地适树"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成活率、树高、胸径、发病率、风害率以及材积等方面,在广东、广西6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了目前主要推广种植的10个桉树无性系的适生性对比试验。【结果】杂交桉树无性系仍然保持着其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成活率除LH9224为93.7%以外,其余全部在95.0%以上。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无性系的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无性系中以LH9224发病率最高,平均超过6.7%,LH9211没有病株,抗病性最强;立地类型中的黏重土壤发病率最高,平均为3.63%,轻质砂壤土为0。各无性系间的抗风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平均风力为9级时,1.5年生幼林的风害率为5%~64%,DH3327和DH3226的抗风性最差,风害率大于60%,LH9211、LH9224和Sh1的抗风性最强,风害率小于10%;6年生成林则以M1和DH2012的风折情况较为严重,遇11级大风时,风折率12%。各无性系间的速生性也存在极显著差异,8.5年生时年均出材量(MAI)为17.19~38.87 m3·hm~(-2)·a~(-1),其中以钦廉试验地的DH3213表现最好,U6表现最差,6种立地条件下6.5年生时,10个桉树无性系的平均MAI为12.24~26.97m3·hm~(-2)·a~(-1)。【结论】台风频发地区可多种植抗风性强的尾细桉E.urophylla×E.tereticornis系列的LH9224无性系,而在内陆少有风害的地区,DH3213和DH3327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品系,对于成活率最差和发病率最高的唐家等地区,适宜选择成活率最高的M1和抗病性较好的LH9211,而对于出材率较差的吴川和遂溪等地区,适宜选择速生性最佳的DH3213。  相似文献   

18.
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氰烯菌酯悬浮剂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浸种处理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70%~100.00%,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7.62%~100.00%,防治效果好,对作物生长安全。推荐用量以3 000~4 000倍液为佳,按种子与药液1.0∶1.2的比例进行浸种。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葡萄斑叶蝉是新疆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 000~8 000倍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3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防效高,持效期长,药后7 d防效在90;以上,药后21d防效仍在80;以上.48;乐斯本乳油2 000~4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具有很好的速效性,但持效期短,药后21 d防效为47.8;~56.30;.2.5;功夫水乳剂3 000~6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的防效不高,药后21 d防效为40.4;~60.0;.  相似文献   

20.
抗青一号为番茄砧木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中熟、耐寒性强、高抗青枯病。其与接穗易亲和、成活率高,嫁接后的番茄高抗青枯病等土传病害,抗逆性提高、不易衰老、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且果实品质、商品性无不良影响。湖南省各示范点嫁接后均表现比对照红石串自根苗增产,增产幅度为50%~131.13%,平均产量3 800~4 500 kg/667m2,最高产量达5 000 kg/667m2,嫁接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且嫁接对接穗品质影响不大。适宜在青枯病严重的番茄产区作嫁接番茄砧木品种,进行早春保护地或露地丰产栽培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