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甘肃省兔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状况、虫种分布和风险因素,本研究从甘肃省平凉、酒泉、武威地区采集5个不同品种兔的592份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的基因组DNA,基于艾美耳球虫核糖体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设计引物,采用特异性PCR扩增兔艾美耳球虫基因片段。结果发现,兔艾美耳球虫的总感染率为50%(296/592);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共鉴定出7种不同的兔艾美耳球虫,分别是大型艾美耳球虫(24.5%,145/592)、肠艾美耳球虫(4.1%,24/592)、中型艾美耳球虫(11.5%,68/592)、穿孔艾美耳球虫(19.8%,117/592)、维氏艾美耳球虫(24.5%,145/592)、小型艾美耳球虫(4.9%,29/592)和盲肠艾美耳球虫(0.84%,5/592);以大型艾美耳球虫、维氏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同时发现所调查的兔中有多重感染的情况,最多包括四重感染。统计学分析显示,地区因素(P<0.05)、品种因素(P<0.05)和年龄因素(P<0.05)是影响兔艾美耳球虫感染率的风险因素,提示应该针对这3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部分地区养殖场兔的艾美耳球虫感染率、虫种分布和感染率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甘肃省地区养殖兔的艾美耳球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家兔球虫性腹泻中草药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腹泻是多种因素致使家兔消化机能紊乱的一种肠炎性复合症状,为兔腹泻中常见的一种,对养兔业有较大的危害。1病原引起兔腹泻的球虫主要是艾美耳球虫属的大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中艾美耳球虫及穿孔艾美耳球虫。2流行病学特点球虫卵囊在外界环境里能保持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邯郸地区家兔球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对邯郸地区的7 个县市的家兔球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952 份兔粪,结果,邯郸地区兔球虫的感染率为70% ,并全部为混合感染。共鉴定出兔艾美耳球虫9 种,它们分别是穿孔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85% )、中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65% )、斯氏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60% )、无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56% )、盲肠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50% )、肠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40% )、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30% )、长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22% )、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率为17% ),其中优势种是穿孔艾美耳球虫,而梨型艾美耳球虫最少感染  相似文献   

4.
为初步探讨3种兔对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耐受力差异及该球虫的毒力,本文分离得到成都地区的斯氏艾美耳球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该球虫对新西兰白兔、比利时兔、福建黄兔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发现:感染1×105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90%、80%和80%;平均增重差异不显著;肝脏病变计分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7天、20.88天和21天。当感染5×104个孢子化卵囊时,3种兔的死亡率分别为80%、80%和70%;平均增重、肝脏病变计分和肝指数差异不显著;平均死亡时间为感染后的18.63天、20天和21天。结果表明:3个品种兔在感染相同剂量该球虫后,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有差异,福建黄兔死亡时间偏后,死亡率相对较低,但3者在增重和病变计分上并无显著差异;斯氏艾美耳球虫成都分离株的致病力强,5×104个孢子化卵囊可造成幼兔至少70%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是寄生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的一种危害较大、致病性较强的兔球虫,最初由Leeuwenhoek(1674年)等发现,但是直到1859年才由Lindermannt将其正式命名为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病在国内平均感染率为22%,死亡率80%左右,给我国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张世忠  江斌  吴胜会  林琳 《养猪》2011,(2):89-91
2:010年3—12月,对福建省26个规模化进行猪球虫病调查,其中22个猪场检出猪球虫(占84.6%),说明福建省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仍有猪球虫病。在受检的1 040份粪样中共检出73份有球虫卵囊(7.02%),其中等孢球虫39份(3.75%)、猪艾美耳球虫24份(2.3%)、猪蒂氏艾美耳球虫10份(0.96%),可见福建省猪场的球虫病仍以等孢球虫为主(占球虫粪样的53.4%),其次为猪艾美耳球虫(占球虫粪样的32.8%)、蒂氏艾美耳球虫(占球虫粪样的13.7%),未检出其它种类球虫。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榆林市某兔场笼养比利时兔球虫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司陶尔虫卵计数法和重铬酸钾培养法对57份粪便样品进行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兔场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64.9%。成年兔感染率为61.5%,感染强度为400个;幼兔感染率为72.2%,感染强度为600个。共检出8种球虫,分别为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E.nagpurensis)、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松林艾美耳球虫(E.matsubayashii),其中黄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3%、19%、17%。说明该兔场笼养兔球虫感染率较高,黄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各类球虫寄生于鸡肠道上皮细胞感染引起的肠炎、贫血、腹泻、消瘦、产蛋量下降等症为主的寄生虫病。球虫种类较多,分布广泛,鸡感染率和死亡率极高。主要以感染15~50日龄的雏鸡为主,病死率高达80%。常见的球虫有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等,不同类型的球虫感染引发的症状不同,危害也不同,临床诊断难度也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呼和浩特市某养兔场1月龄~3月龄共500只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2006年3月~5月共发生兔球虫病196只,死亡180只,其发病率为39.2%,病死率为91.8%。发病率和病死率在1月龄兔分别为5%和10%,2月龄兔分别为90.0%和98.8%,3月龄兔分别为6%和16.7%;其中2月龄幼兔发痛和病死率最高。本次鉴定感染球虫总类共儿种,其中以兔松林艾美耳球虫(Eimeria.matsubayashii)、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和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art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感染率的24.5%、15%、14.5%和11.5%。  相似文献   

10.
一般兔病死亡中,约有 60%是由腹泻引起。因此,做好家兔腹泻症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一、导致腹泻的因素 1.细菌性。临床上主要有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螺旋形梭状芽胞杆菌及毛样芽胞杆菌等,这些致病菌在兔盲肠、结肠内产生毒素,损伤肠粘膜,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强。通过电解质的渗透作用,增加了肠内容物的含水量而导致腹泻。 2.病毒性。目前已知的有肠腺病毒、细小病毒、轮状病毒、病毒性出血病病毒等,其中肠腺病毒致病力较强。病毒一般是造成腹泻的诱因。 3.寄生虫性。主要有原虫类的大型艾美耳球虫和穿孔艾美耳球虫。临…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某养兔场球虫感染情况调查与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呼和浩特市某养兔场1月龄~3月龄共500只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2006年3月~5月共发生兔球虫病196只,死亡180只,其发病率为39.2%,病死率为91.8%.发病率和病死率在1月龄兔分别为5%和10%,2月龄兔分别为90.0%和98.8%,3月龄兔分别为6%和16.7%;其中2月龄幼兔发病和病死率最高.本次鉴定感染球虫总类共11种,其中以兔松林艾美耳球虫(Eimeria.matsubayashii)、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和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 foan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感染率的24.5%、15%、14.5%和11.5%.  相似文献   

12.
石冬悔  陈益  王军 《中国奶牛》2010,(10):51-53
对河南省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及郑州市五个地区的47家奶牛场对成年牛、青年牛、小牛、犊牛共抽取1 520头份粪便进行球虫检测,结果发现被检牛场球虫感染全部阳性,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场达91.72%,最低为14.09%。本次调查共发现11种艾美耳属球虫,分别是椭圆艾美耳球虫(27.85%)、牛艾美耳球虫(15.34%)、奥博艾美耳球虫(13.41%)、邱氏艾美耳球虫(9.01%)、加拿大艾美耳球虫(8.36%)、曼德拉艾美耳球虫(5.59%)、亚球艾美耳球虫(4.28%)、巴西艾美耳球虫(3.09%)、柱状艾美耳球虫(1.38%)、怀俄明艾美耳球虫(0.72%)、阿拉巴艾美耳球虫(0.53%)。椭圆艾美耳球虫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牛艾美耳球虫和奥博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和加拿大艾美耳球虫也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一种流行性疾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肝胆管及肠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兔寄生虫病。各种品种的家兔都有易感性,4 ̄5月龄内的幼兔对球虫的抵抗力很弱,其感染率高达100%,患病后的幼兔死亡率可达40% ̄70%,耐过的病兔长期不能康复,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年兔多为亚临床型或带虫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虚弱、消瘦、贫血、腹泻等,幼兔发育受阻,甚至死亡。由于球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肝球虫病和肠球虫病,但混合感染最为常见。1病原兔球虫属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福建某规模化獭兔场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McMaster's method)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对采集的494份獭兔粪便样品中兔球虫感染情况和卵囊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该獭兔场兔球虫总感染率和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PG值)分别为87.45%和2.56×104,各日龄段均有感染,其中以40日龄左右兔和65日龄左右兔感染率最高,分别达98.61%和98.95%;30日龄以下哺乳仔兔感染率和OPG值均最低,分别为19.23%和331,且该场兔球虫卵囊的OPG值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本次调查共检出11种兔艾美耳球虫,均为混合感染,感染球虫种类多为3~7种;其中感染比例最高的4种兔球虫依次为穿孔艾美耳球虫(20.15%)、中型艾美耳球虫(16.79%)、小型艾美耳球虫(13.94%)和大型艾美耳球虫(13.48%)。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福建省家兔球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卵囊培养法分别对福建省9县市的兔场进行了家兔球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县市中家兔球虫病平均感染率为44.00%;幼兔的感染率较高,平均达59.33%,种兔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平均为4.71%;不同品种感染情况为福建黄兔感染率最高达51.52%,福建白兔较低为4.41%;种兔和幼兔的感染率2013年度分别为15.63%、89.26%明显高于2012年度的3.14%和32.85%;本次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斯氏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野兔艾美耳球虫、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长形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重庆江津地区家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断奶后至2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染,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调查显示,兔的球虫感染率为100%,多为混合感染,共检出12种艾美耳球虫,即: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兔艾美耳球虫,小型艾美耳球虫,新兔艾美耳球虫和松林艾美耳球虫,并进行形态观察,初步认为其致病虫种主要为斯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和黄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7.
兔球虫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病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一、虫体特性及生活史据报道,兔球虫种类有17种,其中以斯氏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和中型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榆林市某养兔场华誉黑兔球虫感染情况和感染类型,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24份华誉黑兔粪样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华誉黑兔体内存在8种艾美耳球虫,即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兔艾美耳球虫(E.oryctolagi)、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微小艾美耳球虫(E.exigue)、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那格浦尔艾美耳球虫(E.nagpurensis)、野兔艾美耳球虫(E.leporis)。球虫感染率为70.8%(17/24),优势种为纳格浦尔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和微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分别为58.0%、14.7%和11.2%。  相似文献   

19.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球虫寄生于鸡的肠上皮细胞而引起的常见的寄生虫病,它对养鸡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本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多危害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达50%~80%,死亡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80%。寄生于鸡的艾美耳球虫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鸡是各种球虫的唯一天然宿主,球虫的发育中不需  相似文献   

20.
1999年2月,遵义市某肉兔养殖场爆发一种以侵害1 ̄4月龄幼兔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疾病,死亡率达70%,经确诊为兔球虫病,病原有斯氏艾美耳球虫,梨形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和穿孔艾美耳球虫5种,从而首次证实了该市兔球虫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