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采用生长速率法探讨木薯地上地下部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在不同培养时间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木薯器官的乙醇和水浸提液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2)木薯地下部器官浸提液的抑菌效果显著强于地上部器官;(3)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和质量浓度为25 mg/L的效果,而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 mg/L和100 mg/L的抑菌效果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即抑菌效果最佳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 mg/L;(4)培养时间以24 h抑菌率最高,且与72、96、120 h培养时间的抑菌率差异显著。而培养时间为48、72、96和120 h之间的抑菌率差异不显著,说明24~48 h的培养时间抑菌效果最优。据此研究,木薯地下部器官作为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植物源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均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大蒜根乙酸乙酯和乙醇浸提液各浓度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但是对于大蒜根水浸提液来说,高浓度表现的为化感抑制作用,低浓度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3种浸提液中化感抑制效果最强的是乙酸乙酯,抑制率达到50.00%,其次是乙醇浸提液,为34.29%,最弱是水浸提液,为29.12%。不同浸提剂的大蒜根浸提液70%浓度处理为化感抑制作用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张培欣  赵凯 《河南农业》2016,(17):20-22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的重要病害.试验以野茄树及喀西茄为材料,分别以纯水、75%的乙醇为浸提剂,通过相同条件下得到的不同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接种培养情况,探究不同野茄树浸提液与喀西茄浸提液对晚疫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75%乙醇浸提剂的野茄树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表现出化感抑制作用,抑制率达54%,而水浸提剂的野茄树浸提液对番茄晚疫病菌无明显化感促进作用,抑制率为-1.23%.75%的乙醇和水提取的喀西茄浸提液都对番茄晚疫病菌具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芦笋不同组织浸提液对辣椒的化感效应。[方法]以辣椒为侵体,通过测定芦笋不同部分水浸提液对辣椒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芦笋对辣椒的化感效应。[结果]芦笋地上部和地下部组织水浸提液对辣椒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高浓度芦笋地上部和地下部组织水浸提液对辣椒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浸提液具有促进作用。芦笋不同组织部位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弱不同,地上部分水浸提液化感作用明显强于地下部分。[结论]该研究为选择芦笋的间作作物及其秸秆的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pH值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pH值;硝化抑制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杀菌作用。[结论]碳酸氢铵中的氨可以杀灭尖孢镰刀菌,并且其转化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三七根腐病的发生,尝试采用8种中药(姜黄、茵陈、金银花、马齿苋、黄芩、紫花地丁、黄连、黄柏)水提液对三七根腐病原菌中尖孢镰刀菌进行抑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8种中药对尖孢镰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中药水提液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种中药水提液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金银花水提液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最大抑菌率可达75%,EC50最小,为5.55 mg/mL;黄连、金银花、黄芩对尖孢镰刀菌的MIC≤1 mg/mL,说明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有效起始抑菌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加工番茄植株的化感潜力,采用蛭石培养试验研究了加工番茄植株水浸提液对白菜、萝卜、棉花和小麦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植株水浸提液对白菜、萝卜、棉花和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酶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化感作用。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不断加强,且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效应,果实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g·mL-1时,对白菜幼苗根长有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08g·mL-1时,对其根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器官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作用强度大部分表现为果实叶片茎根,当质量浓度为0.08g·mL-1时,果实浸提液对棉花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与根、茎和叶相比分别增加19.7%、23.4%和15.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受体对不同质量浓度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对棉花和小麦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0.02g·mL-1时就达显著水平,而对萝卜和白菜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0.04g·mL-1时开始表现显著。可见,棉花和小麦对加工番茄水浸提液的敏感度高于白菜和萝卜,说明加工番茄各器官浸提液对小麦和棉花的化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试验测定菌株M-17在添加中药残渣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39%、66.18%、  57.06%、66.38%和51.29%;在添加中药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上,菌株M-17的发酵产物浸提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的固体培养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比为5∶4∶1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6.89%;配比为3∶5∶2时,对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8.45%和72.20%;配比为7∶2∶1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19%;配方为板蓝根∶玉米粉∶木屑、配比为3∶5∶2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99%。不同固体发酵培养基和配方影响木霉M-17发酵产物对不同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木霉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壳聚糖、碧护和酵素菌有机肥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L8(27)盆栽法研究壳聚糖、碧护、酵素菌等3种生防制剂对不同抗性的香蕉组培苗诱导其抗尖孢镰刀菌的效果及对植株生长和基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碧护制剂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显著促进香蕉植株株高和茎粗的生长,显著提高栽培基质的碱解氮的含量.(2)酵素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植株生长、基质氮含量的影响较小,壳聚糖对“巴西”的诱导抗性大于“农科一号”,综合影响最小.(3)壳聚糖与酵素菌的交互效应显著,二者协同施用对香蕉抗尖孢镰刀菌、植株生长、碱解氮含量均有较大影响,而壳聚糖与碧护间的交互效应很小.(4)香蕉枯萎病病情与栽培基质的碱解氮含量间显著负相关,与植株茎粗和株高间不相关.本研究初步得出,壳聚糖、碧护和壳聚糖复合酵素菌措施可提高香蕉对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它们对抗病性的提高与提高栽培基质的碱解氮含量紧密相关,而与茎粗和株高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的方法确证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蒜瓣腐烂的致病菌。菌落抑制法分析表明:大蒜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对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不同组织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抑菌活性为蒜瓣叶茎根。试验进一步分析了从腐烂蒜瓣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群体和从小麦赤霉病样上分离的禾谷镰刀菌群体菌株对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同一种内不同的菌株对挥发物和浸提液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从腐烂蒜瓣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对大蒜挥发物和浸提液敏感性较低;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绝大多数菌株对挥发物和浸提液敏感性较高,但也存在不敏感的菌株。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从蒜瓣上分离的尖孢镰刀菌均能使蒜瓣致病,而禾谷镰刀菌中只有对挥发物和浸提液不敏感的菌株能引起蒜瓣腐烂。说明一些镰刀菌能对大蒜挥发物或浸提液产生抗性。因此,在利用大蒜与其他作物间作或轮作控制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时,应避免长期连续轮作,以免病原菌对挥发物和浸提液产生抗性,从而降低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的发生实况和广西现有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香蕉产区随机选择23个村,每村抽取2~3个点,调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发生情况。用伤根接种法测定11个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结果】南宁市西乡塘区、隆安县、钦州市、武鸣县和龙州县均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大多数发病地块的病株率在1.00%-14.00%,病情指数在0.50~10.00,田东县调查点没有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为害。11个香蕉品种除金粉1号病情指数为50.00,为感病品种(s)外,其他品种病情指数在70.00~100.00,为高感品种(HS)。【结论】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已在广西部分产蕉区零星发生,正处于病原菌菌量累积阶段;目前广西栽种的香蕉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抵御能力差,需加强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香蕉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香蕉受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侵染后体内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的GA3、IAA和ABA的含量均高于未接种的对照,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的侵染引起了香蕉体内GA3、IAA和ABA的积累,此3种植物内源激素与香蕉受枯萎病菌感染的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13.
苦槛蓝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和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苦槛蓝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及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优于石油醚提取物,芒果炭疽病抗药性菌株对苦槛蓝不同溶剂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抗药性。苦槛蓝丙酮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抗药性菌株(ZJR)及香蕉尖孢镰刀菌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6.29 mg/mL、21.37 mg/mL和23.56 mg/mL。  相似文献   

14.
广东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5片叶的组培香蕉苗和粉蕉苗为材料,采用伤根浸菌液的接种法对分离自番禺、中山、肇庆、珠海、顺德等地的香蕉枯萎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同时观察了各菌株在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广东的确存在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2个小种,认为致病性测定结合Komada改良培养基上菌落形态特征是鉴定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简单、快速而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香蕉园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得到3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 um ox ysporumf.sp.cubense)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对其进行了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G1、G3、F1、F3I、1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10.33~48.33mm,抑菌效果持续稳定;对孢子的萌发抑制率为92.50%~98.2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致使孢子芽管扭曲。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石菖蒲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抗药性菌株、敏感菌株及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石菖蒲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显著优于石油醚提取物。芒果炭疽病菌抗药性菌株对供试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抗药性,石菖蒲丙酮、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抗药性菌株(ZJR)有效中浓度EC50介于4.06~7.23mg DW/mL,石菖蒲丙酮、乙醇提取物对香蕉尖孢镰刀菌有效中浓度EC50 分别为4.03,2.88mg DW/mL。石菖蒲乙醇提取物25.0mg DW/mL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37.32%,石菖蒲乙醇提取物+增效剂对芒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45.20%,与施保克、农抗120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施叶腋可以提高香蕉根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为探索TR21诱导的抗性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的关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009菌株处理的根系为阳性对照,以清水为阴性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广粉1号(Musa spp.ABB cv.Guangfen No.1)和巴西蕉(Musa spp.AAA cv.Brazil)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累积和差异.结果显示:处理后0、12、24、36、48、60、72 h,不同处理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从处理后48 h开始,病原菌处理和生防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接种72 h时,除广粉根系可溶性酚酸外,病原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TR21处理.结果表明TR21叶腋接种能够诱导感病品种香蕉根系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与病原菌接种诱导的抗性反应表现类似,但低于病原菌诱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抗细菌bio-B3、bio-d4和bio-P对4种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拮抗细菌bio-d5对辣椒白绢病菌不产生抑菌带,但对其他3种病菌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4种拮抗菌株对节瓜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原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为76.4%~100%,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降低;拮抗细菌bio-B3、bio-d4b、io-d5发酵液1002、00和3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3.3%~80.2%,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大于bio-P和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在各培养基上性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K2、PPA、MBA和PSA等培养基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选择性和鉴别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2培养基抑制杂菌的能力强,适宜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生长,齿轮状菌落是该小种的鉴别特征.利用K2培养基从土壤中检测出的菌株在香蕉组培苗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因此,K2培养基可以作为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鉴别培养基,用于土壤、香蕉苗和田间病株中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检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枯萎病菌粗毒素筛选香蕉抗性突变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香蕉(Musa AAA)组织培养过程,将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粗毒素添加到组织培养基中。结果表明,毒素对香蕉组培芽的分化和存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的添加剂量与组培芽存活率成反相关,致枯萎50%的粗毒素为36.3038μg.mL-1。添加粗毒素的多种筛选法均获得了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突变体再生苗用病菌分生孢子接种结果表明,其相对抗病性均显著高于亲本组织培养再生苗。本研究中,多步正筛选方案Ⅱ是利用粗毒素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突变体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