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MV1号对大豆膜质过氧化及保护酶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君  郑蔚红 《大豆科学》1996,15(3):248-253
本文从大豆膜质过经反应及其保护酶体系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氮酶同工酶表达牧场生,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对大豆病毒病1号生理小种(SMV1)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经SMV1号株系诱导后,感病品种丙二醛(MDA)、越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幅较大,抗病品种增加较少,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表达则相反,在花叶病毒侵染条件下,感病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2.
黑胚对小麦幼芽某些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三个不同程度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病粒和健粒的幼根和胚芽鞘中SOD、POD、PPO和PAL活性及幼根中总酚与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豫麦2号黑胚种子的幼根和胚芽鞘中SOD和POD活性显著升高;高感品种豫麦40号的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大。抗病品种幼根中PPO和PAL活性显著升高,胚芽鞘中PPO和PAL活性显著降低;高感品种幼根和胚芽鞘PPO活性升高,PAL活性下降。抗病品种总  相似文献   

3.
外源甜菜碱对裸大麦叶片衰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mg/L甜菜碱能抑制裸大麦叶片的衰老,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裸大麦叶片经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可明显抑制POD活性的上升,SOD,CAT和ASA-POD活性的下降随外源甜菜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抑制,甜菜碱抑制MDA含量增加,而其含量与SOD,CAT和ASA-POD活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渗透胁迫对花生幼叶活性氧伤害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3种不同抗旱性的花生栽培品种进行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使花生幼叶水势(ΨL)下降,花生幼叶的O2、产生速率随渗透胁迫处理强度加大而增加,MDA含量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水平变化与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MDA含量明显增高,其过程与不势呈负相关与RPMP呈正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渗透胁迫处理过程中,GSH和ASA含量下降。与泉花10号和汕油71相比白皮1号RPMP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5.
油菜双重不育系活性氧清除酶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胞质不育系(CMS)L17A及保持系、细胞核不育两系(GMS)L18AB为对照,对甘蓝型油菜细胸质+细胞核双重不育系(GCDMS)品系GCDA-2测定花花和花蕾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中的两类不同育性类型的不育株中,质不育株GCDA-2BA与细胞不育系数似,MDA含量、CA  相似文献   

6.
转ipt基因大豆感染SMV1号的生理特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丽君  汪清胤 《大豆科学》1999,18(3):213-217
本文对黑龙江省推广的三个大豆品种及它的ipt基因株系F4,采用生化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研究了病毒病侵染条件下,转基因植株的生化特性变化及内源激素含量及其人平衡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V1号诱导条件下,转基因大豆细胞中MDA含量减少,SOD酶活性较强,转7SL-ipt基因的大豆,内源激素IPA,IAA,GA含量明显增加,而转8SL-ipt基因的大豆,则通过内源激素IAA,ABA含  相似文献   

7.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48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mmol/L)、苯甲酸钠(SB)(5mmol/L)和二苯胺(DPA)(5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汞对大豆种子萌发中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gCl2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gCl2浓度的升高,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CAT活性降低,SOD、POD活性升高,组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9.
刘丽君  崔喜恒 《大豆科学》1994,13(4):345-348
本研究利用SDS-PAG技术,研究了不同抗病性品种(系)接种SMV1号株系后,病源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接种SMV后,感病品种蛋白亚基增加数目较多,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正常表达的蛋白亚基的降解。而高抗SMV1号病毒的大豆株系,接种SMV病毒后,蛋白亚基增加1-2条,其正常工作的蛋白组分均没有消失,蛋白亚基消失与表达的变化与品种的耐病性获得相一致。这一结果,目前尚未见报道,深入研究病源相关蛋  相似文献   

10.
小麦幼穗离体培养一步再生全苗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陈平 《麦类作物》1999,19(2):21-24
以京花1号、晋2148、西安8号、豫麦35号、豫麦18号、豫麦25号和Alondvas7个不同麦品种的幼穗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与培养环境共分4种组合:①MS+KT1mg/L+2,4-D0.5mg/L,照光11h/d;②N6+KT1mg/LK+2,4-D0.5mg/L,照光11h/d;③MS+KT0.2mg/L+2,4-D2mg/L,照光11h/d;④MS+KT1mg/L+2,4-D0.5mg/L,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两个高抗SMV3号株系种质哈91R3-184、哈91R3-301,两个感病品种合丰25、黑农16于真叶期分别接种SMV3号株系,在R1、R3、R5期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1、抗感病品种未接种健株POD、PPO酶谱构型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高低有别,说明抗性与POD、PPO活性有关。2、接种SMV后感病品种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健株和抗病品种,其POD、PPO部分酶带加宽色深,部分酶带缺失,3、各生育阶段抗感品种PPO、POD、SOD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可作为抗感病品种的生化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对腐霉菌抗性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测定接种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matum)后下胚轴的中的PAL和POD活性,分析大豆与腐霉菌互作过程中,不同抗性品种下胚轴中PAL和POD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腐霉菌后,抗病品种下胚轴的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次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的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抗感性品种接种腐霉菌后下胚轴的POD活性均不断升高;抗病品种POD活性增加速度、PAL和POD活性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李开盛  曹越平 《大豆科学》2011,30(2):254-258
以具有不同SMV抗性的2个野生大豆和2个栽培大豆为材料,分析其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MV-N3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抗病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病毒后,叶片中各酶活性比对照高,感病品种比对照低;野生大豆酶活性变化比较缓...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寄主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研究表明:当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后,激活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PAL、SOD、EST和PPO四种酶活性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新铁10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沈单16;而POD和CAT酶活性却下降,抗病品种新铁10的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沈单16。不同品种的成株期抗病性与其相关防御酶活性高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普通野生稻DY3和感病轮回亲本9311组合构建了BC2F2群体.分蘖期用针刺法人工接种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JZ28,选取其中的1、3、5、7、9级植株为材料,在孕穗期接种第2次,研究接种细条病后水稻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病1级与高感病9级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亲本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不一致;不同抗病等级之间,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极端抗感材料之间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普通野生稻 DY3 和感病轮回亲本 9311 组合构建了 BC2F2 群体, 分蘖期用针刺法人工接种广西细菌性条斑病菌优势致病型菌株 JZ28, 选取其中的 1、 3、 5、 7、 9 级植株为材料,在孕穗期接种第 2 次, 研究接种细条病后水稻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高抗病 1 级与高感病 9 级材料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亲本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 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不一致; 不同抗病等级之间,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极端抗感材料之间差异显著,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感染细菌性疫病后POD、PPO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供试的4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未接种健株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PPO同功酶谱带数没有差异,但抗病品种POD同工酶谱带比感病品种多两条(A2和B2),感染大豆细菌性疫病后,不同品种的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POD活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PPO活性在抗病品种中升高,而在感病品种中降低,POD同功酶谱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C1带均增强而C2和B4带减弱,其中抗病品种中降低,POD同功酶谱带在所有供试品种中C1带均增强而C2和B4带减弱,其中抗病品种B1和B2带也减弱;PPO同功酶谱带中,感病品种B1带减弱,而抗病品种B1带增强。  相似文献   

19.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剑麻斑马纹病高感品种H.11648为材料,分别在接种烟草疫霉0、24、36、48、72 h取样,用电镜观察H.11648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时分析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11648在接种24 h,可见大量休止孢,叶绿体结构被破坏,植物组织开始降解,随着时间延长,附着孢出现,吸器形成,植物组织解体更严重,接种72 h,可见大量菌丝。在整个接种过程中,CAT、PAL和PPO活性显著增强,72 h达到最高,分别为501.44、25.73、1 742.67 U/(g.min)。SOD和APX活性显著下降,72 h达到最低,分别为2 888.62 U/g和841.96 μmol/(g.min)。POD活性先下降72 h又上升,但均显著低于接种前POD活性。本研究从细胞学和生理水平为探讨剑麻与烟草疫霉互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耐性大豆品种阿特拉津处理后的防御酶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大豆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耐性机制,利用250 mg·L-1(田间使用浓度)阿特拉津处理大豆,在处理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大豆根系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在接受阿特拉津处理后,3种酶的活性高于未经过阿特拉津处理的大豆.阿特拉津处理后大豆根系的酶活明显高于叶片的活性,而且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