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缓解高温胁迫伤害的最佳SA浓度。研究喷施0.5,1.0和2.0 mmol·L-13种不同浓度的SA溶液,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高温处理后,测定盆栽白术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扫描参数及根系活力,研究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下白术种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对叶绿素荧光测定的Fv′/Fm′、ΦPSⅡ、NPQ三个参数,高温胁迫下CK组NPQ值均大于处理组,而CK组的Fv′/Fm′和ΦPSⅡ值均小于处理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喷施0.5 mmol·L-1的SA溶液效果最为显著。喷施0.5 mmol·L-1SA对高温胁迫下白术种苗根系表面积能起到促进作用,喷施1.0 mmol·L-1SA的促进作用在根长、投影面积及平均直径方面的作用较显著。同时喷施1.0 mmol·L-1 SA溶液的白术种苗根系活力的数值最高。综上,0.5 mmol·L-1的SA能缓解高温对白术苗伤害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选择2个抗旱性较差的杜鹃花品种‘蓝茵’(Rhododendron‘Lan Yin’)和‘宁波红’(Rhododendron‘Ningbo Hong’)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作用下,观察叶片形态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判断其对杜鹃花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后,‘宁波红’在水杨酸浓度为0.3、0.5 mmol·L-1受旱害较轻,‘蓝茵’在水杨酸浓度为0.3、0.5 mmol·L-1及0.7 mmol·L-1受旱害较轻。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提高杜鹃花叶片的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和束缚水含量,保持较低的自由水/束缚水,能促进其叶绿素的合成,提高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浓度,防止细胞膜受损,抑制过氧化氢及丙二醛的积累,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减轻干旱胁迫对杜鹃花的伤害,提高杜鹃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酸枣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100 mmol·L-1 NaCl处理下酸枣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0.4、0.8、1.2、1.6、2.0、3.0 mmol·L-1),分析净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SA浓度,并测定植株组织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喷施能提高盐胁迫下幼苗的净生长高度和净光合速率(Pn),喷施0.8 mmol·L-1SA 较T100分别提高了111.4%和100.5%,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最佳。外源喷施SA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0.8 mmol·L-1SA处理下MDA比T100处理组降低了34.7%;同时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SA会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面喷施0.8 mmol·L-1 SA显著减少盐胁迫下酸枣幼苗体内Na+含量,提高Ca2+的含量,S0.8比T100处理组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Na+含量分别降低了8.1%和10.0%。外源SA能够提高酸枣幼苗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和促进Ca2+的积累,缓解盐胁迫对酸枣的伤害,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盐碱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筛选燕麦耐盐碱种质及耐盐碱评价指标。本研究通过1∶1(NaCl∶NaHCO3)盐碱混合液对皮燕麦“坝燕4号”和裸燕麦“白燕2号”种子萌发期及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设50mmol·L-1(C1)、100mmol·L-1(C2)、150mmol·L-1(C3)200mmol·L-1(C4)4个胁迫摩尔浓度,以蒸馏水为对照(CK),种子萌发期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苗期测定根系、叶片抗氧化保护酶及渗透调节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参试不同浓度下2个燕麦品种进行耐盐碱综合评价及耐盐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所测定的指标整体表现出抑制作用,同胁迫浓度下,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苗期根系、叶片抗氧化性能、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白燕2号”均优于“坝燕4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根系、叶片所测定的7个指标转换成2个主成分,根系、叶片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7.956%和95.2...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和氯化钙(CaCl2)处理番茄品种东农11537幼苗,处理3 d后进行干旱胁迫,在干旱的第1、3、5和7天观察植株表型,测定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并比较2种处理的抗旱效果、最佳抗旱浓度。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喷施去离子水的对照组相比,适宜浓度的SA和CaCl2处理均能有效缓解番茄叶片相对含水量的降低,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番茄叶片SPAD值、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效提高番茄幼苗的抗旱性。0.3 mmol·L-1的SA和10 mmol·L-1的CaCl2处理提高番茄幼苗抗旱性的效果较佳,0.3 mmol·L-1 SA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取多年生骏枣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30、60、90、120、15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南疆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以清水为对照(CK),分析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骏枣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增加,骏枣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SOD、CAT活性在6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2.07、1.57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则在9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1.49、1.33倍;脯氨酸在12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在0~15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骏枣植株均表现出较强...  相似文献   

7.
以大花绣球、圆锥绣球幼苗为材料,采用喷施水杨酸(SA)的方法,比较不同浓度SA预处理对强光胁迫下草绣球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A浓度为0~1.75 mmol/L内,强光协迫下大花绣球、圆锥绣球分别施用SA 1.00、0.75 mmol/L处理,其幼苗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最高;在同一SA浓度水溶液处理下,大花绣球幼苗相对电导率、 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MDA含量高于圆锥绣球,大花绣球幼苗SOD、POD、CAT活性低于圆锥绣球,SA预处理能有效增强这2个草绣球品种尤其是大花绣球的耐光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盐胁迫下,氯化钙浸种对荆芥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荆芥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0、2.5、5、10、20、40 mmol·L-1)浸种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单纯盐胁迫处理相比,氯化钙浸种处理后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荆芥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此表明,氯化钙浸种对NaCl胁迫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20 mmol·L-1氯化钙浸种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荆芥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强荆芥幼苗的抗盐性,为荆芥在盐渍土地区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白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6个混合盐(等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0(CK)、10(T1)、30(T2)、50(T3)、70(T4)、100(T5) mmol·L-1]对白榆幼苗进行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分析混合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白榆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反应敏感,当盐浓度(10 mmol·L-1)较低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35 d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白榆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及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当混合盐浓度高于50 mmol·L-1时,各处理间降幅趋于稳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根冠比值均大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逐渐增大,而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混合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小值。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白榆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研究结果旨在为白榆在盐碱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营养液配方中的元素浓度进行优化,并建立了以元素浓度为变量因子,生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水培生菜的优化配方为氮6.2146~6.2630mmol·L-1、磷0.4934~0.4983mmol·L-1、钾3.8396~3.8945mmol·L-1、铁0.0688~0.0693mmol·L-1、硼0.0464~0.0470mmol·L-1、锰0.0098~0.0102mmol·L-1、镁0.4876~0.5401mmol·L-1、锌0.0007~0.0008mmol·L-1、铜0.0003~0.0004mmol·L-1。与山崎(叶用莴苣)配方(CK1)和园试配方(CK2)相比,优化后的配方能够显著促进生菜植株生长,增强其植株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及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生菜单株产量且改善其可溶性蛋白、Vc、纤维素等品质...  相似文献   

11.
吉小敏    彭钼植    雷春英    姜黎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14-119
以荒漠植物盐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类型钠盐的响应,探索盐穗木适应不同类型盐渍土的生物机制,旨在为干旱区利用不同类型盐渍土发展盐穗木牧草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盐穗木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和萌发势均受到NaCl、Na2SO4、NaHCO3、Na2CO3的显著抑制,回归相关分析其萌发时耐受这4种钠盐的临界值分别是336、285、187、130 mmol·L-1,极限值分别是635、569、409、350 mmol·L-1。盐穗木萌发时耐盐性较高,特别是耐NaCl。盐穗木幼苗芽长和根长均受到NaCl、Na2SO4、NaHCO3、Na2CO3的显著抑制,根受到盐分毒害强于芽。这4种钠盐均显著抑制了盐穗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各种盐分抑制程度不同,二价盐的毒害性强于一价盐,碱性盐的毒害性强于中性盐。盐穗木幼苗可在含盐量较高(200 mmol·L-1 NaCl或100 mmol·L-1 Na2SO4)的盐渍土上正常生长。因此,盐穗木适宜在氯化盐和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土上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茶花新品种‘玫玉’盆栽苗为材料,设置0、50、100、200、400 mmol·L-1NaCl的盐浓度进行盐胁迫试验,研究盐胁迫对茶花的相对生长量、盐害情况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茶花幼苗新梢的生长受到了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50 mmol·L-1 NaCl处理后植株的相对生长量与其他3个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则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0 mmol·L-1 NaCl处理的植株在处理28 d后,相对生长量为65%,盐害指数为22.2%,植株生长状况良好,且慢慢适应了低盐环境。茶花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均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并与CK存在显著差异;NaCl胁迫下,气孔限制因素在50 mmol·L-1 NaCl胁迫时起主导作用,而在100、200、400 mmol·L-1 NaCl胁迫时,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盐胁迫对樱桃砧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反射光谱的变化,以樱桃砧木大青叶为试验材料,设置0、75、150和300 mmol·L-1 NaC1盐胁迫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CI-710光纤光谱仪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光谱,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砧木幼苗叶片色素含量、光合指标、反射光谱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有色原生质体游离体系,以八仙花萼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材料的预处理方式、酶液组分、酶解时间、纯化离心力等影响酶解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预处理方式选择分离花萼片上下表皮法,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水平分别为4%和0.4%(质量体积分数),甘露醇0.6 mol·L-1,酶解液加热冷却后加入 0.1%(质量体积分数)BSA和10 mmol·L-1 CaCl2,酶解2 h,低温离心机4 ℃、1 426 r·min-1离心5 min,为最优的八仙花萼片原生质体游离条件。利用所建的原生质体游离体系对4个不同品种的八仙花萼片进行有色原生质体游离,200× 镜下单视野内可获得13~35个有色的原生质体;对有色原生质体进行液泡的H+流测定,发现蓝色液泡较粉色液泡H+流的外排趋势明显,说明同一八仙花品种蓝色液泡的pH高于粉色液泡。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以鸢尾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控制溶氧浓度的方法,研究了短期低氧胁迫下外源硝态氮对鸢尾体内的几个逆境指标的影响。NO-3浓度共设4个水平:0、7.5、15.0 mmol·L-1和22.5 mmol·L-1,以1/2×Hoagland营养液正常低氧处理(NO-3浓度7.5 mmol·L-1)为对照。结果表明:各处理SOD、POD、CAT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营养液加氮处理的SOD、POD、CAT酶活性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减轻;氮浓度越大,酶活性升高幅度越大,而营养液缺氮处理的酶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加重;营养液缺氮处理鸢尾体内的H2O2和MDA含量升高,而营养液加氮处理可降低O·-2的产生及MDA含量,且NO-3离子浓度高时效果更好,说明适当提高营养液中的氮素水平可以缓解低氧胁迫对鸢尾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 mmol·L-1和130 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 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番茄品种秦丰保冠幼苗为材料,研究50~800 μmol·L-1 SNP对100 mmol·L-1 NaCl下番茄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下,不同浓度SNP处理的番茄幼苗生长抑制均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升高,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且SNP浓度为100 μmol·L-1时变幅均达最大;2)番茄幼苗在盐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除400、800 μmol·L-1 SNP处理抑制POD活性升高外,各浓度SNP处理均可促进上述3种酶活性的升高,并使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出率显著降低,其中以100 μmol·L-1 SNP处理时变化最显著。研究表明,外源NO供体SNP主要通过增强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来缓解盐胁迫对其造成的氧化伤害,进而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