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有机基质进行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试验,研究尿素和硫酸钾不同追施比例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合理配施可维持番茄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进植株生长;氮钾肥适宜配比可增加番茄座果数与单果重,提高番茄产量;并增加番茄果实中Vc、还原糖与有机酸的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整体而言,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过程中,氮钾(N∶K2O)的追施比例以1∶1.2~1.3为宜;但不同生长时期番茄对氮钾养分的需求比例不同。因此,番茄越冬长季节栽培的生长期肥料供给应采用分段式管理,前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旺盛,氮钾(N∶K2O)适宜追施比例为1∶1左右;中期大量钾素随果实采收而移走,应增加钾肥施用量,氮钾(N∶K2O)追施比例宜为1∶1.2~1∶1.4;后期番茄植株营养生长下降,应重视氮钾肥平衡施用,氮钾(N∶K2O)追施比例应为1∶1.2左右。  相似文献   

2.
水稻定时定量施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决建  赵艳萍 《土壤通报》2002,33(4):288-292
应用∑X1=∑X2 =…… =∑X8=∑X13 =…… =∑X83 =∑X1X2 =…… =∑X7X8=∑X12 X2 =…… =∑X1X82=…… =∑X6X7X82 =…… =0的代码八元二次回归设计施肥试验 ,研究水稻在基肥、分蘖末期追肥、孕穗中期追肥、始穗期追肥的肥料用量的最佳组合效果。正常年份在潴育型水稻土上种植培矮 64S/E3 2 (单季稻 ) ,不同时期的最高产量施肥量(kg/hm2 ) ,基施 :N 14 0 .2、P2 O5163 .3、K2 O 13 1.2 ;分蘖末期追肥 :N 86.5 ;孕穗中期追肥 :N 96.7K2 O 10 0 .8;始穗期追肥 :N 3 5 .4K2 O 18.2。利用试验结果指导大面积的水稻施肥精度高 (施肥精度可达 95 %以上 ) ,具有高产量、高肥料投入效益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施钾对加工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2年的加工番茄钾肥用量田间试验和示范,研究加工番茄的钾肥效应。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加工番茄产量,经济效益显著;由钾肥的效应方程可以得出:推荐施钾(K2O)量为144~146 kg/hm2,N∶K2O为1∶0.8。施钾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提高加工番茄果实茄红素含量,减少烂果量,同时可提高果实糖酸比、果实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改善加工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4.
合理施用肥料是提升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以6年生‘冀早红’杏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磷钾配比(T1,N∶P2O5∶K2O=2∶1∶2;T2,N∶P2O5∶K2O=2∶1∶3;T3,N∶P2O5∶K2O=2∶1∶4;T4,N∶P2O5∶K2O=1∶1∶3)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性能、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先增后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果实质地先升后降;减少氮肥投入,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果实品质变差。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气孔导度及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能力最强;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内聚性、弹性及咀嚼性均最高,黏附性最低,口感酸甜、果肉紧实、汁液多,果实品质最佳;收获后0~60 cm土层中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36和128.72 mg/kg。综合考虑认为,杏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2∶1∶3,在此条件下杏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能力强,果实品质好,收获后土壤地力维持在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5.
不同钾氮配比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广东省惠州市荔枝主产区,于2009 2012年连续3年研究不同钾氮养分比例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耐贮性的关系,以期为荔枝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与耐贮增值的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1995年嫁接苗种植的国内主栽品种妃子笑为试材,设钾氮不同施用比例(K2O/N分别为0.6、0.8、1.0、1.2和1.4)5个处理,分别用K0.6N、K0.8N、K1.0N、K1.2N、K1.4N表示。在荔枝收获期测定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室温(25±1°C)自然贮藏试验,每2d采样测定相关贮藏指标。【结果】1)随着K2O/N比的提高,荔枝外果皮钾(K)、硼(B)含量呈下降趋势,内果皮K含量呈先下降后增加,果肉K、内外果皮和果肉钙(Ca)、内果皮B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果核Ca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随着K2O/N比的提高,内外果皮K/Ca、Mg/Ca、(Mg+K)/Ca、K/B比均呈先下降后增加,外果皮Ca/B比呈增加的趋势。3)内果皮K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果皮Ca、内果皮B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果皮Ca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外果皮Ca含量则与两种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4)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比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皮细胞膜透性、PPO和POD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Ca/B比则完全相反。【结论】荔枝生产中合理调控钾、氮养分施用比例(K2O/N),不仅可以提高内、外果皮的Ca/B比值,还有利于降低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的比值,对提高果实耐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条件和施肥方法下,K2O/N的施用比例以1.2∶1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良耐贮性能适宜的养分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6.
《土壤通报》2020,(2):449-454
为探明基质栽培番茄合理的磷钾用量,改善番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采用周年栽培、二因素裂区设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P1:303.8,P2:258.2,P3:212.6 kg hm-2)和钾水平(K1:810.0,K2:745.2,K3:680.4,K4:615.6 kg hm-2)配比对设施番茄品质、产量及基质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在各施肥处理中,P3K3处理产量最高、达146.8 t hm-2,较对照P1K1处理增产10.62%。品质指标Vc含量以P3K2处理为最高,为32.98mg 100 g-1;而番茄红素含量以P3K3处理最高,为7.42 mg 100 g-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常规施肥量处理(P1K1)相比,磷钾肥减量配施处理的基质细菌数明显增多、细菌/真菌比值上升。此外,磷钾配施对果实养分积累量依次表现为N> P> K,且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磷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增幅分别为7.78%~23.74%和0.69%~19.19%.综合品质、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可以认为P3K3处理(P2O5212.6 kg hm-2+K2O 680.4 kg hm-2)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以为基质栽培番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番茄为指示植物,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农民习惯施氮量(N1,尿素,纯氮1000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N2,尿素,纯氮700kg·hm^-2)、7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N3,尿素,纯氮700kg·hm^-2)、50%农民习惯施氮量结合调节土壤C/N和采用滴灌(N4,尿素,纯氮500kg·hm^-2)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相比,减施氮肥处理(N2、N3和N4)的番茄产量没有降低,N4处理产量最高,比N1增产9.7%。N2和N4处理氮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的产投比均显著高于N1处理(P〈0.05),其中N4处理最高,为28.9kg·kg^-1和12.6,施肥效益最高。不同施氮肥处理间果实Vc含量虽没有显著差异,但N4处理是N1处理的1.2倍。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307,P〈0.05),N3和N4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N1处理(P〈0.05)。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1处理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含量最高,减施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对硝态氮的累积。土壤硝态氮多累积在0~40cm土层,硝态氮的相对累积量约为50%,这部分残留的氮素可被下季作物吸收利用。果实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累积的硝态氮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003,P〈0.05),说明土壤硝态氮含量过高能够增加果实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在寿光设施蔬菜生产条件下,在农民习惯施氮量基础上减氮30%~50%既可以保证较高产量和较好的果实品质,同时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累积,从产量、肥料效益和土壤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N4处理更具优势,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砂壤质棕漠土上葡萄滴灌施肥的NPK追肥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砂壤质棕漠土上进行了葡萄滴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追肥配比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函数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和解析,得出了葡萄适宜的NPK滴灌追肥用量配比,在葡萄萌芽—开花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0.26:0.12为好,在葡萄果实生长期滴灌追施氮、磷、钾的比例以N∶P2O5∶K2O=1:1.54:1.97较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钾水平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营养液砂培试验技术,研究开花期一次施用不同钾水平营养液处理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番茄植株拉秧时,高浓度钾水平T1 (K+:9 mmol/L)和T2(K+:12 mmol/L)茎粗显著大于对照(K+:6 mmol/L),分别比对照增加10.03%和9.08%;在处理后第8d,T2比T1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4.58%和12.96%,且差异显著;T1单株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65%;T1和T2果实Vc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15.25%和14.46%,T2显著降低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T1显著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1和T2糖酸比分别比对照高9.67%和10.70%.  相似文献   

10.
红壤性水稻土上钾肥运筹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南方红壤性水稻土上K肥用量及基追肥比例对烤烟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追肥比例下,烟叶产量、产值为施K(K2O)量270 kg/hm2最高,315 kg/hm2最低;总N和烟碱含量随K肥用量增加而极显著减少(r=-0.99***,r=-0.97***,P<0.001)。相同K肥用量下,烟叶产量基追肥比3:7 最高,5:5最低: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烟叶含K量随追肥比例增加而显著提高。因此,在速效K含量为130 mg/kg的红壤性水稻土上,选择适当的K肥用量,增加追肥比例,能更好发挥K肥的施用效果,提高烟叶含K 量,改善烟叶品质。本试验以施K量270 kg/hm2,基追肥比例3:7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1.
设施栽培番茄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开展了设施栽培番茄的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上适量施用氮、磷、钾肥均可增加番茄产量,但过量施用会降低其产量;钾肥的增产作用大于磷肥,氮肥的作用较小;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可增加番茄产量,而氮、磷肥配施降低产量。氮、磷(P_2O_5)和钾(K_2O)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19.0、50.4和375.6 kg/hm~2,施肥比例为1∶0.42∶3.16。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规律,增施磷、钾肥番茄硝酸盐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氮、磷肥和磷、钾肥配施可降低番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提高了番茄可溶性糖含量,氮、磷肥和磷、钾肥配施降低了番茄总酸含量,氮、钾肥配施则有增加番茄总酸含量的趋势,氮、钾肥和磷、钾肥配施均可提高番茄Vc含量。氮、磷、钾肥料合理配施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气灌溉温室番茄地土壤N2O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加气灌溉引起的土壤中氧气含量改变势必会影响N_2O的产生和排放。为了揭示加气灌溉对秋冬茬温室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2014年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加气灌溉土壤N_2O排放进行原位观测,研究秋冬茬温室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对加气灌溉的动态响应。试验采用灌水量(充分灌溉、亏缺灌溉)和加气(加气、不加气)的双因素设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加气亏缺灌溉(A1)、不加气亏缺灌溉(CK1)、加气充分灌溉(A2)和不加气充分灌溉(CK2)。结果表明:不同加气灌溉模式下土壤N_2O排放均主要集中在番茄果实膨大期,其他时期排放水平较低。加气和充分供水处理均增加了番茄整个生育期的土壤N_2O排放量,以A2处理最大(120.34 mg/m2),分别是A1和CK1处理的1.89和4.21倍(P0.01),而与CK2处理差异性不显著(P=0.078)。此外,不同灌水水平不加气处理,除N_2O排放主峰值点外,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充水孔隙率(water-filled pore space,WFPS)存在指数正相关关系(P0.05),WFPS在46.0%~52.1%时观测到N_2O剧烈释放。可见,加气灌溉增加了温室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且在亏缺灌溉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评估加气灌溉技术的农田生态效应及设施菜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钾施用水平对番茄营养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辽园多丽”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桶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氮钾水平对番茄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中施氮量和施钾量的增多,番茄叶片和果实中含氮量、含钾量越高。说明氮、钾两种元素可互相促进彼此的吸收,但是,超过一定范围,会降低果实中氮素和钾素的比例。不同氮钾处理对植株磷素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增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番茄植株对钙素和镁素的吸收,土壤中氮素含量的高低对叶片中钙的吸收影响不大,土壤中适当氮水平可促进番茄叶片和果实中镁素的吸收和积累,施氮量过高则降低了果实中钙素、镁素的积累。随着土壤中氮肥和钾肥施入量的增多,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呈升高趋势,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中等钾素处理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猪粪与化肥配比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建  孙瑞娟  陈国安 《土壤》2007,39(5):777-781
研究了猪粪与化肥N配比对苏南地区温室基质栽培番茄(辽宁英石大红)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猪粪N占总N的比例为0%、30%、50%、70%、100%与无肥对照(CK)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纯化肥处理比较,猪粪N显著地增加番茄的茎粗、果枝台数、座果数与茎叶生物量,茎粗与座果数分别增加16.8%~27.4%与32.1%~53.6%,但对番茄的株高、叶片数、第一果枝位高度影响较小.②猪粪处理的番茄产量显著地高于化肥处理,比化肥处理增产26.6E.6%,不同猪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猪粪N增加,番茄前中期果的比例减少、病果率增加,但30%猪粪N处理的番茄不仅产量最高(69.9t/hm2),而且前中期果实的产量与比例也最高(60.7%),是合适的有机无机N的比例.③以腐熟的猪粪与化肥作基肥为主,配合一次追施少量化肥,试验期间仅以水灌溉,能基本满足番茄107天生育期内的养分供应,获得60.7~69.9t/hm2的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生殖生长期弱光对番茄表型特征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以番茄品种“丰收74-560 RZ F1”为试材,分别在花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采收期进行160μmol·m−2·s−1的弱光处理,非处理的生殖生长期光强度均保持在1000μmol·m−2·s−1,通过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评估不同生殖生长期弱光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期或膨大期弱光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结构影响较大,其中花期弱光处理下的番茄植株徒长趋势最突出,且平均单株叶片数和节数最少,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5个和1.6个;膨大期弱光处理后番茄叶片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花期弱光处理后单株第一果穗坐果数较对照降低了53%,其他发育期弱光处理后坐果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花期或膨大期弱光处理后平均单株第一、二、三果穗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发育期弱光处理;(2)与对照相比,各发育期弱光处理导致番茄第一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花期降低25%,转色期弱光处理后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降低15%,但总酸含量提高了26%,导致该处理下番茄果实糖酸比最低;与对照相比,所有发育期弱光处理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降低,以采收期弱光处理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弱光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且不同生殖阶段番茄对弱光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根据不同时期番茄生长特性及其对弱光的响应特点进行针对性补光对设施番茄稳质稳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问题,定位研究减施磷肥对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土壤速效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设施栽培磷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 (CK),2015年设磷肥减量50% (P1)、磷肥减量70% (P2) 2个减磷处理,2016年增设不施磷 (P0) 处理,共3个减磷处理。2016年在膨果期、盛果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根、茎、叶、果干重,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定植前、盛果期和拉秧期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在基础速效磷含量较高 (约220 mg/kg) 的土壤,连续两年减磷70%或一年不施磷肥不影响番茄产量,2015年和2016年番茄产量分别为53.9~55.1 t/hm2和50.2~52.7 t/hm2。各减磷施肥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提高盛果期果实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分配率,降低叶片干物质量、干物质分配率和N、P、K养分分配率。膨果期番茄植株62.8%~65.7%干物质分配于叶片,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83.2~89.9 kg/hm2、10.3~11.1 kg/hm2、75.0~85.9 kg/hm2,此时番茄叶片和茎杆是养分的主要累积部位,茎叶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4%~86.4%、79.4%~83.4%、76.9%~82.3%,番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12∶0.84~0.96。盛果期43.0%~44.6%和37.0%~44.6%的干物质分配于果实和叶片,此时番茄果实和叶片为养分主要累积部位,果实和叶片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6%~86.7%、78.5%~82.7%、81.4%~83.9%,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197~226 kg/hm2、33~37 kg/hm2、200~247 kg/hm2。CK处理番茄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及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减磷处理,可见减施磷肥可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经过两年的减磷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累积量显著降低,但各处理土壤剖面出现磷素向下迁移,膨果期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种植前减少27.0~60.9 mg/kg,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量在11.8~50.1 mg/kg,减磷处理显著降低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量。【结论】在基础磷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上,较农民习惯施磷连续两年减少70%的磷肥用量没有影响番茄产量,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减缓土壤速效磷累积。两年连续减施磷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该研究区域设施蔬菜生产减磷潜力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理施肥与覆盖是渭北果园高产高效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依据当地实际提出了一个优化的施肥覆盖综合措施,并进行了效果验证试验,为其改进和推广提供依据。 【方法】 田间试验于 2012~2014 年在陕西渭北旱塬白水县收水村、可仙村、田家洼村进行。对照采用的农户模式(F)为不施有机肥、果树行间裸露,基肥 N∶P2O5∶K2O 用量为 300∶160.∶120 kg/hm2;萌芽期 3 月 20 日追肥;N∶P2O5∶K2O 用量为 150∶80∶60 kg/hm2。目前的推广措施为增施有机肥 22.5 t/hm2,树盘覆盖黑塑料膜,基肥 N∶P2O5∶K2O 用量为 200∶120∶180 kg/hm2,追肥推迟到膨果期 8 月 10 日进行,N∶P2O5∶K2O 用量为 100∶60∶90 kg/hm2;拟定的优化施肥模式(O)为:树盘四周覆盖黑色塑料膜,树行间种植小油菜覆盖土壤,有机肥增加到 45 t/hm2,氮磷钾用量不变,调整基追比例和追施时间,具体为基肥 N∶P2O5∶K2O 用量为 150∶90∶135 kg/hm2,追肥在 7 月 10 日进行,N∶P2O5∶K2O 用量为 150∶90∶135 kg/hm2。测定比较了三种管理措施不同时期苹果叶片和果实的养分含量及累积量,并分析了果实品质及产量。 【结果】 与现有模式相比,优化模式果树幼果期叶片 N、P、K 含量平均分别增加了 1.4%、8.4% 和 5.9%;膨果期分别平均增加了 5.6%、15.5% 和 8.1%;成熟期平均分别增加了 6.9%、5.9% 和 11.6%。果实对 N、P、K 养分吸收量为优化模式 > 现有模式 > 农户模式,三个果园优化模式管理的果实 N、P、K 养分吸收量较现有模式平均分别增加了 30.1%、31.8% 和 26.5%。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单果重,降低果实酸含量。果实商品率和糖酸比均以优化模式最高,商品率较农户模式、现有模式平均增加 22.2%、17.4%,糖酸比平均增加 42.6%、14.5%。此外,优化模式能显著提高苹果单株产量,三个试验点优化模式较农户模式和现有模式单株产量平均增加 58.7%、28.1%。 【结论】 在现有推广模式的基础上,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到 45 t/hm2,基肥和追肥 N∶P2O5∶K2O 用量调整为 150∶90∶135 kg/hm2,并将追肥时期提前到 7 月 10 日幼果膨大初期,配合树盘覆盖薄膜、行间种植小油菜二元覆盖,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渭北旱地果园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施钾对有些茄科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wto silty loam soils grown with four solanaceous vegetable crops of geggplant(var.serpentinum Bailey),tomato(var.commune Bailey),sweet pepper(var.grossum Bailey) and chilli (var.lengum Bailey),respectively,Each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treatments with from low to high doses,0-450 kg ha^-1 for eggplant ,tomato and sweet pepper,and 0-270 kg ha^-1 for chilli,of K fertilizers in the from of sulfate of potash(SOP) applied together with N and P fertilizers. One CK treatment without K,N and P fertilzers applied and one treatment of K fertilizer in the form of muriate of potash(MOP) applied at the high level(450kg ha^-1) together with N and P fertilizer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s of eggplant,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SOP and MOP,The fruit yields of the tested cro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 of K application.The crops supplied with K fertilizers yielded more stably as the CV% of their yields de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K application,The K fertilizers yielded more stably as the CV% of their yields de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K application,The dry matter and vitamin C contents in fruits of tomato,sweet pepper and chilli,and the sugar content and the titratable acidity level of tomato fruits were increased,and the S/A ratio( ratio of sugar content to titratable acidity) of tomato fruits were decreased by K fertilization,indicating that K fertilization could improve the fruit quality of the solanaceous vegetable crops.However,the high rate of Kfertilizer might lower the dry matter and vitamin C contents of tomato fruits and sewwt pepper fruits.SOP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MOP in increas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eggplant fruits at the high fertilization rate;therefore,the choice of applying SOP may be better for high levels of K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南果梨周年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南果梨干物质积累特征和氮磷钾养分周年动态积累规律,为南果梨优化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12年生南果梨树为试材,采用田间采样和树体分解方法,分别于萌芽后10 d(萌芽期)、 30 d(花期)、 65 d(幼果膨大期)、 100 d(果实膨大或新稍停止生长期)、 130 d(果实着色前)、 155 d(果实采收期)、 185 d(采收后)、 210 d(落叶前)8个生育期,选干周和树高一致的3株树,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分出果实、 叶片、 枝条、 主干、 主根、 侧根、 须根,各器官单独称重,并取200 g左右的鲜样按清水、 洗涤剂、 清水、 1%盐酸、 3次去离子水冲洗、 杀青、 烘干后,电磨粉碎过0.15 mm筛,测定样品中氮、 磷、 钾含量。【结果】1)南果梨周年生育期内,树体干物质当年净积累量为18.4 kg/plant,干物质累积速率出现两次累积高峰,分别是幼果膨大期(0.15 kg/d)和采收期(0.11 kg/d)。2)南果梨树体总氮周年积累量为154.0~301.0 g,新生器官为0~116.2 g,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多年生器官氮积累量为154.0~194.8 g,落叶前达到最高。3)南果梨树体总磷周年积累量为17.1~37.2 g,果实着色前最高。其中新生器官为13.7 g,果实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为17.1~24.9 g,果实转色期最高。4)南果梨树体总钾周年积累量为27.9~174 g。新生器官钾为97.3 g,采收期最高;多年生器官钾为27.6~76.6 g,落叶前最高。5)产量大约为17 t/hm2的12年生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树体当年氮磷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折合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结论】南果梨周年干物质单株积累总量为41.4 kg,当年净积累量为19.7 kg。南果梨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和果实转色到落叶前,分别占47.3% 和47.5%。南果梨从萌芽到落叶前氮、 磷、 钾的单株净累积量分别为146.2、 20.1、 146.1 g,每1000 kg果实经济产量需吸收氮(N)、 磷(P)、 钾(K)5.4、 0.7、 5.4 kg。从开花到果实膨大期和从果实着色到采收后30天对氮吸收分别占总氮累积量的39.0%和49.0%,而磷、 钾的累积从萌芽到开花较快,到果实膨大期磷的累积达67.4%,钾的累积达65.1%,果实膨大期是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