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典型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主要环境因子,初步揭示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与群落重要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为该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的4种典型森林群落(杨桦林、白桦林、臭冷杉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进行群落学调查,采用Rao’s Q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对不同群落和群落整体的功能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利用DPS软件对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对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的4种典型森林群落,就不同层次而言,Shannon-Winner指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排序均为白桦林臭冷杉红松林杨桦林紫椴红松林;Rao’s Q指数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群落排序均为紫椴红松林臭冷杉红松林杨桦林白桦林;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Rao’s Q指数随演替的进行先下降后上升,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就环境因子而言,海拔对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而坡度对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最大。【结论】不同森林群落和植物不同生活型在群落中的地位对评价群落动态及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性有较大影响,不同群落和植物生活型在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不仅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也与群落所处生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et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种进化历史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0 hm2样地中45种木本植物(DBH≥1 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最大树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4种功能性状,采用Srensen指数衡量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半径为10、20、25、50和75 m)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比较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与零模型的差异,进而推断潜在的生态过程。研究表明: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均表现出距离衰减效应,并且随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逐渐降低。2)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均具有非随机的变化趋势。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呈现出先低于随机状态(10~20 m),随后趋于随机(25~50 m),最后又低于随机状态(75 m)的格局。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则由随机状态(10~50 m)逐渐变为低于随机状态(75 m)。表明在中小尺度上(10~50 m),中性过程占主导作用,但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影响;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生境过滤在维持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3)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变化趋势不一致,推测主要是由于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较弱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闽粤栲群落凋落物持水量与其结构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南平市郊林场封山育林近熟期不同坡位闽粤栲群落凋落物持水量与其结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凋落物干重、每公顷凋落物持水量均与乔木层和群落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与灌木层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与草本层优势度关系不密切,均与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各层)和群落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关系不密切;每吨凋落物持水量与乔木层物种数、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乔木层生态优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关系不密切,与各层和群落优势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与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方法】在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地段设立样方,调查了森林植被特征,并运用冠层分析仪测定了森林的冠层结构和光环境特征.【结果】青城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高于灌木层,但两层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差异不明显.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冠层上方的光量子通量(PPFD)显著负相关,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冠层下方PPFD显著正相关.草本层均匀度与冠层孔隙度和开度呈正显著相关,与郁闭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城山常绿阔叶林冠层结构及其引起的光环境变化对草本层的影响较乔木层和灌木层明显,尤其是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更显著.在青城山低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林下光照强度大小是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和演替的重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对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测度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其总体多样性顺序为:原始红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槭树红松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椴树红松林>白桦林.各群落林下总的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丰富度的影响.云冷杉红松林和人工红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草本层,其他6种不同林型中,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都低于草本层.各林型的灌木层与草本层间的均匀度差异不大.通过群落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即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D的累积贡献率达98.945%,基本上反映了原来6个变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栲树次生林的干扰类型及其林分结构特征,为今后南方地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香农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析福建省将乐林场栲树次生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将多样性指数作为快速聚类因子,进行方差检验后划分林分不同干扰类型,分析不同林分类型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1)将乐县栲树次生林与其顶级群落相比,其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小,未达顶级群落状态;2)经分析可将栲树次生林划分为3种干扰类型,即轻度干扰(类型Ⅰ),栲树占6成及以上;中度干扰(类型Ⅱ),栲树占3~5成;严重干扰(类型Ⅲ),栲树占2成及以下。3)不同干扰类型林分的香农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大小排序为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优势度大小排序则相反;角尺度大小排序为类型Ⅰ(0.528 0)类型Ⅱ(0.547 0)类型Ⅲ(0.561 0),大小比数大小排序为类型Ⅰ(0.549 0)类型Ⅱ(0.507 0)类型Ⅲ(0.476 0),混交度大小排序为类型Ⅰ(0.840 0)类型Ⅱ(0.740 0)类型Ⅲ(0.600 0)。【结论】不同干扰类型栲树次生林的林木生长状态中庸,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其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林分趋向于团状分布,混交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功能多样性随氮素添加浓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氮素添加浓度下植物群落的构建以及指导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梯度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植物功能性状(株高、叶氮含量、比叶面积)和3种功能多样性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随施肥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氮素添加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氮含量、植株最大高度和比叶面积可作为氮素添加后的指示性状;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最大植株高度的群落加权性状值(群落中每个物种的功能性状值与其相对多度相乘后的总和)持续增加,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性状值变化较小,叶片氮含量群落加权性状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氮素添加浓度的增加呈现为降低趋势;而功能多样性保持相对稳定,不同氮素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由物种功能性状决定的物种多样性丧失过程可能比群落功能多样性更能直接地反映出氮素添加后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宁夏以及黄土高原同类地区的植被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及植被布局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辽东山区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剖面法和经典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以辽东山区白石砬子森林生态站原始红松林作为对象,按照原始红松林内红松、其他针叶树种以及阔叶树种组成比例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原始红松林Ⅰ(6红松4阔叶)、原始红松林Ⅱ(3红松2其他针叶5阔叶)和原始红松林Ⅲ(3红松7阔叶)3种类型,测定了3种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体积质量、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pH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原始红松林Ⅲ土壤的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平均含量最高,原始红松林Ⅰ土壤的全氮和全钾平均含量最高,原始红松林Ⅱ土壤的水解性氮、体积质量和pH值平均值最高。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等4个土壤养分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土壤全氮。另外,土壤有机碳还与土壤体积质量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辽东山区不同树种组成的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与土壤有机碳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4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演替阶段的划分方法,把哀牢山人工灌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原始常绿阔叶林4种群落划分为演替较早期、演替早期、演替中期和演替后期4个时期,利用植物冠层仪测定了4种群落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从演替较早期到晚期,物种多样性和树种密度逐渐增加,叶面积指数值也逐渐增大,演替较早期叶面积指数最小(2.27),演替晚期叶面积指数最大(5.60)。各个演替阶段的叶面积指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演替阶段内测定的叶面积指数也有较大的标准差(0.35~0.73),说明各群落之间甚至同一种群落内,林冠结构都有较大差异。演替晚期乔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演替中期灌木层叶面积指数最大,早期最小;4个阶段草本层叶面积指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植物叶片是生物环境变化的指示器,研究叶功能性状可以深入探究植物自身的调节机制,为选择适宜的地区树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山学院校园内7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紫楠(Phoebe sheareri)、乌药(Lindera aggregata)、山胡椒(Lindera glauca)、檫木(Sassafras tzumu)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为试材,对其叶片长、宽、鲜重、干重、SPAD值、叶面积及相应的土壤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叶形指数、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比较探究同科不同种间植物叶片功能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各叶功能性状间以及性状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1)紫楠和浙江楠虽在外观形态上表现相似,但紫楠的叶功能性状均值普遍大于浙江楠,且浙江楠种内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CV)为0%~10%;(2)乌药和山胡椒虽同为林下栽培,但乌药叶片SPAD值、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山胡椒,而山胡椒的比叶面积、叶面积却显著高于乌药;(3)檫木属落叶乔木,其变异系数普遍...  相似文献   

11.
鱼蛋白水解物功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研究了 p H值和蛋白浓度对鱼蛋白水解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粘性、发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解产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在 p H2 .0 0~ 10 .0 0的范围内溶解性均大于 94 % ;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冷藏稳定性 ;水解产物的粘性较母本蛋白急剧下降 ,水解产物较原蛋白具有更好的起泡性 ,为初始体积的 3 .4 0~ 4 .3 0倍 ;水解产物无苦味、无鱼腥味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食肉的需求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增长.西方国家对功能性食肉早已开发,并有了迅猛发展,而我国正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本文概述了功能性食肉的开发应用现状,同时指出了功能性食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设置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玉米秸秆(NPKS)和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3种施肥方式,采用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探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小麦和玉米土壤细菌关键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KEGG的二级功能分类,NPKS处理下小麦土壤细菌排泄系统的相对丰度较NPK处理显著提高8.73%,而NPKO处理显著降低了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的相对丰度,降低幅度达到0.90%;NPKS、NPKO与NPK处理间玉米土壤细菌功能相对丰度差异均不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小麦土壤细菌中具有显著差异的三级功能分类数量明显多于玉米土壤细菌。与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土壤细菌的氨基酸糖与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和长寿调节途径的相对丰度和玉米土壤细菌Glioma和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的相对丰度,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土壤细菌突触囊泡循环的相对丰度;NPKO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土壤细菌Cell cycle-Caulobacter、硫胺素代谢和核黄素代谢的相对丰度及玉米季甲烷代谢的相对丰度,但显著提高了小麦土壤细菌碱基切除修复的相对丰度。小麦和玉米土壤细菌均有23个功能基因参与氮循环的KO通路。小麦土壤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SOM和TN显著正相关,与土壤NH+4-N显著负相关;玉米土壤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TN和TP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小麦和玉米土壤细菌具有功能上的多样性,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小麦土壤细菌发挥的代谢作用更为强烈。小麦和玉米土壤细菌的氮异化还原和氮同化还原潜力最高,反硝化潜力和固氮潜力次之,硝化潜力最弱。土壤细菌氮循环功能基因受轮作体系影响,SOM和TN促进小麦土壤细菌氮循环过程,而NH4^+-N对氮循环过程产生负面影响;TN和TP在玉米土壤细菌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贵阳市云岩区的经济发展背景出发,阐述云岩区如何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中心城区的功能,发挥其“增长极”效应,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轴心.重点分析其城市功能发育现状:经济实力居全市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优化提升;二产稳步增长;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并对其未来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把云岩建成贵阳市经济商务中心、现代化物流中心、宜居宜创业的人居中心;贵州省的先进制造技术加工的重要发展基地;集旅游、会展、比赛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城区.  相似文献   

15.
摘要:桑葚,又名桑果,桑椹。鉴于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及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对其功能成份及其开发利用的进展,系统地介绍了桑葚的化学成份、活性物质相关研究、开发利用情况及目前存在问题与展望,旨在为今后桑葚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使用PAML和DIVERGE等软件对金属硫蛋白进行研究,发现哺乳动物MT基因主要受到纯化选择及中性选择作用,而且其在进化历史中曾经受到过正选择作用。同时利用PAML软件检测到了4个受到正选择的氨基酸位点,利用DIVERGE软件检测到5个Ⅰ型功能分歧位点和2个Ⅱ型功能分歧位点。这些正选择位点和功能分歧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金属硫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芸薹属的自交不亲和性受S位点基因控制,其上的SRK基因和SCR/SP11基因是自交不亲和反应中的两个关键因子,另外所发现的其他因子也对自交不亲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影响自交不亲和的功能因子及其分子结构特征和功能,对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分子机制作了进一步阐述,同时对这些功能基因在芸薹属植物甘蓝染色体组上的定位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法对竹叶功能性饮料的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竹叶功能性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竹叶澄清汁400 mL,蜂蜜8%,柠檬酸0.3%,该产品为黄色、澄清液体,可溶性固形物为16,pH 4.6,糖酸比为15∶1。  相似文献   

19.
比较基因组学在后基因组时代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通过不同物种间的基因组序列比较,可以发现生物体中蕴涵的大量生物学信息,其在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比较基因组学的基本理论、应用策略、主要分析步骤及有关分析工具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相关基因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功能基因组学是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全面的分析基因的功能,主要研究技术有差异显示反转录PCR、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系列分析、微阵列、RNA干涉、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综述了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相关基因的表达、抗性候选基因的鉴定、病原菌蛋白质组学、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