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本文对中国访花食蚜蝇物种种类、物种名变化、不同生境物种特征、访花时间、访花频率及访花行为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从扩大研究区域、促进结实及绿色防控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eta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物种进化历史和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的研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群落格局形成的生态学过程。本文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0 hm2样地中45种木本植物(DBH≥1 cm)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最大树高、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4种功能性状,采用Srensen指数衡量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在不同空间尺度(半径为10、20、25、50和75 m)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比较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与零模型的差异,进而推断潜在的生态过程。研究表明:1)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均表现出距离衰减效应,并且随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逐渐降低。2)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均具有非随机的变化趋势。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呈现出先低于随机状态(10~20 m),随后趋于随机(25~50 m),最后又低于随机状态(75 m)的格局。而功能性状beta多样性格局则由随机状态(10~50 m)逐渐变为低于随机状态(75 m)。表明在中小尺度上(10~50 m),中性过程占主导作用,但不能排除生态位过程的影响;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生境过滤在维持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3)功能性状与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格局变化趋势不一致,推测主要是由于功能性状系统发育信号较弱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植物性别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组成及种群进化,同时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为了分析长白山木本植物性别系统分布及其生态关联性,本文调查了长白山不同海拔木本植物206种,对其花部特征、果实类型、生活型、传粉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与记录。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上述特征与植物性别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对比了长白山与其他植物群落木本植物的性别系统的组成,探讨了影响木本植物性别系统组成的因素及其繁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木本植物性别系统中51.9%为雌雄同体、18.5%为雌雄同株、29.6%为雌雄异株,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比例增大,雌雄同体植物比例明显高于北美洲温带森林;灌木与雌雄同体植物显著相关,乔木与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植物显著相关;白色大型单花、两侧对称、虫媒传粉、肉果等特征与雌雄同体显著相关,黄绿色小花组成的花序、辐射对称、风媒或泛化传粉方式、干果等特征与雌雄同株与雌雄异株显著相关。长白山木本植物繁育系统组成与植物种系发生有关,又体现了与昆虫多样性变化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长白山是中国东北最高峰,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山,有"关东第一山"之称,地处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从山下到山顶垂直分布着阔叶林带、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高山苔原带5个景观带,能在几十公里内领略从温带到极地的自然景观,是野生动物天然的栖息地。动物们倚时而动,在大山中自由迁徙。马鹿、野猪、黑熊等在夏季常迁到高海拔地区避暑,冬天大雪封山,它们又到海拔较低、雪层较浅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吃种子、  相似文献   
5.
在BBC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大型自然历史纪录片《美丽中国》中,仅有一种对中国大多数人而言十分生僻的鸟类在长白山出场——commonStonechat黑喉石鹏。黑喉石鹏分布范围广,从非洲稀树草原到欧洲、近东、中亚直至中国东部到西伯利亚均有分布,长白山可能是它们在分布区东北角活动海拔的上限。实际上,对于很多鸟类来说,长白山也是它们分布的边疆。  相似文献   
6.
当长白山森林红松球果落地的时候,野猪、熊和其他动物都拥挤在种子丰寓的区域来享受美餐。食物匮乏时,熊不喜欢其他动物来抢食,于是常发生冲突。尤其野猪,食量大、数最多、消耗大最的种子,是熊最不乐意见到的竞争对手。在长白山,通过初冬雪地留下的足迹,我们常常看到熊与野猪相互驱赶的现场。多数情况下是熊占上风,野猪走开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