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省5个三七主要产区的34株三七圆斑病原菌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 (R. Hartig) Deighton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并对不同敏感性菌株进行了生存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及苯醚甲环唑对所有供试槭菌刺孢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杀菌剂的EC50值分别在0.03~1.91 mg/L、0.18~2.36 mg/L和0.45~2.15 mg/L之间,即该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对高于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低敏感性菌株的致病力和菌丝生长速率与敏感性菌株间无显著差异,说明供试槭菌刺孢菌株在当地均具有较高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药剂 (DMIs) 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甘肃省靖远县3个地区及景泰县3个地区共102株枸杞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及氟硅唑的敏感性,分别就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 种 DMIs 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46 株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整体上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仍表现为敏感,EC50值分别在0.28~1.20、0.11~2.98、0.32~2.84和0.35~3.85 μg/mL之间;而56株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分化,部分菌株疑似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现象,其中,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敏感性最低的菌株EC50值分别为1.63、3.80、6.21和4.74 μg/mL。不同年份间采集的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采集的菌株敏感性相对更低,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0.84 ± 0.03)、(1.23 ± 0.13)、(1.19 ± 0.09) 和 (1.69 ± 0.17) μg/mL,对尖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1.06 ± 0.03)、(2.25 ± 0.15)、(2.43 ± 0.20) 和 (2.85 ± 0.19) μg/mL。不同地区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表现不同,其中靖远县五合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分别为 (0.79 ± 0.12)、(1.28 ± 0.87)、(1.39 ± 1.05) 和 (1.74 ± 1.04) μg/mL,景泰县草窝滩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 (0.28 ± 0.10) 和 (0.46 ± 0.10) μg/mL,对戊唑醇和氟硅唑敏感性最高的胶孢炭疽复合种来自景泰县寺滩乡,平均EC50值为 (0.42 ± 0.16) 和 (0.65 ± 0.09) μg/mL;不同地区间采集的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枸杞炭疽病防治中杀菌剂的合理使用及延缓抗药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并降低小麦的品质。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于2016—2017采集自河南省的107株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范围为0.0128~0.6079 mg/L,符合正态分布,平均EC50值为(0.2239 ± 0.1192) mg/L。因此,这些敏感性数据可以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对苯醚甲环唑与其他7种杀菌剂氟环唑、多菌灵、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及叶菌唑对20株禾谷镰孢菌的log10 EC50值之间的Spearman’s rho (ρ) 相关性分析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叶菌唑之间具有较低水平的相关性,与其他供试杀菌剂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监测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发展和防控小麦赤霉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江苏省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群体对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江苏省7个地区的6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上述4种药剂的敏感性,建立敏感基线,并分析菌株抗性水平和抗性频率。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戊唑醇对供试68株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范围分别为0.03~1.20、0.05~3.48、0.14~1.20 mg/L和0.50~12.30 mg/L;对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53±0.032)(1.00±0.15) mg/L和(0.38±0.024) mg/L。68株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为3.61 mg/L,因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建立敏感性基线要求,故未建立敏感性基线。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均表现为敏感,对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呈现一定的低抗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4.41%和3.03%;对戊唑醇呈低抗和中抗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16.18%和5.88%。该研究为防控江苏省葡萄炭疽病提...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 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从该省11个地市分离的133 株菌株的毒力,通过方差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 μg·mL-1;供试133株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范围在0.032 2~1.882 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488 8 ±0.003 9) 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 81.95% 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将此部分菌株的 EC50平均值为(0.319 3±0.001 8) μg·mL-1 作为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结果均显示,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7.5;各县市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不同,苯醚甲环唑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207 4~0.961 2 g·mL-1 之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倍;梨树褐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苯醚甲环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表明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群体中尽管存在着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但可通过药剂复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 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环唑对2019年从河南省16个地市分离的100株假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环唑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0.002 4~0.505 4μg·mL-1,EC50平均值为(0.109 3±0.095 7)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89株供试菌株位于相应的主峰范围内,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将其EC50平均值为(0.082 1±0.046 8)μg·mL-1作为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市菌株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各地市菌株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50 8~0.296 8μg·mL-1;同一地市菌株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商丘虞城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10.58倍。聚类分析表明: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  相似文献   

9.
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并降低小麦的品质。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于2016—2017采集自河南省的107株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值范围为0.012 8~0.607 9 mg/L,符合正态分布,平均EC_(50)值为(0.223 9±0.119 2)mg/L。因此,这些敏感性数据可以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对苯醚甲环唑与其他7种杀菌剂氟环唑、多菌灵、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及叶菌唑对20株禾谷镰孢菌的log10 EC_(50)值之间的Spearman’s rho (ρ)相关性分析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叶菌唑之间具有较低水平的相关性,与其他供试杀菌剂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监测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发展和防控小麦赤霉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莓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浩  张桂军  毕扬  闫哲 《农药学学报》2019,21(3):279-284
对采自山东省诸城市草莓叶斑病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及鉴定,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确定该病原菌的致病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双苯菌胺等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形态学结合ITS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9种供试杀菌剂中,双苯菌胺对C. cassiicola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平均EC50值为 (0.27 ± 0.18) μg/mL,可作为防治草莓叶斑病的首选药剂;其次为氟环唑、腈菌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戊唑醇,平均EC50值分别为 (0.66 ± 0.21)、(0.85 ± 0.25)、(1.4 ± 1.2)、(1.8 ± 0.3)、(3.8 ± 3.0) 和 (4.5 ± 2.6) μg/mL;而该病原菌对百菌清与代森锰锌的敏感性最低。研究结果可为草莓棒孢叶斑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草莓枯萎病菌对四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明确山东省草莓枯萎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12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四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对12个菌株的EC50值分别在0.1107~1.1670、0.1446~2.2586、0.1307~9.0317和1.1969~60.9270μg·mL-1之间.其中菌株LY002对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较低;ZY002对苯醚甲环唑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LY002的69.10倍;TA005对腈菌唑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LY002的50.90倍;TA002对烯唑醇和TZ004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均较低,而LY001对这两种药剂最敏感.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番茄叶霉病菌异菌脲抗药性突变体的诱导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敏感-乙霉威抗性(BenS-DieR)、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敏感(BenR-DieS)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乙霉威抗性(BenR-DieR)3种类型的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菌株对不同类型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蕃茄叶霉病菌对供试药剂的敏感性与其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及乙霉威的敏感性无关。根据药剂对3类菌株EC50值的平均值, 16种杀菌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腐霉利>乙烯菌核利>异菌脲>戊唑醇>百菌清>嘧霉胺>醚菌酯>代森锰锌>8-羟基喹啉铜>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灭锈胺>烯酰吗啉>烟酰胺>三唑酮;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依次为醚菌酯>腐霉利>百菌清>乙烯菌核利>灭锈胺>8-羟基喹啉铜>异菌脲>代森锰锌>嘧菌酯>烟酰胺>嘧霉胺>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烯酰吗啉。通过紫外诱变共获得17株抗异菌脲突变体,突变频率为4.5×10-7。其中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 17.65%、70.59%和11.75%。这些突变体对腐霉利和乙烯菌核利表现交互抗性,对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DMIs)、QoIs等药剂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亲本菌株在生长、产孢、致病能力等方面也无显著差异,但对渗透胁迫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杀菌剂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百菌清>醚菌酯>啶酰菌胺。进一步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对采自安徽和浙江两省从未使用过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150株山核桃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43( ±0.11) μ g/mL,可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以后的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杨树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及3种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可引起杨树炭疽病的59株胶孢炭疽菌和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9株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37 1~0.130 1、0.102 5~1.680、0.069 1~1.917及3.053~38.59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分别为(0.066 4±0.013 1)、(0.374 1±0.254 8)、(0.681 2±0.442 1)和(19.82±6.200)μg/mL。胶孢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尚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双峰,表明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4株炭疽菌对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三唑酮的最小EC50值和最大EC50值分别相差1.33、13.19、13.66和2.14倍,其中菌株Ca-4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值均大于4 μg/mL。不同寄主来源的胶孢炭疽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s秩相关分析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ρ=0.665 5,Pρ=0.489 6,PP>0.05)。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杨树炭疽病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9—2021年采自河南省11个市的278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丙硫菌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278株禾谷镰孢菌对丙硫菌唑的敏感频率呈单峰且近似正态分布,各菌株EC50值的范围在0.609~3.868μg/mL之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6.35倍,平均值为(1.741±0.690)μg/mL。此外,不同年份的禾谷镰孢菌对丙硫菌唑的敏感性水平无显著差别。2020年菌株最不敏感,平均EC50值为(1.894±0.652)μg/mL,2021年菌株最敏感,平均EC50值为(1.643±0.701)μg/mL。不同地区的禾谷镰孢菌对丙硫菌唑的敏感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济源市的菌株最不敏感,平均EC50值为(2.175±0.632)μg/mL;开封市的菌株最敏感,平均EC50值为(1.137±0.419)μg/mL;焦作市菌株间敏感性差异最大,最大值为最小值的6.21倍,平均EC50值为(2.073±0.68...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河北省梨树褐斑病菌(Septoria piricola Desm)对戊唑醇和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11个地市分离到的133 株病菌菌株的毒力,以及对梨树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了病菌对戊唑醇与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等药剂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戊唑醇对梨树褐斑病菌供试133株菌株的EC50 范围在0.0392~2.0522 μg·mL-1 之间,平均EC50为0.5486±0.0012 μg·mL-1;不同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EC5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2.7~7.4;各县市的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显著,戊唑醇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在0.1639~0.9124 μg·mL-1 之间。将梨树褐斑病菌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吡唑醚菌酯EC50平均值0.2621±0.0014 μg·mL-1、0.2750±0.0017 μg·mL-1分别作为该病菌对上述2种杀菌剂的敏感基线;梨褐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与其对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之间无相关性,与其对环丙唑醇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戊唑醇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可以复配使用,最佳增效配比分别为1∶6和4∶1。田间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30+180 μg·mL-1)、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100+25 μg·mL-1)田间防效与单剂之间差异显著,1次用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5.49%、93.48%,3次用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86.51%、87.40%,3次用药后50 d防效分别为69.02%、70.33%,持效性均明显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黄瓜靶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3年采集分离自辽宁省8个地区的101株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群体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101株黄瓜靶斑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1.062~18.918μg/mL,相差16.814倍,平均EC50值为(7.109±4.578)μg/mL;戊唑醇对上述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624~21.708μg/mL,相差12.367倍,平均EC50值为(9.398±4.944)μg/mL。田间尚未出现对2种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不同地区间黄瓜靶斑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 alternata tangerine 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 brown 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 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L。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 μg/mL和0.367~0.873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 μg/m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油茶炭疽病是我国油茶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从我国油茶主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炭疽病病叶分离病原菌,结合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敏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出的17株油茶炭疽病菌均属于刺盘孢属胶孢复合群(Gloeosporioides complex)真菌,包括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lae、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卡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ahawae、哈锐刺盘孢Colletotrichum horri等。测试的13种杀菌剂中,油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药剂最敏感,平均EC50值为0.035 μg/mL;其次为氟啶胺、多菌灵、咯菌腈、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氟环唑、苯并烯氟菌唑和戊唑醇,平均EC50依次为0.076、0.169、0.202、0.243、0.342、0.490、0.534和1.401 μg/mL;此外,测试的油茶炭疽病菌对嘧菌酯、啶酰菌胺、氟醚菌酰胺和氟吡菌酰胺四种药剂均不敏感,平均EC50值大于100 μg/mL。  相似文献   

20.
对2019年采集自云南省3个滇黄精产区的炭疽病菌进行形态学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0株黄精炭疽病菌对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滇黄精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的40株炭疽病菌可能分别属于炭疽菌属中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博宁炭疽菌C. boninense和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其中果生炭疽菌29株,占总分离菌株的72.5%,为优势病原菌。3种杀菌剂对 40 株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 值分别介于0.028~0.53 mg/L、0.018~2.69 mg/L 和 0.158~2.57 mg/L 之间,即供试菌株对氟啶胺的敏感性高于其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目前,3个滇黄精产区的炭疽病菌尚未对氟啶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