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环唑对2019年从河南省16个地市分离的100株假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环唑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0.002 4~0.505 4μg·mL-1,EC50平均值为(0.109 3±0.095 7)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89株供试菌株位于相应的主峰范围内,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将其EC50平均值为(0.082 1±0.046 8)μg·mL-1作为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市菌株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小,各地市菌株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50 8~0.296 8μg·mL-1;同一地市菌株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商丘虞城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10.58倍。聚类分析表明:河南省假禾谷镰孢菌对氟环唑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  相似文献   

2.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 μg/mL,平均EC50值为 (0.33 ± 0.29) 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 (97.37%) 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 ± 0.24)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50值在0.10~0.42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19 ± 0.12) 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50都在7 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醚菌酯对假禾谷镰孢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对2019年从河南省13个地市分离的50株假禾谷镰孢的毒力。两种方法结果表明,醚菌酯对供试50株菌株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127 3~3.070 9 μg·mL-1和0.001 3~0.070 9 μg·mL-1,平均EC50值为(1.304 1±0.804 2)μg·mL-1和(0.017 4±0.017 0)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两种方法分别有80%(40株)和70%(35株)的菌株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1.135 2±0.531 2)μg·mL-1和(0.011 4±0.006 3)μg·mL-1,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县市的假禾谷镰孢对醚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值变化范围为0.545 2~2.156 4 μg·mL-1和0.001 9~0.036 7 μg·mL-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假禾谷镰孢对醚菌酯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小麦种子与醚菌酯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处理可以起到一定防治效果,0.42 μL AI/2g处理防效最高,防治效果可达50.33%。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假禾谷镰孢对醚菌酯的敏感性监测提供信息,同时为醚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可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并降低小麦的品质。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于2016—2017采集自河南省的107株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范围为0.0128~0.6079 mg/L,符合正态分布,平均EC50值为(0.2239 ± 0.1192) mg/L。因此,这些敏感性数据可以作为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通过对苯醚甲环唑与其他7种杀菌剂氟环唑、多菌灵、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及叶菌唑对20株禾谷镰孢菌的log10 EC50值之间的Spearman’s rho (ρ) 相关性分析发现:苯醚甲环唑与叶菌唑之间具有较低水平的相关性,与其他供试杀菌剂之间无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监测河南省禾谷镰孢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发展和防控小麦赤霉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新型吡啶酰胺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小麦赤霉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氟唑菌酰羟胺对湖北省6个地区106株禾谷镰孢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及其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氟唑菌酰羟胺对106株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 (0.018 0 ± 0.209 0) mg/L,平均值为 (0.072 8 ± 0.025 9) mg/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 (0.052 7 ± 0.473 2) mg/L,平均值为 (0.176 0± 0.059 6) m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因此可分别将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初步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抗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未表现出抗性。田间试验显示,氟唑菌酰羟胺有效剂量200 g/hm2处理的防效 (超过90.0%) 显著高于对照药剂氰烯菌酯600 g/hm2的防效 (78.0%),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在127%~135%之间。经氟唑菌酰羟胺处理后,小麦籽粒中由禾谷镰孢菌产生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的含量比空白对照降低了55.09%。研究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禾谷镰孢菌呈现出较高的室内活性且田间防效优越,同时还能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及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作为生产中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或后备药剂,同时也可考虑用作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治理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6.
以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主要病原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经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解假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咯菌腈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河南、河北、山东的108株假禾谷镰刀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假禾谷镰刀菌的EC50为0.088~0.929μg/mL,EC50均值为(0.471±0.181)μg/mL;敏感性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W=0.988,P=0.437>0.05),所以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471μg/mL定为假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敏感基线;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50为0.015~0.961μg/mL,EC50均值为(0.384±0.219)μg/mL,敏感性分布不符合连续单峰的正态分布;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EC50为0.029~0.354μg/mL,E...  相似文献   

7.
由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R. Hartig) Deighton引起的圆斑病是危害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中药材三七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槭菌刺孢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5株槭菌刺孢对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和戊唑醇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病原菌对这5种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和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别在0.04~3.81、0.18~6.72、0.08~7.75、0.44~11.38和0.46~29.85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呈连续单峰频次正态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99±0.64)、(1.77±0.97)、(2.37±1.39)、(2.61±1.48)和(3.18±1.58)μg/mL,供试菌株群体中已出现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且供试菌株对这5种DMIs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10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5748±0.0133 μg/ml和 < 1.4μg/ml。而对5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则分别为9.2375μg/ml和 > 10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5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EC50分别为282.6 μg/ml和 > 2 00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菌对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药剂 (DMIs) 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甘肃省靖远县3个地区及景泰县3个地区共102株枸杞炭疽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及氟硅唑的敏感性,分别就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 种 DMIs 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46 株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整体上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仍表现为敏感,EC50值分别在0.28~1.20、0.11~2.98、0.32~2.84和0.35~3.85 μg/mL之间;而56株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则出现了不同程度分化,部分菌株疑似已出现敏感性下降现象,其中,对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和氟硅唑敏感性最低的菌株EC50值分别为1.63、3.80、6.21和4.74 μg/mL。不同年份间采集的枸杞胶孢炭疽复合种和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采集的菌株敏感性相对更低,4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0.84 ± 0.03)、(1.23 ± 0.13)、(1.19 ± 0.09) 和 (1.69 ± 0.17) μg/mL,对尖孢炭疽复合种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1.06 ± 0.03)、(2.25 ± 0.15)、(2.43 ± 0.20) 和 (2.85 ± 0.19) μg/mL。不同地区枸杞炭疽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表现不同,其中靖远县五合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敏感性最低,平均EC50值分别为 (0.79 ± 0.12)、(1.28 ± 0.87)、(1.39 ± 1.05) 和 (1.74 ± 1.04) μg/mL,景泰县草窝滩镇的胶孢炭疽复合种对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敏感性最高,平均EC50值为 (0.28 ± 0.10) 和 (0.46 ± 0.10) μg/mL,对戊唑醇和氟硅唑敏感性最高的胶孢炭疽复合种来自景泰县寺滩乡,平均EC50值为 (0.42 ± 0.16) 和 (0.65 ± 0.09) μg/mL;不同地区间采集的尖孢炭疽复合种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则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枸杞炭疽病防治中杀菌剂的合理使用及延缓抗药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樱桃黑斑病菌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群体(n=103)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评价了该药剂对A. alternata菌株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及其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3株A. alternata菌株群体的EC50值在0.027~1.175μg/m 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36±0.101)μg/m 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现单峰曲线,该平均EC50值可作为樱桃A. alternata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进一步分析发现,琥珀酸脱氢酶中的铁硫蛋白(SDHB)和两个嵌膜蛋白(SDHC和SDHD)亚基未发现与敏感性差异有关的氨基酸突变。氟唑菌酰羟胺对樱桃A. alternata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且对樱桃黑斑病的保护作用防治效果强于治疗作用防治效果。这些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樱桃黑斑病及其他病害管理上的推广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2–2014年采自我国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省份的100株小麦赤霉病菌对叶菌唑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药剂驯化获得叶菌唑抗性突变体,研究了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及CYP51基因序列和表达量.结果表明:叶菌唑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0.04~0.51μg/mL,平均EC50值为(0.18±...  相似文献   

12.
为监测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三唑酮对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169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值在0.82~12.62 μg/mL之间,敏感性差异达到15.39倍,平均EC50值为 (3.33 ± 1.91)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169株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部分供试菌株的EC50值已超出敏感性基线范围;39.6%的菌株(67株)集中位于敏感性频率分布图主峰范围内,呈近似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 (1.78 ± 0.44) μg/mL;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与聚类分析均表明,不同地区菌株对三唑酮敏感性差异不明显,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与菌株来源的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河南省各地市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抗药性倍数和频率不同,可以据此指导各地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重要的土传病害,并且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明确中国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对2019年从河南省6个地市分离的105株假禾谷镰刀菌F. pseudograminearum 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LSD)和SPSS聚类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分析了咯菌腈与这两种杀菌剂毒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供试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2400 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EC50值范围在0.0027~0.0470 μg/mL,敏感性差异达17.41倍;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平均EC50值为(0.0263 ± 0.0101)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县市的小麦假禾谷镰刀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50~0.0335 μg/mL,其中咯菌腈对郑州中牟的敏感性最低和最高菌株的EC50值相差16.78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对咯菌腈敏感性差异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关联性。多菌灵和戊唑醇对病菌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 (0.7881 ± 0.3153) μg/mL和(0.0886 ± 0.1453) μg/mL。病菌对咯菌腈与其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温室防效结果显示,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2020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75.0 μg/g)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8.00%,2021年 (咯菌腈有效成分为50.0 μg/g)的防治效果可达到63.69%。本研究结果可为咯菌腈在小麦茎基腐病防治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为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蔓延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带来极大威胁.为了解河南省假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多菌灵对2019年从河南省8个地市分离的90株假禾谷镰刀菌的毒力;分别通过方差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病菌毒...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对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不同发育阶段的毒力,并建立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福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6个代表性菌株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价了苯醚甲环唑对该病菌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0株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果生炭疽菌菌丝生长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效果较强,而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弱,其平均EC50值分别为(0.33±0.03)、(2.61±0.26)和(29.87±1.31)μg/mL。160μg/mL的苯醚甲环唑对梨果生炭疽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和79%,而1000μg/mL的多菌灵则分别为51%和23%。来源于中国南方主要梨产区的120株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均表现为敏感,EC50值范围0.27~1.12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偏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0.59±0.02)μg/mL可以作为我国南方主要梨产区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基线。本研究结果为监测梨果生炭疽菌对苯醚甲环唑的田间抗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梨产区应用该药剂防治炭疽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主要致病菌,氟唑菌酰羟胺 (pydiflumetofen) 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DHI) 类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从江苏和浙江两省不同地区分离鉴定出100株藤仓镰孢菌,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建立了藤仓镰孢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基线,测定了该药剂对藤仓镰孢菌的生理影响及其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100株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的范围为0.0125~0.1118 μg/mL,平均值为0.0503 (± 0.0029) μg/mL;对100株藤仓镰孢菌孢子萌发的EC50值的范围在0.0001~0.0245 μg/mL之间,平均值为0.0038 (± 0.0005) μg/mL。用0.05 μg/mL (EC50值) 或1.3 μg/mL (EC90值) 的氟唑菌酰羟胺处理藤仓镰孢菌菌丝体后,菌丝体顶端分支增多、产孢量下降、细胞膜和细胞器 (如线粒体) 受损、细胞内含物渗漏增加,胞外多糖产量无变化,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10、15和20 g的剂量拌种处理100 kg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7%、98.60 %和100%。研究结果说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藤仓镰孢菌高活性,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