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原料处理。选优质黄豆倒入缸或池中浸泡2小时左右,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内蒸熟。2.接种。黄豆熟料呈红棕色,略有豆香味,冷却后均匀拌入4%米曲精菌种。3.制曲。将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于竹篾簸箕中,厚2~3厘米,送入30~35℃室温的室内制曲。经过10小时料温上升后通风,将料温下降至32~36℃,  相似文献   

2.
<正>小企业、小作坊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生产出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合格酱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小型酱油厂用豆类、麸皮、豆饼等杂粮,采用科学方法制曲、发酵,生产合格酱油的方法介绍如下。一、制曲1.摊场与接种。①摊场:水泥摊场须高出地坪20~30厘米,宽度不少于2米,长度不短于6米。摊场周边要设置  相似文献   

3.
1.把生长成熟的1.5米长的真菰(茭自),连叶带茎用切割机切成2~3厘米长小段,用洗净机洗去尘土,用干燥机进行干燥(热风干燥法)。然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840微米),以利于发酵。2.加原料量3~5倍的水,搅拌均匀后静置1~2小时,于120℃温度下灭菌20分钟后,冷却至30~35℃。冷却时防止外界杂菌混入。3.冷却后接种纤维素分解菌,令其进行发酵。所用菌种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一种"发酵曲霉",接种量为原料量  相似文献   

4.
1播种二次发酵结束后通风,当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各层,上下翻透抖松。若培养料偏干,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若培养料偏湿,将料抖松,加大通风,降低含水量。整平料面,料层厚度20cm。当料温稳定到28℃左右,外界气温在30℃以下时,撒播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2发菌播种后2~3天保持以高湿为主,促进菌种萌发。若料棚温超过28℃,适当通风降温。当菌种已  相似文献   

5.
筛选的2株解磷菌株(草酸青霉Mo-Po菌株和黑曲霉An M菌株)能通过固体发酵腐熟烟草废弃物和制备功能生物菌肥。以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和发芽指数为指标,优化Mo-Po、An M复合发酵烟草废弃物的适宜培养基为70%烟草废弃物,30%草炭,水分含量35%,pH值6.5;An M、Mo-Po菌种混合的适宜比例为2∶1;适宜接种量为基质重量的0.75%。在此优化条件下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为6 d,发酵终产物的发芽指数大于99%,烟碱含量为0.19%,An M、Mo-Po菌株孢子总量达6.7×1010个/g。  相似文献   

6.
邓衍领 《新农业》2005,(8):51-52
料堆建成后,堆温开始上升。当料堆25厘米深处料温达60℃~75℃,并持续4~6小时后进行翻堆。翻堆要求抖松草料、散发废气,提高料堆透气性。同时,草料里、外、上、下对调,原料发酵均匀。此时料堆宽度应缩小到150厘米左右,仍堆成原状。如发现局部料偏干,在翻堆过程中喷水。翻堆后料温重新上升,当达到60℃~75℃,保持4~6小时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3次,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7.
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菌种、接种量选择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了高产多肽发酵豆粕的制备工艺,得出一套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各菌种的最佳接种量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X2、X3、X4均接种0.6%,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revisiae)Y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Z均接种1%;最佳发酵基本条件为:豆粕粒度40目、发酵起始温度40℃、料水比1∶1、初始pH值为7、糖蜜添加1%、物料厚3.5cm、发酵时间48h。  相似文献   

8.
<正>一、菌丝生长缓慢、细弱、吐黄水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菌种生长力差或接种后料温低于28℃,致使接种后吃料慢,生长纤细;二是养菌后期袋内料温超过30℃,菌丝内细胞质受高温影响,细胞壁胀破,细胞中营养液流出(表现为吐黄水),如再持续高温,菌丝会萎缩死亡。预防这种情况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选用生命力强的菌种,抢温接种,接种后前7天注意室内加温,使袋内料温不低于28℃;二是在养菌  相似文献   

9.
一、原料配方    (1)黄豆50公斤,面粉2公斤,米曲精15克,原料与盐水比例1∶1.8.    (2)香山柰10克,陈皮5克,公丁香3克,砂仁4克,香排草2克,白酒250克,红砂糖2000克.    二、工艺流程    黄豆→浸泡→蒸煮→接种→制曲→洗霉→第一次发酵→沉淀→灭菌→过滤→检验→成品.    三、工艺操作    1.原料处理选优质黄豆倒入缸或池中浸泡2小时左右,洗净沥干送入蒸料锅内蒸熟.    2.接种黄豆熟料呈红棕色,略有豆香味,冷却后将4%面粉和0.3%的米曲精菌种混合均匀拌入.    3.制曲接种翻拌均匀的豆料分装于竹篾簸箕中,厚2~3厘米,送入30~35℃室温的室内制曲.经过10小时料温上升后通风,将料温下降至32~36℃,最适温度为33℃.经过16~18小时,米曲霉孢子发芽和菌丝繁殖时应用手翻搓一遍(称为翻曲).以交换新鲜空气散发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再经过7~8小时翻第二次曲.经过74~80小时后,待曲料疏松、孢子丛生、无夹心、具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时,即为成曲.    4.洗霉将黄豆曲分装于竹筐内放入水中洗去孢子.洗涤后的黄豆曲以表面无菌丝、豆身油润不脱皮为佳.    5.第一次发酵将洗霉后的黄豆曲在竹篾簸箕中堆积(上盖纱布或塑料薄膜)6~7小时,待白色菌丝逐渐长出、料温适中、豆粒有特殊的清香味时,即可进入第二次发酵.    6.第二次发酵将第一次发酵后的豆曲和上述配方的香料中药材、白酒等原料,按前述黄豆原料的比例加入缸,灌入23℃盐水(原料与盐水比例为1∶1.8).经过3个月天然日晒夜露,即为成熟酱醪.    7.淋油将成熟的酱醪装入可过滤陶缸或瓷砖池中,分2次对入盐水浸泡淋油.淋出的酱油汁液液黏、色泽红棕、味道香甜.    8.配制成品淋出的油经10~20天日光曝晒、沉淀、加温灭菌、过滤及检验合格后,即为成品五香黄豆酱油.  相似文献   

10.
棒式栽培香菇,小袋规格17厘米&#215;30厘米,可装干料0.35~0.5千克,大袋规格17厘米&#215;65厘米,可装干料1.25千克。 接种室要求干净,密闭性好。接种前每立方米用36%甲醛17毫升,高锰酸钾14克熏蒸10小时。熏蒸前将菌种、接种工具、鞋、无菌包等放入接种室内一起消毒,或用烟雾剂作空间消毒。  相似文献   

11.
以木聚糖酶活性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及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等对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芯=5:3)、(NH4)2SO4 1.0%、KH2 PO40.2%、CaCl2 0.1%、MgSO40.1%、聚山梨酯400.4%(均为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料水比例1 g:1.7mL;最优培养条件为三角瓶体积150 mL、接种量1.0%(孢子悬液,孢子浓度5×107个/mL)、pH值7.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5 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性达27638.71IU/g.  相似文献   

12.
1.播种方法:播种方法以“汉堡”式播种为最好,菌种用量为每平方米2瓶。方法是:床基两边各留10厘米左右不铺料,床基上撤播总量的20%左右的菌种,上铺料厚约20厘米,稍压实使之为14厘米,将菌种总用量的30%左右撒播到料面,上面再铺一层料,稍压实使之总厚度为30厘米,将剩余菌种的2/3撒到料表,采用“手抓法”使之沉入料内约3~5厘米深处,其余1/3菌种撒到料面,并随即用木板将料面压平。  相似文献   

13.
丁湖广 《新农业》2006,(10):51-51
3.接种培养 待料温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器接入菌种,每瓶菌种可接30~40袋(瓶)。接种后及时把菌袋移入干燥、阴凉、避光条件的室内养菌。菌袋培育期初秋常会出现高温气候,因此要及时观察袋温、堆温、室温的变化,做好疏袋散热,遮阳避光,防止高温为害菌丝体。  相似文献   

14.
人工发酵生产臭冬瓜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人工发酵生产臭冬瓜的工艺研究,通过对20种菌种组合方式的试验,最终得到两种可以产生理想气味且气味能够保持的组合,分别为:(1)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异常汉逊酵母分别按2%(V/V)的接种量接种;(2)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极小棒杆菌分别按2%的接种量接种并发酵3 d后,再分别接入2%(V/V)的异常汉逊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通过正交试验选取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短小芽孢杆菌、腐败希瓦菌、异常汉逊酵母各自按照2%(V/V)的接种量接种于含2%(V/V)豆豉汁和1%(W/V)氯化钠的液体冬瓜发酵基中,30℃发酵10 d后,在发酵体系中投入能够被发酵液覆盖量以下的冬瓜块,继续30℃发酵10~15 d.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槽式堆料发酵的方式,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牛粪为氮源,探讨接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秸秆堆腐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微生物菌剂有利于促进玉米秸秆堆体温度的迅速升高,其中T1(有机肥发酵剂)和T2(菌剂A)处理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71.1和70.1℃;除对照T0(未使用菌剂)处理随时间推移pH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处理pH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EC值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初始值相比,在堆腐发酵60 d时,T1处理EC值降低最多,可达40.4%;各处理堆料的E4/E6值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接种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不同处理的发芽指数(GI)均呈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堆腐60 d时,T1和T2处理GI均超过90%,筛选出2个适宜宁夏地区玉米秸秆腐熟发酵的菌剂。  相似文献   

16.
1培养料将种过平菇的废料捣碎、摊开曝晒.每100千克平菇废料,配生石灰3~5千克、磷肥1千克、麸皮5千克、石膏1~1.50千克.含水量以手抓一把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而不下滴为宜.将拌好的料做成底宽1.50米、顶宽和高各1米、长度不限的堆.每隔1米用尖木棍扎洞至堆底,然后覆农膜.每天早晚测料温,当料温升至60℃时,保持48小时后进行第1次翻堆.复堆后重复以上过程.发酵完毕后,在料中加0.10%的多菌灵,拌匀后铺料播种.  相似文献   

17.
1 栽培季节 该菌适温范围广 ,菌丝可在 1 0 - 35℃的环境中生长 ,最适温 2 0 - 2 8℃ ;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在 1 0 - 30℃ ,最适温 1 5- 2 5℃。因此除最冷和最热的一、二个月外 ,一年四季都可栽培。2 原种和栽培种的配备 原种和栽培种都可以用以下配方 :棉籽壳 90 %、玉米蕊 (或草粉 ) 8% ,碳酸钙 1 %、石灰 1 %、加清水至含水量 60 - 65% ,装瓶或装袋 ,用高压 1 4.7× 1 0 4 Pa灭菌 2小时 ,冷至室温后接种 ,于 2 5- 2 8℃培养。3 栽培方式3.1 熟料栽培 :料袋制作 :棉籽壳 90 %、玉米粉 8%、过磷酸钙1 %、石灰 1 % ,加水至含水量 6…  相似文献   

18.
庄一龙 《农家致富》2005,(21):33-33
一、播种后菌种不吃料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重新拌料(灭菌)接种。(2)发菌时产生烧菌.菌种已死亡: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3)培养料杂菌污染严重: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4)发菌温度过低:采取加温、堆积、覆盖等措施提高料温。(5)菌种退化、老化:重新拌料(灭菌)接种。  相似文献   

19.
类芽孢杆菌F53菌株(Paenibacillus elgii)经5种单一固体基质、组合固体基质及正交试验的发酵,分析各发酵处理含有的芽孢量和抑制黄萎病原孢子萌发的效果.结果初筛出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方为麸皮:豆粕:玉米粉比为2∶1∶1;发酵温度、料水比、pH值、接种量等对菌株产芽孢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在固体发酵条件下,芽孢的产生数量与抑菌物质的积累呈正比,以温度为35℃,料水比为1∶1.4,pH值为7.0,接种量为10%为菌株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22~26℃,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要求通风良好,黑暗或弱光。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3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接种后7~10天,菌丝向料内蔓延,袋温逐渐升高。将室温控制为25~27℃。过7天开始翻堆,以后每7~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