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猪场存在的问题2011~2012年猪场出现断奶仔猪成活率低,而且断奶之后的猪群出现呛毛消瘦、关节肿大、干咳、腹式呼吸、感冒流涕、发热厌食、多发性浆膜炎等临床症状,结合公司实验室做病理分析,发现造成疾病是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胸膜肺炎、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1副猪嗜血杆菌(HPS)副猪嗜血杆菌现已在全世界猪群广泛存在,给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国内养殖场呈上升趋势、受到猪场广泛的关注,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辽宁某猪场发生的一例关节肿大、呼吸困难、皮肤发紫等临床症状并死亡的仔猪进行临床剖检观察、采集新鲜病料在实验室开展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检测,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病例为经典猪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进一步对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噻呋、羧苄西林、头孢唑啉、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该例病例的诊断与检测结果为该场有针对性防控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条件性致病菌,该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被称为猪群免疫能力的"指示灯"。当猪场存在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疾病以及严重的霉菌毒素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加大养殖户的损失。对此,笔者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进行介绍,共同交流。1临床症状主要感染4~8周龄的断奶仔猪以及10日龄左右的乳猪,尤其刚断奶的仔猪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连云港市海州区某猪场发生以断奶仔猪消瘦、发热、呼吸困难、双耳发紫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针对单一疾病治疗,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后将病猪血液及部分组织器官送到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诊为猪蓝耳病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猪场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津部分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流行情况,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9个规模猪场的178份猪血清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抗体检测,对采自8个规模猪场的166份猪血清样品进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8.54%(33/178),其中断奶仔猪和保育阶段猪阳性率为23.58%(25/10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率为21.08%(35/166),其中断奶仔猪阳性率为20.93%(9/43),育肥猪阳性率为27.66%(13/47),种猪阳性率为21.62%(8/37)。说明天津地区部分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6.
<正>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猪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病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主要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主要侵害4~8周龄的断奶仔猪。2016年3月24日,河北省某检测中心接到附近某猪场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1病例情况河北省某原种猪场饲养基础母猪1 200头,仔猪转到保育舍后陆续发病,保育猪发病后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7.
<正>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因该病毒可导致免疫抑制,常与其他病毒、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使其危害由原来的母猪流产型转为仔猪呼吸道肺炎型,对仔猪危害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为革兰氏阴性菌,健康猪鼻腔也可能存在副猪嗜血杆菌,但该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各种应激因素如气温突变、空气污染、转群、断奶以及其他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可诱发此病。副猪嗜血杆菌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物传播,带菌猪和病猪是主要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10日,江西省吉安某猪场保育猪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进行性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消毒、隔离、针对性治疗等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该猪场现有存栏生产母猪300多头,自繁自养。保育猪和部分哺乳仔猪出现关节肿大,少量中  相似文献   

9.
一、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本病的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临床症状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爬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在实际养猪生产中PCV2可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0%~30%,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该病或仔猪感染时病死淘汰率高达40%以上,猪圆环病毒病现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继猪蓝耳病之后新发现的造成猪场重大损失的一种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成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断奶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在我国普遍流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3)
为了解山东省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PCR检测的方法对20家规模化猪场疑似发病猪进行检测;最终分离鉴定到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5%。对分离的副嗜血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调查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在山东省规模化猪场广泛流行,并且普遍存在与猪萎缩性鼻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情况,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PCV2与仔猪先天性颤抖、呼吸道综合症、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症、增生性肠炎等疾病都有重要关系。在实际养猪生产中PCV2感染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0%~30%,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该病时仔猪死淘汰率高达40%以上,猪圆环病毒现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继猪蓝耳病之后新发现的造成猪场重大损失的一种传染病。副猪嗜血杆菌(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1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多发生在断奶仔猪以及保育猪身上。对猪的关节部位会产生很大的损伤,使得病猪关节部位有纤维性分泌物出现,对养殖者的经济利益造成很大的威胁,应该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1病因副猪嗜血杆菌普遍存在于猪的生长环境当中,即使是健康猪的鼻腔以及呼吸道内都有该种病菌存在。一般的猪只要保证正常的饮食和免疫力,此菌不会对猪构成任何威胁。一旦猪没有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免疫力低下时就  相似文献   

14.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多种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也称革拉泽氏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有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威胁的地区,更容易发生。以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1流行特点(1)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各血清型菌株致病力有较大差异,交叉免疫力交叉。因此,疫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入冬以来,我县某养殖户饲养的124头2月龄左右仔猪相继发病,发病48头,经综合诊断为猪副嗜血杆菌病,死亡4头,其他治愈。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革拉瑟氏病。入冬以来,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由于有些养殖户饲养管理技术调整不当,加之去年很多猪场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侵袭之后,猪群免疫功能大为下降,使猪副嗜血杆菌病日趋流行,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表现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一般为39~40℃,个别病猪可达到41~4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食,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河南省鄢陵县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育肥猪发生疫情的原因,对该猪场病猪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该猪场分离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经鉴定为4型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榆林市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2月22日以来,榆林市某养猪场猪只出现高热、拉稀、全身点状出血、死亡等症状。通过现场调查、病死猪的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测,初步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为主的临床发病。对病死猪剖检可见到肾脏肿大并有针尖样出血点,心包积液呈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液炎。对5头仔猪进行病原检测发现,4头仔猪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统计发现,该猪群母猪和肥育猪的发病率为27.3%,仔猪发病率为80.6%,仔猪病死率为89.2%。仔猪的发病风险是母猪和育肥猪的11.07倍(95%CI:2.6941~45.50),建议猪场加强饲养管理,适时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2017年3月,某猪场发生了一起疑似口蹄疫病毒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严重疫情。主要以哺乳仔猪关节肿大、呼吸困难、体表皮肤苍白为主要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确诊为猪口蹄疫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通过按国家处理一类动物疫病的要求采取紧急处理与防控措施,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份至2010年6月份,广西贵港市、北流市和南宁市3个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陆续出现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心包炎和腹腔炎等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症状,部分病猪发生死亡,为了研究其病原,试验应用PCR技术对病猪肺渗出物和关节液提取的DNA模板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引起广西省3个规模猪场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症状的病原是猪鼻支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