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了建立适用于本地区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针对本地区小反刍兽疫病毒N基因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来自疫源地的不同病料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病料的可选择性较多,对检测到的阳性条带通过测序分析,发现流行毒株与陕西毒株基因型差异不明显。该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利于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为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21日,陕西省榆林市某养殖场的蛋鸡出现异常死亡。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该起疫情为H7N9流感疫情。为找出引发疫情的可能原因,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疫情的三间分布,分析发病的风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场饲养规模较大,共有8栋鸡舍,饲养4.5万只蛋鸡;疫情暴发突然,病程仅为5 d;蛋鸡死亡2.2万只,死亡率为48.9%;疫情具有明显的场内传播规律,从靠近鸡场入口的鸡舍逐渐向内蔓延;产蛋高峰期蛋鸡的发病风险是雏鸡的37.458倍,差异显著(P0.05);所分离毒株的HA基因裂解位点有4个氨基酸插入,为变异株;该起疫情可能是通过运输淘汰蛋鸡的车辆、野鸟、饲料和饮水,以及调入雏鸡等途径引入的。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发布了封锁令,划定了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在疫区采取了扑杀、无害化处理、关闭疫区内所有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等控制措施。采取以上处置措施后,疫情得以快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榆林市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2月22日以来,榆林市某养猪场猪只出现高热、拉稀、全身点状出血、死亡等症状。通过现场调查、病死猪的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测,初步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为主的临床发病。对病死猪剖检可见到肾脏肿大并有针尖样出血点,心包积液呈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液炎。对5头仔猪进行病原检测发现,4头仔猪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统计发现,该猪群母猪和肥育猪的发病率为27.3%,仔猪发病率为80.6%,仔猪病死率为89.2%。仔猪的发病风险是母猪和育肥猪的11.07倍(95%CI:2.6941~45.50),建议猪场加强饲养管理,适时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准确把握抽样科学性、监测准确性和精确性,科学选定试验目标群,规避试验选择性偏倚,系统地对榆林市布鲁菌病(下称布病)流行率、风险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实施基于风险的布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布病群体流行率为27.42%,个体流行率为0.934%;2016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布病群体流行率为14.09%,个体流行率为0.21%。陕北白绒山羊布病发生相关的诸多假定风险因素中,外购混养的饲养模式、随意丢弃流产物、产羔地不严格消毒、近1年内有羊只引进、生产区与生活区不分离、2011年以后的新建养殖场等因素是布病发生的核心风险因素(P0.05)。通过风险因素研究成功构建了陕北白绒山羊布病发生的预测模型,对探索有效的布病防控模式和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榆林是布鲁菌病的老疫区,其传播流行影响着家畜优良品种的改良与推广,阻碍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并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的陕北畜间布鲁菌病控制净化模式,为确保榆林地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疫病渐进式控制路径(PCP)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高级顾问John Edwards率先提出,这种方法包含了描述疫病流行区域风险管理的5个渐进式阶段,且为每一个阶段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可用于衡量疫病风险管理进程,旨在提供一种在申请无疫认可前需要完成的风险测量和风险管理的路径。榆林地区以点为突破口,结合PCP,通过先进的流行病学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的陕北畜间布鲁菌病控制净化模式,以提高羊饲养效益,促进陕北羊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阻断ELISA抗体试剂盒检测陕北白绒山羊体内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探索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比较3种常用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评价不同免疫方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测定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在榆林地区临床应用的安全状况、免疫效果、免疫抗体持续期。结果显示,疫苗临床使用安全,72日龄后羔羊母源抗体的平均阻断率降低,阳性率较低,适合首免,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与阻断ELISA结果阳性率差异显著,按照说明书剂量皮下1倍剂量、2倍剂量或肌肉注射接种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免疫接种14d后均能产生较高水平抗体,免疫期至少可达67周。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制定陕北白绒山羊制定合理的小反刍兽疫免疫程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适用于基层养殖场快速、可视化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PPRV F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为靶序列,设计一组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反应条件(时间、温度)和反应体系(dNTP、Mg2+、甜菜碱浓度),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最后用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R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在65℃时反应45min即可获得清晰的梯状条带;扩增物经10×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染色,紫外线照射之后即可直接判定结果;灵敏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检出的PPRV核酸的最低浓度为8.63ng/mL,与常规RT-PCR方法相比,灵敏度增高100倍;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山羊痘病毒(GTPV)、羊支原体(Mccp)、羊口疮病毒(ORFV)均无交叉反应;对16份临床样品RNA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传统RT-PCR检测结果一致。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均好,可用于临床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2018年3月11日,陕西省榆林市某养羊户报告该场出现大量羊只死亡。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成立专家组,通过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调查。此次疫情共有45只羊发病死亡,包括15只羔羊(15/18)和30只成年羊(30/50)。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此次疫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推测感染原因可能是,畜主多次在埋有炭疽病死羊的深埋点挖土,带出的炭疽杆菌形成芽孢并污染了附近饲料库中的饲料,导致该场羊群感染死亡。提示炭疽疫情的处置,应严格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山羊痘(Goat pox),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山羊痘病毒(GTPV)的基因序列,针对p3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能特异性扩增山羊痘病毒的引物,扩增产物大小约为983bp。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山羊痘病毒PCR检测方法,对所建立的PCR反应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评价,并用此方法对9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诊断方法与3种非羊痘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该方法最低浓度检测限为0.4pg。在检测的临床样品中,GTPV阳性有3份。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