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我省沿淮、淮北小麦在孕穗后期,由于受晚霜冻的影响,而使幼穗和旗叶遭到伤害,气象上称之为冷害.此时穗分化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抽穗后表现为空颖或部分白穗,旗叶叶尖干枯,叶片发黄.时间多发生在4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2.
小麦晚霜冻害的特点及预防补救技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调查研究表明,晚霜冻害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大幅度减产(4~6成)。小麦具有潜伏芽发育成穗补偿生长特性,潜伏芽成穗率高达80%以上,冻后生产力能够恢复到较高水平。晚霜冻害受密度的影响很大,密度大冻害轻,密度小冻害重。培育拔节壮苗,冻前灌水,保持土壤足够的含水量,是预防晚霜冻害的根本措施。及时灌水,提高灌水质量是晚霜冻害的主要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熟性不同抗晚霜能力不同的15个冬小麦品种,采用塑料大棚(返青后)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在2006年两次自然晚霜冻条件下,分别调查、镜检叶片和幼穗的受冻状况,并同步测定冻前冻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结果表明:大棚小麦的抗霜力弱于露地;前期生长发育越快的品种,抵御晚霜冻的能力越差;在早、中、晚熟组中抗霜性较好的品种分别是太原475、西峰22、OS.U.W8034;关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品种抗晚霜性的关系,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5.
晚霜冻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智能霜箱模拟自然界晚霜冻害过程,对大穗(s9538、兰考906)、中穗(豫麦21号、陕225)、多穗(临汾7203、鲁资0885299)类型的小麦品种在经历低温处理后产量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临汾7203、鲁资0885299)在经历晚霜冻害后比另外两类小麦表现增产,其中单株穗数较对照增加幅...  相似文献   

6.
小麦幼穗分化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幼穗品种幼穗分化特点及幼穗分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间幼穗分化存在明显差异;各主要分化期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影响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协调幼穗各分化时期的长短来协调好穗,粒、重及其它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小麦冻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小麦冻害的类型与分级。小麦冻害的类型包括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冬季冻害首先是叶片冻害,外部症状表现明显,冻害严重时出现死蘖死苗.分蘖受冻死亡的顺序是先小蘖,后大茎,再主茎,最后冻死分蘖节.早春冻害主要表现在主茎、大分蘖和幼穗受冻,叶片轻度干枯,外部症状表现不明显.幼穗受冻死亡的顺序为先主茎,后大蘖,冻后小麦出现的分蘖,成穗质量比冬前分蘖差,表现为穗型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千粒重减少2~6g.  相似文献   

8.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9.
中国半野生小麦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 2 8份中国特有半野生小麦的幼苗、剑叶及幼穗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酯酶在这些材料中存在组织特异性。幼苗电泳出 10条带 ,8种酶谱类型 ;剑叶 15条带 ,7种类型 ;幼穗 18条带 ,2 0种类型。幼穗的酯酶同工酶在材料个体间类型最为丰富 ,更能反映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云南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与新疆小麦的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0.
<正> 正确选用小麦品种,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实规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选用小麦品种应遵循以下策略。一、品种类型。湖北省位于南北气侯过渡地,以稻麦两熟和棉麦两熟为主。小麦生育期内积温高,无明显越冬期。中、后期雨水偏多,灌浆期短。适应这种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品种类型,应是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即早茬采用半冬性品种,中、晚茬采用春性品种。冬性和春强性的品种都不大适应。因为冬性品种生育期长,幼穗分化起步晚,成熟迟,在上述气侯带种植容易加重病害且使穗头变小,粒重降低。强春性品种虽然幼穗分化早,但耐寒性差,冬春易受冻害。而半冬性和春性品种,幼穗分化较早,分蘖成穗适中,自动调节能力强,冬春不易冻  相似文献   

11.
对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及其完全双列杂交F1幼穗分化特点和穗分化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杂种幼穗分化各主要时期普遍存在杂种优势;不同生态类型组配方式的杂种穗分化优势不同;穗分化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具有一定相关关系;黄淮麦区杂交小麦最佳生态组配方式为春性品种×冬性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豫东平原是我国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处黄淮平原的周口、驻马店、商丘和信阳四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冻害已成为豫东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一个障碍因素。近几年豫东小麦连年发生冻害现象,根据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小麦冻害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越冬冻融交替型、早春温度骤变型、春末晚霜型。发生特点是:越冬冻害少而轻,初冬,早春、晚霜冻害多而重。主要表现为小麦幼穗和旗叶遭到伤害,抽穗后空颖或  相似文献   

13.
小麦旗叶距、幼穗长度与减数分裂动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小麦的旗叶距,幼穗长度与减数分裂动态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数品种的旗叶距、幼穗长度与减数分裂相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当幼穗长度在2.0~6.1cm时或旗叶距在-5.0~9.0cm时取材,可以看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图像。  相似文献   

14.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三种类型的小麦幼穗为材料,在幼穗的发育时期,去分化和分化培养基等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它们在离体培养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以及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的行为,都因不同类型的小麦幼穗而产生显著差异,而且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我们认为,材料的基因型选择,可能是建立小麦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系统的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气候异常对濉溪县2013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内,前期干旱少雨,末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相似文献   

17.
小麦冻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品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郸城县小麦屡遭冻害。如1993年受冻面积42万亩,基本绝收14万亩,1995年2月上旬、下旬和4月上旬又遭冻害,面积达80多万亩。为能有效地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对小麦冻害的症状、特点、成因、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现简报于后。1小麦冻害的症状及危害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受冻害,其受害症状表现不同。前期,由于小麦正处于营养生长旺盛期,幼穗分化刚刚开始,故受冻部位主要是叶片和幼穗。受冻植株表现心叶萎蔫枯干,基部2~3片叶先黄后干,初冻幼穗水浸状,失绿发粘,随后发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生态型小麦在春季分期播种条件下的幼穗分化进程与叶片出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龄与幼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因生态型而异,冬性品种幼穗分化各时期对应的叶龄均高于春性品种,不同生态型小麦幼穗分化同一时期内经历的叶片数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马同锁  赵士豪  孙春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09-2311,2314
试验表明,小麦旗叶距与旗叶伸出长度及幼穗长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同伸关系。其中旗叶距与旗叶伸出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幼穗长度与旗叶距之间呈极显著指数相关,而小麦幼穗长度与旗叶伸出长度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不同生态类型小麦的这些同伸关系也具有明显的不同。硬质小麦9812-2-1品系,当旗叶距为0时,旗叶伸出长度为28.04 cm,幼穗长度对旗叶距的回归方程为Y9812-2-1=3.943 6 e0.082 2x,-10.2≤x≤7.2;而软质小麦96118-42品系旗叶距为0时,旗叶伸出长度为17.93 cm,幼穗长度对旗叶距的回归方程为Y96118-42=3.111 3 e0.087 5x,-6.43≤x≤8.00。  相似文献   

20.
小麦幼穗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幼穗分化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小麦幼穗分化进和进程与品种的遗传特性及温、光等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着产量因素的构成及最终产量形成,小麦幼穗分化的研究对小麦育种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