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基因(USP18)在猪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关系,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为揭示USP18基因在猪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R扩增猪USP1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及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妊娠15、26和50 d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检测分析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处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采用PCR-RFLP和SPSS 19.0检测猪USP18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USP18基因CDS序列为966 bp,共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4;猪USP18氨基酸序列与牛USP1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二者的遗传距离最近.USP18基因在妊娠15和26 d梅山猪和大白猪子宫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妊娠50 d,且在妊娠26和50 d,USP18基因在梅山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以10-10 mol/L雌二醇和10-8 mol/L孕酮联合处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且显著高于激素处理前的相对表达量.在猪USP18基因CDS序列953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T/G错义突变),其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猪中,T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多,G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少,且差异显著.[结论]猪USP18基因在附植期子宫内膜中高水平表达,且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诱导,表明USP18基因在妊娠早期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间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梅山猪产仔数高于大白猪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梅山猪产仔数及活仔数的遗传力值均属低值(0.16±10.148)。这表明这个古老的优秀猪种经过近廿年的有计划选育,个体间已具有较一致的产仔力基因型。经换算,连续三胎产仔数及活仔数的n次遗传力值分别为0.35及0.36,接近于高遗传力。因此,用前三胎产仔记录作为梅山母猪产仔力的个体表型选择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大汉梅猪为大白猪、汉普夏猪、梅山猪的杂交配套系,具有良好的产仔和哺乳性能,平均产仔数为12.7头,它与长白猪交配效果良好,平均日增重为695g,料肉比为2.69∶1,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9个猪微卫星标记在资源家系群体中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 992年第 1届国际猪基因作图专题讨论会及 2 3届国际动物遗传学会召开以来 ,国际上先后成立了三个主要的猪遗传作图研究组[1 ] ,从而使猪的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 (或经济重要性状 )位点定位工作加速前进 ,并取得了卓越成果[2 ] 。在这些研究工作中 ,微卫星成为应用最普遍的遗传标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为此 ,我们在国内率先选用遗传距离较远、性状差异显著的中国梅山猪 (以产仔数多著名 ,但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 )和大白猪 (瘦肉率高、生长快 ,但产仔数不及梅山猪 )杂交 ,采用F2 代设计建立资源家…  相似文献   

5.
由于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近20年来已被国外竞相引进,主要目的是用以改良基本国猪种的产仔性能。这些国家对梅山猪不限于杂交利用,而且于基础理论方面作深入研究,如梅山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机制、基因定位、主效基因检测等,探索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的机理和控制基因。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进展,有可能将高产基因直接插入西方猪的基因组,以避免梅山猪生长慢、瘦肉率低的缺点,创建新的合成系,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梅山猪是全球已知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兼具肉质好、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5年引入梅山猪后,从杂交试验入手,通过继代选育和分子标记方法,培育出了繁殖性状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杂交配合力好等各项性能整齐一致的母本系猪——晋阳白猪。  相似文献   

7.
梅山猪     
梅山猪是中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主要品系,分为大梅山猪、中梅山猪、小梅山猪3个类型.以高繁殖力和肉质鲜美而著称,它也是经济杂交或培育新品种的最大优良亲本,被誉为"世界级产仔冠军",是世界公认的一个宝贵猪种.梅山猪体型较大、骨胳粗壮、繁殖力高.商品猪肉质鲜美,细嫩多汁,肌间脂肪丰富,具有明显的大理石花纹,五花肉多.  相似文献   

8.
猪产仔数的遗传力低,常规育种技术对产仔数性状的改变非常有限,所以寻找控制猪繁殖率的主效基因及其遗传标记对提高猪产仔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八个猪种323头进行ESR和FSH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存在多态性.对于ESR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38和1.15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96和0.91头(P<0.05).对于FSHβ基因,BB型比AA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1.23和1.36头,而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高0.74和0.82头(P<0.05).  相似文献   

9.
产仔数是猪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但遗传力很低(约0 1),对其进行常规选择进展缓慢。中国猪地方品种素以高产著称,含50%“梅山猪”血统的合成系中存在1个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与产仔数相关[1]。“申农1号”猪是以“长白”×(“大白”ד二花脸”)杂交猪群为基础群,通过常规育种  相似文献   

10.
母猪的繁殖性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它由一系列主效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s) 控制。产仔数是母猪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考量指标之一袁找到影响产仔数的基因或标记有重要的经济及科研价值遥针对猪60KSNP芯片扫描结果,采用Genepop软件检测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及野猪每个SNP位点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鉴别与产仔数相关的SNP位点。按照0.025%比例的原则挑选遗传分化系数最大的SNP位点,并将其所在基因及物理位置临近的2个基因提交到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结果显示,关于猪产仔数最强的2个选择性清除信号位于猪8号染色体(SSC8)和13号染色体(SSC13)上。其中SSC13中检测到的2个SNP位点均位于IQCJ-SCHIP1基因内遥。SC8上的SNP位点位于NR3C2基因内,可能为新发现的SNP位点遥经KEGG分析,有2个基因位于赖氨酸合成通路中遥结果表明,利用选择性清除的方法,选择高产太湖猪、低产野猪这两个极端群体来鉴别影响产仔数的SNP位点,发现了新的SNP位点。IQCJ-SCHIP1、NR3C2基因及位于赖氨酸通路中的功能基因可能是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乳头数14.11个,产仔数13.45头,产活仔数12.54头,初生窝重15.79kg,初生个体重1.37kg,断奶仔数10.04头,断奶窝重122.84kg,断奶个体重12.45kg。繁殖性状乳头数、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528,0.138,0.118,0.427,0.382,0.147,0.243,0.212。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介于-0.481~0.901之间,遗传相关在-0.371~0.913之间。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正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因此断奶窝重可以作为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泛农花猪繁殖性状遗传参数的初步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泛农花猪8头公猪及其44窝后代的若干繁殖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计,其结果如下:1.1982年的平均乳头数13.68个,总产仔数11.14头,产活仔数10.42头,初生个体重1.18公斤,初生窝重12.17公斤,断奶个体重18.15公斤,断奶窝重156.49公斤,断奶仔数8.57头。2.乳头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仔数的遗传力各为0.23、0.18、0.34、0.87、0.75、0.11、0.69。3.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呈强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断奶个体重和初生窝重与断奶仔数呈中等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初生窝重和断奶仔数,以及产活仔数与断奶仔数均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梅山猪保种群和法系大白猪群体中采用直接测序法和PCR-RFLP法对基因VEGFA、HIF1A和EPAS1进行了基因多态位点的寻找及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等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在所获得的基因VEGFA的扩增片段中共检测到17个多态位点,其中有4个位点可进行PCR-RFLP检测,分别为BstH2I-RFLP,PspEI-RFLP,Eco32I-RFLP和BcnI-RFLP,而在HIF1A和EPAS1扩增片段中未获得可进行PCR-RFLP检测的多态位点。在2个实验猪群中对VEGFA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结果表明:VEGFA基因的BstH2I、Eco32I、PspEI 3个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占优势,BcnI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而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VEGFA基因的BstH2I、Eco32I、PspEI和BcnI 4个多态位点的相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极不均衡。BstH2I和PspEI多态位点相关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为0,而Eco32I和BcnI多态位点相关的A、B等位基因频率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不到1%。单倍体型推断结果表明VEGFA基因4个多态位点在梅山猪群体中共存在10种单倍体型,而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只存在2种单倍体型BBBA和BBAB,且只有一个个体的单倍体型是BBAB。通过性状关联分析,发现梅山猪群体中VEGFA基因单倍体型BBBA对初产总仔数影响显著(P0.05);单倍体型BABA对经产总仔数和经产活仔数影响显著(P0.05);单倍体型BBAA对初生窝重影响显著(P0.05)。使用辐射杂种克隆板将基因VEGFA定位于SSC7q11-12;基因HIF1A定位于SSC1;基因EPAS1定位于SSC3q11-14。而所获得的基因HIF1A和EPAS1的扩增片段无PCR-RFLP可识别的SNP位点。研究结果表明猪VEGFA基因具有成为影响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高黎贡山猪是云南珍稀地方猪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黎贡山山脉沿线的怒江州,体型较小、生长速度慢、产仔数低、肉质较好,是一较适应恶劣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粗放饲养条件的小体型猪种,由于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和交通闭塞等原因,之前对该猪种的关注较少,在2006~2008年间曾3次对怒江州农户饲养的高黎贡山猪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屠宰、胴体组成、肉质等性能进行测定,以全面了解、发掘其特有种质特性,为该猪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erythropoietin receptor (EPOR) has sh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etal survival by promoting the maturation of red blood cells in many studies of uterine capacity and litter size in swine. In this study, we screened the porcine EPOR gene for mutations and identified fiv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g.705G>T in intron 1, g.2 373C>T in intron 4, and g.2 882C>T, g.3 035A>G, and g.3 132A>T in intron 6. We then genotyped 247 Beijing Black (BB) sows and compared the polymorphism data with the litter sizes of 1 375 parities among the sows. At first parity,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of g.2 882C>T and g.3 132A>T with litter sizes. However, the CT sows in g.2 882C>T had 2.13 higher total number born (TNB) (P<0.01) and 1.81 higher number bom alive (NBA) (P<0.01) than the CC sows and the heterozygous sows in g.3 132A>Thad the highest litter size when compared to the two homozygotes for the later parities (P<0.05). In the g.3 035A>G SNP,for the later parities, the TNB of the sows with the GG genotype was 3.81 higher (P<0.01) and the NBA was 2.75 higher(P<0.01) than that with the AA genotype but no difference at first parity. The G allele of the EPOR g.705G>T SNP was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litter size at both the first parity (P<0.05) and later parities (P<0.01). Furthermore, we determined the allele frequencies for this SNP among five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 (Erhualian, Laiwu Black, Meishan, Min, and Rongchang) and three western commercial pig breeds (Duroc, Landrace, and Large White). The G allele of the EPOR g.705G>T SN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the more prolific Chinese breed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POR could be an important candidate gene for litter size and g.705G>T can serve as a useful genetic marker for improving litter size in both first and later parities in swine.  相似文献   

16.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40-2341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313头个体PRL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4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结果表明:除东北民猪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氏猪均处于遗传基础极度不平衡状态;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推测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是:AA>AC>AB>CC。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西瘦肉型新品系晋阳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梅山猪为第一母本系,与外种猪汉普夏和大约克夏进行杂交,采用继代选育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经过18年7个世代的选育,以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作为主选性状,育成了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晋阳白猪。7世代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窝质量分别达11.3头、10.6头、72.8kg和13.3头、12.6头、87.3kg;180日龄后备母猪个体质量达91.87kg,公猪93.38kg;后备猪同胞肥育性能(体质量20~90kg)日增质量703g;90kg体质量的瘦肉率为58.9%,眼肌面积31.87cm2,平均背膘厚2.0cm。对母本系繁殖性能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得到的公共条带数较多,多态条带数较少,多态频率较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基因型在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和断奶头数方面对晋阳白猪的影响显著,而对晋阳白猪的初生质量和断奶质量影响不显著。说明晋阳白猪的主选性状全面达到了育种目标,表明遗传变异稳定、选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用生物经济学方法研究猪生产性状的经济权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建立了生物经济学模型模拟商品猪群生产过程,用差额法结合系统分析原理计算养猪生产中8个主要生产性状的边际效益。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市场生产条件下,母猪繁殖寿命(胎),窝活仔数(只),仔猪出生体重(kg),日增重(g),饲料转化效率(kg/kg),屠宰率(%),瘦肉率(%)及肉质指数(%)的边际效益分别为1.64,7.65,4.23,0.11,-99.00,8.08,10.69及7.13元。市场生产条件及性状水平的变化对边际效益的影响为饲料成本提高30%,使饲料转化效率的边际效益也提高30%;非饲料成本提高30%,母猪繁殖寿命的边际效益提高61%;出栏猪体重由95kg提高到110kg,生长肥育及胴体品质性状的边际效益提高16%-21%;窝活仔数提高2头,繁殖性状边际效益下降3%-30%;日增重水平提高50g/日,边际效益下降11%。本文介绍的模型也可用于估计传统模型难以估计的性状的边际效益,如成活率,产仔间隔,受胎率等,而这些性状可能成为外来猪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通径分析原理研究了SD—Ⅱ系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均重、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个体均重、断奶头数对35日龄断奶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头数及其与其它性状的互作效应对断奶窝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断奶个体均重。产仔数和20日龄窝重对35日龄断奶窝重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程度较小,但间接作用很大,也是影响断奶窝重的主要性状;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均重对35日龄断奶窝重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及决定程度都很小,对断奶窝重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