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涵盖大球盖菇栽培的栽培时间、原料准备、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玉米栽培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采用这一技术可利用70%玉米秸秆、30%稻草作为生产大球盖菇培养料;而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渣直接还田作为有机肥种植玉米,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技术简便和生态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桂北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分别从生长条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两方面阐述其生长过程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的要求以及其栽培季节、场地、配方、建堆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手段,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阐述大球盖菇效益,为大球盖菇在桂北地区的广泛栽培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栽培场地灵活,栽培技术简便,成功率高,经济效益高,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指出发酵料栽培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所采用,中原地区适宜秋季栽培。阐明发酵半熟料制作大球盖菇菌种新技术;并从整地做畦、栽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播种与覆土、发菌期与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包装等方面介绍我国中原地区大球盖菇普通大棚和温室大棚等设施化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任志敏 《食用菌》2020,(2):62-63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皱球盖菇。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其推荐大球盖菇原因:一是利用秸秆原料,生产成本低;二是可生料或发酵料栽培,省去装袋灭菌等环节;三是大球盖菇脆嫩光滑,口味清淡,深受消费者青睐。贫困地区脱贫项目之一即栽培大球盖菇。  相似文献   

5.
高原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高原地域栽培大球盖菇的菌种培养基选择和生产模式探索,重点对两种栽培配方,三种播种时期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高原地域大球盖菇声东栽培的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的技术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栽培季节;杂木屑和草木灰对大球盖菇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原材料要新鲜,播种量要大,采用混播,光照要足:发菌期的温度和出菇期的湿度调控是环节。大球盖菇单产可达8kg/m^2,生物学效率可达40%多。  相似文献   

6.
介绍水稻与大球盖菇轮作栽培模式的优点及其具体栽培方法。其中,水稻栽培要点有品种选择,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大球盖菇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有培养料配制,铺料,播菌种,开沟覆土,发菌期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21,(3)
设施化栽培大球盖菇存在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等不足。在林下空地栽培大球盖菇经济效益好,同时又提高林间空地的利用率。详细介绍了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茬口安排、生长期管理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垦早21号”黄瓜为试材,以大球盖菇菌渣和腐熟有机物料为栽培基质,采用大棚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5个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不同(分别为0%、25%、50%、75%和100%)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以及栽培基质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球盖菇菌渣可作为栽培基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渣对黄瓜生长发育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大球盖菇菌渣可以提高栽培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降低栽培基质pH和有效磷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占比为75%和100%的栽培基质,黄瓜植株株高、茎粗、鲜质量和干质量提高,黄瓜果实产量显著增加,品质无显著差异。综上,大球盖菇菌渣可以作为栽培基质用于黄瓜生产,且大球盖菇菌渣占比高的栽培基质更适宜作为黄瓜栽培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水稻田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从菌种选择、季节安排、原料处理、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大球盖菇马铃薯套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葛珍 《食用菌》2004,26(2):20-20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因其菌盖滑嫩、菌柄爽脆、菇味清香柔和,具有独特的鲜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大球盖菇因其栽培技术简单,近年来栽培大面积逐步扩大。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其原种、栽培种的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从栽培场地的选择、整地做畦、原料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及出菇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竹屑、竹叶、木屑、稻草或菌渣等农业废弃物的1种或几种在竹林地栽培大球盖菇,其技术经过2年~3年的试验、摸索逐渐成熟。简要阐述竹林套种大球盖菇的发展前景、前期准备、播种、发菌期和出菇期管理、采收等。该套种模式将食用菌和竹子联系到一起,既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又能产出食用菌产品,还可以为竹笋生长提高丰富的有机质,因此可以提高竹子产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5.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大球盖菇概述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菇菇体色泽艳丽,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近半球形,腿粗盖肥,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柄爽脆,营养丰富,口感极好。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1980年上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21,(3)
从栽培地和菌株的选择、培养料的选择配比、玉米地间作播种方法等技术要点阐述玉米地间作大球盖菇技术,为黑龙江省玉米秸秆处理及大球盖菇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达到菌粮双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边银丙 《食药用菌》2023,(6):370-377
大球盖菇营养丰富,近年来产业发展较快。概述大球盖菇栽培发展历程,分析其具有栽培技术较简单、栽培原料来源广、经济效益显著,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特点。列举大球盖菇3种主要栽培模式:稻田生态栽培、林下生态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指出优势和不足,并从季节安排、备料、整地、培养料制备、菌种准备、铺料、播种、覆土、铺设水管、搭棚覆膜、养菌、出菇管理等环节详细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稻田生态栽培关键技术。针对大球盖菇栽培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需水量大、优质菇比例低等问题,提出需要从轻简化机械化栽培、菌种高效生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培养料配方优化和优良品种选育、新型覆土材料和节水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球盖菇又叫赤松茸、皱球盖菇、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较受市场欢迎,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菇生命力强,抗杂性好,栽培成功率高。黑龙江是农牧业大省,年产秸秆9400万t,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1-2]。  相似文献   

19.
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梨枝屑、金针菇菌渣、谷壳、稻草均是栽培大球盖菇良好的培养料,对上述原料通过合理配方有提高产量的作用,其中40%稻草+30%梨枝屑+30%金针菇菌渣生物学效率最高,达59%;冬春低温天气于覆草上加盖农膜保温有增加产量效应;菇田水分管理是否妥当,对大球盖菇产量影响至关重要,菇畦水分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湿润但绝不能积水;在肥力较高的田中栽培大球盖菇,覆土中一般不需要添加肥料。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可替代木屑栽培大球盖菇的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比较不同基质栽培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效率、出菇时间、子实体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草、玉米芯、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均高;木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为72 d,而玉米芯、稻草、莲子壳、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分别缩短28 d、17 d、14 d、13 d;玉米芯和莲子壳栽培的大球盖菇质地(硬度)和菇形指数优于木屑,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体硬度相近于木屑;玉米芯、竹屑栽培的大球盖菇菇盖和菌褶颜色差异明显。综合表明,江西省特色农林废弃物莲子壳、竹屑和玉米芯有潜力替代木屑与稻草和谷壳搭配栽培大球盖菇,这一结果为江西省大球盖菇栽培提供新型栽培基质,为当地特色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