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薛漫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4,22(2):195-195,199
目的观察以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正常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早期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因颅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患者240例,按颅骨缺损修补时机不同分为超早期组(n=150)和对照组(n=90),分别在术后30~ 60 d、90~ 180 d进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Barthel指数.结果 超早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去骨瓣减压术后4个月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早期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安全、有效,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3个月.干预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即在患者康复早期、中期、晚期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康复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的FIM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3.8642,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6)和舒适护理组(S组,n=34),舒适护理组从术前1 d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在手术前1 d(T1)和手术麻醉前(T2)进行血压、心率和焦虑指数的测量并分析。结果与手术前1d(T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T2)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指数均明显增加,但以对照组增加得明显(P〈0.01),舒适护理组患者手术麻醉前(T2)的血压、心率及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前的应激反应水平明显升高,而术前的舒适护理则可以明显缓解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麻醉前的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改善重型颅脑榍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怍为治疗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细选择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按常规额颞骨瓣开颅术治疗的124例重型颅脑损伤忠苦,对治疗结果按GO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4%.其死亡率为26.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52%(P〈0.05);治疗组术后颅内压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减压充分.从而碱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有效改善其顸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康复组)47例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实施了以早期强化康复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每例患者在入院时和1个月后分别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ADL评分分别为(41.5±12.4)、(44.8±11.8),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比入院时均明显增加,差值分别为(27.1±10.8)和(19.6±9.3),以康复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 IMB)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介入溶栓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介入溶栓术的ACI患者,按照随机盲选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IMB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Barthel指数]、疾病管理能力(服药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前,2组患者NIHSS、Barthel、服药与功能锻炼依从性、GSES及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服药与功能锻炼依从性、GSES及WHOQOL-100评分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CI患者介入溶栓术后的延续性护理中应用IMB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活动功能状态,提高其服药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7例脑卒中患者(包括32例脑出血和35例脑梗死)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及随意功能锻炼,康复组则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ESSS评分相似,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1个月均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且以康复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均比入院2周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0.01),且康复组在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饲知识知晓度、鼻饲管脱出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 72.0%和98.0%vs 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vs 16.0%,0%vs 18.0%,2.0%vs 24.0%,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保证鼻饲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的安全供给,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印正  陈萍  周依琳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9,39(11):1403-1406
目的 分析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效果,确保临床护理的精准性和延续性,以促进患者加快康复。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ICU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12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则予以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SAS评分、重返ICU概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3.33%)、SAS评分为(50.36±7.17)分、重返ICU概率(1.67%)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缓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n=3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效果都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优质化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手术患者102例为对象,均符合入组条件,以就诊序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数量均为51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以优质护理模式护理,评价、比较两组的满意度、SDS评分、SAS评分。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10 8例 DAI患者按纳入时间顺序分为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组 (治疗组 ,n=5 4)和对照组 (n=5 4) ,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予早期静脉输注高氧液。于治疗前后行 GCS评分 ,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 (除治疗后 10 d外 ) GC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增加 (P<0 .0 1) ,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 ;治疗组的病死率为 2 2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 .7% (P<0 .0 1) ,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早期静脉氧疗可显著改善 DAI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其神经功能 ,降低病死率 ,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入、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组经护理后SDS、SAS的评分结果较入院时及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1),出血停止时间(2.95±0.78)d较对照组的(4.17±1.35)d短(P〈0.01)。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缩短出血停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将2007年至2009年6月收治的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3),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外加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解除或减轻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解除率分别为66.1%和47.2%,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是95.2%和84.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PCIA)在开胸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 VAS)判断镇痛效果 ,比较 PCI-A组 ( n=86)与传统止痛方法组 (对照组 ,n=5 2 )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A组的 VAS评分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0 1 ) ;PCIA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CIA对开胸术后疼痛者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按照入院手术序列进行分组,观察组1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数据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33%(14/1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0.00%(12/1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12±2.1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12±2.58)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15),对照组为40.00%(6/1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在子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后,显著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0)和对照组(n=218)。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 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根据入院当日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灶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22.49,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灶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结论: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