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麦/棉两熟基础上,通过“改制增熟增值”,提出了春玉米/棉花为主粮经三熟制,它具有比麦/棉两熟显著的增产增值效应,此三熟制边适宜于衢州等浙西南地区推广种植。从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密度、播栽期、施肥以及分带技术等进行分析,认为衢州地区共生时间不应超过50d,间套作棉适宜密度为3万-4.5万株/hm^2;杭州地区应尽量减少共生时间,玉米密度以3万-3.75万株/hm^2为好,棉花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两地玉米播种期应尽量提早;棉花2次施氮,用量90kg/hm^2。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春夏棉间作复合群体中,早熟品种中棉所27密度27以8.0万株/hm^2,中熟品种苏棉8号密度以4.5万株/hm^2为宜,两品种合计群体密度12.5万株/hm^2,皮棉产量合计1710.1kg/hm^2,在不同的密度配置处理中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形成的密度、施纯氮量(N)、施纯磷量(P2O5)、施纯钾量(K2O)和喷DPC量等栽培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纯氯量和喷DPC量是影响冈杂棉8号F1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其经济效益不仅受主要栽培因素对产量效应作用的影响,而且受栽培因素的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冈杂棉8号F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每公顷密度2.7万-3.0万株、施纯氮量337.5-412.5 kg·hm-2、施纯磷量90.0-120.0 kg·hm-2 、施纯钾量225.0~300.0 kg·hm-2、喷DPC量不超过4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春玉米种植密度、春大豆种植密度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总产量、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诸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 春大豆间作的畦幅2.50~2.80 m,春玉米种植密度0.35~0.38万株/667m2,春大豆种植密度2.50~2.80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5.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汉油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栽培因子对汉油9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磷肥>密度.用降维法分析各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67.85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磷96.6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钾75.6 kg产量最高;播期为9月11日产量最高,密度为1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过计算机模拟寻优,产量大于3 150 kg· hm^-2栽培方案有93套,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播期9月9-11日,密度11.70~12.30万株·hm^-2,纯氮量174 ~186 kg· hm^-2,纯磷量为85.95 ~94.05 kg· hm^-2,纯钾量为84.90 ~95.10 kg·hm^-2.  相似文献   

6.
施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东农25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5种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玉米品种东农252产量的影响。在氮肥和种植密度由低水平到高水平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东农252籽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本试验筛选出了最优组合方案为氮肥189kg·hm^-2,密度54900株·hm^-2,最高籽粒产量为12352.68kg·hm^-2。  相似文献   

7.
枣棉间作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枣棉间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间作的棉花种植密度,以期为南疆果棉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枣棉间作条件下,设置高、中、低3个密度水平(31.27×104、25.01×104和20.84×104株/hm2),研究枣棉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枣棉间作条件下,25.01×104 株/hm2密度在各个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大,蒸腾速率最低值出现时间较晚,冠层结构合理,生育后期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累积多,皮棉产量较高.[结论]枣棉间作下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以及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而适宜的种植密度则能优化这种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套栽培棉花,形成春玉米与棉花苗期共生,春玉米收青棒后的棉花宽行适时套作冬季蔬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持续土壤肥力的优化种植种式,光能利用率的为常规麦/棉模式的2.23倍,在生态条件相近,并具有临近市场区位优势的地区推广,具有很高的产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抗线虫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抗线虫大豆品质,指导其生产应用,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抗胞囊线虫品种和密度对大豆品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产量及产量相关指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线虫3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在此密度下该品种产量最高,品质较好;适合抗线虫9号的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增产明显,品质最好;适合抗线虫322865的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0.
油菜新品种浙双7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6,他引:1  
通过对浙双72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3因子正交试验表明,对油菜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栽培因素是播种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高产栽培中,应适期早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同时应适应密植。生产应用中,播种期以9月25日左右为宜,施氮量276kg/hm^2,种植密度10.5万-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杂交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最佳栽培密度和适宜的施氮量.结果表明:边单3号是一个产量潜力较高、耐密能力中等的品种,最适密度达到7万株·hm<'-2>,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高纬地区的3个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制定了3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平展型品种克单1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边单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紧凑型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施氮量对丘陵区机播夏玉米产量及倒伏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3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四川丘陵区机播夏玉米生长特征、产量及倒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产量和倒伏的主要因素。营养生长阶段玉米株高、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群体生物量和有效穗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达7500株.hm-2提高穗着粒、百粒重、空秆率,降低穗长、结实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当密度为6000株.hm-2,施氮量375 kg.hm-2能获得最佳产量。夏玉米倒伏以茎折为主,茎折多发生在受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影响的基部第5节和第6节,密度为6000株.hm-2且施氮量375.hm-2能降低总倒伏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玉米配方施肥,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标准,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4个等级.同时按其评价等级、≥10℃活动积温和玉米产量,并结合"3414"试验基础数据,将青冈县耕地划分成高产田施肥区、较高产田施肥区、中产田施肥区和低产田施肥区4个施肥区域,进而做出与其相对应的适合玉米种植的推荐施肥量,即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玉米秋冬闲期地膜覆盖保墒及优化氮肥秋基春追比例,为抗旱保苗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秋季与春季地膜覆盖对比试验(1999-2010年),监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率及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开展氮肥管理试验(2001-2003年),分析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关键营养品质。【结果】 秋覆膜春播玉米播前1 m土层多贮水36.7 mm,土壤蓄水效率为78.4%,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11 149.8 kg•hm-2、33.1 kg•hm-2•mm-1,较春季地膜覆盖分别提高16.7%、14.9%。秋覆膜且氮总量(180 kg•hm-2)一定时,即秋季基施72 kg N•hm-2、春季追施108 kg N•hm-2 ,玉米WUE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结论】旱地玉米采用秋覆膜栽培可显著提高土壤蓄水效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兼顾玉米产量和目标品质的最佳氮肥施肥比例为秋季基施氮占总量的40%-60%,剩余量春季追施可以达到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抗逆增产保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玉米品种龙单42的最适种植密度和最佳施肥量,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4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单42的最佳密度为61 538株·hm-2,施肥水平为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100kg·hm-2,此条件下产量最高,为13 269.25kg·hm-2。  相似文献   

17.
精细化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田间膜下滴灌,在390 kg.hm-2施氮量下,设N1、N2、N3、N4、N5共5个不同追氮处理,监测棉花全生育期植株各器官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分析不同处理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4处理能显著增加单铃质量,达到6 782.49 kg.hm-2的高产水平;蕾期棉花叶片含氮量随5个处理施氮分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初花期的施氮由N1、N2转变为N3、N4处理,棉花茎的含氮量也由2.67%显著增加到3.89%。盛花期棉花叶片含氮量由N1处理的4.94%显著增加到N4处理的6.81%。盛铃期的施氮处理由N1、N2转变为N3、N4,棉铃籽粒中的含氮量由4.15%显著增加到5.05%,比叶、茎、铃壳的含氮量变化明显;5个施氮处理棉花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分别达到199.29、197.18、201.74、218.881、92.79 kg.hm-2,与产量呈协调一致的变化规律,N4处理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最大,初花期和吐絮初期氮素吸收量达到35.41和13.14 kg.hm-2的最大值。等施氮量下不同追氮比例处理对棉花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并同步影响氮素的吸收累积量。"前重后轻"的N4处理能提高棉花初花期氮素吸收水平,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吸收累积量,从而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高油10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青贮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以青贮玉米高油106为试材,在6.0万、6.5万、7.0万、7.5万和8.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密度对青贮玉米高油106生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106的生物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密度在6.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22 980kg.hm-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高油106全株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粗纤维含量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20.
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江汉平原棉区麦后移栽棉模式最适宜施氮量,以中棉所63为研究对象,于2018-2019年连续2年进行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45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对麦后移栽棉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株倒4叶SPAD值呈增加趋势,花铃期倒4叶SPAD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关系。以施氮量在270~360 kg·hm-2之间籽棉占整株干物质量比例较大,且氮素向生殖器官转移速率最大。施氮量360 kg·hm-2处理的棉花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贡献率均最高。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得出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8.75 kg·hm-2(2018年)、310.64 kg·hm-2(2019年),产量潜力可达到4 463.58 kg·hm-2(2018年)、4 662.53 kg·hm-2(2019年)。综合棉花生长、产量、氮素迁移及利用的结果,推荐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适宜施氮量为310.64~318.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